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6节
她勤俭持家、以身作则,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旧不堪,也不愿换新的。
甚至在她所在的坤宁宫架起织布机,带着两个嫡女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什么的,然后以皇家的名义赏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
而剩余的布料,马皇后则裁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
朱标告罪一声也进了里屋,下一刻背着一个包裹走了出来,“舅舅就穿新衣裳,俺爹的旧衣裳不好。”
朱元璋也跟着走了出来说道,“你舅舅岁数小,肯定要穿新衣裳。你姑父岁数大了,穿旧衣裳就行了。”
马秀英也走了出来,一左一右的牵着两个女儿,“走吧,咱去看看姐夫。”
马寻连忙跟上,只是有些好奇,“姐夫,大姐夫现在住在宫里?”
“你大姐夫六十有六了,俺就怕不能多见见,就给他在内城找个了宅子住下。”朱元璋就说道,“一会儿给你也在那边找个宅子,你不愿在俺和你姐跟前,你自己一个人住。”
马寻听着本来开心,只是忽然间觉得不对劲。
说了半天,这不还是住在皇宫里吗?
朱元璋拍了拍马寻的手说道,“俺小时候家里苦,那会儿俺姐出嫁的时候俺还不乐意。俺姐夫虽说家里富裕些,只是岁数大,比俺姐大二十多。”
朱元璋一路上也是在说着他的一些家事,说着李贞当年如何照顾岳丈一家等等。
李贞的妻子是朱元璋的二姐孝亲公主,朱元璋对李贞一家都非常感激、喜欢。
而他的大姐,朱元璋提都不愿意提。她当年嫁给了王七一,对娘家问都不问一声。
“姑父!”朱标轻车熟路了,一进门就开始喊,“姑父,俺们来了。”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穿着破旧的衣袍出现了,还牵着一个胖嘟嘟的小娃娃。
六十多的李贞虽然年老了,可是面色红润、年轻时应该是非常帅气。
李贞笑着打招呼,“重八,你们回来了啊?哎呀,这就是小弟吧?”
马寻立刻就躬身行礼,“小弟马寻,拜见姐夫。”
“景隆,给你舅爷磕头。”李贞拍了拍小胖孩的头,笑着说道,“教你的礼数呢?”
小胖孩立刻趴下,行礼一板一眼,“甥孙李景隆,拜见舅爷。”
眼前这个粉嘟嘟、白胖胖的小孩就是大明初代战神?
朱标就将布包递给李贞,埋怨的说道,“我爹的衣裳穿了补、补了穿,也不舍得扔。他是皇帝,哪能一直穿的破。姑父,这些旧衣裳只能给您了。”
马寻本来觉得好像没什么,可是忽然觉得不对劲。
李贞现在是侯爵,可是身上穿的衣服是赤红色倒也罢了。关键是胸口有团龙,仔细数一数,龙爪还是五个爪。
龙袍,这是正经的龙袍!
李贞有些抱怨的说道,“太子,俺的衣服够穿了。太子,我承蒙皇上的圣恩,因为孝亲公主的缘故而受到宠信赐给我府第,我自己思量有什么能耐能够得到这样高的荣耀呢?”
朱元璋连忙打断说道,“姐夫,真就是俺穿的旧衣裳,扔了可惜。本想给小弟,小弟这岁数穿出去也不合适,只能给你穿了。你真不要,这些衣裳都要扔了,都是上好的绸子。”
李贞立刻检查起来衣裳,舍不得了,“扔了是可惜,那我洗洗。”
说完李贞亲热的拉着马寻的手说道,“小弟今年多大了?”
“二十。”马寻就回答说道,“景隆长的好,我看着喜欢。”
李贞开心的指了指李景隆,“贪吃贪玩,没点农家子的样子。”
朱元璋就说道,“姐夫,俺准备让小弟住隔壁那院子。他就一个人,也没个知冷暖的人。您受累,记得看着点。他就一头会瞎叫唤的驴,看的跟宝贝一般。”
李贞立刻说道,“行,俺看着小弟,肯定不让他受欺负了。”
朱元璋笑着对马寻说道,“可别小看你姐夫了,当年你外甥保儿镇守严州,张士诚来犯时人心惶惶,就是你姐夫就代理掌管军务。只六天的功夫,严州就安稳下来。你外甥镇守杭州之时,也是你姐夫代掌军事,恩威并施将降军收服。”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亲戚都是厉害的人物,有着以两万兵力抵挡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围攻八十多天的侄子朱文正。
有十九岁为将,杀的张士诚抱头鼠窜、北伐连续建功的外甥李文忠。
就算是李贞,看似是普通一老头,那也是非常有本事,也就是岁数大了,要不然也有可能有极大的军功。
不过说起来朱元璋是真的亲近他的姐夫,一般大将领兵在外,家眷都是在京城。
但是李文忠在外打仗的时候,李贞基本上都跟着。李文忠守严州,李贞跟着过去。李保儿镇杭州,李贞还是过去照料。
也就是现在岁数大了,所以才留在京城。
当年为了照顾姐夫,朱元璋时常派人去杭州询问他的生活起居。现在为了每天见到姐夫,直接在皇宫里寻了个地让他住下,太子朱标等人也时常前来问候。
不过扪心自问,这么一个醇厚笃实、谦逊孝悌的尊长,也值得成为朱家子弟的榜样。
这是真正的亲戚,越走越亲的亲戚。
第9章 新鲜出炉的马国舅
马寻就这么住在了皇宫里,和李贞成为了邻居。
一个是皇帝的小舅子,一个是皇帝的姐夫,看着也非常合适。
大清早的,李贞牵着李景隆来了,“小弟,起来了吗?”
马寻匆匆从屋里走出来,说道,“姐夫,起来了。”
李景隆立刻奶声奶气喊人,“舅爷爷。”
别管李景隆是不是大明第一代战神,白白胖胖的小娃娃讨人喜欢,“过来,舅爷爷给你钱买果子吃。”
李贞笑着抱怨说道,“小弟,你才刚到京城,陛下才赏了你些财物以安身,你给了孩子像什么话!”
马寻就笑着说道,“我是长辈,自然喜欢小的。我现在吃穿不愁,要那些浮财做什么?”
说着这些,马寻将一个玉佩塞给李景隆,“拿着,咱家景隆以后肯定是个君子!”
看到孙儿求助的看了过来,李贞说道,“长者赐不敢辞。收下吧。”
李景隆开开心心的收下玉佩,而马寻也不得不感慨李贞不愧是宗室模范。
李贞招了招手说道,“去俺那用饭。小弟,俺岁数大、说几句不中听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小弟一身好武艺不能荒废了。”
马寻连忙说道,“姐夫教训的是,这几天我是有些懒散了。”
“歇歇也好,寻常人还有些休息时候。”李贞就说道,“小弟,现在住着还习惯?”
马寻想了想,还是实话实说,“院子大自然舒服,就是不习惯有人伺候。我前天起夜,看到一小丫头坐垫子上打瞌睡守着夜,哪能受得了。”
李贞理解马寻的感受,都是穷苦过来的人,自然一时间不适应有人伺候。
李贞就劝道,“小弟如果不习惯有人在夜里也守着,就让他们在隔壁小屋歇着。你跟前要是没人伺候,陛下肯定不高兴。”
马寻也能理解,不过还是说道,“我这么年轻力壮的,用不着这么多人伺候。穿衣都有人帮,想想都不自在。”
李景隆就奶声奶气的说道,“舅爷爷,我不穿衣,爷爷给我穿衣。”
“你是小孩,自然帮你穿衣。”马寻就笑着开口,“等你长大了,那就自己穿衣。”
李景隆又奶声奶气说道,“舅爷爷,我喜欢旺财。”
马寻扭头看向院子,说道,“你一会儿就去折腾那蠢驴,一天天的除了吃就是瞎叫唤,都长胖了。”
李贞的早饭还是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哪怕现在身份尊贵了,他还是保持着一些老农民的本色。
菜肯定是要吃完,就算是李景隆也不能在饭碗里留下剩饭。
马寻刚吃饱,一个侍卫急匆匆而来,“见过侯爷、国舅,陛下召国舅大本堂读书。”
来了,陪太子读书的工作正式开始了。
李贞立刻笑着说道,“小弟去进学,俺帮你照料旺财。”
愁眉苦脸的马寻就跟着侍卫前往大本堂,还没落座就显得十分尴尬了。
太子朱标领头,七个皇子向他行礼、叫舅舅。
朱元璋现在十个儿子,不过岁数太小的就没有来读书。
这还只是开始,老朱年近三十才有第一个儿子,等到六十多依然能生,这就是超长待机、厚积薄发。
宋濂等大学士、博士等人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马国舅,又高又黑又瘦,还有着一头短发,看着就像是刚还俗没多久。
宋濂也仔细的考校了一下,这位国舅爷识字、算是读过书,但是也仅此而已,谈不上什么学问。
其他的皇子们在读书,马寻就安静的听着,时常有些昏昏欲睡。
不过强撑着,时常拿几本史书自己看一看打发时间。不好好学习,也不破坏课堂秩序。
要是外甥们当中有人不好好学,一下课他就和朱标联手教育。他唱红脸、朱标唱白脸,将朱棣等人吓唬的够呛。
朱元璋忙完一天的政事回到了乾清宫,问道,“小弟这些天也不过来看看咱们?”
马秀英有些不高兴的说道,“他一个人习惯了,太自强自立。我听说了,他连让人伺候都不习惯。”
朱元璋嘿嘿一笑,说道,“得了富贵,还是不习惯。随便他,别强压着他当贵人,他怎么舒服怎么来。”
马秀英点头说道,“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就让他院子里的人用不着那么殷勤。”
在默默看奏章的朱标就说道,“也不能不管,舅舅是宽厚之人,不以小事责罚人。但是如果没有规矩,手底下的人就没了本分。”
朱元璋和马秀英都非常满意朱标的见解,马寻可以对手底下的人宽松一些。但是那些人也不能因此蹬鼻子上脸、没有规矩,该管还是要管。
朱元璋随即问道,“你舅舅读书读的怎么样?”
“强撑着没有打瞌睡,就自己在那看书。”朱标笑着说道,“舅舅和娘一样喜欢看史书,时常看不明白就私下和博士探讨。”
马秀英得意的看着朱元璋说道,“俺弟弟出息吧?”
朱元璋也笑了起来,随即对朱标说道,“过两天你带着他出去走走,去你叔伯那里转转。”
朱标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去哪些叔伯那里?现在好些人都在外头打仗。”
“那就随你了。”朱元璋似乎有些不负责任的说道,“你到时候带着沐英,你愿意去谁家就去谁家,反正带着你舅舅就行。”
马秀英端来饭菜,说道,“也好,给你舅舅快给关傻了,除了去大本堂读书、就是喜欢逗景隆。”
朱标立刻非常感兴趣了,“娘,这一趟我去寻一寻可有合适的人,给舅舅说个亲!”
这是大事,马秀英立刻严肃起来,“标儿,你心里是如何想的?”
朱标说道,“按说该是给舅舅找个勋贵人家的,都是自家人合适。只是舅舅的性子温和,我有些担心了。”
朱元璋不动声色的问道,“有什么可担心的?”
朱标解释说道,“爹,舅舅性子温吞、宽厚,虽说书读的不多,但是明理谦和。好些勋贵人家的都是得了富贵有些跋扈,我怕舅舅看不上。”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