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27节

  想要让出来功劳实在太容易了,徐达和常遇春已经很久没有为军功不够而发愁,他们担心的是军功太多了!

  一道道军令不断传来,马寻等人都担心是战事紧急。

  而徐达倒是慢慢安心了,按照那位国舅爷的行军速度来看,应该赶得上决战时刻。

  徐达也不再拖延,果断下令,“右副将军冯胜攻西门、御史大夫汤和打北门,都督副使顾时打东门、参政戴德率兵攻南门,四面围其城而攻之!”

  惨烈的战争再次开启,庆阳如今弹尽粮绝、与外界的援助被切断、音讯不通,王保保的围魏救赵之计已经被破。

  张良臣内心忧虑不堪,明军攻城甚为强烈,城中守军人心惶惶。

  张良臣已经后悔了,再次勉强击退明军后登城高喊,“徐达大将军,我愿降!”

  徐达冷哼一声,命人传话,“这人降而复叛,袭杀我受降大军,以至于指挥张焕被擒杀。此前原州失守,陈寿战死!妄图螳臂当车之辈,吾必擒杀!”

  张良臣内心无比惶恐,他已经穷途末路了。

  作为守将,他都已经没有足够食物了。而普通的将士,甚至将一些尸首煮汤和着泥吃。

  一天的紧张战事结束,汤和有些急躁的跑来,“天德,夜里再摸一次!”

  徐达直接拒绝,“老哥哥,张良臣肯定有防备,夜袭只是徒增儿郎死伤。”

  汤和更加急躁了,他起点极高,可是被身边的人一步步的给超越了,他就等着打庆阳立首功呢。

  可是现在首功基本上是被冯胜抢走了,因为冯胜及时占据驿马关,保住了大军不被围困的危机,这是扭转战局的时刻。

  再不立功,可怎么办啊,重八可是说过年底不大封功臣,明年年初一定大封功臣!

  汤和忽然问道,“重八那小舅子什么时候能到?”

  “最多两天。”徐达笑着开口说道,“让他去你那边?”

  汤和立刻摇头,“俺没那本事,他要是伤了就没法子交代。天德,看起来你是等他来了再破城了!”

  徐达就笑着开口,“就看这张良臣负隅顽抗到几时,我料定他必然还要突围。这两天将他打回去,残兵败将就多了,到时候就能破城!”

  汤和忍不住打量徐达,感慨说道,“怪不得你能当大将军,时间都算好了!”

  和时间赛跑的马寻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一路坦途已经和接应的哨骑碰头了。

  都已经在围攻庆阳了,我火急火燎的赶过来,看别人立功?

第40章 军头太多,我要立功!

  马寻被带到了徐达面前,见到了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明朝的万里长城。

  徐达如今才三十八岁,作为朱元璋的同乡、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单纯从外表来看完全没有猛将的意思。

  脸颊清瘦、身材也不算多么壮硕,只是这也能理解,徐达本身就是帅才,是卫青、李靖那样的人物,而不是单纯的猛将。

  见到徐达,马寻先告罪,“大将军,我等行军迟缓,还请责罚。”

  在马寻身后的沐英、蓝玉也都是低头等待责罚的姿态,大军都开始围攻庆阳了,看样子战争都要结束,他们才姗姗来迟。

  这个时候就是被军法处置都不为过,此前大将军可是一道又一道军令在催促着。

  徐达扶起来马寻,笑着打量着,“见着小弟就觉得亲近,嫂子找回了小弟肯定欣喜。”

  马寻有些尴尬,再次说道,“大将军,我等行军迟缓,还请降罪。”

  徐达看向蓝玉说道,“你先安排兵马休息,过两天还有你们打仗的机会,好好打,别让人抢了功劳。”

  蓝玉和徐达也熟悉,立刻问道,“大将军,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功劳啊?”

  他们可是清楚的知道庆阳已经弹尽粮绝,张良臣尝试突围两次都被堵了回去,损兵折将、士气低迷,现在是想要投降都不被允许。

  徐达指着庆阳城池说道,“城还没破,怎么没有功劳?张良臣手下大将贺宗哲此前就在接应王保保,就在六盘山一带,他还没被击败。”

  这一下大家都开心了,还有机会立功,看起来也不是来的特别迟。

  蓝玉欢天喜地的跑去安顿兵马了,抓紧时间休息,因为随时都有可能投入到战争当中。

  等到蓝玉离开,徐达看向沐英,“如果国舅先登,你觉得陛下能满意吗?”

  沐英连忙说道,“大将军,舅舅要是能先登自然最好。只是舅舅不能有危险,也请大将军以战事为重。”

  徐达明白了,就笑着说道,“到时候你和蓝玉率部先进城,蓝玉现在是归于国舅麾下吧?”

  沐英连忙说道,“常叔安排蓝将军在舅舅帐下听用,现在也尽心尽力。”

  徐达就安排说道,“到时候你们两个领军先入城,张良臣还没有抓住。你俩务必擒拿张良臣父子,这样功劳就有了。”

  马寻不是蠢人,不过也觉得这么做吃相太难看,“大将军,这么做不好吧?诸将围攻庆阳许久,岂能是让我这么白白拿了功劳?”

  徐达就笑着说道,“现在诸将争功,国舅爷拿了军功是最好。”

  怕马寻和沐英不明白,徐达说道,“冯宗异首功,顾时次之,他俩现在都在争破城、先登之功。汤和、傅友德这些人,也都在争功。”

  徐达就看向马寻说道,“你现在拿了功劳最合适,冯宗异得压一压才行。你是皇后亲弟,其他人不服也得服。”

  沐英赶紧问道,“大将军,冯将军又怎么了?”

  冯宗异,也就是冯胜了,是朱元璋早期军师冯国用的弟弟。要不是冯国用暴病死于军中,常遇春、徐达等人都要被压一头。

  徐达没好气的说道,“年少得志必猖狂,现在他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他有什么不敢做的?”

  马寻安静的听着,忽然间好像理解了一些事情。

  冯胜是开国六国公之一,也是被朱元璋赐死,很多人为他鸣不平。

  但是冯胜被朱元璋猜忌是有原因的,先不说他在历史上多次私下和就藩的女婿朱橚书信往来本就是犯了大忌。

  而且历史上在降服辽东纳哈出的时候,私藏很多良马、让纳哈出妻子陪酒、索要财宝,和另一个女婿常茂翻脸,两个人在皇帝面前互相告状、揭发。

  更有一件事情是朱元璋的心结,那就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这一次庆阳会战之后,徐达回京、冯胜留守庆阳,总揽甘陕军事、节制诸军。

  结果冯胜这个大将军觉得甘陕已定直接班师回关中,路上冻死不少士兵。导致兰州被围,好在张温守住了城池。

  统军十多万兵马的大将没有皇帝的旨意直接率兵回师,哪个皇帝不愤怒?

  以后没有发生的事情倒也罢了,主要是从冯胜追随朱元璋开始,每次打仗立功之后必然犯错,这不是一次两次了。

  徐达看向马寻,笑着开口,“小弟,老常真的没事?”

  “没事,估计现在都回京了。”马寻就笑着说道,“调养几个月,肯定又是一员猛将。”

  徐达感慨说道,“早年冯军师暴病,到现在想想还是遗憾。倘若那时小弟在军中就好了,肯定能救下他。”

  沐英也连忙说道,“还有俞叔,舅舅肯定能救下。”

  马寻一瞬间压力山大,他可不是神医!

  徐达看着马寻,说道,“知道陛下为何想要你立功吗?”

  看到马寻摇头,徐达说道,“军中人多半效忠陛下,只是人都有私心。俞廷玉、俞通海父子虽然死了,但是还有俞通源。邓愈、廖永安、廖永忠等当初都是率部万余人在和县投陛下。”

  看到马寻依然不太理解的样子,徐达继续说道,“康茂才、傅友德这些后来过来的暂且不说,梅思祖、韩政、朱亮祖等,也都是后来率众归附。”

  马寻隐隐明白了徐达的意思,那就是如今大明军方的军头很多。

  徐达感慨着说道,“看到你们,我就想到了文正,他糊涂啊!”

  沐英低着头不说话,他和徐达、李文忠一样,都非常惋惜朱文正的一些事情。

  徐达就直接说道,“早些年文正是大都督,陛下以此控制军权。我等现在无非是左右都督、都督同知,我觉得以后领大都督府事的,无非是保儿或者小弟了。”

  马寻赶紧说道,“大将军,我不通军事,你们都是知道的。”

  “不通军事也没关系,我等能打仗就好。”徐达看着马寻说道,“眼看着北伐就要功成,国舅爷要是再不多立些军功,如何去大都督府管事?”

  马寻哭丧着脸,“我真的不懂军事,我行军都没弄明白。”

  徐达就直白说道,“你弄明白了那些,和文正一般有能耐,以后好成为大都督。到那时又如何?听闻你定亲了,有了子嗣被皇后抱回宫中养着,给你一座府邸软禁?”

  马寻心里一跳,原来我不懂军事反而是好事?

  徐达忽然问道,“我听说你常去逗老常家那几个小子,怎么不带我家允恭玩闹?”

  马寻立刻说道,“离的远,而且嫂子也不让允恭去我那边。”

  徐达叹了口气,他和朱文正虽然辈分不一样,可是岁数只相差四岁,还是连襟。

  可是有些事情,真的不好多议论了。

  徐达就说道,“打完了庆阳,你我肯定是要回京。到时候我多带允恭去你府上,你我性情相似肯定能说到一块,老常是粗人。”

  别看这是徐达第一次见马寻,可是很多事情都听说过。

  最主要的是他了解皇帝、皇后的性格,知道他们是如何对待自己亲人的。

  李贞这个‘大姐夫’用不着关照,徐达等人当初还受了李贞的照顾。但是马寻不一样了,这些当兄长的得多照顾,得多走动。

  这是以后保命的人情,这也是给子孙留下的资源!

第41章 安排好了

  马寻觉得自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他已经不是单纯的吉祥物了,也要一次次的被赶鸭子上架。

  可是这也没办法,谁让他是国舅呢,这个身份就足以让他有很大的影响力。

  只要不闯大祸,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现在是帐前都尉、镇国上将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加都督衔。

  如果有一天成为了丞相也不用奇怪,胡惟庸案还早着呢,丞相制度还在延续。

  徐达在朱元璋称吴王时被封为中书省左相国,在明朝建国后被封为中书右丞相。常遇春身上也有‘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的头衔,相当于丞相的职务。

  邓愈身上挂着御史大夫的衔,是刘伯温的上司。汤和兼谕德,教太子读书。

  开国初期的武将集团实力强的可怕,又以淮西勋贵集团为核心,这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南北的核心力量。

  徐达也好、常遇春也罢,他们身上的一些官职,就是朱元璋在压制浙东文官集团最直接的证明。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马寻这个国舅爷要是被摆在台前,做着一些看似‘德不配位’的事情,也正常。

  开始准备起来投入到战争了,这是真正的战场。

  但是在打仗之前,认人更为重要。

  汤和大大咧咧的走进中军大帐,开口问道,“天德,小弟呢?”

  别看汤和现在军功不如徐达,但是地位特殊,他是朱元璋的同乡、发小,岁数还比朱元璋大两岁,这是徐达等人的老大哥了。

  马寻赶紧起身抱拳,“马寻见过汤大哥。”

首节 上一节 27/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