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24节

  贞观十年的时候,唐高宗只有九岁,记忆模糊,蒋王李恽却已经十二三岁了,应该知道一些。

  想到此处,李治起身来到内殿。

  抬头一看,蒋王搬着一张椅子坐在床榻对面,正在和常山公主对坐说话。

  “兄长,您瞧,这是您离京前,送我的那罐石蜜,我都舍不得吃,快放坏了才吃的,这罐子我一直留着呢。”常山公主手中拿着一个小木罐。

  不知为何,蒋王瞧见那木罐后,竟露出几分惊恐之色,匆忙起身。

  “你喜欢吃,我下次入宫时,再帮你带一点便是。妹子,我还有点事,先走了。”

  转过身时,蒋王这才注意到李治不知何时进来了,正目不转睛的望着他。

  蒋王脸色更加慌乱,拱手道:“陛下,臣先告退了。”

  李治点了点头,目视着蒋王脚步匆忙的离开了屋子。

  常山公主见他就这样走了,脸上露出失落的表情,随即强打精神,朝李治道:“九兄,多谢你带七兄来看我。”

  李治在蒋王刚才的位置坐下,笑道:“没什么,卢照邻的事我问清楚了,都是流言,你不必担心。”

  常山公主盯着他看了一会,微微一笑,道:“那是小妹想多了。”

  新城公主这时走了进来,一脸奇怪的道:“七兄怎么匆匆忙忙走了?”

  李治笑道:“兴许是有什么事吧。”

  三人坐下来,说了一阵闲话,李治有意无意的询问着蒋王的事情。

  基本都和新城公主说的差不多。

  聊了一阵,武媚娘忽然派人请李治过去。

  李治来到立政殿,在榻上落座后,朝武媚娘问道:“媚娘,找我何事?”

  武媚娘神色郑重的道:“陛下,妾身刚才从秦业那里听说了些往事,琢磨着,可能与邓王有关。”

  李治精神一振,详细询问起来。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逝世,太宗皇帝悲痛欲绝。

  然而对后宫不少嫔妃们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有子的嫔妃,于是一场争斗,悄无声息的在后宫酝酿。

  太宗也察觉到此事,便请来了崔老太妃。

  这个举动非常怪异,就算太宗多么敬重崔老太妃,哪有皇帝主动把后宫交给长辈管理的?

  更何况这个长辈并非皇帝生母,也非皇太后。

  有聪明的嫔妃,比如韦贵妃,从太宗的举动之中,瞧出了太宗的苦心。

  他显然是担心某个嫔妃掌管后宫之后,生出野心,想要继为新皇后,甚至帮儿子谋夺储君之位!

  太宗请来崔老太妃,就是想告诫后宫所有嫔妃,灭了争宠心思,踏踏实实,安分守己。

  不少嫔妃读懂了太宗的意思,失望之余,也退出了这场争斗。

  然而在权力和欲望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清醒,依然有嫔妃继续暗中争斗。

  这其中斗的最狠的两个人,分别是阴德妃和杨淑妃。

  她们俩身份都不简单。

  阴德妃的父亲,名叫阴世师,是隋朝时期的长安留守。

  李渊攻打长安时,阴世师杀了李渊的儿子李智云,还挖了李家祖坟。

  阴氏称得上李氏的仇人。

  这种身份下,阴妃依然能升为四夫人之一,足见太宗对她的宠爱。

  另一位杨淑妃则是杨广的女儿,前隋公主。

  这两个女人因为身份的缘故,在宫中过的并不顺心,心中都暗藏着改变现状的心思。

  阴妃的儿子是五皇子李佑,杨妃的儿子是三皇子李恪,都很受太宗宠爱。

  如今皇后已死,两女都怀着扶自己儿子上位的心思,故而贞观十年的后宫争斗,便是以两人为主。

  阴妃心机深沉,很早便瞧出皇后身体不好,暗中在为争宠做准备。

  她很早就在身边挑选出两个美貌婢女,侍奉太宗,既能让太宗觉得她大度,也能发展自己势力。

  那两个婢女便是李恽和常山公主的生母,王美人和赵美人。

  皇后一死,阴妃立刻发力,想谋夺管理后宫的权力,谁知太宗将崔老太妃请了回来。

  接下来的几个月,后宫变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嫔妃暴毙、宫人内侍频繁失踪。

  那个时候,每天清晨,都会有内侍去宫中每一口井中检查,看是否有宫人尸体。

  王美人便是暴毙于那个时候。

  到了十二月,崔老太妃卧病在床,无法理事,向太宗请求返回蜀地,临走之前,建议太宗将赵美人打入冷宫。

  崔老太妃回到蜀地后,一个月都没能挨住,便病逝了。

  李治听到此处,问道:“崔老太妃是否中毒?”

  武媚娘道:“妾身也问过秦业,根据他的说法,当时崔老太妃病重时,很多御医都看过,并未发现中毒。”

  李治又问:“王美人暴毙,也没有发现中毒吗?”

  武媚娘面色凝重,道:“应该是的,若是中毒了,御医肯定能发现的。”

  李治眉宇间多了几分困惑。

  怎么看王美人的死都不正常,不可能是正常死亡。

  要么王美人中的毒非常怪异,御医无法诊治出来,要么就是御医被人收买,隐瞒了此事。

  此事诡异,过的时间又太长,再想探知真相,并非一件易事。

  李治沉吟了半晌,脑中又回想起蒋王刚才的怪异表情,这让他隐隐有些不安。

  要查出此事真相,其实还有一个切入点。

  邓王李元裕。

  他是崔老太妃的儿子,老太妃临死之前,一定把所有真相告诉了他。

  只不过,由自己直接召见他的话,他未必会老实回答。

  李治心中有了计较,当即离开了立政殿,朝甘露殿返回,命人把高有道召了过去。

  ……

  高有道回到偏殿时,卢照邻和杜易简都朝他看了过去。

  昨天皇帝才召见过高有道,询问卢照邻的事,今日又召过去,显然有问题。

  高有道低声道:“下衙后,再跟你们说。”

  卢照邻只好压住好奇心,好不容易将今日的差事处理完,时间刚到酉时,比昨日早了一些。

  三人一起朝着宫门而去,刚出朱雀门,卢照邻便急不可耐的问:“高兄,陛下是不是又问起我的事?”

  高有道沉声道:“陛下不是问,而是告诉了我一件事。”

  “何事?”两人都问。

  高有道叹了口气,道:“陛下已经查清楚了,散播谣言之人,是邓王李元裕!”

  卢照邻失声道:“这怎么可能?陛下是不是弄错了!”

  杜易简急忙捂住他嘴,左右看了一眼,小声道:“你疯了,这种话也敢乱说。”

  高有道沉声道:“既然是陛下亲口说的,应该不会错!”

  杜易简低着头,怔怔望着地面,道:“邓王殿下,为何要做这种事?”

  杜易简哼道:“这就叫人心隔肚皮,也许他见你现在发迹了,过的比他还好,心生嫉妒吧?”

  “我不许你污蔑邓王殿下!”卢照邻怒视着他。

  杜易简见他生气了,陪笑道:“我也是随口一说,你别当真。”

  高有道道:“卢兄,你不是准备今日带我们去拜访邓王吗?正好可以找他问一下!”

  卢照邻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的道:“也好,我要亲口向他问个明白。”

  卢照邻昨日就派人向邓王通告过,说今日要带着朋友去拜访,故而邓王府早早就准备好了宴席。

  三人来到邓王府,在王府长史带领下,径直来到大厅。

  厅内已摆好桌椅,婢女们鱼贯而入,将一道道美味珍馐端了进来。

  邓王见三人到来,微笑的迎了过来。

  “照邻,你终于来了,本王等你多时了,高校书和杜校书也来了!都快过来坐吧。”

  高有道和杜易简都拱手见礼,卢照邻却没有行礼。

  他是个直来直往的性子,凝视着李元裕,道:“邓王殿下,那些关于我的流言,是否与你有关?”

  李元裕怔了怔,沉默了一会后,挥手屏退了下人,目光朝高有道、杜易简看了过去。

  “两位能否暂去偏厅等候,我有话想和照邻单独说。”

  卢照邻一摆手,道:“他们都是我最信任的朋友,殿下有什么话,当着他们说也一样。”

  李元裕长叹一口气,道:“我让他们离开,并非信不过他们,而是此事涉及宫廷隐秘,听到了未必有好处。”

  杜易简心中一惊,正要打退堂鼓,高有道却道:“殿下不必担心,此事既与卢兄有关,我们不怕担风险。”

  杜易简听他如此说了,心中暗暗叫苦,却也不好再找理由离开了。

  李元裕目光在三人身上依次扫过,面色凝重的道:“既如此,你们随我来吧。”

  李元裕带着三人来到书房,又召来几名心腹,命他们守在四周,不许任何人偷听。

  如此大的阵仗,将杜易简吓得脸色苍白,额头冒汗。

  然而还未完,正当三人以为邓王要说的时候,邓王站在一个书架前,也不知按动什么机括。

  只听“咯嗤”一声,书架竟被推开,后面是一间密室。

  “三位请进吧。”李元裕淡淡道。

首节 上一节 324/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