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王牌飞行员

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772节

  而马鞍山 47号,一栋半山腰的三层老宅,此时已被军统第四处(电讯处)占据,成为其大本营。

  电讯处是“特种技术研究室”的上级部门,前者统管无线电相关所有业务,后者主要从事密电的侦收与研译。

  尽管军统局本部位于罗家湾,但因机构扩张迅猛,建筑多为平房,办公空间捉襟见肘,第四处(电讯处)便选址于此。

  这里与罗家湾距离不远,方便信息传递与协同工作。

  屋内,各类电讯设备嗡嗡作响,技术人员们紧盯着闪烁的信号灯、跳动的电波,分析着每一条情报,是军统的情报网络中关键一环。

  乔康就是第四处材料科的科长,材料科掌管电讯器材等相关材料的采购、存储与调配,为电讯工作提供物资保障。

  可以说他从武汉到了重庆,混得还不错。

  如今的他,在办公室内一个人待着,手里捏着那张薄薄的清单,手心竟沁出些汗来。

  此事,只有一个人才能拍板,那就是戴局长。

  可听说戴局长在香港之行见过方文,两人好像不欢而散。

  而自己与方文的关系,戴局长是知道的,虽然没有因此而针对自己,可这么报上去真的好吗?

  突然。

  外面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

  轰炸又来了。

  城里的人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寻找掩体。

  军统的各个机构也紧急离开办公场所,进入他们自己的防空洞中。

  乔康也在其中,当他走到防空洞那边时,正看到戴老板在亲信的保护下前往防空洞。

  所有军统特工连忙分开,让局长先进去。

  其中一名亲信留下,对乔康道:“戴老板让你一会去见他。”

  看来,这事也没逃过戴老板的耳目,乔康反倒松了口气。

  随后,他进入防空洞中,直接往里面去,来到一个半掩着的铁门外。

  立正高声道:“第四处乔康已到。”

  “进来吧。”里面传出戴的声音。

  乔康进去后,直接将清单双手奉上,主动汇报“局座,刚从孙德彪那里得来的消息,泰山航空手里有批货。”

  正在看阅文件的戴局长,接过清单,眼睛在清单上扫了一遍,指尖在“德械重炮维修部件”那行字上顿了顿。

  日军目前正调集重兵围攻长沙、南昌两地,前线威力最大的德式榴弹炮因为缺零件,半数成了废铁。

  军政部的催货电报堆在案头,宋部长那边从美国弄来的装备还卡在海关。

  “方文倒是有手段,竟然弄到了英国人的货。去年慕尼黑协定后,他们在远东的军火生意做得越发隐秘了。”

  “孙德彪说钱货两清,要价是市价的二倍。”乔康补充道,“但清单上的高射机枪备件和无线电台,还有高级瞄准具,都是咱们急需的。”

  “二倍价?你告诉孙德彪,这批货军统接了。”戴局长毫不犹豫同意了。

  乔康迟疑道:“局座,咱们的特别经费这个月刚拨给了潜伏在武汉的行动组……”

  “钱的事情你不要管。等弄清楚实数,找王副官,他会给你的。”戴局长说着,笔尖重重戳在纸上,“此事由你来负责,不要告诉别人。”

  外面的爆炸轰鸣声传进了防空洞,房间顶上落下灰尘。

  房间里短暂的安静了。

  乔康明白,这事可能成了老板的私人生意。

  他站直了。

  “是局座,属下一定办妥。”

  戴局长满意道:“南昌那边快顶不住了,薛的部队一直在催。这批零件要是能及时送到,至少能让那些德式炮发射,也算我们军统支持南昌的局面。”他看着乔康,又语气又变得严肃“货物交接的时候要隐秘点,别让中统的人嗅出味道——上次他们截胡了咱们在香港的事情,这笔账还没算呢。”

  “是局座。”

  “另外,还有一件事,这批货,部分在重庆交接,还有部分,要泰山航空送往南昌。顺带,将一批军资也送过去。”

  一天过后,方文在缅北基地收到了国内发来的电报。

  电报里,孙德彪汇报,已经和那边谈妥,但对方额外提出一个送货南昌的要求。

  这个条件倒是可以接受,方文直接同意了。

  但这次,他不准备亲自参与,而是交给公司的人来全权负责。

  为了能让这次秘密军事航运安全完成,他还设计了一条临时航线。

  从重庆出发,飞往湘江上游的衡南县码头,在那里中转下,再飞往南昌。

  这条航线泰山航空的民航飞行员其实飞过,是几条水域航线相互间调配飞机时飞行的。

  而且全长不过1000公里,有经验的民航飞行员通过下方的水系和山形地标,是不会出现迷航情况的。

  这样就可以避免遭遇日军飞机,安全抵达南昌。

  而负责这次航运和交易的人,要交给谁来主持呢?

  方文想到一个人:张云飞。

  张云飞是方文几年前组建的那批特别行动组成员之一,目前在仰光飞机制造1厂保卫科做科长。

  相对于其他人,他是欲望最低的,安排在那里工作,你不给他命令挪位置他就一直干,也不提出调派请求。

  其实,他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又不会乱来,倒正是方文需要的那种。

  随即,他通知仰光飞机制造1厂,让张云飞过来。

  当天下午,张云飞便乘坐公司的运输机来到缅北基地。

  直接前往方文在研究员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方文打量着站得笔直的张云飞。

  其穿着卡其色工装,衣服遮挡不住结实的肌肉轮廓,显然其依然保持着锻炼,至今仍没被案牍工作磨平。

  “坐。”方文抬手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在其坐下后,他说明情况:“公司有一个秘密军事飞行行动,需要一个主持者,我想让你来负责。先去重庆完成交易,然后再飞南昌,运送一批物资。”

  “南昌现在在日军控制区边缘,空中航线风险不小。”张云飞回道,显然,他对国内局势也很关注。

  “来这边。”方文起身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点了点衡南县的位置,“我规划了中转路线,重庆起飞后先到衡南码头,那里有我们的人接应,补充燃油后再飞南昌。因为走湘江上游的山区航线,日军的飞机目前飞不到那里。”

  他顿了顿,转身看向张云飞:“这次任务,我想让你带队。三架运输机,3名飞行员,二十名护卫。你负责统筹航线、交接、还有……应对突发状况。”

  “总经理,”张云飞眼中露出一丝光亮,“护卫人员我想从飞机制造1厂保卫科调,都是我带熟的人,配合起来更默契。”

  “可以。我给你调一架飞机,去仰光接人。”

  说完,方文拿起电话机,通知机场那边,让送张云飞过来那架飞机准备起航再飞一次仰光。

  而后的半日时间里,3架水上飞机也已调配完成,飞机上装载了大批军用物资。

  第二天,张云飞和带来的1厂保卫科的人荷枪实弹登上飞机出发。

  3架飞机走的是民航航线,直飞国内昆明、贵阳、重庆江心洲机场。

  在那里,乔康与孙德彪、张云飞碰头,完成了交易。

  随后,现场搬运物资,清点过后,又将其中部分搬回飞机,并加装了一部分物资。

  重新满载的3架水上飞机,在重庆待了一夜过后,再度起飞,沿着方文设计的临时秘密军事运输航线飞往南昌。

  这个航线正如方文预测的那样,沿途没有遇到任何日军飞机,安全抵达了南昌城南边的临时水上码头。

  临时军事运输的成功完成,不过是个小插曲。

  没有抽身前往的方文,还在全心全意主持着三个大项目进展。

  同时进行三个全新的项目,技术难度可是非常大的,没有他的监制,恐怕会在过程中出现大问题。

  特别是航空火箭弹发射巢,这是全新的武器装备,甚至可以说划时代。

  毕竟今年,还只是航空火箭弹元年,这种装备在历史中至少要十多年后才出现。

  它集合了喀秋莎火箭弹的集群发射特点,又将其优化。

  但在这个时代实现它,也是有很多技术难题的。

  发射巢需在有限空间内容纳7-10枚火箭弹,同时承受发射时的高温、高压、振动等载荷,结构设计面临多重矛盾。

  另外,多枚火箭弹的发射时序和一致性,也是发射巢的又一个技术瓶颈。

  这些可不是折叠尾翼一项设计就能解决的。

  就算方文拥有超前的未来军事思路,依然需要一步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实现。

  还好,他有异能可以帮忙,通过机械感知异能对设备内部的解析,能够了解到很多实际操作中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和漏洞。

  通过这种方式,方文找出了一个个解决办法。

  比如发射时尾焰干扰:前一枚火箭弹发射产生的高温尾焰会冲击后一枚火箭弹的弹体或尾翼,可能导致尾翼变形、推进剂提前燃烧,甚至引爆战斗部。需通过“阶梯式排列”弹体前后错开、“倾斜角度设计”火箭弹轴线与发射巢轴线呈 3°-5°夹角,引导尾焰向外侧扩散,减少相互干扰。

  (现代军用飞机火箭弹发射巢,阶梯式排列。)

  还有气动流场紊乱:火箭弹出膛瞬间,多枚弹体同时进入气流会形成复杂涡流,可能导致弹体碰撞或弹道偏移。这种情况,在未来需通过风洞试验优化发射巢出口的气动外形,(如加装导流罩),并精确计算火箭弹的发射间隔,避免气流叠加干扰。

  在没有高效风洞和计算机的情况下,方文同样实现了,为此给火箭弹进行了新的结构调整。

  一系列的问题解决后,方文实现了不可能的跨越,虽然没有以后那么小型化和细致化,却同样实现了巢式火箭弹发射。

第565章 航空火箭弹试飞测试,新的军工产线

  经过紧张的研发和改制,耗时一个多月时间。

  方文在缅北主持的三个项目都进展迅速。

  到4月中旬的时候,泰山一号的改造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整个飞机外形已经从f.220的空中怪兽模样变成了流线型机身。

  特别是那两个外置的螺旋桨,也安装在了重新改造后的上单翼左右两侧。

  剩下的改造,就是飞机的内部结构和新型发动机的安装。

  原有的4台600马力的12缸直列式液冷发动机,将会更换成4台1050马力的西罗改进型12缸v型液冷发动机。

  说来也巧,这两种发动机的技术还是出自同源,都是Hispano-Suiza公司出品,不过西罗改进型是方文对Hispano-Suiza最新航空发动机技术进行的改造提升。

首节 上一节 772/7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下一篇:寒霜千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