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23节

  像武皇后这种人,绝不会拿假消息来骗她,她既然这样说,此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武媚娘也不说话,继续喝茶,让姬揔持自己消化这个信息。

  殿内突然间陷入了安静,姬揔持两手紧紧绞在一起。

  一时间,她又想起了当年文德皇后死后的那一年,整个后宫如同战场一般的可怕情景。

  当年发生的争斗太过凶险,她只是回想一下,就觉得不寒而栗。

  贞观十年,宫中突然暴毙的嫔妃就有三人,宫人太监更是死了十数人,还有不少人离奇失踪。

  现在回想起来,崔老太妃也死的离奇,仅仅帮先帝管理后宫不到一年,就精力衰竭而亡。

  倘若这中间真有什么隐秘,邓王一反常态的行为,似乎也能找到理由。

  “殿下,妾身能去劝说一下邓王吗?”

  武媚娘道:“如何劝说?”

  姬揔持低声道:“如果真是他所为,妾身也许能问出原因,让他向陛下认罪。”

  武媚娘抬手道:“不行,在没有弄清他目的前,不能让他有所察觉。”

  姬揔持心中一惊。

  武皇后显然已将邓王视作危险人物,皇后既有这种想法,也代表了皇帝的心思。

  她不由握紧手指,低声道:“殿下,我想邓王不至做出大逆之事。”

  武皇后道:“人都是会变的,他如果真是你熟悉的邓王,会散播卢照邻的谣言吗?”

  姬揔持叹了口气,道:“妾身明白了。”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况且这些也都是我们的猜测,你先回去歇着吧,若是想到什么,随时来跟我说。”

  姬揔持站起身,敛衽告退。

  武媚娘没有耽搁,当即起身前往甘露殿,将刚才探知的情况,都跟李治说了。

  李治听完后,沉吟道:“照你这么说,周国夫人也对邓王的行为,觉得诧异?”

  武媚娘道:“是的,妾身琢磨着,此事有可能与崔老太妃的死有关。”

  李治道:“崔老太妃死于贞观十年,当时卢照邻还未成年,常山也就五六岁,怎么会扯上关系呢?”

  武媚娘恰好是贞观十一年入的宫,她低声道:“陛下,您知道赵美人吗?”

  “哪个赵美人?”

  “常山公主的生母。”

  李治在脑海中搜索了一番,总算在角落翻出唐高宗的记忆。

  “朕想起来了,那位赵美人被打入冷宫,听说不到一年就死了。”

  武媚娘面色严肃,道:“妾身当时刚入宫,听到些与她有关的事。”

  李治道:“什么?”

  武媚娘道:“妾身听人说,赵美人被打入冷宫,是因崔老太妃病重离京前,向太宗皇帝要求的。”

  李治动容道:“真有此事?”

  武媚娘道:“妾身也是听人说的,不过想确认也容易。”转头朝张多海问道:“宫中谁人对宫廷旧事,最为清楚?”

  张多海道:“秦少监。”

  武媚娘“嗯”了一声,道:“让他过来答话。”

  过了不多久,秦少监颤巍巍的来到殿内,朝李治二人见了礼。

  李治问起赵美人之事,秦少监便将当年的情况说了。

  当年长孙皇后病死,李世民把崔老太妃从蜀地请入长安,让她帮忙治理后宫。

  结果不到一年,崔老太妃就重病不起。

  太宗本想将她留在长安养病,崔老太妃却执意返回蜀地,临走前向太宗建议,将赵美人打入冷宫。

  赵美人在冷宫中待了不到一年,便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赵美人肯定与崔老太妃有什么恩怨,也许崔老太妃之死,便与赵美人有关。

  邓王因为此事,怨恨常山公主,故而阻止她与卢照邻大婚,也就说得通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邓王的做法虽有错,毕竟情有可原。

  李治刚刚下旨处死了淮南王,实在不愿再对付另一位藩王。

  “伏胜,你去一趟邓王府,警告邓王,他若肯就此收手,朕可以既往不咎。”李治挥了挥手。

  王伏胜正要领旨,外面忽然进来一名内侍,朝李治拱手道:“陛下,蒋王求见。”

  李治对蒋王的印象,远不如越王李贞,因为蒋王在地方上名声太差,和滕王李元婴差不多。

  不过毕竟是自己兄弟,李治也不能不见。

  他朝武媚娘道:“媚娘,朕过去见见蒋王,瞧他有什么事,你先回立政殿吧,朕待会过去找你。”

  迈步出去了。

  武媚娘依然坐在榻上,等李治的脚步声消失后,朝秦少监道:“秦业,吾没记错的话,蒋王的生母,也是死于贞观十年吧?”

  秦少监道:“是的,贞观十年,共有三位嫔妃突然暴毙,蒋王的生母王美人,正是其中之一。”

  江尚宫突然道:“殿下,奴婢曾听人说过,那王美人似乎与常山公主的母亲赵美人,是关系极好的姊妹。”

  武媚娘望向秦少监,道:“是吗?”

  秦少监低声道:“是这样,两位美人原本都是阴德妃身边的宫人。”

  武媚娘眯着眼道:“事情倒是越来越复杂了,秦业,贞观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和吾说一说吧。”

  秦少监低声道:“老奴当时也只是个八品内谒者,知道的也不太清楚。”

  武媚娘摆手道:“无妨,你就把你知道的告诉吾就行了。”

  秦少监应诺一声,开始述说往事。

第311章 太宗的苦心

  李治坐在龙椅之上,一脸凝重的望着蒋王。

  “七兄,你刚才说什么?”

  蒋王道:“陛下,散播卢照邻流言之人,是邓王李元裕!”

  李治望着他肥胖的身躯,沉声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蒋王道:“臣听说了卢照邻的流言后,便一直在暗中调查,这才查出此事与邓王有关。”

  李治眯着眼道:“七兄对此事,倒格外的上心啊。”

  蒋王低下头,道:“不瞒陛下,臣的生母与常山的生母,是一起入宫的宫人,后来又一起晋封美人,所以臣一直在暗中关注着她。”

  李治道:“既是如此,往年你来长安时,怎么不见你去瞧常山?”

  蒋王道:“臣没脸去见她。”

  李治道:“为何?”

  蒋王叹道:“常山病重的那十几年,我亲眼瞧着她变得越来越消瘦,却无能为力,于是不敢再去看她。”

  “那她病好之后,你又为何不去看她?”

  蒋王咬牙道:“臣当年以为她必死无疑,心中已放弃了她,如今哪还有资格,再去见她?”

  李治凝视着蒋王,总觉得他神情有点不对劲。

  “你既然对她有愧,更应该跟她好好道歉,走,朕陪你一起去见她。”他招了招手。

  蒋王略一犹豫,拱手道:“臣领旨。”

  二人一起来到公主院,见到了常山公主和新城公主。

  因常山公主即将出嫁,新城公主这几天也都待在公主院,陪伴着姊姊。

  常山公主瞧见蒋王后,呆了一呆,霎时间,眼中蕴满了泪水,随即扑到蒋王怀里。

  李治见常山公主对蒋王的态度后,心中那丝疑虑也就消去,拉着新城公主来到外室,让两人可以单独说话。

  李治向新城公主问起常山公主和蒋王的事。

  新城公主看了里室一眼,扁了扁嘴,道:“我其实也不是很清楚,我与七兄见面不多,关于他的事,都是从阿姊那里听到。”

  李治摆手道:“无妨,你就把常山和你说的,告诉我就行。”

  新城公主道:“兄长,其实阿姊小时候很可怜,当时她才五岁,生母就被打入冷宫,父亲也不疼她,一个人在宫中孤苦伶仃的。”

  李治点点头,从唐高宗记忆来看,他对这个妹妹就没什么感情。

  新城公主接着道:“阿姊生母位份低,又被打入冷宫,别的兄弟姊妹都不理她,只有七兄会经常找她玩,还给她吃好吃的。”

  李治道:“她有没有说,为何七兄会找她玩呢?”

  新城公主思索着,道:“好像是因为阿姊的阿娘与七兄的阿娘是好姊妹,两人关系一直很好。”

  李治点点头,这和蒋王的说法一致。

  新城公主道:“对了,听阿姊说,七兄的阿娘也死的很早,还是突然暴毙。”

  李治心中一凛,问道:“是何时暴毙的?”

  新城公主道:“贞观十年,跟母亲同一年死的,当时是崔老太妃管理后宫。”

  李治心中一沉。

  蒋王的生母暴毙而亡。

  崔老太妃不过管理后宫几个月,就病势沉重,回到蜀地后便死了。

  常山公主的生母,则被打入冷宫。

  这三件事之间,似乎隐隐藏着某种联系。

  要想理清这背后的逻辑,必须更详细的了解贞观十年还发生了哪些事。

首节 上一节 323/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