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04节

第209章 定国公

  等苏言从仪凤门返回总督部院时,张煌言等一众官员早已到齐,与使者攀谈起来,询问广州朝廷的情况。

  使者为兵科给事中彭耀,此人此次前来,除了奉诏宣旨外,也有打探江南明军内部情况的意图,苏言在江南的名声和势力滔天,足以让朝廷内部为之感到忌惮。

  他便是要弄清楚江南明军内部的势力组成,寻找能够制衡苏言的派系,将他们笼络,使朝廷的手能够直接伸入江南。

  虽然没有深入交谈,但是仅从只言片语,外加一路走过来收集的情报,彭耀便能推断出来,那些原属于鲁王监国的臣子或许是可以争取的人选。

  见苏言终于回来,彭耀也结束了与他们的交谈,连忙站起身来,态度恭敬的向苏言行礼问候。

  苏言微笑着回礼,随后说道:“从广州至此路途遥远,还要穿过郑氏控制的海域,彭给事千里迢迢而来,真是辛苦了。”

  彭耀笑道:“这是下官职责所在,谈不得辛苦一词,不过这一路过来倒是遇到了些许意外,如若不是下官命大,可能还真会折在途中了。”

  “哦?”苏言不免关切道:“都遇到了什么事?”

  “不过一些蟊贼拦路,不值一提。”彭耀答道,“话说回来,下官在途径福建海域时,倒是听说了一些流言。”

  “请讲。”

  “下官从出海的渔民口中得知,那叛明降清的郑芝龙听从虏将博洛的诓骗,拖家带口到福州后被博洛软禁。

  其子朱成功不愿降清,与郑芝龙决裂,退至小金门起兵反清,自号‘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

  说完,彭耀面露快意:“这郑芝龙作茧自缚,被博洛软禁也是罪有应得。”

  苏言点头表示认同,心想历史的车轮还是没有偏移太大,郑成功还是和历史一样,选择起兵反清,不过倒是比原历史提前了。

  他心中想着,明面上还是感慨道:“人人皆言虎父犬子,可放在郑氏父子身上,却怎么反过来成了犬父虎子了呢?

  郑芝龙如此卑鄙愚蠢之人,所生长子却识大义,忠勇过人,真是难以理解。”

  彭耀对郑成功的了解不多,只知道他被隆武皇帝赐国姓,所以并没有对此进行评论。

  而是话锋一转,提议道:“苏督臣,眼下朱成功起兵反清,何不率军南下攻闽,也可与其联合征讨博洛,光复闽中,为先帝复仇。”

  苏言思忖片刻,还是点头说道:“这的确是个好时机,不过此时我军的主攻方向还是江北与徽宁池太等地,即便要南征福建,至少也要等一两个月之后。”

  彭耀见他有正当理由,便没有继续在这件事上纠缠,而是请苏言准备好接圣旨的流程。

  苏言便命人备好香案,自己去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等走完流程后,他才领在场一众文武官员叩拜接旨。

  见众人叩拜,彭耀才正式取出圣旨,展开后高声念道:

  “监国桂王敕:

  监国桂王敕谕嘉定侯苏言,孤以宗室之身,荷天下之望,值此国难之际,誓当兴复明室,攘除胡虏。今我江南之地,义士奋起,忠勇可嘉,赖有忠良之士,共辅社稷。

  兹尔嘉定侯苏言,才德兼备,于抗清之事,殚精竭虑,屡立勋劳,特加封尔定国公爵,加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总督浙直闽赣四省提督军务兼理粮饷事宜。

  望尔益加砥砺,恪尽臣节,为国家再建勋功,永荷朝廷之恩典。钦哉特敕。

  隆武二年五月初八日”

  “臣苏言,叩谢天恩!”

  苏言口中谢恩,抬手接过圣旨,正欲起身,彭耀笑着示意他稍安勿躁,随后又取出一份新的圣旨,朗声宣读。

  与第一封只给苏言嘉奖的圣旨不同,这第二封圣旨是对苏言麾下部将的封赏,其中也包括了和苏言一起联名拥立的张国维。

  张国维虽然仍然保持着东阁大学士的官职,但却是并没有再进一步,只是加封太子太师这等虚职。

  这想想也是很正常的,新朝廷的内阁哪里会有张国维这个原鲁监国朝廷首辅的位置,不论是丁魁楚还是瞿式耜,都不会容忍他跑来掺和一脚。

  虽然不怎么待见张国维,但也不能赤裸裸的表露出来,加封个太子太师意思意思就行了。

  而其他人的封赏是根据苏言一同送去的请赏奏疏来排序的,苏言在这封奏疏里将自杭州之战开始立下战功的部将名字都写了进去,请求朝廷加以封赏。

  除了武将外,也有他以吏部右侍郎的身份自行任免的地方官员的请官。

  其中,武进伯郭波晋武进侯,加左军都督府右都督。

  车骑将军李元胤封南阳伯。

  嘉兴总兵顾炎武封奉化伯,授其提督浙江军务总兵官。

  水师副将黄宣授浙江水师提督。

  刘中藻授浙江巡抚,加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其余部将也都有封赏,不过总的来说,桂王朱由榔就只是给了苏言他们口头封赏,并没有付出实物。

  官员的俸禄和军队的军饷,还是要苏言来负责发放,虽然不是从他的腰包里拿出来,但其实也差不多是这样了。

  众人领旨谢恩后纷纷起身,得到封赏的官员将领们面露喜悦,而没有被念到名字的也不沮丧。

  他们清楚这次的封赏是按照光复浙江的战事安排的,那会他们或是没有参战,或是还未并入苏言麾下,苏言自然不可能给他们请赏。

  不过现在南京已经光复,苏言肯定还会再向朝廷请功,这一次就能轮得到他们了。

  想到这里,众人的思绪就难免扩散开来,他们想到苏言自从去年闰六月起兵到现在,才过去还不满一年,就从一介白身迅速升至公爵。

  放眼整个大明历史,可能都找不到第二个跟苏言升官一样快的人了吧。

  而且现在苏言还率部光复南京,这个功绩不是能够轻易应付过去的,以苏言现在的身份,再往上除了封王爵,还能再封他什么?

  一想到几个以后,大明将很有可能出现一位新的异姓郡王,众人看向苏言的眼中不免带上几分微妙的情绪。

  苏言并不知道他们的内心所想,成为国公的他看起来心情很是不错,他命人将圣旨收好,随后笑眯眯地招呼彭耀,表示他已经让人设下酒宴,将亲自为彭耀接风洗尘。

  彭耀也没有拒绝,欣然接受,众人便簇拥着走向膳厅,一副其乐融融的模样。

第210章 多尔衮反应

  酒宴上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等到了第二天,彭耀就再次主动找上了苏言,向他商议迎回朝廷的事宜。

  在昨天晚上的酒宴中,彭耀就已经得知了金王反正的事情,江西全境光复,广州的桂王朝廷便能直接走陆路返回南京了。

  彭耀对此自然是充满了关切,而苏言在听明白他的来意后,沉吟片刻,便回答道:

  “自南京陷落后,鞑子鸠占鹊巢,以皇城为基础,改建所谓的满城,眼下我军虽然光复南都,但皇城也遭到了多处破坏,监国殿下及文武诸公此时返回南京,恐怕没有合适的居所。”

  彭耀对他的回答并不太满意,理所当然地说道:“督师既已知晓,为何不出资修缮,南京乃大明故都,皇城亦代表朝廷的脸面,怎能继续放任皇城凋敝下去呢?”

  苏言却脸色一沉,道:“敌寇未除,钱粮紧缺,怎能用于修缮皇城?昔日弘光皇帝便是沉迷奢侈淫逸,大兴土木,钱款皆无用于正途,才致使南都沦陷,江南糜烂,彭给事难道就没有吸取这一教训吗?”

  彭耀被苏言这一通责备,一时讪讪不敢反驳,只能连连赔不是,不过他又听见苏言话锋一转,道:

  “岭南地处偏安,监国身系家国,又怎能长居广州,也的确应该返回南都,本督会奏明此事,连同南京之战中文武官员的请赏疏一同发往广州,还请彭给事再舟车劳顿一番了。”

  彭耀连忙行礼道:“下官奉监国之命前来传旨,任务已成,理应返回广州,谈不得劳顿。”

  说完,他心底也不禁为自己刚刚误会苏言不想迎接监国返回南京的想法而感到羞愧。

  苏言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在交谈过后,他便示意彭耀先行离开,自己则是命人备纸笔研墨,准备书写给朝廷的请赏奏疏和请求朝廷返回南京的奏疏。

  前者就不用多说,后者倒是值得一提。

  苏言肯定不会真心邀请朝廷返回南京,他在奏疏里除了写明皇城遭到破坏,暂时还不适合监国入住外。

  也表示南京周边还未平定,清军还在江北虎视眈眈,暂时还不安全,希望朝廷能够妥善考虑以后再决定是否北迁。

  同时他也表态,只要朝廷想要北迁,肯定会派出军队前去迎接。

  写着奏疏的同时,苏言也在思考现在桂王朝廷内部的势力分布,按照他对南明史的了解,两广总督丁魁楚不是会轻易松口,让朝廷离开他的势力范围的主。

  而瞿式耜又与丁魁楚相互党争,他的这封奏疏送到广州后,肯定会引发一阵轩然大波,让双方为此争吵不断。

  这就要看到底是丁魁楚的势力稳固,还是瞿式耜能够说服桂王了。

  另一边,彭耀在离开总督部院后,也没有急着返回馆驿,而是带着侍从在城内漫无目的的闲逛起来。

  彭耀身为广东顺德人,对南京这边并不熟悉,上一次来还是崇祯年间上京赶考,在南京乘船北上。

  那时的他一心想着科考,无心离开客栈在城内闲逛,也只是匆匆路过,不过还是对南京的繁华有着深刻印象。

  而今,七八年过去了,南京城经过战乱,显然比不上昔日的光景,而在明军入城后,在暂代南京府尹事的张煌言的辛勤治理下,街头的繁华不说完全恢复,也恢复了七八分的程度。

  即便如此,那些上身着华丽胸甲,头戴插着红色鬓毛铁盔的胸甲骑兵组成的巡逻队,还是不时能够在街上碰见。

  因为胸甲骑兵曾经多次阻止兵卒骚扰百姓,甚至将其击杀,城中百姓难免因此对他们充满了好感。

  彭耀就亲眼看见,有一些百姓在见到胸甲骑兵从一旁路过时,主动向后者行礼问候,那些骑兵也跟着举刀回礼,整个场景看起来十分融洽。

  看到这一幕,跟在彭耀身侧的侍从不禁感慨道:“老爷,这位苏督臣真是治军有方,才入城不过几日,其麾下兵马便得到了部分百姓的拥戴,等时间一久,也不知会有如何发展。”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彭耀听了侍从这番话后,表情就变得有些微妙起来,他想到了什么,示意侍从上前,对其低语了几句。

  那侍从听后,连忙应下,转身离去。

  彭耀没有去看离去的侍从,他的目光阴晴不定地落在那队威风凛凛的胸甲骑兵身上,一时也没了继续闲逛下去的心思,转身返回馆驿。

  当晚,他派出去的侍从就回到了彭耀身旁,将自己打探到的消息都和盘托出。

  彭耀让他去打探的是苏言明面上的为人处世和品德,再结合自己入总督部院时与苏言的接触,他越听侍从说出,就越是心惊胆战。

  苏言此人,在民间的口碑极好,他于军事上屡立战功,几乎战无不胜,令虏兵胆寒。

  于个人私德上,也没有可以令人指摘的,他从不贪财好色,身边无妻妾成群,早已定下的婚事也因为战事一直拖到现在。

  于百姓而言,他即便不说爱民如子,也是心系黎庶,深得苏松常及浙北等地百姓拥戴。

  这样一个不贪财不好色,在民间口碑极佳,又深受百姓爱戴,手握军政大权的年轻大员,怎么可能不让人感到猜忌和忌惮?

  对现在的苏言来说,他似乎就只有没有子嗣这一个短板了。

  就在彭耀陷入沉思时,另一名侍从突然入内,低声报道:“老爷,东阁大学士熊汝霖熊阁部来访。”

  “熊汝霖?”

  彭耀的思绪顿时收了起来,他盯着那侍从看了好几眼,才说道:“还不快快将他请进来?”

  说罢,不等侍从行动,他就站了起来,理了理衣冠,主动向外走去,将熊汝霖请进屋内。

  对于熊汝霖此人,彭耀除了知道他是属于原鲁王监国朝廷的官员,是可以替朝廷争取笼络的对象外,就没有别的印象了。

  这样一个政治失意人物,突然来访是想要干什么?

  怀着疑惑,两人客套交谈着,一同走进屋内,熊汝霖的东阁大学士虽然没有得到桂王朝廷承认,但彭耀也没有就这个问题纠结下去,请对方按照地位坐上主座。

  熊汝霖象征性的推辞后,还是坐上了主位,他们二人随即一阵象征性地寒暄起来,一方始终没有表露自己的来意,一方心中不断推测。

首节 上一节 104/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