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56节
在宫里小住了几天的马寻和刘姝宁再次回到了国舅府,其他人的感受怎么样不知道,马寻是觉得自己活过来了,有一种被释放的感觉。
“舅舅。”常茂跑来串门了,手里拎着把偃月刀,“鞑子都给打完了,我学武艺做什么?”
看着郁闷的常茂,马寻鼓励说道,“怎么就打完了?元帝还在北边呢,鞑子还有一个小朝廷,这都是要打的。”
历史上是常茂的亲舅舅蓝玉在捕鱼儿海将北元小朝廷彻底打散,北元才算灭亡。
常茂都要哭了,“左副将军连鞑子的老窝都给端了,元主的后妃、子嗣都给擒了。俺姐说这是封狼居胥,比得上汉时的冠军侯了!”
越提这些,常茂越心酸,“大将军赶跑了王保保,俺爹也斩了元平章,鞑子都给他们灭了,我以后怎么建功立业?”
老一辈的都太强了,作为小辈有些压力,实在是这些人的功劳太大了,摆在眼前就是一座大山,再怎么努力基本上都很难超越。
“还有机会,超不过他们,咱们就努力不做犬子。”马寻一本正经劝道,“都说虎父无犬子,以后你去打元太尉纳哈出,他在辽东。”
只是到时候千万别跟着你丈人冯胜,别到时候犯了大错被流放。
就在常茂还稍微提振了点信心的时候,常升和常森都扛着枪跑了过来。
马寻气的不轻,“做什么呢?这一个个的来打我国舅府了是吧?扛刀拎枪的,谁教你们的?”
常森这孩子耿直,“二哥说的,二哥说舅舅要考咱们武艺。”
“我看大哥拎着刀来了,肯定是有事!”常升则给出自己的观点,“大哥都来了,那我也得来,老三就跟着了!”
这三个半大小子本来就是调皮捣蛋的年龄,和马寻又熟悉,根本不讲什么客气。
看着他们扛着刀、拎着枪的,府里的这些护卫问都不问一句让他们跑进来。而那些想要客客气气送拜帖的,想要在门外等着都不行。
常婉也来了,好在手里没兵器,“舅舅,舅母呢?”
“在里屋。”马寻指了指内宅说道,“和她去说说话,你有些手帕交的话也没事叫来和她说说话,要不然她就一个人闷在屋里看书。”
常茂就立刻说道,“舅舅,舅母和咱们这边的人又不大熟,他们都是浙东人。该去找浙东的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她们和舅母关系好。”
这也是实话,在马寻没有来京城之前,刘姝宁和常婉几乎没什么交情。
“对了,邓家的丫头也能叫过来说说话。”马寻想起来了,说道,“徐家的大丫头没事也叫过来,算了。到时候去你家,把你舅母也叫过去。”
常婉抿着嘴笑着开口,“舅舅,舅母可是俺们长辈,她去了俺们可就不自在了。”
“不自在?”马寻打趣说道,“让你舅母当恶人,你得学着管管你那些弟媳妇。其他人我不管,这几个外甥媳妇我这个当舅舅的得管一管。”
常茂等人不算意外,邓家的那个和二皇子青梅竹马,大家都心里清楚。
可是徐大将军家的大丫头,难道是要许给三皇子?
不过想想看也正常,徐家的不是许给三皇子就是四皇子,岁数合适,徐大将军的功劳在那呢,大家也都知道皇家必然会和勋贵联姻。
所以这些勋贵人家适龄的嫡子、嫡女,都没有打算私自定亲的意思,都是先等到皇家这边安排好了再说。
常婉去找刘姝宁说话了,而常家这三个小子既然都拎着兵器打上门来了,马寻就指点一下他们的武艺好了,闲着也是闲着。
看着常茂手里一柄大刀凌厉、凶狠,马寻有些担心,他觉得自己可能打不过。
常升的枪法看似是走的灵巧的路数,可是也非常的刁钻。马寻觉得自己要是扛过来最初的几招,可能能僵持一阵。
老三常森的枪法一般,看着基本功扎实,不过大开大合的。马寻觉得一开始就压制住了,常森这小子就没有翻盘的机会。
何大凑了过来,小声说道,“国舅爷,常森这小子心最黑。”
马寻愣了一下连忙问道,“怎么说?”
“舅舅,老三留力了。”常茂立刻说道,“你看他用枪,从未使全力,枪扎出去了不假,只是能变招。”
何大也说道,“看他那意思,估计也是喜欢用暗器。”
“本来有小锤子,这回没带着。”常茂得意洋洋的说道,“俺爹说的,打人的时候得留个心眼,老三听进去了,就喜欢用暗器。”
马寻瞬间无语,搞了半天我连常森可能都打不过,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偷袭、阴沟里翻船!
想到这些马寻就更加心塞了,他是有些武艺,不过基本等同于庄稼把式、勉强自卫。不要说在徐达、常遇春这些人手里过几招了,现在是连这些小的也打不过!
打不过大的,也打不过小的,难道是要去打五岁的沐春,那可是孙子辈的!
对常家兄弟不用客气,马寻问道,“常茂,过些天我带你北上,去不去?”
常升连忙说道,“舅舅,带着俺呗!”
常茂就连忙用力点头,“舅舅,俺先给你磕个头,可务必带着俺!”
常森也跟着跪下,但是没用。这一趟最多带着常茂,倒不是马寻偏心之类的,而是常茂的岁数合适,也要历练一下了。
这些事情本来是常遇春、蓝玉来做,不过稍微带着出去转一圈这也没什么。更何况这是跟着皇帝呢,不出意外的话,常家三兄弟过两年都要成为勋卫。
所谓勋卫,那都是功臣之家的子弟,要成为皇城禁卫,在宫里站岗、巡逻,稍微混点资历就可以外放都督府或者各地卫所任职了。
等到常蓝氏一声大吼,常家姐弟这才急哄哄的回家吃饭,马寻的家里也安静了。
马寻笑着看向刘姝宁,“姐让你帮忙看着这些外甥媳妇吧?”
刘姝宁有些担心的说道,“我本是浙东人,和淮西人不太熟悉,哪家有适合女子、品行如何,也都不太清楚。”
“你现在是淮西人了,是我媳妇。”马寻就笑着开口,“正好常婉现在还没入宫,你和她一起看看。这事情她迟早也能管,你俩看看就行,到时候如实说给姐听。”
刘姝宁点头,有些事情她来做也比较合适,毕竟身份在这里。
和皇家结亲也不是小事情,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马寻和刘姝宁这看似亲近又独立的第三方,有些时候还是有点话语权,可以给点参考建议。
刘姝宁看向马寻问道,“夫君,这一次回老家,可以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马寻直接说道,“跟着姐,能有什么可让你操心的。老家那边的人我都认不全,到时候跟着姐叫人就行,其他的礼数等你也比我熟悉。”
马寻对于宿州老家那边的亲戚确实不太熟悉,只知道有武家的兄弟,那是马秀英娘舅舅那边的表兄弟。
马寻随即想了想说道,“到时候给我娘的坟茔前多烧点纸钱,和她说说话。老头也真是,没说清楚个地点,我想找都找不回来,衣冠冢都谈不上。”
刘姝宁乖巧点头,她听马秀英说过这些,马寻的亲娘不知道遗骸埋在何处,葬在老家祖坟里的也就是个木簪。
马寻现在只需要安稳过日子就好,朝堂上的事情用不着他操心。
中书省斗的厉害,确实有人想要拖他下水,但是马寻才不会上当呢。别人斗的厉害,那也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也有人在争论皇帝该不该去北平,这件事情哪怕看似是马寻首先提出来的,但是他功成身退了。这件事情是必然,因为朱元璋是铁了心要去北平。
马寻就在家里安心的和刘姝宁整理着资料,进一步的完善护理学。
护理学可不是简单的将纱布煮一下消毒,或者是简单的清创等,针灸、汤药、热敷、舌下给药、灌肠等,这也都是要学的。
所以也别小看了古人,张仲景等就知道灌肠了,也有不少的文献、经验积累。
马寻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将一些知识整理成册,形成一些就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系统、相对完善的体系,针对一些达官显贵肯定是会护理的更仔细,但是一些普通将士也能因此受惠。
马寻也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护理学的创始人,他在做的事情就是将护理学规范化、是要将这门学科制度化,以后也好不断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可以批量化的培训出来更多专业人士。
不只是护理学要进行规范化,还有很多的学科等都要总结、积累,毕竟有些科学传承等是有技术和经验,只可惜在传承和发展上出了些问题。
工匠等地位低,这也是马寻心里最为担忧的事情之一。
还好现在是大明刚刚开国,就算是他做的事情看似离经叛道,但是也不算特别出格。在这个时候好好的发力扭转一下势头,说不定真的有机会能够改变事情。
马寻觉得这些事情可以做,他也非常乐于去尝试做些改变。
第85章 数风流人物
朝堂上的有一些争论等对朱元璋影响不大,当他决定做一些事情,很难有人阻止。
马秀英坐在凤车上,笑着表达嫌弃,“金玉其表、败絮其中,说的就是他。”
刘姝宁不好开口,因为皇后说的是马寻。
皇后可以表达对马寻的嫌弃,但是刘姝宁要是附和了,那皇后就该不高兴了。
不知道自己被嫌弃的马寻可不管那么多,银盔银甲的他披着猩红的披风在纵马往来,在仔细的检查着行军的队列。
而在他的身后是扛着旗、拎着刀的常茂,第一次‘从军’的常茂显然更加激动,比马寻都要来劲。
这两个一看就是样子货,是那种又笨又勤快的类型,要是他们少帮忙,说不定效果更好一些。
骑着马跟在凤车边的朱标笑着说道,“娘,就别说舅舅了。舅舅现在长进太多了,其他的不说,小队人马行军等,舅舅是出不了差错。”
马秀英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去年他跟着文英走了大半年,后来还有你天德叔叔教他。他学了这么久,就学了安排两三千人马行军不出差错,这是长进?”
朱标一时间也语塞,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他也不能跟着附和啊,他要是跟着‘嫌弃’,老娘也该不开心了,也只能是老娘对舅舅嫌弃,其他任何人都不行。
太子率领文武百官出城恭送帝后出京,皇后要回宿州,皇帝要去北平,太子再次监国。
大家对此也都非常熟悉了,这也不是第一次有这类情况了。
船队刚过江,朱元璋就说道,“妹子,那你们回老家,俺就北上了。”
“你们注意些。”马秀英就说道,“你盯着点小弟,别任由他由着性子来。”
朱元璋笑着点头,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哏赳赳。
朱元璋只带着两千多人马北上,看着是人马少了一点,但是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其他人也不觉得有问题。
北方初定不假,可是元鞑子基本上不敢南下了,大军也在北边,沿途的卫所也不少。而如果有什么匪盗的话,几十人的盗匪都要被剿灭,更别说想要聚齐千人以上了,那就算是作乱了。
朱元璋的心情不错,看到跟在身边的马寻说道,“小弟的骑术倒是长进了不少。”
马寻得意的开口,“姐夫,我好歹也是转战数千里,要是再没点长进也说不过去。不说其他,就是我大明骑兵,也不见得有多少人比我骑马走的路要远了。”
这话应该没毛病,马寻在去年真的转战数千里地,骑术自然一下子提升了不少。
朱元璋就小小打击一下,“现在也就是能骑马罢了,让你骑马作战肯定不行。”
马寻也不反对,现在的他只是会骑马。让他骑马作战,让他像个精锐的骑兵一般,那就强人所难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马寻就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
朱元璋指着前方说道,“想当年大战陈友谅的时候,那也是带着一队精锐昼夜兼程。先解了安丰之围、救了小明王,然后再带二十万大军决战陈友谅。”
马寻就羡慕了,他到现在最多也就是带着一万多人马,而且基本上还只负责行军而已,这还是建立在有沐英等人帮忙的前提下。
让他指挥二十万大军,那就根本不要想了,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看着前方的常茂,马寻直接说道,“常茂,带着三十塘骑在前面探查,这些你总会吧?”
常茂立刻开心的说道,“舅舅放心就是,如果这些都做不好,我以后还怎么领军!”
看着常茂挥舞着马鞭扬长而去,朱元璋笑着开口,“常茂虽说还算有点本事,只是以后想要当个大将很难,他帮不上标儿太多。”
马寻就说道,“他也用不着吧?我觉得常茂以后镇守京军就行,他和徐家的允恭、大姐夫家的景隆,这三个在大都督府就好。但凡有一个出息点,军中就有人了。”
朱元璋笑着开口,“你倒是知道这些,那为何不说你若是有了子嗣,也能帮助标儿。”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