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22节
他也曾听到过一些,每次都觉得毛骨悚然,心惊肉跳。
秦少监看了他一眼,道:“我跟你提起老太妃,是想告诉你,邓王的性子,与老太妃一模一样,是一个心地极好的藩王。”
王伏胜皱眉道:“那他为何要散播谣言,阻止卢照邻尚公主呢?”
秦少监说了太多话,脸上露出疲态,声音嘶哑的道:“这背后,想必有什么原因吧。”
王伏胜也不好再打扰他,起身道:“多谢秦翁替我解惑,晚辈告辞了。”
秦少监想了想,道:“你如果想知道邓王这么做的原因,倒可以去找一个人。”
王伏胜问:“谁?”
秦少监道:“周国夫人姬揔持,她给陛下做保傅之前,也曾给邓王做过保傅,最了解邓王的为人,也许知道邓王的动机。”
三更已过,明月升到顶端,朦胧的月色,有如一面镜子。
晚风呼呼,树枝发出“沙沙沙”的声音,王伏胜紧了紧袍子,加快脚步,朝着承香殿返回。
回屋之中,他望着烛火,沉思不语。
这件事涉及到的人越来越多,似乎还与以前的宫廷隐秘有关。
他独自调查的话,已不太妥当,有僭越之嫌。
况且以周国夫人的身份,他也不好明着向对方询问。
“明日还是向陛下汇报吧。”王伏胜心中做出决定,将灯火吹灭。
次日一大清早,李治在刘充嫒伺候下穿好了衣服。
李忠马上就要离京就藩,要与母亲刘充嫒分开。
李治心知她们母子情深,故而昨夜特意过来,安抚了刘充嫒几句,让她不要过于悲伤。
早膳后,李治前往甘露殿处理政务,半路上,王伏胜趁机将邓王散播谣言的事说了。
李治立即停住脚步,沉声道:“你说是邓王?”
王伏胜低声道:“回陛下,消息应该不会错。”
李治道:“他跟卢照邻有仇怨吗?”
王伏胜道:“没有,而且据臣所知,他对卢照邻有恩,两人关系亲密。”
李治又道:“那他与常山有嫌隙吗?”
王伏胜不由一愣。
他只想着邓王散播流言,是冲卢照邻去的,却没想到,还有可能是冲着常山公主!
“这个……臣并不太清楚。”
顿了一下,赶忙道:“不过臣听说周国夫人也曾做过邓王的保傅,对邓王极为了解,陛下召她询问,也许能知道原因。”
李治沉吟道:“朕记得皇后与周国夫人关系不错吧?”
“是的。”
李治一挥手,道:“你去一趟立政殿,让皇后替朕问她。顺便再查一下,邓王与常山的关系。”
王伏胜应诺一声,快步朝立政殿方向去了。
第310章 贞观十年
平康坊,清风楼。
“郑老弟,我敬你一杯!”
“明府客气了。”
二楼西边的包房内,郑鸣玉对姬思忠的热情,颇有些不习惯。
姬思忠是周国夫人姬揔持的弟弟,当年刘仁轨整治吏部,姬思忠也受到牵连。
姬揔持入宫向武皇后求情,在武媚娘的建议下,姬思忠主动认罪,顺利推进了吏部的整治。
虽然他当时被贬到外州,但鉴于他当初的功劳,李治终于将他调回,担任万年县令。
姬思忠经历这番磨难,也长进不少,再不敢仗着姊姊的身份,胡作非为。
他听说自己手下的郑县尉是贵妃胞弟,便对郑鸣玉极为热情,下衙之后,拉着他一起喝酒,拓展人脉。
姬思忠笑道:“郑老弟不必客气,我姊姊前几日,还去宫中见过贵妃娘子,与令姊相谈甚欢,你我也该多亲近才是。”
郑鸣玉勉强附和了两句。
两人正把酒畅谈时,一名家仆进入屋中,朝姬思忠道:“阿郎,国夫人请您过府一趟。”
姬思忠皱眉道:“没看到我正和郑县尉喝酒吗?我喝完酒再去拜见阿姊。”
家仆道:“国夫人让您立刻过去,似乎有紧急之事。”
姬思忠露出歉然之色,朝郑鸣玉拱手道:“郑老弟,实在对不住,改日我再请你喝吧。”
郑鸣玉巴不得能够免去应酬,忙道:“无妨,无妨,明府自去。”
姬思忠骑着快马,很快来到周国夫人府。
来到门外,抬头一看,只见姬揔持站在门口,旁边还停着一辆马车。
“怎地这么慢?快随我入宫。”她埋怨了一句,拉着弟弟上了马车,命令车夫立刻出发。
姬思忠微微一愣,道:“阿姊,入宫做什么?”
姬揔持瞥了他一眼,道:“皇后下旨,召我入宫。我顺便带你去拜见皇后,总不会有坏处。”
姬思忠郑重的点点头,他知道自己能躲过一劫,重回长安,都是靠着这位皇后殿下。
马车很快来到长乐门外,门口有立政殿的内侍等着,直接引着二人入宫。
来到立政殿,进入外殿,姬揔持行敛衽礼,姬思忠则行叩拜礼。
武媚娘端坐上首,看了姬思忠一眼,询问的目光投向姬揔持。
姬揔持微笑道:“殿下,这就是我那不成器的弟弟了,非说什么您对他有恩,闹着要拜见您。我只好冒昧带他来了,还请殿下恕罪。”
武媚娘抬了抬手,道:“既是你弟弟,还与我客气什么,快让他起来吧。”
姬揔持遂将弟弟拉了起来。
姬思忠趁着起身的功夫,悄悄瞄了武皇后一眼,看完后心中急跳了几下,不敢再看。
武媚娘请两人坐下,命人奉了茶。
姬思忠陪着说了两句闲话,在姬揔持向他打眼色后,告退离开。
武媚娘这才言归正传,将话题引向邓王李元裕。
“姬夫人,听说您也曾做过邓王的保傅,不知可有此事?”
姬揔持感叹道:“殿下没有说错,其实说起来,妾身前半生命苦,幸亏后半生得遇几位贵人,才能得享富贵。”
“哦,有哪几位贵人?”
姬揔持道:“第一位贵人便是崔老太妃了,当时我受夫家牵连,没罪入掖庭,幸得崔老太妃慈悲,让我得脱困境,成为邓王殿下的保傅!”
武媚娘讶道:“我怎么听说,是文德皇后救你出掖庭的?”
不仅是听说,就连国史中的记载,也是姬揔持被文德皇后救出。
姬揔持微微低头,道:“文德皇后也是妾身贵人,妾身跟着崔老太妃没多久,邓王就藩,崔老太妃也要跟随。便将我举荐给了文德皇后。”
武媚娘听完后,目光闪动。
由此可见,确实是崔老太妃将姬揔持救出来的。
至于为何记为长孙皇后所为,显然是编撰史书的官员,为讨好太宗,故意将此事记在长孙皇后头上,显得她性子仁善。
武媚娘笑道:“如此说来,文德皇后也算是你的贵人了。”
姬揔持道:“您则是妾身第三个贵人。”
武媚娘轻笑着摆摆手,道:“那可当不起,依我看呐,真正帮你最大的人,是崔老太妃。”
姬揔持道:“殿下说的极是。”
武媚娘缓缓道:“你既做过邓王保傅,与他关系应该很亲密吧。”
姬揔持轻轻一笑,道:“邓王性子随老太妃,对谁都好,从不摆架子,每次入京,也都会来看我。”
武媚娘眸光闪动:“听说邓王与卢照邻关系不错。”
姬揔持笑道:“他和我提过此事,当时卢照邻在蜀地,受到一帮士子刁难,邓王正好路过,帮他解了围,后来一番交谈,发觉他极有才学,便将他请入王府。”
武媚娘仔细观察着姬揔持表情,道:“后来两人可发生什么不快之事?”
姬揔持微微一愣,听出皇后的问话不同寻常。
沉默了一会,道:“我并未听邓王提过此事,不过,前两日,邓王来拜访我时,神色似乎有异。”
武媚娘追问:“怎么有异?”
姬揔持见武皇后反应,便知她今日请自己入宫,就是为了邓王。
她迟疑了片刻,道:“邓王来找我时,心神不宁,好像在担心着什么。”
武媚娘道:“还有吗?”
姬揔持皱眉道:“他当时还与我提到过卢照邻,并且对他与公主的婚事,似乎有些……”
“怎样?”
姬揔持眉头皱的更紧,道:“我也不好说,从他表情来看,应该是不希望两人成婚。”
武媚娘喃喃道:“那就说得通了。”
姬揔持问道:“殿下,您在说什么?”
武媚娘看了她一眼,道:“你最近听说过关于卢照邻的流言吗?”
姬揔持道:“倒是听弟弟提过,都是些无聊的话,不足为信。”
武媚娘缓缓道:“散布流言之人,就是邓王!”
姬揔持脸色大变,张嘴欲要辩驳,话到嘴边,却无法说出口。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