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115节

  刘姝宁摇头说道,“到底相隔数百里,哪有那么便利。”

  马寻这一行人是快马加鞭,但是刘姝宁给刘伯温的报喜的信件等,就不好加急了。

  所以信件就算是送达晚几天,那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人逢喜事精神爽,马寻和刘姝宁现在就是处在欢喜的状态,两个人现在也有说不完的话。

  就连徐蛾都能看得出来,国舅爷和国舅夫人此前虽然也恩爱,可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而现在再仔细一想,可能就是缺了点‘亲情’。

  有了子嗣,哪怕现在只是怀有身孕的阶段,马寻和刘姝宁之间的气场看似也更加融洽了。

  这才是真正的夫妻。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现实,孩子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说说话、聊聊天,好好的休息休息,这就行了。

  以至于现在马秀英都不需要马寻进宫了,人回来了就行,她知道了就可以了。

  现阶段的弟弟重要,可是眼看着也没有特别重要了。对于她来说,侄儿才是她最在意的!

第160章 操练外甥们

  马寻心情愉快的来到了城外,来到了军营。

  李文忠、沐英和朱樉立刻赢了过来,“见过舅舅。”

  “在军中就用不着如此,该以军职为先。”马寻就笑着开口,“说起来还是该以老二的将令为主,他是亲王。”

  朱樉就连忙讨好说道,“舅舅,军中虽然是说爵位、身份,可是父皇的旨意才是最重。”

  马寻说的有道理,因为私下里还是要注意官职、爵位。

  可是朱樉的话同样非常有道理,在军中不一定就是爵位高的就是主将,以后说不定会出现侯爵指挥国公的事情。

  看了看四周,马寻问道,“兵马准备的如何了?”

  李文忠笑着回答说道,“还是以飞熊卫和羽林左卫沿途护卫,再加一些辅兵。”

  正兵,也就是卫所里的五千六百人。而在这些正兵之外,也会有些辅兵,这是帮忙处理后勤等一系列事务。

  马寻看向朱樉,问道,“你也是回过老家的,沿途有多少驿站、一共多少路程,你心里清楚吧?”

  朱樉立刻点头说道,“虽不会全都记得,但是大致有数。再说了,我要是领兵,肯定再派人去探路。”

  “那好,这一次你带兵回去。”马寻直接开口,“大军行军,一路安排你来做主,我不说话。”

  朱樉一下子愣住了,瞬间有些慌张,“舅舅,您是认真的?”

  “就是几百里路,只是两卫人马,这还是从京师到帝乡。”马寻恨铁不成钢的说道,“这么些事情你安排不好,以后还怎么给你父兄分忧?”

  李文忠和沐英也都愣住了,他们也没有想到马寻直接将行军的事情给甩给朱樉了。

  指了指朱樉,马寻说道,“你自小就在军中历练,现在也十六了。你二哥、三哥这个岁数都在外头打仗了,让你安排行军,有什么不好的?”

  朱樉连忙解释,“舅舅明鉴,我不是畏缩,就是忽然被舅舅委以重任,又是忐忑又是开心。”

  马寻就再次做出安排,“五天后大军开拔,老四不是一直自夸骑射无双吗?他为先锋塘骑,探路的事情他来做,出了差错我治他的罪。”

  看了看朱樉和李文忠,马寻说道,“一会儿让老三直接去领军令,老四岁数小、做事不稳妥,老三负责后勤辎重。”

  这一下朱樉心里的压力陡增,让老三、老四来打下手,那两小子也才十四、十二。

  这一下好了,作为主将,朱樉的压力就立刻上来了,他真的要开始指挥全军、安排部将了。

  最主要的是一旦出了差错,‘监军’就要立刻骂他,甚至打他,就算是从‘大将’被贬为小兵,也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看着忧心忡忡的朱樉去忙着准备军务,马寻笑着问道,“这么对老二,是不是狠了点?”

  “还是舅舅心疼秦王。”李文忠就笑着说道,“秦王殿下率军回帝乡应该没事,军中之事他们本来就了解,无非是此前没有独自领军。”

  沐英也跟着说道,“舅舅安排的周到,本来就是上直卫所,将士精锐不说,沿途也并无匪患,最适合秦王殿下练兵了。”

  马寻笑着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说了再多也没用,还是得练才行。”

  随即马寻对李文忠说道,“你记得早点在大都督府下达军令,文英去趟兵部,这些事情也得办好。”

  李文忠和沐英更加没意见,大都督府强势,可是理论上也和兵部互相制衡。

  最主要的是虽然很多事情此前都开始安排,不过即使是国舅、皇子,那也要有分寸,调动两个卫所的兵马就需要朝廷的明确旨意。

  李文忠心情很好,对马寻说道,“舅舅,我军中现在有不少人在练重弓。本就是稍微改一改就是,以后和鞑子结阵,我倒是有些期待了。”

  沐英也连忙说道,“舅舅,二哥的军阵一向严谨。重弓配弓弩,鞑子的骑步兵根本近不了身。”

  别看沐英是有些本事,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出色的青年将领了,但是他对李文忠也是非常崇拜。

  这也很好理解,李文忠的战绩就在那里,谁看了不崇拜呢?

  “魏国公和郑国公现在去练兵了,你也要抓紧了。”马寻就小声说道,“我思来想去,去打和林的时候得三路大军。”

  李文忠正色说道,“舅舅,我想的也是如此。大概率是魏国公领中路大军,郑国公和我各领左右两路军。”

  说是三路大军,名义上也是以徐达这个大将军为主,这一点大家也都没意见。

  可是常遇春这个副将军和李文忠这个左将军有着绝对的自主权,近乎就是和北伐时一样,三路大军各自有着各自的任务。

  沐英讨好说道,“舅舅,真的要是去打和林,带着外甥呗?不管是跟着二哥还是跟着舅舅,那都是我的福气。”

  “舅舅为何不能领我出征?”李文忠装作不高兴的说道,“文英,别整天给魏国公、郑国公吆喝,他们喊了两年了,都以为舅舅肯定会跟着他们出征了!”

  沐英随即也愣了一下,徐达和常遇春想要带着马寻出征不是秘密,大部分人也下意识的认为一旦马寻随军,必然是跟着这两位大将军当中的一人。

  李文忠随即看向马寻说道,“舅舅,您还是和我一起出征,战场上的事情我们商议着来。”

  “保儿,我就算是不太懂军事,也不是那么好诓骗。”马寻哈哈大笑,“真的到了出征的时候,你才是主将。我才不跟着你,到时候被你训斥下不来台。”

  旁边的沐英也是在笑,别看二哥说的好听,真的到了军中,二哥的将令严格,是谁都不能违背的。

  更何况沐英也清楚,他的二哥不需要担心‘功高震主’,舅舅真要是出征,肯定是不会跟着二哥。

  “舅舅!”朱棣兴高采烈的来了,“舅舅,真的让我为先锋?”

  看着这小子一副激动的样子,马寻说道,“快点回去找你父皇、母后要些甲胄和漆弓,好歹是先锋大将,行头一定要足。燕王大旗打起来,那才威风。”

  朱棣更为激动,脸都涨红了,“那我这就回宫,舅舅。给我五十骑就行了,用不着太多塘骑,我肯定能沿途探查军情!”

  “去找你二哥商量,他是给你五十骑还是给你一百骑,我不过问。”马寻就笑着说道,“只是你给我记好了,误了军情,你二哥不罚你,我先罚你!”

  激动的朱棣抱拳说道,“末将领命,愿立军令状!”

  对于朱棣的这些激动,马寻等人也能理解,毕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自领军’。

  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所以表现的稍微有些亢奋也是情有可原。

  大家也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朱棣的这些表现还不算是太夸张。

  夸张的来了,比如说朱棡,“舅舅,要不然让我为先锋吧?不让我领大军就算了,让我安排辎重叫什么事情?”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你不明白?”马寻板着脸训斥道,“一路军粮消耗、战马损耗等,你记清楚。但凡超出了合理之数,那就是你无能!”

  朱棡更加郁闷了,行军路上肯定是有军粮或者是战马等消耗,只不过这一切也都是需要在规定的数字之中。

  他现在就要负责押运辎重,分配大军的物资了,这可就是个细心才能做好的工作了。

  二哥是主将没问题,可以率两卫兵马。老四那小子是捞着了,可以率塘骑先行。

  偏偏我这个老三倒霉,出风头的事情做不了,只能去安排辎重了。又苦又累还不显军功,甚至是现在抱怨几句,就被骂的不轻。

  看着朱棡郁闷的样子,马寻显然也不是特别放在心上。

  这些安排轻易是不会做出改变,除非是朱元璋或者朱标下旨,要不然朱樉几个就要按照这些安排来办事。

  马寻只负责压阵,只负责带着外甥们回凤阳,他准备当一个甩手掌柜就好,只需要将外甥们一路的表现记下来就行。

  表现的好就鼓励、肯定,表现不好的地方就记下来批评,以及最为重要的报给朱元璋那一家三口。

  安排好这些事情,马寻马不停蹄的出发了,他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都给我仔细检查着!”常茂意气风发的站在贡院门口,“谁要是偷懒,小爷手里的鞭子饶不过你们!”

  趾高气昂的常茂忽然听到了熟悉的叫唤,看到旺财扯着脖子在叫唤,脸上的跋扈神情瞬间变得谄媚。

  “注意些,你是勋贵子弟不假,只是用不着刻意如此。”马寻忍不住教训说道,“所谓威仪,不是说你话说的凶就行。你品行好,其他人也敬畏你。”

  常茂立刻讨好说道,“舅舅教训的是,我就是想要学舅舅。只是我本身没有德行,只能跋扈一些才让人敬畏。”

  马寻也没有多说什么,常茂虽然跋扈了一点,但是也不算什么。

  看着这小子现在在尽职尽责的办事,这就值得肯定了,毕竟常茂这样的勋贵子弟本可以吃喝玩乐。

  但是现在呢,一个个的都是在办着差事。

  这还都是不被朝廷正式承认的差事,这些‘打黑工’的小子们跟打了鸡血一般亢奋、尽职尽责,马寻才是最开心的。

第161章 聪明人太多

  马寻忙了一天的事情,事情确实挺多。

  兵马之类的事情其实不用操心,李文忠等人会安排好,那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

  贡院那边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倒不是说常茂多么出色。

  而是礼部的那些人现在紧张着呢,生怕被马寻抓住把柄,上上下下对于即将开始的会试都如临大敌、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元璋拿着几份奏章回到了乾清宫,“妹子,妹子。”

  “母后给二哥他们送衣物去了。”朱静茹就赶紧回答说道,“刚走一刻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朱元璋点头,接过朱静娴端来的茶,“你们大哥没来?”

  朱静茹摇头说道,“皇兄没来,就是派人送来了信报,我们也不知道说了什么。”

  朱元璋更加满意了,他是‘嫡庶神教’的坚定拥趸,而且重男轻女。

  即使朱静茹、朱静娴是嫡女,不过到底是女儿,那么在很多的事情上就和儿子有区别了。

  “还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看到马秀英回来,朱元璋笑着说道,“小弟怎么就姓马了?这要是我朱家人多好,做事都一个样。”

  马秀英打趣说道,“还好他是我马家人,真要是你家的人,老二几个哭都没地方哭。”

  朱元璋也是笑了起来,他和马秀英对朱樉等人的要求比较严格,在教育的问题上也不松懈。

首节 上一节 115/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