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992节

  【虽然表面上看,西汉还在维持大国体面。】

  【名将陈汤斩杀郅支单于,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宣言。】

  【也有昭君出塞,换来边境几十年和平。】

  【但内里呢?】

  【土地兼并严重,豪强横行,百姓流离失所。】

  【朝廷被宦官把持,贤臣被杀被贬。】

  【外戚势力膨胀,为日后王莽铺路。】

  【曾经强盛的大汉帝国,在他的统治下迅速衰落。】

  【汉宣帝终其一生开创的盛世,就这样轻易地毁于一旦。】

  【汉元帝刘奭,是个典型的儒家“好人皇帝”。】

  【他善良、温和、有文化,甚至算得上“明君”的胚子。】

  【但正是他的“优柔寡断”“理想主义”和“懒政”,让西汉走上了不归路。】

  【历史告诉我们:治国不是请客吃饭,光靠“仁爱”和“道德”是撑不起一个帝国的。】

  【皇帝可以善良,但不能天真;】

  【可以宽容,但不能胡涂。】

  【元帝刘奭的悲剧在于,他以为用儒家的“王道”就能让天下太平,却忘了治理国家需要的是铁腕与智慧并重。】

  【可以说,西汉虽不是在元帝手中直接灭亡,但正是他的所作所为,将西汉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称他为西汉灭亡的“罪魁祸首”。】

  【是一点也不为过。】

  ……

  天幕视频到此结束。

  弹幕纷纷飞出。

  《刘奭,一人二百。》

  《传奇耐灾王,天灾使者!》

  《儒家就喜欢这种“妇人之仁”的皇帝。》

  《得亏宣帝的家底厚实,让他在天灾频发的情况下,还当了个太平天子。》

  《感觉刘奭对司法流程的了解程度很离谱,当太子时不知道学了个啥。》

  《原来虽远必诛也不是元帝下令的?还真不如道光,起码平定张格尔是道光自己拍板的。》

  《垃圾皇帝!害了大汉!》

  《其实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其实他还是合格的,封建王朝的弊病,积累百年也是该开始爆发了。》

  《西汉皇帝质量高,所以刘奭倒数,放到其他朝代估计好点。》

  《汉宣帝:尼玛!我接手武帝的烂摊子刚中兴……》

  《巅峰之后就是低估,没毛病嗷!》

  《汉宣帝这么精明,为啥不换个太子啊。》

  《封建王朝,太子可是国本,无故废长立幼会导致内政动荡。》

  《刘病已:换太子?我爷爷戾太子的惨剧我可没忘!》

  《其实宣帝晚期,弊病就已经开始爆发了,刘病已自己都注意到了:天下太平,赋税也轻,然后失去土地的流民却越来越多。》

  《没要求汉元帝能克服马尔萨斯陷阱,阻止土地兼并,但他确实耳根子软,不能明辨是非,也没有什么主见。》

  《讲个鬼故事,我看皇帝排名,这么菜的刘奭竟然排在上半区。》

  《因为皇帝里的拟人生物太多了啊。》

  《基本上你不瞎折腾,就已经能超过百分之70的皇帝了。》

  ……

  天幕之外,秦朝。

  嬴政耐心地和扶苏一起看完了整段天幕视频。

  觉得这一段天幕对大秦帮助很大。

  特别是,嬴政注意到扶苏的表情,那幅被震惊到的样子。

  让嬴政也忍不住有了一种乐观的想法。

  那就是之前迷信儒家思想太多的扶苏。

  现在可能会悔悟了吧。

  于是,嬴政问扶苏说道:“扶苏,看了后世这迷信儒家的汉元帝的故事,你可曾有所感悟?”

  嬴政的声音平静,却隐含锋芒。

  扶苏回过神来,恭敬道:“父皇,儿臣观汉元帝仁德爱民,只是……“

  “只是什么?“嬴政冷笑,“只是信奉儒家,太过软弱,致使宦官外戚坐大?“

  扶苏沉默片刻,低声道:“儒者以仁治国,未必是错……“

  嬴政见扶苏还敢搅拌,心中也是有些不满了。

  情绪严厉了三分,嬴政继续说道:

  “这汉元帝信奉儒家,以儒治国,重用儒生,结果呢?”

  “朝堂混乱,外戚专权,大汉的国力都因此衰退。”

  “正是因他迷信儒生之言,优柔寡断,致使权臣当道,朝纲崩坏!”

  “被儒生们的言论左右,在政事上优柔寡断,失去了君王应有的决断力!”

  “朕当年焚书坑儒,就是为了不让这些迂腐思想扰乱人心,影响大秦的统治。”

  扶苏欲言又止。

  可能是服气了。

  也有可能是比较不傻,所以不敢继续辩解。

  在片刻之后,扶苏才缓缓的说道:

  “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儿臣定会认真思考父皇所言,重新审视儒家思想,不负父皇的期望。”

  “儒家的东西,哪些可以用,哪些不该用,儿臣也会学习的。”

  嬴政凝视了扶苏片刻,袍袖一挥,也是放松了一口气,然后态度和蔼的说道:

  “嗯,不错,儒生也并非没有好的观点。”

  “朕只是提醒你,好好想想,何为真正的帝王之道。”

  “那位汉宣帝虽然是后世叛逆。”

  “但他王道霸道兼而有之的治国思想,才是真正值得你学习的。”

第794章 大周分封天下!你以为的分封和实际上的分封

  新的天幕画面出现。

  画面中,出现了一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地图。

  初看,是华夏的地图。

  仔细看,简直是地狱画卷!

  大大小小数百个诸侯国林立。

  没错,正是春秋早期的分封示意图。

  可以看到,在这张地图上,周天子直属的地域不算太多。

  大量的土地几乎都分给了诸侯国。

  特别是地图上看上去最大的秦国、齐国、晋国、楚国,这几个东西南北的大国。

  其面积看上去,简直是周王朝本身直辖领土的十倍,甚至几十倍!

  就连在周天子附近的郑国、虞国、毛国、英国、温国、刘国等小诸侯国。

  一个个要么与周天子差不多大,要么也有周天子的三分之一左右。

  相比之下,周天子的地盘是真的小。

  不熟悉的人,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周王朝!

  地图特写持续了十余秒之后,天幕提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周王室在分封的时候,把那些诸侯封国的土地分那么大,自己却只有这么一小块?】

  【周天子自己直接控制的土地搞大一些不好吗?】

  【干嘛要把大片的江山都分给别人呢?】

  秦朝。

  嬴政看到天幕提出的问题,结合天幕上地图西边,秦国巨大的疆域。

  不由得冷笑着说道:

  “呵,这天幕还真以为是周天子发好心,把大片的膏腴之地送给了我大秦的先祖们吗?”

  “这张地图很有误导性,后世不知情的后人。”

  “还真以为周天子那么慷慨大方呢。”

  作为内行的嬴政,自然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在西晋,晋惠帝司马衷就看不明白了。

首节 上一节 992/1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