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02节
以往,太原镇将门之所以能屡屡以少胜多,能以一敌十敌战胜叛军,靠的就是双方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这差距足以弥补人数上的劣势。
可如今,双方武器装备的差距差不多被磨平了,眼前这三千青壮,想要靠他们守住蒲城,真的有点力不从心了。
这一天,明军杀的贼寇太多了。能用的武器,他们都使了个遍,长枪舞得虎虎生风,大刀砍得鲜血飞溅;能用的办法,他们也都想尽了,设陷阱、放滚木礌石……可贼寇就像那割不完的野草,杀了一批又来一批。
他估算了一下,光在西门,他杀的贼寇就超过了千人。要是其他两个方向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那今日贼寇伤亡的数字能达到三千。可这三千人对比叛军十万大军来说,就如同沧海一粟,微乎其微。
而西城门的情况更是惨烈,今日的伤亡就超过了三百人,已经有三成的将士伤亡了。要是在野战中,西城门的士兵早就崩溃了。
今日能勉强堵住这些贼寇,曹变蛟已经是拼尽了全力。他望着那伤痕累累的城墙,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明天该用什么方法来守城。
曹福虽然在武艺上比不上曹变蛟,但他也是历经战场十几年的老行伍了。今日这一战,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蒲城根本守不住。
继续守下去,就像是飞蛾扑火,只能拉着大家一起陪葬。他凑到曹变蛟身边,小声说道:“少将军,现在咱们得想想如何安全撤退了。”
曹变蛟听了,脸上顿时一阵羞愧,又带着满腔的愤怒,压声道:“你是想让本将临阵脱逃?”
他以勇猛名震整个山西行省,一直把这勇猛当作自己的骄傲。现在曹福却要让他做一个逃跑的将军,年轻气盛的他怎么能接受得了。可偏偏理智又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提醒他,再不逃就真的逃不了了。
曹福不慌不忙,耐心地劝说道:“少将军,这可不是逃跑,这是安全撤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莽夫的行为。这样的人在咱们大明的残酷战场中是活不久的。如何在残酷的战场当中活下来,这也是我们这些将门必须懂的道理。那些不懂的人,早就死了,他们的家族也衰败下去了。”
没多久,另外两个城门的守将也匆匆赶来汇报战况。他们的脸色疲惫中带着惶恐。
情况比曹变蛟想的还要恶劣。因为叛军有火炮(他们把飞雷炮看成了是火炮)和手雷,那威力巨大的炮火和手雷在城墙上炸开,城墙上的守军根本无处躲避,伤亡非常惨重。
一天血战下来,余下两个城门的伤亡超过了七百人。也就是说,他们三成多一点的力量没了。现在只能继续抓城中的百姓补充力量,可关键是士兵的伤亡也非常多,各种守城的武器消耗也非常重,箭支快用光了,滚木礌石也所剩无几,根本满足不了接下去的战斗了。
这一连串的坏消息,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重重地压在了曹变蛟的心头,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这情况,不要说守三天了,明天都未必守得住,想要活命只能逃了。
而在义军那边,却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他们发现自己的伤亡远远低于预期,明军的战斗力减弱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变得不可战胜了。
高迎祥站在营帐中,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大声说道:“以前明军就是武器装备比我等好,所以我等义军才屡战屡败。现在有大同社的帮助,我们之间的装备差距已经拉平了。
明军个个怕死,而我义军兄弟不怕死,如此自然是我等更加强大。从今天的战果来看,最多后天,我等就可以踏平蒲城。”
高迎祥的话,让其他义军首领恍然大悟。他们原本心中对明军的恐惧,就像冰雪遇到了暖阳,一点点地融化了。士气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恐明症不说完全消失,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他们齐声高喊道:“踏平蒲城!”那声音如同滚滚春雷,在旷野中回荡。
翌日,战鼓轰鸣,那激昂的鼓声如同催命符一般,响彻四野。
义军依旧将蒲城的东西南三个城门围得水泄不通,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将蒲城紧紧地笼罩在其中。
“进攻!”在罗汝才的一声令下,三千义军士兵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扛着云梯,一路疾风电掣一般冲向了蒲城西城门。他们的脚步整齐而有力,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开来。他们快速地把云梯搭在城墙上,城墙上的明军士兵见状,立刻发出了一阵惊呼。
城墙的下方则有十几个士兵,他们紧紧地抓住云梯,用自己的身体稳住云梯,防止它晃动。义军士兵一只手拿着盾牌,阻挡着城墙上射过来的长箭;一只手不断地攀爬着梯子,如同敏捷的猴子一般。
城墙上的明军士兵则是拼尽了全力,用石头狠狠地砸向攀爬的义军战士,那石头带着呼啸的风声,砸在义军士兵的身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们还用巨型的木材,从城墙上推下去,砸得义军士兵人仰马翻;手中的弓箭如同雨点一般射向义军,长枪则像锋利的毒蛇,刺向靠近的敌人。
双方一开战就陷入了残酷的搏杀战当中,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震得人耳朵生疼。两方士兵都杀红了眼,战场上血流成河,变得异常的残酷。
因为明军数量太少,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很快,义军的战士就杀上了城楼。一时间,明军变得岌岌可危起来,他们的防线开始出现了漏洞,士兵们的脸上露出了恐惧的神情。
就在这个时候,西城门再次打开,曹变蛟手提长枪,如同战神下凡一般,带领着200家丁再次杀了出来。他的长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带起一片血花。城墙上的明军士气大振,他们仿佛又看到了希望,呐喊着再次冲向义军的战士,将他们逼下了城墙。
罗汝才在远处看到这一幕,眼睛都红了,激动地喊道:“火枪队准备,把那曹变蛟打成筛子。”
200火枪士兵听到命令,迈着整齐的步伐,一步一屈地走向战场。他们的脸上带着坚定的神情,手中的火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
而曹变蛟则摆出了一个菱形的进攻队形,他一马当先,长枪所到之处,义军的战士纷纷倒地不起。他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插进了义军的军阵。没多久,3000多人的军阵就被杀穿。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曹变蛟会再次杀回城门的时候,让所有人愕然的事情发生了。曹变蛟的骑兵杀穿阵型后,居然一去不复返,直接逃离了蒲城。
罗汝才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震惊地喊道:“这世间居然有比我还不要脸的人。”
战场上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他们也不敢相信刚刚还勇猛无敌的曹将军,就这样逃走了。
第168章 ,其兴也勃与四面漏风的大明朝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5月5日。
烈日高悬于天空,晴空万里无云,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大地上。从平阳府通往蒲县的大道上,尘土飞扬,一支3000人的精锐军队正急匆匆地朝着蒲县进发。
这支军队的主帅是平阳府守将陈尚智。昨日,他接到蒲县传来的消息,称有几万叛逆之军包围了蒲县,请求支援。陈尚智得知这一情报后,心中大喜过望。
这两年,太原镇的将领们不是得到晋升,就是获得朝廷的嘉奖。原因很简单,叛军成了他们获取军功的“垫脚石”。那些叛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原本都是农户出身,又饿得皮包骨,根本没多少战斗力。
这段时间,太原镇送往朝廷的战报,动不动就是“百骑破千”。四周的武将们仿佛在进行一场比赛,你报“百骑破千”,我就报“百骑破三千”,他报“百骑破五千”,到后面“百骑破万”的战报也屡屡出现在奏折之上。
好像这不是大明的将军,而是一个个盛唐的苏定方,薛仁贵。
不过,到了这个数字之后,就没人再继续夸大了,因为朝廷也不会相信,毕竟唐朝时的武将战功赫赫,如今这些武将吹牛也得有个限度,再往上虚报,兵部是不会承认的。
而且因为战绩太夸张,人头也就贬值了,辽东女真人一个人头能得50两银子,山西的贼寇最多给你一个加奖励令,再要不然给你五十一百两的嘉奖银,不能再多了。
但从这些战报也能看出,即便有所夸大,农民军是真好打,起码比关外的女真人、大漠的蒙古人容易对付得多。
刷几趟军功就能升到游击将军、参将乃至总官兵,能节省几年乃至十几年的资历。所以,得知这个“好消息”后,陈尚智当即点齐3000兵马,急匆匆地赶去支援蒲县。
蒲县距离平阳府不到200里,但要翻过吕梁山,路程并不好走。陈尚智骑着一匹高大的战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望着不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向探马问道:“现在到了什么地方?距离蒲县还有多远?”
探马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恭敬地回答道:“回将军,这里到了小石山,还有20余里就可以到蒲县。”
陈尚智眼睛一亮,扬起马鞭,大声下令道:“传令全军加快速度通过这片山区,争取在中午赶到蒲县。那些叛军肯定不会预料到我军来援会这么快,到时候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遵命!”传令兵得令后,迅速传达命令。明军将士们加快了行军的步伐,队伍的速度明显提升,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开来。
然而,就在这时,陈尚智忽然听到几声“噗噗噗”的声音,有点像沉闷的雷声。他皱起眉头,心中感到十分奇怪,青天白日的怎么会打雷呢?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轰轰轰!”六声爆炸声响彻山间,明军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吓得当即趴在地上。陈尚智的战马也受到惊吓,前蹄高高扬起,将他差点甩下马背。他稳住身形,马上大吼道:“我军被敌人偷袭了,马上反击。”
只见朱屠夫扛着火枪,站在山坡上哈哈大笑道:“蠢货,你被包围了,兄弟们杀!”说罢,“砰!”的一声,朱屠夫扣动扳机,一枪打死了一个明军士兵。
“砰砰砰!”紧接着,义军的火枪不断响起,明军士兵们纷纷中枪倒地。他们身上的铠甲在火枪的攻击下被轻易击破,胸口瞬间被鲜血染红,惨叫着倒在地上。
当义军士兵冲到距离明军只有二十步的位置时,两边的掷弹兵迅速行动起来,不断将一斤左右重的手雷丢到明军的队伍当中。
“轰轰轰!”手雷不断爆炸,弹片四处飞溅。明军的队伍顿时乱作一团,大地也随着爆炸而剧烈地抖动起来。惨叫之声、尸体坠地之声、战马的痛嘶之声、士兵们恐怖的叫喊声,霎时间响成了一片。
遭受这突然的打击,明军的先锋部队瞬间崩溃。士兵们惊恐地四处逃窜,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纪律和斗志。
陈尚智这个时候才察觉到,原本在他眼中不堪一击的叛军,此时却变得如此厉害。尤其是他们对火器的运用,让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明军根本无法抵挡。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逃,赶快逃命。但此时,他为自己轻视义军付出了代价。因为他在队伍的最前方,想逃却被后方蜂拥而来的士兵堵住了去路。
山路两旁的牛角号声不断响起,在陈尚智的视线当中,四面八方都出现了叛军的身影。漫山遍野都是义军的旗帜,他们呐喊着,如潮水般向明军涌来。陈尚智心中绝望,想逃根本逃不了。
此时,朱屠夫带着2万义军将士从两侧杀了出来,与明军搅在一起。手榴弹的爆炸声音、牛角号的声音、战士们的喊杀声音响彻这片天地。原本整齐的明军队伍,在义军的猛烈攻击下,彻底慌乱起来。能逃的士兵拼命地往外面冲,试图寻找一条生路;逃不了的被义军包围之后,马上丢掉手中的刀,跪地求饶。
“义军好汉,俺们投降,不要杀俺。”战场上到处都是投降的声音。这个时候,陈尚智也反应过来了。他看着周围惨烈的景象,知道大势已去,无奈地举起手道:“好汉饶命,俺们投降。”
没多久,战场上的厮杀声音渐渐小了下来。战场上留下了几百具明军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土地。还有少部分明军趁乱逃走,余下2000余人被俘。朱屠夫看着这些俘虏,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他一方面向联盟报捷,一方面带着这些俘虏和义军的大部队汇合,这场伏击战以义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当朱屠夫带着一群垂头丧气的俘虏回到蒲城时,却发现蒲城虽然被攻破,但城池内秩序却混乱无比,无数义军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城中求救生,求饶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把整个蒲城的天空都掀翻。
曹变蛟逃跑之后,义军没有费多少精力就攻克了城池,张三为了巩固联盟,拉拢盟友,显示自己的大方。他把蒲城分成了12个区域,每家义军可以带领自己的部队去劫掠当地的士绅。
所以整个蒲城喊杀声不断,到处都是士绅们的哀鸣和求饶声。
张三等人则在县衙里,摆开了丰盛的宴席,喝酒吃肉,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大堂里摆满了各种硬菜,酒香四溢,众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得意的神情。
朱屠夫带着俘虏回来后,张三立刻放下手中的酒杯,满脸笑容地招呼他过来一起喝酒庆祝。
他拍着朱屠夫的肩膀,大笑着说:“俺兄弟已经歼灭了平阳府3000精锐,现在整个平阳府没多少明军了。平阳府还有10个县,那可都是我义军兄弟的囊中之物啊,俺这个兄弟可是为我义军立了大功。”
其他义军首领纷纷举起自己手中的酒杯高呼道:“朱三当家厉害,来,俺敬你一杯。”
朱屠夫道:“大哥城中是怎么回事?怎么乱成了这样?你们也不约束士兵?”
高迎祥早就对浦城现状看不顺眼了,现在看到有人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当即站起身来,拱手说道:“盟主,我军虽然攻占了蒲城,但如此放任兄弟们掠夺,俺以为大为不妥。一来会败坏军纪,二来也会惹恼大同社。我们杀一些地主,大同社或许不会在意,但如果残害百姓,这个事情要是被大同社社长徐晨知道了,以后我们再想从他们那里弄武器装备,可就难了,说不定还会引他对我们动手。”
高迎祥心里十分焦急,他不知道该如何劝说这位张三盟主。才刚刚攻陷一座城池,就如此放纵士兵,这怎么能成大事呢?
他想起了在大同社看到的军队,那军纪严明的样子,至今仍历历在目。大同军在外面买卖东西都会付钱,损坏了东西情愿付出多几倍的价格赔偿,也不敢不付钱就走,对百姓说话也十分和气,敢欺压百姓的士兵,军官都会受到毫不留情的处罚,还会在军官的带领下向百姓道歉,赔偿百姓的损失。
大同社靠着严谨的军纪,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在延安府的范围内,就彻底扭转了大明军队200多年来的败坏军纪,百姓们再也不把士兵看成是土匪,而是可以依靠的人。
高迎祥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同社军纪如此严苛,甚至以对待君子的标准来要求那些士兵,在他看来这已经严的过火了。
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大同军战斗力特别强悍,攻必克,战必胜!
效果如此明显,哪怕不理解,他也努力让自己的军队学习大同社的做法。他的军队在所有起义军当中,纪律算是最好的。
张三给他划定地盘后,他亲自带领士兵到那些大族的府邸,收缴了他们的粮食和钱财,但对那些士绅的妻女却秋毫无犯。谁敢违反,他就以军法处置。得到钱财之后,他留下一部分士兵维持当地的秩序,其他的士兵则驻扎在城池之外,所以在蒲城高迎祥的地盘也是最安稳的。
然而,现场的义军首领们却不以为然。“活曹操”罗汝才端起酒杯,大笑着说:“兄弟们苦了好几年,现在乐呵乐呵,怎么啦?那些都是士绅,他们欺压我们这么多年,现在我们报复回去,有什么不对?要是连报复都不能报复,老子造反有什么意思。”
“就是,就是,老子之所以冒着杀头风险造反,就是想要报复这些地主,没造反不能报复地主,造反了还是不能报复地主,那老子这个反不白造了。”
张三也跟着笑道:“徐大当家不是一直喜欢说公平吗?那些富人欺负了我们,现在我们报复回去,这不是很公平吗?”
他并不认为义军现在的举动有什么不妥,入城之后掠夺一番,大家不都是这样干的,不给下面的士兵这点好处,他们又凭什么跟着自己去造反?
朱屠夫站起身来,严肃地说:“大哥,这当然不对。我们是要报复那些地主,但不能变成跟他们一样的禽兽。大同社每次抓到这些人,都是进行审判之后再处决他们,得到的财物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像我们这样放任士兵去抢。我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个靠抢劫的军队能成大事。”
朱屠夫顿了顿,接着说:“我等这么拼了命攻克蒲城,如果不是为了成大事,那还不如干脆投靠大同社,这样既没有危险,还能保住富贵。”
朱屠夫是见过世面的,他多次去过延安府,亲眼目睹了大同社治下的秩序。在他看来,现在的延安府就像是世外桃源一样,这才是他造反想要得到的世界,而不是像现在的蒲城这样,到处哀嚎,到处劫掠,一片混乱。这种场景让他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成大事的样子。
张三听了朱屠夫的话,心里虽然觉得有点扫兴,但他也明白高迎祥和朱屠夫说的都是为他好。他沉思了片刻,说道:“各位当家的,抢也抢够了,也该约束一下,不能让他们骚扰百姓。大家的部下全部撤出城池,高迎祥兄弟留下一部分人维持城中的秩序。毕竟我们打的可是替天行道的旗帜。”
其他的义军首领虽然心里有点不高兴,但也不想在张三风头正盛的时候得罪他,加上现在抢也抢的差不多了,于是纷纷点头答应了张三的要求。
张三放下酒杯笑道:“现在整个平阳府的主力已经被我们歼灭了,平阳府十县就像我们嘴边的肉一样。各位兄弟分一分,每家攻一座县城,本盟主决对和各位有福同享。”
罗汝才等人眼睛一亮,纷纷笑道:“盟主大方,我等也就不客气了。某要曲沃县。”
“俺就要相陵县。”
“洪洞县就交给俺了。”
就这样,他们每家都分到了一个县,整个平阳府被他们瓜分完毕。
张三看着众人,笑着说:“各位兄弟先去攻占城池,如果发现明军的动向,马上通报,我们再集合起来击败他们。经过这一年的发展和壮大,明军也不是那么不可战胜了,现在是我们反守为攻的时候了。”
“盟主说的好。”其他的义军首领纷纷叫好,他们也能感受到,明军和他们的战斗力已经逐渐拉平。他们人数众多,又不怕死,现在根本不怕大明的军队。大堂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众人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张三他们所言不虚,在徐晨的武装支持下,义军迅速拉近了与明军战斗力的差距。往昔,明军动辄以一敌十、轻易击败义军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如今,只要农民军占据十倍以上的兵力优势,胜利的天平大概率会倾向他们。
当张三他们的联盟义军在整个平阳府攻城略地之时,北方的王嘉胤也遥相呼应。他率领3万义军攻占了保德州,而后联合晋西北十几股义军,近10万人在整个宁武府肆意纵横。整个山西,乃至太原镇都乱成了一锅粥。明军仍以老眼光看待这些义军,却没料到他们战斗力飙升。接连几场战斗,好几支太原镇的部队被歼灭,守备、游击将军等中级军官被俘被杀者多达十几人。
虽然他们也剿灭了多股农民军,击杀了好几万的农民军,但对改变山西行省的局势没有任何用处,现在山西流民遍地,地方的秩序崩溃,明军杀1万叛军,就有10万流民加入农民军的起义队伍当中。他们杀的这点人还比不上农民军的扩张速度。
更关键的是农民军在徐晨的支持下,野战和攻坚能力得到了成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