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99节

  高有道想了想,道:“我尽量快一些,赶在明年初回来吧。”

  现在是八月,距离卢照邻大婚还有四个多月,从这里去安西,快的话一个月就能到了。

  只要事情顺利,还是赶得及的。

  杜易简又问起他去安西所为何事,高有道笑而不语。

  杜易简见他如此反应,心知是机密,便不再多问。

  往常三人下衙后,都会有些活动,今日高有道公务在身,便直接回家了。

  当他告诉杜蓉自己要去安西时,杜蓉顿时闷闷不乐。

  高有道再三保证,尽量赶在岁末前回来,她才情绪转好一些。

  当天晚上,吏部官员和内领卫的人分别来到高府找他。

  吏部官员给了他一块监察御史的令牌,这是李治为了让他方便调查,临时给他封了一个监察御史的官职。

  有监察御史的身份,他一路上便能畅通无阻,还能使用官家驿站。

  再加上内领府给的郎将令牌,他还能在路上调用内领府外府的军士,行事就更方便了。

  次日清晨,他去弘文馆报了个道,跟首席学士打了招呼,也不带随从,直接牵着一匹马和一匹骆驼,出开远门,朝安西而去。

  一路之上,为赶时间,他尽量不进城,夜间要么宿在郊外,要么借住寺庙和道观,期间竟还遇到不少西游的学子游侠。

  七八日之后,弃马乘船,过黄河古渡,重新购置新马,又行了半月,很快来到西洲。

  此地风俗与关中已有很大区别,气候也变得更加炎热,放眼看去,尽是漫天黄沙。

  西州原本是高昌国旧地,因高昌国断绝商路,不往长安朝拜,唐太宗派遣侯君集消灭高昌国,设立西州都护府,后来更名为安西都护府。

  换句话说,进入西州后,便已进入安西都护府境内。

  高有道继续西行,在龟兹城东地区,竟遇到一支神秘的商队。

  高有道与对方首领交谈时,对方还有些遮遮掩掩,坚持要看高有道的官凭。

  高有道将监察御史的官凭给对方看了后,那首领才告诉他,自己是吐火罗国的大臣。

  吐火罗国虽也曾往大唐朝贡,却并非大唐属国,一直暗中帮助波斯人,想帮波斯人复国。

  只可惜败给了穆阿维叶的大食军队,已被大食吞并。

  高有道问道:“贵国已成为大食一部分,为何还要派人来大唐呢?”

  吐火罗大臣叹道:“我们已经听说了,大唐正在集结西域各国兵力,帮康国复国。我们希望大唐帮助康国后,也能帮帮我们。”

  “你们不愿被大食统治吗?”高有道试探道。

  吐火罗人道:“大食人欺骗了我们,他们说不再强制我们信仰大食教,可代价却是征收人头税,民众根本负担不起,都被他们强制征调到小勃律国。”

  大食人当初东进时,遭遇西域各国强烈反抗,正是因为大食人强制他人信仰大食教的缘故。

  后来穆阿维叶提出,不再强制别人信仰大食教。

  这条政策一出,遇到的反抗减弱很多。

  甚至还有国家派遣使节,主动臣服大食。

  却不想,大食人确实不逼着他们信仰大食教,但不信教的人,需要上交巨额人头税。

  这笔税收,比他们以前交的钱多了数倍,大部分百姓根本交不起,无奈之下,只能改信大食教。

  那些依然顽固不肯信大食教之人,因无法交税,强制抽调前线,参加战争。

  吐火罗王这才后悔了,暗中派使节前往唐朝,希望改为臣服大唐,

  与做大食国的小弟相比,给大唐做小弟,只需开通商路,去长安朝拜而已,条件轻松多了。

  吐火罗人将情况说明后,高有道没有再多说什么,只祝他一路顺风,便与商队分开。

  唐人都不喜欢反复之人,一个国家反复横跳,也会遭到厌恶。

  他知道大唐对西域的政策,眼下以守为主,不可能为一个不相干的吐火罗国,与大食开战。

  裴行俭驻守碎叶城,高有道继续向北行了四五日,终于抵达了碎叶城。

  然而一问之下,裴行俭竟不在碎叶城,已经率领三千大唐骑兵,前往了安国。

  高有道听说后,暗暗欢喜。

  只要裴行俭没有玩忽职守,他的任务也就轻松多了,可以尽快返回长安复命。

  他在碎叶城待了几日,打听西域情况,然而听着听着,又开始担心起来。

  根据安国传来的消息,裴行俭到了安国后,只顾着跟各国国王开宴会,跑马狩猎,根本没有进军康国的打算。

  高有道突然想起薛仁贵曾跟他提过裴行俭这个人。

  说此人不仅勇武过人,兼且擅长谋略,文武双全,令他非常钦佩。

  薛仁贵既然如此推崇此人,裴行俭应该并非泛泛之辈。

  想到此处,他决定亲自去一趟安国,就近观察裴行俭,看他是真的玩忽职守、贪图享乐,还是另有目的。

  安国位于昭武九姓西北方向,位于康国的北边。

  康国被大食人攻占后,最危险的就是安国和穆国。

  高有道出了碎叶城后,先向西北而行,准备先绕道去石国。

  沿途之上,他仔细观察着西域风土人情,遇到唐人后,也会向他们询问西域情况。

  一问之下,他又得知了一件事。

  原来西突厥被驱逐到西域后,分裂后的弩失毕部恢复元气,又建立了一个汗国,并且占据了曹国、史国不少土地。

  西域诸国联手跟突厥人打了几仗,竟然都打输了。

  后来派人去安西都护府,找裴行俭控诉,裴行俭竟偏帮着西突厥,没有惩罚他们。

  如今西突厥又在悄然壮大,西域各国都非常不安。

  只不过因为大食的威胁更严重,才暂时放在一边。

  高有道将此事记在心中,准备回国后向皇帝汇报。

  数日之后,高有道终于抵达了石国,折而向西,朝着安国进发。

  再过三日,安国都城的城墙,出现在视野之中。

  城墙只有一丈不到,还比不上大唐一座县城。

  城门之外倒很热闹,有牵着骆驼的商人、脖子上盘着蛇的杂耍人、手持乐器的歌者、还有一身长袍的祭司。

  高有道刚进城,便见一个少年快步走了过来,朝他热情的问道:“朋友,你是唐人吧?”一口唐语十分流利。

  高有道看向那少年,只见他十二三岁,身材极为壮硕,若不是脸庞稚嫩,看起来都有十五六岁了。

  高有道朝他笑道:“你也是唐人吗?”

  那少年挺了挺胸,点头道:“对,我也是唐人,郎君,我请你喝酒。”

  高有道原以为他是个收钱的向导,却不想对方小小年纪,竟颇有几分豪爽之气。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他微微一笑。

  两人来到路边酒棚,石国的酒多是果酒,味道酸酸甜甜,没什么力气,高有道喝的不大习惯。

  他喝了两杯后,便与那少年攀谈起来。

  那少年十分健谈,且对他非常友好,几乎知无不言。

  他自称李慕唐,是一个契丹裔唐人,原本在庭州过活,跟随父亲李莫哥来到石国。

  高有道奇道:“你们既是庭州人,来石国做什么?”

  李慕唐道:“爹爹在衙门外的墙上看到告示,上面写着,裴副都护打算在石国狩猎,邀请我大唐健儿也去竞猎,与西域人比一比。父亲便带着我来了。”

  高有道目光闪动,露出思索之色。

  李慕唐又道:“我们原本是河北沧州人,因贪官贪污,过不下去了,就去了长安,幸得朝廷赈济,把我们迁到庭州,日子才慢慢好起来。”

  “爹爹说若没有朝廷赈济,我们都活不下来。他数次想投军,只可惜竞选人太多,名额太少,都没有选上。不过没关系,再过三年,我就满十六岁,定能替父投军!”

  高有道微微一笑,赞道:“有志气,我敬小郎一杯!”

  李慕唐咧嘴一笑,与他干了。

  高有道问道:“你们迁到庭州后,日子过的还好吗?”

  李慕唐道:“一开始不太好,官府的人经常胡乱安排,比如给我们家分的房子,又给另一户流民分了,害得我们跟对方打了一架。还有田地,明明说好是一百亩,却只分了六十亩。”

  “后来崔刺史来了,一切就好起来了,欠的田都重新发了,还给我们家发了头小马、两只小羊。如今已繁衍到十几只了。你若去我家,我就能用羊肉招待你了。”

  高有道笑道:“由此来看,那位崔刺史是一位好官了。”

  李慕唐挺胸道:“当然了,庭州没有人不喜欢他的。而且他箭术很好,射死过一只老鹰。”

  便在这时,城门口传来一阵喧哗声。

  高有道听不懂石国人的语言,正好奇的望着,忽见李慕唐跳了起来。

  “怎么了,小郎?”他问。

  李慕唐急道:“好像在说狩猎的事,我去问一下!”快步奔了过去。

  过了好半晌,李慕唐终于回来了,脸上半是惊喜,半是担忧。

  高有道忙问:“小郎,出什么事了?”

  李慕唐神情呆滞了一下,遥望着南边,道:“父亲跟着裴副都护,突袭了康国叛军!”

  高有道惊道:“什么?”

  李慕唐握紧拳头,道:“听他们说,裴副都护原本带着大家在南边的林子里狩猎,也不知怎么,忽然便带着狩猎的人,进入康国境地,突袭了康国叛军的营地!”

  高有道目光一亮:“我明白了,他一直在用狩猎做幌子,让康国叛军疏忽大意,然后出其不意,突袭康国叛军!”

  李慕唐呆呆道:“您是说,裴副都护这些日子以来的狩猎,都是假装的吗?”

  高有道笑道:“是的,你想想看,康国叛王知道裴行俭召集各国酋长,肯定猜到他要率军来犯,自然做好充足准备,再加上大食人在背后支持,想击败他们并不容易。”

  “所以他故意饮酒狩猎,就是为了麻痹康国叛王,又趁狩猎的机会,突然袭击,康国叛军猝不及防,自然会战败了。”

  李慕唐皱着粗眉毛,道:“可是我大唐军队如此强大,何不直接用主力碾压呢?”

首节 上一节 299/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