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31节

  三路大军?

  对啊,常遇春还活着,冯胜大概率很难独自领兵。

  可是好像也不对啊,要是明年打仗,那就不是岭北之战。

  岭北之战才是徐达、李文忠的痛点,是他们辉煌的军事生涯中真正的失利。

  难道明年的战争,是岭北之战的预热?或者是真正将元廷的势力彻底清除出北方?

  最关键的是怎么在徐达看来,我这个不通军事的吉祥物好像肯定也是要出征的?

第46章 徐大忽悠

  秋高气爽适合远行,更何况这一次只有一千多人的军队,还都是精锐骑兵,所以行军的速度就非常快了。

  一路到了关中,大家在继续南下。

  休息的时候马寻开始准备草料了,旺财亲昵的用脑袋蹭了蹭马寻的胳膊。它还是驮着马寻的家当,换洗衣裳等都是它驮着。

  “旺财,你说我明年要不要跟着出来打仗?”马寻抓着旺财的脑袋,说道,“不出来打仗总觉得遗憾,男儿何不带吴钩,对不对?可是我总觉得没有一两年,我想出来都难!”

  旺财没有回应,继续低着头在大快朵颐,这头驴是真的贪吃。

  马寻就继续说道,“要是不跟着出来吧,总觉得我本事不够,说不定就是在帮倒忙。我想要完善一下护理学,可是一下子未必能够培养出来足够人手。”

  旺财依然不理马寻,继续开心的大吃大喝,怪不得最近是真的皮毛油亮、膘肥体壮,这都是吃出来的,没其他原因。

  马寻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旺财,我觉得真要是大封功臣,说不定还是开国六国公。冯胜的气运说不定就是给我夺了,他只能当侯爷了。”

  旺财似乎是嫌马寻聒噪,不耐烦的甩了甩头,但是马寻觉得这是回应。

  马寻就开心说道,“大封功臣应该是明年年底,冯胜封国公没问题啊,他是冯国用的弟弟,现在也是军中数得上号的大将。”

  一旦冯胜私自班师,这就要被皇帝惩处了,庆阳之战的头功就要打折扣了。

  而冯胜的军事高峰则是庆阳之战和岭北之战。

  而岭北之战原本是中路军徐达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只有冯胜率领的西路大军有斩获。

  现在常遇春还在,冯胜哪有机会越过军方的三驾马车啊。

  好像也不对,岭北之战应该不是明年的事情,可能还要过几年。明年的重点是打王保保,只有将王保保打出了宁夏,才会有岭北之战。

  明年的战争,可能就是岭北之战的预热,只有真正的将元廷的残余势力赶回草原,大明才可以挥军北上,争取一战定乾坤。

  大明明年到底是六国公还是七国公,马寻不是很在意,他知道自己大概率是徐国公。除非在短短的一年里犯下一大堆大错,要不然地位是稳的。

  何大小跑而来,说道,“国舅爷,大将军让你率部为塘骑。”

  马寻顿时抓头,“你说大将军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了拉拢我打仗,这一路总是给我开小灶。”

  何大就羡慕的说道,“别人求都求不来,大将军这一路总是给国舅爷讲兵法、说战术,军中的那些人得多眼红。”

  马寻看向何大,反问道,“何叔,你说我听进去了多少?以我判断,我要是多打几仗,大概就是一个卫指挥使的能耐。”

  “高了、高了。”何大一点不给面子,说道,“国舅爷,照你这样子,最多镇抚!”

  和这只会厮杀,只有一条膀子还想着要去上阵的悍卒没什么可说的了,一点都是不会人情世故,总是这么出口伤人。

  马寻也不废话,翻身上马带着旺财就开始向前行军,身后几十名骑兵迅速的集结跟上,都不需要马寻安排,每个人都知道做些什么。

  何大带着几个人跟在马寻身边,不断的在讲解着各种地形、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不过这几位的专业是保护马寻,所以提出的策略大多数是保命。

  保住马寻的命,带着他从混乱的战局撤出来,这是他们的任务。至于说战事等,那是大军的任务,一旦战事糜烂,部曲、家将和普通士兵的任务可不一样。

  只有一千多人马,再加上时间比较紧迫,所以马寻等人的速度非常快。

  不惜马力、也没有大军迟滞,马寻等人一天能跑近百里路,用不了一个月就能回京城。

  对于马寻的力量,依然是赶鸭子上架,只是单纯的行军或者一些开小灶,锻炼的效果一般,更何况他确实好似没有太高的军事天赋。

  又是一天的奔波结束,徐达照例过来了,“这一路累不累?要不要歇歇?”

  马寻回答说道,“谈不上累,也就是骑马罢了。要是早些时候还真吃不消,现在倒也不觉得撑不住。”

  好歹也是转战数千里,骑术不说多么精湛,日常的行军赶路完全没问题了。

  徐达就递给马寻一壶酒,说道,“一会儿让人送点下酒菜来,咱们好好的喝一通。”

  马寻立刻谨慎起来,连忙说道,“徐大哥,我就是一不懂军事的。有些事情陛下也不会和我商讨,这不合适。”

  “合适,怎么就不合适了?”徐达就笑着怂恿,“陛下不找你商讨,肯定会和皇后殿下商讨。你去帮我美言几句,这还不行?”

  马寻急忙说道,“徐大哥,军国大事我哪敢多说!”

  “这是关乎着你自己的事情,你明年跟着我一道出来,咱们打了王保保就去撵元帝。”徐达一本正经的开始画大饼,“自开平被破,元帝现在在应昌。”

  等等?

  元帝在应昌?

  那我更不能去了,李保儿就要直捣黄龙了,就要达到军事生涯的又一高峰,我哪能去添乱!

  元顺帝是没人可以抓住的,因为死期将至,倒是元昭宗有可能。毕竟这一次要是继续第二次北伐,大明的军方大将会有不同。

  马寻找到了理由,说道,“徐大哥,明年我估计是出来不了。我倒是想要从军,可是我明年得成亲。要是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的,我肯定再难出京了。”

  徐达虽然有些失望,不过也明事理,“这倒也是,明年你肯定出不来。原本也不指望明年就能抓着元帝,明年得先去打王保保。”

  随即徐达又说道,“小弟,你可别只和姓常的亲近。你听我说,老常大病初愈得休养,他所部的兵马也给文忠带走了。明年分兵两路去打王保保,还得是我。”

  马寻觉得有道理就跟着点头,可是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徐达就继续说道,“到时候我和老常各领一路兵马去打王保保,冯胜等人去打河北的火儿忽答。一是为我们呼应,二是彻底将鞑子赶出去,北方就安稳了。”

  马寻更加觉得有道理了,可是你和我说什么啊?

  徐达都有些急了,这位国舅爷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稳了,都不像个二十岁的人。所以有些时候想要忽悠也不容易,因为这一位不会轻易表态。

  也不能算忽悠,这只是徐达在努力的争取。

  明年去打王保保,那可是不折不扣的大事,不管是徐达还是常遇春肯定都是要抢主攻的任务,其他人也没机会和他们争。

  所以在这个时候,能够拉一个助力也是好的。

  皇后可以影响皇帝,国舅可以在皇后面前说好话!

  至于为什么会笃定是两路大军,自然就是徐达这样的大将心里早就有了计划,不要说庆阳之战已经结束,在战争没有结束前,徐达就在规划下一阶段的战争。

  距离京城越来越近,徐达也越来越急,以他对常遇春的了解,肯定是在陛下面前不断的聒噪了,肯定是早就在讨价还价了。

  先给这位国舅说动了,再加上自己的军功等,老常就大概率继续当副将军!

  现在的徐达可不怕军功太大,他只担心自己不能俘虏王保保、只担心自己不能擒获元帝!

第47章 都督管教育

  距离京城越来越近,马寻好像没有什么近乡情怯的感觉。

  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故乡到底算是在哪,对此好像也不是特别在意,随遇而安就好,有个容身之所就行。

  不过对于回到京城,马寻还是开心的,不只是因为这边还有亲戚朋友,也是因为这边的生活条件更好。

  徐达等一众将士显然非常激动,他们离开京城太久了,回来了就可以见到亲人了。

  刚过长江,就有塘骑飞马来报,“报大将军,太子殿下率百官于龙江关外迎接大将军凯旋。”

  龙江关,龙江造船厂就位于这片港口。旁边就是仪凤门,就是应天府的西门了,而应天府一共十三座城门。

  徐达等人立刻开始整理仪表,随即加快速度朝着龙江关而去。

  温润如玉、气质儒雅的朱标满脸微笑,就站在百官之首迎接着凯旋的众人。

  徐达等人跳下马背,脚步匆匆向前。

  “臣徐达,奉诏回京,拜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朱标立刻上前扶着徐达的小臂,“大将军北伐建功,捷报传来父皇颇为欣喜,特令本宫迎候大将军。”

  徐达就连忙谦虚,“臣惶恐!”

  朱标扶起来徐达后立刻快走几步,“舅舅快快起身,外甥安敢受舅舅大礼。”

  马寻可是聪明人,连忙说道,“太子殿下是大明国本,外臣不敢僭越。”

  “舅舅!”朱标有些责怪的说道,“舅舅如此说,可是让外甥在父皇、母后面前为难?祭拜外公之时,我哪有颜面!”

  这话听一听就好,马寻要是在这个时候站着,不要说迎候的百官弹劾的奏章马上就能将皇帝淹没。

  到那时候就算是马秀英都要受牵连,她的弟弟不敬国本,那还了得!

  私下里可以亲近一些,但是正式的场合该行礼就要行礼,这个分寸肯定要有。

  扶起来马寻之后,朱标也让随行的众将士起身。

  这才对徐达说道,“大将军劳苦功高,本该是本宫亲自驾车迎大将军入城。只是大将军军中统帅,还是骑马最好。”

  大家自然也没意见,太子亲自来迎接,这就说明了皇帝对徐达的认可。真要是太子驾车,徐达还不敢坐。

  朱标随即对着百官方向说道,“老二、老三,过来为大将军、为舅舅牵马。”

  徐达和马寻都是谨慎谦逊的人,连忙拒绝。虽然自古以来也就有着让皇子驾车或者牵马的殊荣,可是现在还没到时候呢。

  等真的打跑了王保保或者抓到了元帝,到时候再让皇子牵马,现在北伐还没有完全成功。

  既然徐达和马寻拒绝,这就变成了朱标骑着马走在前头,徐达和马寻一左一右的跟着,不过都是落后朱标半个身位。

  朱樉和朱棡骑着马跟在后头,而朱棣得意洋洋的骑着马牵着驴,老五岁数小些没有让他出宫。

  队伍浩浩荡荡的从仪凤门进入了应天府,直接朝着正阳门而去。

  沿途有不少百姓的围观,虽然这些年应天府的百姓也习惯了大军时常凯旋,可是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是北伐建功、又是一次辉煌的大胜。

  北方基本上是被打下来了,关陇已定、这是多大的喜事啊!

  朱樉忽然催马上前几步,小声说道,“舅舅,舅母肯定就在前头,娘昨天就派人去说了。”

  马寻扭头小声说道,“不要瞎说,别坏了她清誉。”

  朱标则笑着对马寻说道,“舅舅,老三说的没错。前些时候已经定下了亲事,舅舅只需待元宵后就成亲。”

  朱樉邀功说道,“舅舅,是俺去替舅舅下的聘!”

  朱棡气的不轻,连忙说道,“舅舅,俺也去了。二哥是主宾,俺是陪宾。”

首节 上一节 31/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