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王牌飞行员

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773节

  或许是同源的原因,更换新发动机后初次开机测试,就顺利通过了。

  而于此同时,另外两个项目组也在航空火箭发射巢定型后,赶制出了加装发射巢的两款军用飞机。

  是以,现下方文开始进行飞机试飞测试了。

  4月16日的缅北基地。

  亚热带的气候,让这里早早就变得炎热,毒辣的太阳却盖不住跑道旁人群的低声议论——所有人的目光都胶着在那两架即将划破天空的钢铁造物上。

  两架改造好的飞机停在制造2厂的试飞跑道上。

  一架炮舰机,一架截击机。

  炮舰机只是在飞机两侧机翼加装了两个10连发的火箭弹发射巢,其他都没有改变。

  截击机却是一种全新的飞机型号。

  为了保证火箭弹发射稳定性,飞机在速度上没有太大要求,时速在400-450公里,载弹24枚82毫米火箭弹。

  而这次进行试飞的,就是泰山航空的掌舵者方文。

  虽然有危险性,但没人去劝说方文不要进行试飞,毕竟在飞行领域,他才是真正的权威。

  当然,方文也不是没有安全意识的人,此时的他,正在两架飞机中亲自进行检查。

  随着发动机的启动,他与两架飞机融为一体,了解了飞机的内部情况。

  在没有起飞前,这种异能检测,只能发现结构性的问题。

  倒是没啥大问题,他关闭发动机,从飞机上下来。

  与担任试飞地面指挥的制造2厂厂长林逸飞交谈。

  “先测截击机,让热气球靶升空。”

  热气球拖靶是专门为测试航空火箭弹准备的,毕竟飞机拖靶危险性太大,很容易在航空火箭弹发射后连拖靶机都会被火力覆盖。

  而无人热气球拖靶,就没有这种担心了,只要放上天,就可以开始飞行实弹测试。

  林逸飞点头应是,拿着泰山步话机下令:“气球组,一到三号靶升空!”

  他这边刚说完,基地外某处,十几个穿着工装的汉子开始忙碌。

  他们点燃燃料盆,在燃烧热气流的影响下,干扁的热气球开始臌胀,随后升了起来,要不是有绳索固定,已经飞上天了。

  几名工人在吊篮里检查了一番后,确定没有啥问题,顺着绳子滑了下来,然后解开固定绳,一到三号热气球靶升空。

  看着远处的气球升空,方文戴上了飞行帽,登上火箭弹截击机,启动发动机。

  飞机在跑道上逐渐加速,飞上天空。

  在起飞的同时,方文也时刻关注着飞机的运行情况。

  机翼两侧和飞机前端腹部加装的火箭弹发射巢,增加了800公斤重量,这种载重,已经没法再挂载航空炸弹,飞机前端只有一挺20毫米机炮作为自卫武器。

  为了应对这种负重,以及火箭弹发射后对机身的影响,飞机的机翼也加宽加长。

  目前来看,挂载火箭弹发射巢,对飞行并没有什么影响。

  而其他飞机部位,也正常。

  一直到飞机飞上高空,方文也没有发现影响飞机的大问题。

  随后,他退出机械感知状态,以一个正常飞行员的状态进行飞行测试。

  通过目测,前方2000米外,有3枚热气球。

  三个气球,代表三架飞机,正好是日军的最小空中战斗单元。

  这个距离,正处于预发射状态,飞行员已经可以进行预瞄准,

  随即,他的视线看向屏幕。

  三个瞄准具中,代表左侧航空火箭弹发射巢的那个瞄准具中出现了目标。

  方文一边保持平稳飞行,一边微调发射巢射向杆。

  随着他的操作,3枚热气球进入了准星正中。

  他按下了发射键。

  机翼左侧的火箭弹发射巢中,以0.5秒间隔的频率,依次对外发射航空火箭弹。

  第一枚火箭弹离巢的瞬间,体感超群的方文明显感觉到机身传来一阵细微的震颤,像被什么东西猛地往后拽了一下。

  透过座舱侧窗,能清晰看到那枚 82毫米火箭弹拖着淡白色的尾迹,在阳光下划出一道近乎直线的轨迹。

  其折叠尾翼展开的时机刚刚好,并且没有丝毫歪斜。

  0.5秒的间隔转瞬即逝,第二枚、第三枚……七枚火箭弹次第射出,尾烟在湛蓝的天幕上织成一道整齐的扇形弧线。

  而在每一枚火箭弹发射时,还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金属声。

  这是发射巢内部的卡槽弹簧复位与发射管壁碰撞的声音。

  方文再度退去异能,而是紧盯着 CRT屏幕,这个观察角度,比肉眼更直接。

  几秒钟后,屏幕中闪过几道黑影,随后瞬间出现了一片白光。

  那是火箭弹的延迟引信集群爆炸后产生的光污染。

  白光褪去,屏幕中的热气球已经没有了。

  7枚航空火箭弹在空中集群殉爆后,冲击波裹挟着破片瞬间撕裂了帆布,热气球像被戳破的肥皂泡般急速瘪下去,拖着绳索坠向地面。

  “首发集群命中!”地面指挥台的喊声通过步话机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继续释放热气球靶四到十号。”方文命令道。

  这次测试的目标是6架,相当于一个小型空袭编队。

  方文想看看对付更多飞机情况下的截击效果。

  在他命令下,6个热气球升空。

  在热气球飞上高空后,方文重新开始瞄准。

  他的左手稳住操纵杆保持航向,眼睛同时在注视着瞄准屏幕。

  因为左侧发射巢已经清空,因此只能用右中两个瞄准具进行瞄准。

  在右侧的瞄准界面中,4只热气球正借着风势微微晃动,这是飞机数量最集中的一个瞄准区域。

  方文的右手也同时进行微操,控制着火箭弹发射巢射向操作杆进行调整。

  屏幕上的准星跟着轻轻跳动,他根据风速表的读数,将瞄准点往气球漂移方向偏了半格,再次按下发射键。

  右侧七枚火箭弹发射,同样是0.5秒的间隔,但因为飞机左侧机翼略微倾斜,尾迹在空中叠成一道更密集的扇面。

  这一次,方文特意留意了机翼的形变——加宽加长的机翼在发射后坐力下微微弯曲,却像被绷紧的钢片般迅速回弹,蒙皮上的应力纹路在机械感知中一闪而逝,完全在设计承受范围内。

  这4只热气球的结局比第一次3只更彻底。

  火箭弹直接穿透了帆布,在吊篮里轰然引爆,燃烧的碎片混着沙子簌簌落下,连绳索都被烧断成几截。

  还剩下2只气球漏网,方文也没打算放过。

  这次他决定试一下,单发模式。

  当然,这种模式,恐怕只有他才能做到精准命中。

  随即,方文拉升了高度,让飞机与目标形成 30度俯冲角。

  这是模拟拦截敌机群时的常用姿态,也是最考验火箭弹弹道稳定性的角度。

  他将中间发射巢的瞄准框套上去,这次没有急着开火,而是以机械感知状态进行超能瞄准。

  在机械感知状态下,他获得了更全面精确的数据,远比通过crt屏幕看到的信息要多。

  这些信息在他的大脑高速运算下,得出了最佳射击数据,随之才用右手进行调整。

  第一发火箭弹射出。

  冒着白色尾焰飞向目标。

  但这次,却在目标左侧爆炸,冲击波将热气球吹向另一边。

  对此,方文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进行着超能瞄准,一枚枚火箭弹发射而出,最终在第四枚才命中目标。

  随后,又是三发火箭弹,总算是将最后一只热气球击落。

  显然,这种初级发射巢的单发命中率是个大问题,即便是通过超能进行预判,一样会出现错漏。

  方文觉得,除非是超凡状态,普通的异能状态的命中率也只能达到3成。

  显然,对于普通飞行员来说,它只适合于集群攻击,单发就是浪费弹药。

  火箭弹截击机的实战测试就此结束,方文驾驶飞机降落在跑道上。

  他下机后,截击机项目组的工程师和开发人员纷纷围了过来。

  他们第一时间,围绕火箭弹发射巢进行检测。

  三个蜂窝状的装置此刻除了中部发射巢还有3枚没有发射外其他已经清空,发射巢金属表面被尾焰熏出淡淡的焦痕,但固定螺栓没有丝毫松动,连接处的缓冲弹簧仍保持着弹性。

  方文也宣布道:“所有火箭弹发射完毕,机身无异常。”

  测试观察员举着记录本大喊:“左侧七发六中!右侧七发全中!中间7发单发中二!”

  这个成绩,让工程技术人员们欢呼,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苦战一个半月最好的结果。

  随后,方文又驾驶了炮舰机进行了测试。

  炮舰机的测试靶场设在基地西侧一片高地不平的区域。

  方文驾驶着炮舰机低空掠过时,能清晰看到地面靶标在阳光下投下的斑驳阴影。

  左侧山腰的碉堡;山脚那三辆废弃卡车,是模拟日军的坦克;再远点的沙袋工事则代表着步兵集结点。

  这些目标零散分布,恰好考验火箭弹的面杀伤覆盖能力。

  他拿起话筒:“炮舰机进入靶区,高度1000米,速度两百二十公里。可以开始演习。”

  这是预设的实弹测试内容。

  具体攻击目标,由下方决定,充满随机性,让测试人员没法提前进行考量。

  片刻过后,无线电设备中传出声音。

首节 上一节 773/7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下一篇:寒霜千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