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57节

  到 5月的时候,传来林丹汗被大同社孙可望斩杀的消息轰动了整个西域,也让所有人心存顾忌。

  林丹汗在西域这片地区可是出了名的能打,几乎把大漠给统一了。要不是皇太极偷袭,林丹汗准备远征西域了。历史上,林丹汗被女真人重创之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西征高原地区的部落填补亏空,只是他感染了天花,病死在征战的途中了。

  在明末这个时代,就以军事战斗力而言,女真人是第一,明军第二,林丹汗第三,西域的各大汗国面对林丹汗都要想办法联盟自保。

  而如今大同社一个师就灭了林丹汗,而且像这么厉害的师他们居然还有 8个。这让西域各大汗国和草原上的各个部落首领纷纷放弃了趁火打劫的念头,他们管好自己下属的部落,生怕被大同社给灭了。

  真正让大同社在西域名声大噪的,是准格尔大汗巴图尔浑台吉的一次试探。

  当时巴图尔浑台吉想要试一试大同社的战斗力,他派遣了 3000骑兵入侵哈密地区。王耀文得知消息后,当即派遣一个团去支援。

  双方在哈密野外交战,大同军列好阵势,枪炮齐发。那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了整个战场。准格尔骑兵在大同军的枪炮攻击下,纷纷落马,死伤惨重。

  一战下来,几乎全歼了这 3000骑兵。巴图尔浑台吉吓得魂飞魄散,当即就派了求和的使者,赔了 1000多匹战马才结束了此事。

  也就是通过了这一战,西域高原各大汗国明白,打肯定是打不过大同社的,只能交好他们。所以这次大同社的公民议会,这些汗国的使者跟着王耀文纷纷来到长安。

  这些汗国的使者来到长安之后,先带着自己的部下赶着牛羊去长安城的马市。

  长安马市里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各种货物琳琅满目。牛羊的叫声、人们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市井交响曲。使者们在马市上挑选着自己需要的货物,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之后,再由大同社的工作人员接待他们去使馆居住。使馆里布置得十分精致,干净整洁,让使者们感受到了大同社的热情和友好。

  而在西门外,高大壮热情地拉着王耀文的手,说道:“兄弟,你这一战算是彻底稳住了我们在西域的战线,都督都夸奖你这一战打的好,让这些各大汗国变得能歌善舞起来。”

  张献忠也在一旁笑着说道:“都督有意成立西域都护府,由你来当镇西将军镇守甘肃镇。”

  王耀文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说道:“现在西域群雄争霸,是我大同社进入西域的好时机,某这次过来是想请都督允许我进攻西域。”

  张献忠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办不到,都督府暂时的战略不在西域,而是准备进攻山西省和中原。今年的关中旱情虽然减缓,但粮食也只够百姓填饱肚子,都督府做不到东西出击。”

  王耀文皱了皱眉头,心中有些失落。但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说道:“末将能不能学习北河套商社的方法,也成立西域商社,由关中的商人出钱出物资,为都护府准备粮草器械,攻占的地盘则交给这些商贾来经营。”

  王耀文显然是有备而来的,他也明白西域的重要性远远不如中原,如果他一直待在甘肃镇,那接下来的几年他只能看着自己的战友在中原攻城略地。所以他就想到了北河套商社的制度,利用那些商人的关系和钱财来进攻西域。

  张献忠听了,陷入了沉思。他也不知道王耀文的想法能不能打动都督,过了一会儿他说道:“我可以和都督说一说,能不能成我没把握。”

  王耀文听了,脸上露出了一丝喜悦,说道:“能上报就足够了,西域虽然荒凉,但地很大,当地的农户随便撒一把种子都能养活自己,如果我们大同社占据了西域,开拓出几百万亩土地是不成问题的。”

  高大壮笑道“你这样可说服不了都督,西域即便真能开拓几百万亩土地,那些粮食怎么运到中原来?我以为你与其说服都督,不如想办法画大饼,说服关中的商贾”

  我发现很多读者对军人独裁,或者是君主制度抱有幻想。可能是远香近臭吧,我都不说历史了,你就看看现在这样制度的国家有几个是好的?

第234章 ,旧人相逢各不同

  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10月 4日。

  夜幕降临,兴化街在煤气灯的照耀下,宛如白昼。一盏盏煤气灯散发着柔和而明亮的光芒,将整个长安城装点得灯火通明。

  街道两旁,煤油灯已经成为了大同社城市的标配。在长安城最为繁华的朱雀大街上,煤油灯一盏连着一盏,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把整条街道照得亮如白昼。

  来到长安的商贾无不被这座大城市的财力所折服,纷纷感叹大同社的富庶与强大。

  而在一些相对偏僻的街道,煤油灯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也勉强能保证道路的基本光亮,让行人在夜晚行走时不至于迷失方向。

  能达到如此大规模普及路灯的程度,得益于徐晨掌控着两个石油工业基地,大同社根本不缺廉价的煤油,哪怕是占据了整个北方市场,依旧用不光这么多煤油。

  在这个没有卡车、汽车的年代,汽油柴油的用途十分有限,只能作为一种清洁剂,其地位甚至比不上沥青。

  沥青可是实实在在要铺到地面上的,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量极大,沥青一直供不应求。而煤油、汽油、柴油不过是开发沥青时的附属品。

  所以,大同社才能如此奢侈地在关中所有城市大规模普及路灯,毕竟路灯不仅能创造一份经济价值,还能额外收一份税。

  因为大同社严厉打击加班现象,傍晚之后,长安城的百姓空闲时间增多。街道上明亮的灯光吸引着他们,百姓们自然而然地熄灭自家的煤油灯,搬着桌椅板凳来到街道上纳凉闲聊。青壮男子们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即将召开的公民议会。

  一个身穿长衫、头戴方巾的老学究,手持折扇,侃侃而谈道:“你们只怕还不知道吧?镇西将军王耀文带着西域众多汗国的使者来到了长安城了,据说王将军想打通西域。”

  这时,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不服气地说道:“王学究,你可别在这里胡言乱语。俺们上过夜校,也看得懂报纸,上面的先生都说了,俺们大同社已经占据关中了,下一步要么进攻蜀中,形成强秦统一天下之势;要不就是进攻中原。怎么可能去打西域呢?

  你这是欺负俺没上过学吗?‘逐鹿中原’这个成语俺还是懂的,可从没听过有人说‘逐鹿西域’吧。”

  其他青壮男子也纷纷点头赞同:“西域那地方多穷啊,要打就打山西、中原。山西的商帮厉害得很,他们卖盐积累了 200多年的家产,肯定比关中的大户还有钱。把山西打下来,俺们又能过几年好日子了。”

  “俺认为还是打中原好,中原粮食多,把中原打下来,俺们就可以敞开肚皮吃饭了。”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半年多来的好日子,多亏了都督府对关中那些地主老财的整治。都督府收缴了他们的土地,分给关中的农户,让大家有地可耕;收缴了他们的钱财,雇佣几十万人重修长安城,修房子、修小区、修道路,让所有人都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

  如果家里婆娘能在纺织厂找份工作,那这一家人的日子美呀,连小地主都比不上。

  如今双职工家庭已经成为了长安城百姓最羡慕的对象。只可惜,除了纺织行业,也就只有护士、少量的女夫子和幼稚园的阿姨能提供一些工作岗位,所以双职工家庭在长安城虽然不算少,但也只有一成多一点。

  现在关中所有百姓都知道,想要过好日子,就要把那些地主老财打倒,这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共识了。所以关中的百姓对大明余下12省的地主老财虎视眈眈,经常讨论大明南七省,北六省哪个省富裕,哪个省的王爷地主老财多。

  有好事者甚至弄了一个财富报,专门弄一个财富排行榜。标注那些那些大户有多少土地和财产,而上榜的也绝大多数都是那些大明的王爷们,这其中福王上千万两银子的家产和400万亩的土地高居榜首,看到所有人都眼热不已。

  只要把福王给砍死了,8万户农户能均得田地,百万的工匠能被都督府雇佣一年,打下一个新行省就能让他们过两年的好日子,大明12个行省就是24年,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老学究一脸嫌弃,觉得他们目光短浅,说道:“你们懂什么,俺娃可是在都督府当差的。听说那王耀文将军打算效仿北河套商社,弄一个西域商社,由商贾筹集钱财粮草,打下西域之后,再由都督府和这些商人共同治理西域。你们想想,西域多大啊,比中原都大,那么大的土地,哪怕是养羊,那也能发大财呀。”

  听到这话其他八卦客瞬间就兴奋起来。北河套商社即便是他们这些普通百姓也知道,那可是天下最赚钱的商社。光今年分给股东的分红就超过 200万两,一张北河套商社的股票,能顶得上他们全部的家产。

  “西域商社,西域有香料,有宝石,还有各国的特产,这要是真成立了一个这样的商社,那些股东不得发大财了。”有人兴奋地说道。

  当即有人拍着大腿惋惜道:“可惜啊,这种大财俺们发不到,一张股票几百两银子,我们把全部家产拿出来也买不起啊。”

  “这就不是俺们穷人能玩得起的,还是老老实实去当差吧。”

  而妇女们则坐在一旁,一边打着毛线贴补家用,一边聊着街道上的家长里短。

  “黄家的闺女那真是心灵手巧,在纺织厂都成技术大匠了,一个月能赚 5两工钱呢。”一个妇女满脸羡慕地说道。

  马上就有人叹口气说:“可惜命不好,有个赌鬼爹。好好一个闺女都 18了,有人来提亲,他居然要二百两银子,这他也敢开口。还说什么俺闺女一年就能赚六七十两,拿二百两银子他都亏了。多好的一个闺女,这婚事硬生生被他爹给搅黄了。”

  当即就有人笑着说:“你那是老黄历了,人家现在可是有后台的。都督夫人就是纺织厂的掌柜,她了解这事之后,派人把她父亲抓到矿场去劳作了,要他改掉恶习。还亲自给黄家闺女主持婚礼,据说还送了一盒首饰给黄家闺女当嫁妆,人家那可是风光大嫁,嫁的还是大同军的军官。”

  当即就有人羡慕地说:“这真是草窝当中飞出一条金凤凰了。”

  “与其想羡慕她,不如想办法多认些字,范学究的闺女成为了俺们兴化坊的一个蒙学夫子,人家不但收入高,还受人尊重,都督遇到了她,都要尊称一声范先生,不像俺们只能待在家里打打毛线。”

  “认字,俺认不来,一看到就头疼。”

  “但认了字,就能去工坊的幼稚园当阿姨,俸禄可以有一两银子。”

  “一两!”这数字让她们连连咂舌,不少人还真心动了。

  在这明亮的灯光下,长安城的百姓们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整个城市都洋溢着一种繁荣、祥和的气息。

  朱雀大街的金满福酒楼内,热闹非凡。孔晨通过胡林的关系,邀请原本大同社工业区的老朋友们相聚。

  当大同工业区的老人一踏入酒楼包间,孔晨一眼便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不禁惊喜地喊道:“胡强,小懒,赖头,没想到你们都在长安城。”

  小懒惊喜道:“孔晨你也来到长安城了,我记得你的作坊不是在延安府吗,现在不忙着做生意啦?”

  只能坐好之后开始推杯换盏。孔晨得意地从袖口拿出一个徽章,别在自己胸前,神气地说:“现在你们要称呼俺为尊贵的公民议员,俺可是代表整个关中的百姓来监督你们。”

  赖头在一旁哈哈大笑:“说你胖还喘上了。要说监督,也是胡强大哥监督你。人家可是工匠司的曹员,专门监督你们这些商家偷税漏税、苛待工匠的问题。被抓到了,那可不是小问题,轻则罚得你倾家荡产,重则把你关起来。”

  听到这话,孔晨内心一紧,脸上露出几分害怕的神色。他想起在延安府发生的那些事。

  去年,有同行去农村招了些工匠,欺负人家老实,不仅克扣工钱,还让工匠无偿做事。被人告发后,都督府勃然大怒,那个作坊主直接被关起来判了三年,还赔偿工匠 10倍的工钱,工厂也被罚没,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据说那个人到现在还在矿场敲石头呢。

  还有的同行耍小聪明,到了月末该发工钱却压一个月,被工匠司发现后,直接罚了工匠六倍的工钱,还处罚金一千两,差点把这人罚到破产。

  这样的事情在延安府每个月都会发生几起,不被抓到还好,一旦被抓,轻则损失钱财,重则倾家荡产。

  而且都督府每次都会在《工匠日报》《大同报》上刊登这些事,既是让那些商贾“社死”,也是在警告其他商贾。让他们清楚自己的地位,大同社虽然鼓励他们发展,但主要是为了给工匠找份差事,要摆正身份态度,别自讨苦吃,那些王爷,地主老财俺们都镇压了,你自己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不要给脸不要脸,走到百姓的对立面前去。

  孔晨都觉得好笑,大明都没做到的农工商阶级等级,在大同社这里却真正实现了。

  商贾的地位还真不如工匠高。任何敢欺负工匠的商贾,工匠只要去告发,一告一个准。所以关中的商贾听到工匠司的名字,就像大明官员听到东厂锦衣卫的名字一样,战战兢兢,不敢言语。

  胡强一脸疲惫看到几人,苦笑着说:“哪里有赖头说的那么夸张。俺们就是做些杂事,每天也很辛苦、很劳累。”

  可能是工作太压抑了,他忍不住吐槽起来:“关中的奸商太多了,太会钻空子了,不像我们延安府人那么淳朴。都督府规定了 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有一定税收优惠,很多关中的作坊就钻这个空子,招自己的亲戚做工。都督府明明规定 1日只能干 4个时辰的活,但他们偏偏要干到晚上,因为是自家的人,清官难断家务事,管多了他们还有怨言,俺们也只能劝说为主。关键是叫他们上厚生金,他们也不肯上。

  还有的奸商更狡猾,俺们虽然规定了工匠不能加班,但没规定东家不能加班,这些奸商就给人家一毫的股份,工匠就变成东家了,弄得俺们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奸商总是喜欢钻空子,弄得俺们工匠司每天都要想办法找法令处罚他们。

  关键这些人经商也不好好经商,俺就处理了一个奇葩的奸商,他开的是个纺织厂,纺的是麻布,纺织行业你们知道有多赚钱了,基本上两三年就能回本,剩下的就是纯赚的。

  就这么赚钱,这个奸商还嫌不够,他压着的上游的一家纺纱厂的货款,让人家没有钱去购买原材料,人家想让他结清货款,你知道这个奸商怎么做的吗?

  小懒问道:“难道是奸商趁机跑路?”

  胡强道:“他居然当着人家的东家说可以借钱给他,让他再去购买纱线。”

  赖头有点晕道:“你等等,让我捋一捋,他欠着人家的货款。”

  胡强点点头道:“没错。”

  小懒道:“还借钱给人家。”

  “没错!”

  小懒道:“他既然有钱借,为什么不还款呢?他这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嘛?”

  胡强冷笑道:“人家精的很,他这是两头通吃,他的借款可不是无偿借的,九出十三归有利息的。”

  “最后逼的那纺纱厂,欠下农户大量的钱财,告到了我们工匠司,我们工匠司抓了那个纺纱厂的东家,顺藤摸瓜这才知道这其中的内情,后面我们再抓了这个纺织厂的东家,抄了他的家,判了他10年,以后这10年有的时间让他去挖矿了。”

  小懒震惊道:“真是大开眼界。”

  而后他同情道:“也难为你了,要和那些奸商斗智斗勇,难怪你看的这么疲惫不堪。”

  胡强道:“谁说不是呢,为了对付这些奸商,俺们不知道花了多少精力,你们看看俺刚到 30岁,都开始掉头发了。”

  孔晨听完也是大开眼界,心想长安城不愧是大城市,这些商贾的思想就是开放,居然能想出这么多钻空子的办法。他心里琢磨着,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用一用,分点股份出去,以后就能让工匠加班,自己还能赚得更多。

  胡强看出了孔晨的想法,严肃地说:“这都是歪门邪道,把精力用到这上面,作坊怎么能壮大。你可不要忘了,整个关中最大的金主是谁,是我们都督府。这样钻空子,你觉得这样的作坊能接到我们都督府的订单吗?你可不要因小失大。这些人只知道死抠工匠的工钱,他们的作坊是不可能壮大的。”

  孔晨这才从幻想中清醒过来。他的作坊虽然不能说完全依靠都督府,但靠着大同工业区老人的身份,有很大一部分生意都来自都督府。都督府的辎重车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他们厂订购的,都督府的订单利润一向是最高的,几乎占了他作坊三成以上的利润,这可是他最大的客户,万万不能失去。

  于是,孔晨马上大义凛然地说:“俺好歹经过了都督教导半年,做过流民,过过苦日子,当然知道百姓生活不易,怎么会做那些克扣他们工钱的奸商。这你放心,俺和这些人不共戴天,只要知道他们,俺绝对不和他们做生意。”

  “不过胡强你这样一说,倒提醒俺了,今年俺在公民议会,就要提议让这些小型的家庭作坊也纳入厚生金当中,这样你们的工作也就好做多了。”

  胡强笑道:“如果真能通过这样的议案,俺请你喝酒,吃烧烤。”

  其实,孔晨心里另有打算。凭什么他们承受着这么重的负担和税收,而那些奸商却能钻都督府的空子赚钱。想钻空子,门都没有,他要在公民议会上一个个把这些窟窿都堵上。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奸商赚了钱,自己就少赚了钱。

  在同一片夜幕笼罩下,徐晨家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屋内欢声笑语不断,弥漫着温馨而欢乐的氛围。

  今日桑文早早回到家中,她换下平日里的素净衣裳,兴致勃勃地和吴妈一同前往菜市场。

  回到家后,桑文和吴妈便一头扎进了厨房。厨房里顿时忙碌起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切菜的声音此起彼伏。

  桑文熟练地系上围裙,开始洗菜、切菜,吴妈则在一旁帮忙生火、烧水。她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道道美味的菜肴在她们的手下逐渐成型。

首节 上一节 157/2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