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01节

  他们四处宣扬,说天主教不允许祭拜祖先,信奉的也不是本土神明,信了天主教祖宗,祖宗就没了香火。

  佛教的和尚们也到处宣传,信了天主教就不能投入轮回,死后只能做孤魂野鬼的飘荡。

  一番打压下来,安东尼等人半年多都没拉到一个信徒,钱也快花光了,人都快饿肚子了。好在陈子龙是讲习所的校长,收入不错,接济了这三位神父。

  本来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他们三人最终可能扛不住排挤,离开这片土地。

  但就像一句老话说的,不出意外,意外发生了。肤施城的工厂越来越多,工匠数量两年内就突破了五万余人。工厂对时间的要求比农业社会高得多,老祖宗传下来的日冕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为了解决工厂定时的问题,徐晨绞尽脑汁。他想起以前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钟塔,可惜,虽然他记忆中有各式各样的钟楼、甚至钟表,但对于内部结构,他虽不是一无所知,却也了解不多。

  这时徐晨突然意识到,那三位神父还有利用价值。于是他再次找到他们,询问是否懂制造钟表的技术。若懂,他愿意给1200两银子,并且表示钟表在大同社地盘上的专利会交给他,10年内,每台钟表利润的1%也会归这个人所有。

  文艺复兴时期的神父是个神奇的物种,他们好像除了做不好神父之外,其他什么都精通,天文地理、数学、生物无所不通。

  徐晨运气极佳,这三个神父当中,约翰神父恰好懂制造钟表的技术,而且掌握的还是最先进的发条钟表技术。这种钟表上一次发条就能维持一天的运行,一天的误差只有十几分钟。

  徐晨大喜过望,当即任命约翰神父为大匠,又从大同社找了一个叫王磊的社员,任命他为新任的钟表作坊管事。两人带着1200两银子,在徐晨提供的厂房内,开始制造第一台塔钟。

  两个月后,肤施城第一台钟塔建成。钟楼高达十二丈,四面都能清晰看到时间,并且每到整点,钟楼都会敲响钟声,提醒工匠们时间。此后,这样的塔钟在整个大同社的每个较大城市都矗立起来。

  塔钟成功后,他们又将目光投向民用市场,开始制造民国风的座钟。这种座钟一上市就极其受欢迎,小作坊主,大同社的高级军官都喜欢,即便售价98两银子,依旧供不应求,甚至还卖到大同社地盘之外。

  现在约翰神父沉浸在技术钻研的世界里,对制造更小的钟达到怀表和手表程度的目标愈发痴迷。

  他整日待在工坊,与各种零件、图纸为伴。每一个齿轮的大小、每一根发条的弹性,都需要反复测试和调整。他的桌上堆满了设计草图,有些已经被涂改得面目全非。每天深夜,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

  当然靠着约翰神父996的勤劳和座钟的专利费,他们每个月有了300多两银子的收入。300两银子在大同社可是妥妥的高收入。他们依靠这笔钱,把教堂修建得更加宏伟,还摸索出了用鸡蛋吸引教徒的办法。

  同时为了反驳佛教和道教的污蔑,他们找历史书,发现早在唐朝之前,他们天主教已经进入这片土地了。于是他们改天主教为景教,同时又不断宣传自己也是本土教派,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

  这年头祖宗的香火,死后的轮回都比不上实实在在的鸡蛋,一枚鸡蛋可值两文钱,拿回家给孙子做鸡蛋羹不好吗。

  于是靠着撒钱的方法,景教有了第一批的信徒,终于在肤施城扎稳脚跟。

  安东尼在讲述完他们三人的经历后,又说起了陈子龙的事情。他满脸钦佩地对徐光启说:“徐先生,陈兄一到大同社的地盘就备受徐晨领主的重视。他成了讲习所的校长,专门讲解您的《农政全书》呢。而且,这本书已经开印了上千部,在这儿可受欢迎啦!”

  听到这番话,徐光启一时间百感交集。回想起自己编撰《农政全书》时的艰辛,无数个日夜的伏案疾书,查阅大量古籍资料,实地考察农业生产。

  可即便如此,朝廷对这本书却并不重视,他原本打算自费开印百部以流传后世,没想到在大同社竟有如此待遇。他心中既欣慰又无奈,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能真正理解和重视这本书的知己,偏偏这个知己却是朝廷的叛逆。他不禁长叹一声。

  此时,在黄河东岸的蒲城,却是另一番紧张的景象。蒲城县令王汝和游击将军曹变蛟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慢慢升起的朝阳,心情却异常沉重。

  王汝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将军,城外贼寇有十万人,而我们城中青壮加起来也不足3000人,这城能守得住吗?”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中满是恐惧和担忧。

  曹变蛟面色凝重,拍了拍王汝的肩膀安慰道:“县尊放心,城下的贼寇不过是乌合之众。他们虽人数众多,但缺乏训练,阵型混乱。即便他们有10倍于我们的兵力,也很难攻破这县城。蒲县的情况要不了三日就会被其他将军知晓,到时候重兵合围之下,这些贼寇必然大败。我们只需守住三五日即可获胜。”

  王汝还是有些不安,又问道:“那要是贼寇用炸药包炸城墙怎么办?”用炸药包炸城墙的战术,已经成为山西行省地主士绅最恐惧的事情。谁能想得到他们花费海量人力物力建造的庄园,在小小的炸药包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为了保命,那些士绅们纷纷舍弃花费巨额代价修筑的庄园,躲到城墙更厚更坚固、兵力更多的县城、府城和省城当中。

  曹变蛟眼神坚定,自信地说道:“县尊放心,我会提前出城作战,绝不让贼寇有机会用炸药包轰炸城墙。就算他们炸了城墙,我也会和贼寇打巷战,一寸一寸地夺回失地。”

  曹变蛟出身将门世家,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武艺天赋。他每日勤练刀枪剑戟,骑射之术也十分精湛,说他打遍山西无敌手也不为过。成年之后,他投身军旅,作战勇猛,总是冲锋在前,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升到了游击将军的位置。

  王汝听到曹变蛟的话,内心稍微安定了一些。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大伙守好城,贼寇撤退之后,每人可以得到50两赏银,本县说到做到。”

  “谢县尊大人!”四周的士兵们欢呼雀跃,士气顿时高涨起来。

  然而,突然之间,几里外贼寇大营方向,战鼓齐鸣,人喊马嘶,巨大的声音直冲云霄。王汝和曹变蛟脸色大变,他们知道,贼寇要进攻了。

  在蒲城之下,农民军十万联军浩浩荡荡地压了过来。虽然他们的阵型并不整齐,士兵们穿着简陋的衣服,武器也参差不齐,但十万人的规模还是极其吓人。尘土飞扬,仿佛整个大地都在颤抖。

  农民军中张三、高迎祥、罗汝才、刘五、可天飞、铁角城、混天飞、独行狼等共12家义军首领齐聚一堂。

  他们各自带领着自己的部众,少的有七八千部众,多的像张三有三万部众,高迎祥、罗汝才也有上万部众。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联合起来,共同推举张三为联军盟主,誓要共同对付山西镇明军。

  义军的头领们齐聚一堂,气氛热烈。张三站在众人中间,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朗声道:“各位兄弟,那些地主老财都学精了,不肯待在自家的乌龟壳里面了。”他这话形象生动,引得头领们一个个哈哈大笑。

  的确,过去那些守着自己庄园的地主老财,就像缩在龟壳里的乌龟。义军们靠着炸药包,炸烂了他们的“龟壳”,在去年着实过了一个肥年。

  靠着抢夺地主的粮食进行交易,义军的武器装备直接更新换代。曾经的农具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锋利的刀枪剑戟。义军披甲的数量也从几乎没有上升到一成以上,甚至不少人还购买了火枪、火炮。这一年时间,义军的战斗力可谓直线上升。

  然而,麻烦也随之而来。那些地主老财吸取了教训,带着自己的粮食和财产躲进了县城、府城乃至省城。这些城池城墙高大厚实,防御设施完备,再想用炸药包轰炸城墙根本不起作用。而且城中还有明军守卫,义军想要攻破县城变得极其困难。

  更让义军头疼的是,如果在短时间内攻不下县城,太原镇的精锐就会马上进攻过来,所以今年以来义军的收入直线下降。

  原本义军也不着急,今年山西行省又闹旱灾,不断有饥民加入义军,他们的实力每天都在增长。只要再等一段时间,有了足够多的部下,拿下区区县城不成问题。

  但形势却因大同社攻占榆林镇之后发生变化,大同社势力迅速扩张,已经快占据了整个陕北。如果大同社的徐晨领兵攻占山西行省,而他们连一座县城都没拿下,只怕连做大同社盟友的资格都没有。最好的下场是被吞并,最坏的则是被大同社当土匪给剿灭。就像他们这里的“活曹操”,不就是被大同社赶到山西行省来的吗?

  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实力,几支义军决定联合在一起,并推举了势力最强大的张三做盟主,才有了今天这一幕。

  张三继续道:“各位兄弟,只要今天我等能打破这座县城,以后整个山西行省的县城都是我们的粮仓钱仓。有了这些粮食和钱财,我等的实力可以飞速发展。大同社的徐当家连榆林镇都给吞并了,我等也应该努力一下,把山西镇给吞并掉,让天下的英雄好汉都知道义军不只有大同社这一家。”

  “盟主说的好!”现场的义军首领纷纷高呼,士气大振。“大伙都听你的,你说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

  张三见众人如此支持,便不再推辞,开始部署作战计划:“高迎祥兄弟、罗汝才兄弟,你们各自带着3万兄弟进攻浦城的东门和西门。

  东门和西门相对较为开阔,便于大部队展开攻势,你们要相互配合,吸引城中守军的注意力。某带余下的兄弟攻打南门,南门城墙虽高,但防守相对薄弱,我军集中力量,定能有所突破。

  三当家你带2万兄弟,埋伏在山西镇的必经之路。山西镇的兵马少于3000人,你就果断歼灭他们;若多过3000人,你就带兄弟阻击他们,不要让他们影响兄弟们的攻城计划。”

  “遵命!”众人领命,各自回去准备。一场决定义军命运的攻城之战即将展开。

第167章 ,装备无差距与比某还要不要脸

  “咚咚咚!”激烈的战鼓,声音响彻天地,蒲城这座古老的城池成为了义军与明军交锋的战场。

  蒲城的西城门楼,高大坚固,城墙上,旗帜猎猎作响,守城的明军士兵们严阵以待,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恐惧。而在城外,罗汝才正带领着三万义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潮水,向着西城门楼涌来。

  罗汝才,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眼神中闪烁着狡诈的目光。他和张三其实并不熟,双方因为地盘的关系还有了几次小规模的冲突,而且他还是吃亏的一方。

  毕竟的张三的兄弟都是血与火里杀出来的,已经是打了两三年仗的老兵。

  而他当初从陕北逃离的时候,身边只剩下7个心腹,现在的部下都是他后面招募的。不管是从组织度和战斗力,他的部下都远远不如张三。

  按理来说他和张三不说是刀兵相见,那也是老死不相往来。但大同社攻占榆林镇之后,震动了整个山西行省的义军,那不是县城,也不是府城,省城,而是大明九边之一的军镇。

  大同社的实力已经强到如此可怕了,他们却连一座县城都攻不下来。和大同社取得的战果相比,他们就像是过家家一般,再这样下去那还真不如投靠大同社,抱住这根大腿。

  所以罗汝才知道,自己的队伍想继续拉下去,那就要快速壮大实力,最起码不能和大同社相差太多,所以他们12家义军才会联合在一起。

  想要快速提升实力就要打地主,夺取他们的钱财,而现在地主都躲在县城当中,只有有攻破现成的能力,他们的实力才能继续壮大。深知这场战斗的重要意义,罗汝才连保存实力的想法都没有。

  进攻开始了,罗汝才首先采用了城墙爆破的战术。他集中了五六个炸药包,里面填满了上百斤黑火药。随着一声令下,炸药包被点燃。

  “轰!”的一声,瞬间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城墙上出现了几道裂痕,但城墙并没有垮塌。

  这蒲城的城墙厚度达到了一丈多,区区上百斤黑火药根本无法将其炸毁。

  城中的明军原本十分害怕义军用炸药炸毁城墙,如今看到城墙安然无恙,士气不禁微微上升。他们在城墙上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罗汝才对此早有预料,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冷静地指挥着后续的进攻。

  接下来,罗汝才将三万义军分成了十部,每部三千人。他命令每一部义军以半个时辰为一轮,对西城楼发动进攻。这样的安排,既能让义军保持持续的攻击力度,又能让士兵们得到适当的休息。

  随着号角声响起,第一部义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了城墙。他们不顾伤亡,扛着云梯,迅速地靠近城墙。城墙上的明军见状,立刻扔下石块、木材,试图阻止义军的进攻。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场面十分惨烈。

  义军们毫不退缩,他们用盾牌抵挡着城墙上的攻击,奋力地将云梯搭在城墙上。一些身手矫健的义军士兵顺着云梯向上攀爬,与城墙上的明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然而,明军占据着有利的地形,他们居高临下,用弓箭、长枪等武器不断地攻击着攀爬的义军。许多义军士兵还没爬到城墙顶,就被明军的武器击中,摔下了云梯。

  就在义军进攻陷入困境的时候,罗汝才拿出了他的秘密武器——一斤重的手榴弹。这种手榴弹是义军从大同社购买的,威力巨大。

  当然想要把如此重的手榴弹扔向一丈多高的城墙是有难度的。义军士兵们将手榴弹绑上一根绳子,轮上几圈,依靠惯性将其丢上城墙头。

  “轰轰轰!”手榴弹在城墙上爆炸,火光四溅,硝烟弥漫。城墙上的明军士兵被爆炸的气浪掀翻,不少人被炸得血肉横飞,惨叫连连。

  义军用几条命换一条命的方式,给明军带来了重创。他们犹如潮水一般,不断地冲击着西城楼。

  而明军士兵们拼杀完一队义军之后,又要准备迎接下一队义军的进攻。恐惧和疲惫开始笼罩着他们的内心,一时间城楼上岌岌可危,有好几次义军战士杀上城楼。

  在这危急时刻,游击将军曹变蛟出现了。他骑着一匹黑色的战马,手持一杆长枪,犹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带领着两百骑兵杀出了城门。

  他勇武过人,他的长枪在手中左挑右刺,靠近他一丈范围的义军士兵纷纷死在他的枪下。他的家丁们在他的鼓舞下,也是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两百骑兵如同千军万马一般,冲向了义军。

  义军士兵们被曹变蛟的勇猛所震慑,纷纷后退。曹变蛟趁机带领骑兵冲垮了义军的两部士兵,义军的士气明显低迷下来。一些士兵甚至开始恐惧和曹变蛟对阵。

  下山虎着急地跑到罗汝才身边,说道:“大哥,曹变蛟的武艺太高了,兄弟们打不过他。”

  罗汝才冷笑道:“以后是火枪的时代了,武艺再高有什么用。今天先放过他,明日让火枪队准备好,再发现曹变蛟冲阵,用火枪把他打成筛子。”

  老话说的好,有取错的名字,没叫错的外号。罗汝才号称“曹操”,性格既有曹操的见利忘义、反复无常,也有曹操的拿得起放得下。

  他逃到山西行省做山大王后,靠着吸纳流民,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很是快活的一段日子,手下也有两三千人。

  但他很快发现,其他义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超过了自己。原来大同社在大范围地支持义军,将从明军缴获的皮甲、棉甲、刀枪剑戟等武器都卖给了义军。

  而他把这条路给走绝了,当初他为2000银子,可是狠狠的把大同社给得罪死了。

  罗汝才意识到,如果不能和大同社取得谅解,迟早会被其他实力强大的义军吞并。

  于是他花了五千两银子,请高迎祥帮忙说和他们与大同社的关系。而后,他又花了两万两银子,说是十倍补偿当时的过错。徐晨想着他还有点利用价值,也就没再针对他。

  从此,罗汝才也能像其他义军一样在大同社购买武器装备。去年,他有了炸药包这个神器之后,罗汝才攻破了二十余个地主的庄园,弄到了几十万两银子和十几万石的粮食。他把这些粮食通通换成了武器装备,他1万部下全部有了正式的武器,其中铁甲有300具,皮甲,棉甲有2000多套,还弄了两百杆火枪,两门飞雷炮,为了这些武器装备,他把自己手中的钱财粮食全部花光了。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大同社得到钱粮之后,派出士兵指导他们如何使用火枪,飞雷炮等武器,所以罗汝才并不担心武艺高强的曹变蛟。

  “知道了,大哥。”下山虎回答道。

  “鸣金收兵,今天就打到这里,让兄弟们歇一歇。”罗汝才下达了命令。

  “当当当当当。”锣鼓响起,义军的士兵们听到这声音,纷纷后撤。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自己的营地。一场残酷的战斗暂时结束了。

  黄昏时分,天边惨淡的夕阳孤零零地挂在树梢上,蒲城下是一片血肉模糊的战场。城楼上那面巨大的红色明字大纛在阵阵腥风里狂舞,发出巨大的响声。

  大量被摧毁的云梯丢在城墙边,城墙上随处可见石块和木材。义军战士的尸体密密麻麻地铺满了从城墙到五十步的范围。这一切无不显示出这场大战的残忍。

  鸣金收兵之后,义军士兵们在城楼下默默地抬着战友的尸体。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麻木,这几年他们见到的死人太多了,眼前的场景已经不能引起他的一丝反应。

  而城墙上,士兵和青壮抓紧时间修,大量的老弱妇孺登上城墙,他们或是抬运城墙上的尸体,或是捡起武器。损坏的武器被拿到城墙下去修补,能用的则被摆放好,准备迎接下一轮的战斗。

  蒲城那高大而斑驳的城墙下。曹变蛟气喘吁吁地坐在城楼下,他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汗水湿透了他的铠甲,他胯下的战马此刻变得更黑,那是被鲜血浸透的颜色,血腥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刺鼻而浓烈。

  身旁,他的家丁们也都累得东倒西歪,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尽管他们在刚才的战斗中冲垮了两队叛军,可那激烈的拼杀还是如同汹涌的潮水,将他们的精力一点点吞噬。

  家丁曹寿拖着疲惫的身躯,小心翼翼地走到曹变蛟身边,压低了声音说道:“将军,咱们得做好最坏的打算了。如今这叛逆的情况可大不一样了,他们的武器装备变得厉害多了。他们不但有刀枪剑戟,还有大量的铠甲。我粗略估算了一下,他们的披甲率都超过一成了。更要命的是,他们还有凶猛的火器,那枪炮一响,就要带走好几条人命。

  叛军的战斗力,最起码提升了好几倍。而且他们人数众多,就像那无边无际的潮水一般。依照今天这情况来看,咱们想要守住这蒲城三天,难呐!”

  曹变蛟听了,双眼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恶狠狠地骂道:“全是那该死的大同贼寇的错!要不是他肆无忌惮地武装山西行省的叛军,给他们提供那么多好武器,这些叛军的战斗力怎么可能增长得这么快!”

  他越说越气,一脚踢飞了身边的一块石头,接着又骂道:“榆林镇的那些将门,全是些废物!这么轻易就被大同贼寇给攻占了,把我们可害惨了!”

  原来,这次进攻蒲城的叛军,很多武器装备都是明军制式的。显然,这都是大同贼寇攻占榆林镇后获得的,然后又把这些装备甩卖给了山西行省的叛军。

  拿着锄头的叛军跟拿着刀枪剑戟的叛军,那战斗力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穿着铠甲的叛军和没穿铠甲的叛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是截然不同。

首节 上一节 101/2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