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991节

  “除非元帝是真的想要打压一下萧望之,否则的话,那萧望之可就是政治生命断送了一大半了。”

  “也不知道这个人的性格如何?”

  “希望萧望之的性格会和朕一样,天性豁达吧,是个乐观的人。”

  “否则的话,他可是够郁闷的……”

  天幕继续。

  【数月后,元帝准备再次起用萧望之。】

  【萧望之的儿子就想着为父喊冤。】

  【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萧望之是以罪人身份入狱,然后被大赦的。】

  【如果此时萧望之当官,那就是以罪人身份当官,对名誉影响很大。】

  【萧望之的儿子想要洗刷其父罪人的身份。】

  【结果石显等人在元帝面前竭力诋毁,说这萧望之被释放了还喊冤,真是不识好歹,浪费了陛下的善心。】

  【于是建议又把萧望之抓进牢里。】

  【士兵们包围了萧望之的宅邸。】

  【萧望之觉得,自己和皇帝之间的事,不至于让皇帝杀自己。】

  【但再次入狱又确实对名声影响太大。】

  【最终萧望之也是误信一个儒生徒弟的话,觉得不能被皇帝抓去坐牢,还不如以死抗争保全名节,于是饮鸩自杀。】

  【元帝知道后痛哭流涕,哀悼萧望之。】

  【本来打算追究宦官们的责任,但看到弘恭、石显磕头求饶,最终元帝只是口头批评一下,转头继续宠信石显。】

  【就这样,在元帝的混乱处理下,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宦官暂时胜出。】

  弹幕:

  《这萧望之也是人机啊?》

  《当时许多大臣一般都提前自杀,秦汉传统。》

  《萧望之没想死,他夫人也说稍安勿躁,等后续发展,结果学生劝他早点自杀。》

  《真是好学生,太坑师了!》

  《脾气也太硬了吧!》

  《当年的儒家,其实也是非常刚烈的,可不是后来的腐儒。》

  《宦官崛起可不是好事。》

  《石显恶名昭著,但他是汉宣帝亲手提拔的左膀右臂,为汉宣帝立下汗马功劳……》

  ……

  【萧望之死后不久,弘恭病死,石显继任中书令。】

  【此时元帝生病体弱,寄情于音乐,不再亲躬政事,竟将朝政全部委任给石显。】

  【石显此人机敏灵巧,擅长诡辩,睚眦必报。】

  【他一面讨好元帝,一面党同伐异。】

  【太中大夫张猛、御史中丞陈咸、魏郡太守京房、侍诏贾捐之等企图进言石显专权的大臣,先后被石显所害;】

  【而匡衡、贡禹、五鹿充宗等见风使舵依附他的人,皆得宠位。】

  【石显为了测试皇帝的信任度,还演了一出苦情戏。】

  【他说自己业务繁忙,有的时候回宫太晚,于是事先得到元帝的许可,可以在晚归时让人开门。】

  【然后就故意晚归宫门。】

  【果然有人控告石显假传圣旨。】

  【于是石显就哭着对元帝说:“陛下太宠我了,别人都嫉妒我啊!我干脆辞职去后院扫地算了。”】

  【元帝居然信了这伎俩。】

  【还觉得石显委屈,从此对他更加言听计从。】

  【从此,公卿以下皆畏惧石显,朝中大小事宜都由他决断,纲纪紊乱,吏治腐败,国家陷入混乱。】

  天幕外。

  崇祯皇帝看天幕看到这里。

  也是觉得深有感触。

  不由得说道:

  “果然,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这宦官就是一群祸害,不除不行。”

  “汉朝有宦官乱政,唐朝宦官更是废立皇帝,无法无天。”

  “而朕在登基的时候,国家大半也都被阉党所把持,简直是乌烟瘴气。”

  “还好朕拼死一搏,以惊人的勇气和胆识除掉了魏忠贤集团。”

  “否则的话,大明恐怕提前10年就灭亡了。”

  “朕这一生自从登基以来,应该是做了不少的错事。”

  “但是除掉魏忠贤绝对是朕做的最正确的事之一。”

  ……

  【元帝的另一个神操作,是给外戚王家开了绿灯。】

  【他年轻时宠爱的司马良娣病逝,伤心过度,一度拒绝碰其他妃子。】

  【他爹汉宣帝急了,硬塞给他几个宫女让他选,元帝随手一指,选中了相貌平平的王政君。】

  【就这一次临幸,王政君竟然怀孕了。】

  【生下了后来的汉成帝刘骜。】

  【王政君成了皇后,她的家族——王家,开始疯狂上位。】

  【而王政君的侄子是谁?】

  【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王莽!】

第793章 五陵年少争缠头!汉元帝竟然不管土地兼并?

  天幕也在继续。

  【我们知道,西汉的灭亡,外戚专权是直接推手。】

  【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刘奭那次随手选妃。】

  【而在经济方面,元帝的放纵同样致命!】

  【他虽然注意到国家财政开始紧张,也推行节约的政策。】

  【但受儒家贤良思想影响,大幅减少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管控。】

  【可当时早已不是汉初。】

  【这一举措使得地主豪强势力大肆侵占财源、兼并土地,中央财政收入锐减,地方割据势力却日益壮大,尾大不掉。】

  【特别是废除了延续百年的徙陵国策,不再执行陵邑制。】

  【从秦始皇开始,又到汉高祖刘邦。】

  【“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桀于关中,与利田、宅,凡十余万口。”】

  【后续每位皇帝去世,都要迁徙大户人家来“奉天子陵邑”。】

  【这些富家大户豪强,来为皇帝守墓,成为了天子脚下的人,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所谓“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就是被迁来守卫天子陵邑的豪强二代们。】

  【他们居住的地方设邑建县,成为了守卫长安的卫星城,能充实西北人口,方便抵御草原势力。】

  【但关键是他们被迁移来长安之后。】

  【原本在地方留下的土地,就被收归国有,然后重新分配。】

  【豪族们,也就无法继续再在地方发展,兼并土地。】

  【相当于把全国各地的土地矛盾,转移到了关中,然后关中又是皇帝直辖,能够压得住。】

  【而元帝废除了这一制度。】

  【原本稳固的国家经济根基,就这样被刘奭的错误决策动摇。】

  【地方豪强开始不受抑制的发展。】

  【后来名将陈汤看到豪强霸占太多土地,以身作则喊出:“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

  【想要重启徙陵制度,却已经尾大不掉,再也执行不下去了。】

  【可以说,正是从元帝时开始。】

  【豪强地主世家,开始了他们数百年不被限制的发展期。】

  【外交上,刘奭的表现同样令人失望。】

  【西域罽宾国屡屡杀害汉使,他却不加惩戒,仅仅断绝来往以示警告。】

  【汉武帝时在海南设立的珠崖郡,土著反叛,刘奭数年无法平定,最后竟直接放弃。】

  【高光的陈汤斩杀郅支单于,也是匈奴郅支单于先行挑衅,然后甘延寿、陈汤伪造圣旨自行出兵剿灭。】

  【如此种种作为,让大汉声威大受影响,往昔四方来朝的盛景一去不复返。】

  ……

  【公元前33年,在位16年的汉元帝刘奭病逝于未央宫,享年42岁。】

  【纵观整个元帝时期。】

  【他的懦弱、无主见,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错误决策,让西汉盛世的根基被一步步侵蚀。】

首节 上一节 991/1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