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213节

  刘德威、孙伏伽赶紧领受诏令。

  “陛下圣明。”

  满朝文武百官无一不对李承乾的处理方式感到吃惊。

  录入罪籍固然悲哀,可五代以后便能够脱去罪籍,变成民籍,且这些人如果愿意参军,立下功勋,完全可以提前脱去罪籍,这在历朝历代都算得上是仁慈,毕竟,这些士族可是犯了谋逆大罪。

第182章 房玄龄献策,请太上皇移宫!!!

  “拍马屁的话留着以后再说。”

  “新朝伊始,有很多事还没做。”

  “众卿可有献策?”

  俯瞰下首,一身玄色金丝边龙纹锦服,玉冠束发的李承乾给人一种无法逼视的尊贵。

  朝堂之上的官员们大致了解了这位新皇跟李世民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后者虽纳谏,却是为名,好大喜功不逊于前隋炀帝,李承乾则不然,这是一个实干派,不看人情看能力,有破陈出新、继往开来的铁血手腕。

  “陛下。”

  “臣有奏!”

  司天监站了出来。

  “准奏!”

  大手一挥,李承乾爽朗道。

  “是。”

  司天监义正言辞道:“陛下,我司天监已测定紫微斗数,勘合天地。”

  “五月初五为阳气最盛,宜开朝建制,举行登基大典。”

  “请陛下采纳!”

  ‘老滑头!’

  群臣无不闻之侧目。

  现如今已是三月初十,距离五月初五不足两月时间,司天监必然是为了迎合李承乾,故而将登基大典的日子选的如此之前,毕竟越早登基,对李承乾来说,越有利。

  以太子之名行皇帝之事,毕竟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何况,李世民如今还在宫中。

  “既是司天监勘定时日,那便如此定下。”

  “工部择人于渭水河畔筑坛。”

  “遵旨!”

  工部尚书李大亮立即应声领命。

  换做之前,不足两月要建造登基所用祭坛,这自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东宫已经将土法水泥技术全盘交予工部,有了此法,筑造就可以缩短时间,工部已经打算将其大量应用于筑城修路。

  “启奏陛下。”

  “良辰吉日已定,当为太上皇加尊号,移居大明宫。”

  中书令房玄龄赫然出声。

  ‘呃呃!’

  顿时,满朝文武百官无不为之错愕。

  谁也没想到最先提出这个建议的竟然会是李世民最为信赖的亲信之一的梁国公房玄龄。

  大明宫最初名为永安宫,本为皇帝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所建造的夏宫,贞观八年修建,只可惜,贞观九年李渊去世,工程随之暂停,直到贞观十二年才恢复,现今大体已毕。

  贞观九年,大明宫更名为‘大明’,取自《诗经.大雅》中的《大明》篇,象征着文王和武王的明德。

  这座宫殿位于唐长安东北侧的龙首原,占地320公顷(明清故宫72公顷),太极宫占地只有大明的三分之一,后世,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统称为三大内,而现在其实只有前两座,兴庆宫是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才开始建造。

  “嗯?”

  眉头微皱,李承乾对于李世民迁居大明宫还是有些想法的。

  太极宫始建于隋朝,由隋文帝杨坚下令建造,地势低洼,夏天闷热潮湿,大明宫可是一座新宫殿,自龙首原能够俯瞰整座长安城,比之太极宫更受到他的青睐。

  不过,太极宫位于长安中轴线上,朝臣上朝、百官觐见都更加便利,大明宫偏居东北角,难免有些不便。

  “朕同意中书令所请。”

  “这件事就交由你负责。”

  “是。”

  房玄龄神色平淡的应道。

  他之所以率先提出这件事,就是知道这件事一定会落在自己身上,索性全了与太上皇的君臣之谊。

  “陛下。”

  突然间,马周站了出来。

  ‘???’

  在场文武百官对这个出身农家,少有文才的尚书左仆射不禁侧目。

  “宾王有何奏?”

  就连李承乾都有些好奇的问道。

  “启奏陛下。”

  马周面容严肃道:“太上皇在位时,宠爱先简王,将延康坊的前隋朝名臣杨素宅邸赐予其做王府。”

  “另赐芙蓉园,洛阳简王府更是极尽奢华,占地广阔,逾了东宫之制。”

  “若宗室亲王皆效仿之,大唐百姓何辜?”

  “臣斗胆奏请陛下废简王府,简王遗留收归国有,定王府、公主府、国公府规制,录入《贞观律》,凡有逾越者,必依法严惩不殆,治天下奢靡之风。”

  嚯!!!

  群臣无不为之目瞪口呆。

  这位尚书右仆射竟然以前简王李泰为例,奏请削亲王、公主、国公府规模,这不是明摆着给宗亲、勋贵上眼药吗?胆子未免太大了。

  “臣弟附议!”

  站在下首左位的吴王李恪眼眸中闪烁着光芒,出身支持马周。

  “臣弟也附议!”

  齐王李佑、晋王李治一同出身附和。

  这一幕再度震惊了文武百官,宗亲之中权力最盛的三王都支持,那还有什么人敢反对呢?

  “准!!!”

  眼睑微动,李承乾沉声道:“武德、贞观年间,亲王、大臣府邸大多豪奢。”

  “大唐百姓食不果腹者,比比皆是,朝廷若不加以制止,天下人如何看朕,如何看待朝廷?”

  “将作监掌管营造诸事,朕今日明文下诏,定制立法,通行天下。”

  “先简王府邸仅保留长安延康坊一处,芙蓉园、洛阳简王府收归内府,为皇家别苑。”

  “亲王府邸占地不得超过五百亩,郡王/公主府邸不得超过三百亩,国公府邸不得超过二百亩。”

  “开国郡公府邸不得超过百五十亩,开国县公府邸不得超过百亩,开国县侯府邸不得超过八十亩,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不得超过五十亩、三十亩、十五亩。”

  “现有王府、公主府、国公府及勋贵大臣不变,此后一应循制而行。”

  此前,延康坊的魏王府占地五百九十亩,面积相当于北京故宫的54.6%,芙蓉园位于曲江池南岸,紧靠长安城外郭城,占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不可谓不豪奢。

  “陛下圣明!”

  众臣无不高声齐喝。

  然而,马周并没有退回位置上,继续上奏:“陛下。”

  “吴王、晋王权力过大,逾越礼制,臣请削二王官职。”

  ‘.’

  李恪、李治嘴角抽搐了下,刚才他们还支持了马周,这一转眼,马周的矛头对准了自己。

  群臣同样为之愕然,尚书左仆射马周可真是个勇士,这是打算把人往死里得罪。

  “可!!!”

  李承乾点了点头,开口道:“削吴王、晋王一应官职。”

  “宗正寺卿何在?”

  “陛下。”

  宗正卿、江夏王李道宗有些茫然的站了出来。

  “拟诏,宗室为皇族羽翼,朕仰天之德,明地之义,欲复武德制。”

  “亲王府置王傅一人,从三品,王少傅一人,正四品,长史一人,从四品上,司马一人,从四品,主簿一人,正五品,掾二人,从五品,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各一人,正六品。”

  “开亲王卫府,即亲王护卫都指挥使司,置左、右卫将,正四品,左、右参将,从四品。”

  “辖五千人,设千户,正六品;百户,正七品;伙长,正八品;什长,正九品。”

  “以吴王、齐王、晋王、梁王暂行此例,进而推行宗室。”

  ‘什么?’

  满殿一片哗然。

  亲王护卫都指挥使司,下辖五千人,这是把兵权都给了亲王。

  先简王李泰有六千死士就敢明目张胆的造反,亲王五千护卫全都是合法拥有,那还不得把天捅破了。

  “此事就这么定了。”

  没等群臣反对,李承乾已然拍板决定。

  “是。”

  李道宗大概知晓一些内情,并未质疑,欣然应声。

首节 上一节 213/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下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