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98节
官员之中,不仅有人开始反对攻打高句丽,甚至还和尉迟恭起了冲突。
正因这个原因,他才能轻而易举的驳回了李勣等人请求攻打高句丽的要求。
在这件事上,许敬宗显然出了大力。
那日面见金燕时,他不过是在武媚娘建议下,才把许敬宗喊了过来。
虽说后来他有意通过金燕讲述百济的事,让许敬宗明白他反对攻打高句丽的态度。
却还是没想到,许敬宗办事如此得力,立刻联系朝臣,与李勣等人对抗,让他方便了很多。
难怪历朝历代,皇帝们都喜欢这种不问立场,一心附和皇帝的大臣,用起来真的很顺手。
当然了,这种人往往只会追求权势地位,好用归好用,却绝非治世之良臣。
在朝中留上一两个可以,却不能让他们掌控权柄,否则只会变成李林甫、蔡京、严嵩那样的奸臣。
无论如何,东北边的战事可以告一段落。
这几年来,契丹一直是李治心中的一根刺,明知他们要反,却只能干等着。
如今终于反了,他反而轻松很多。
王伏胜又道:“陛下,臣过来的路上,有内侍通报,鸿胪寺少卿戴至德求见,在承天门外候旨。”
只有十二月和一月,鸿胪寺官员才能直接进承天门求见皇帝,平时是没这个资格的。
李治道:“知道是为什么事吗?”
王伏胜道:“听说是新罗又派来了两位使节,一人是金仁问,另一人是新罗太子。”
李治哼了一声,道:“新罗人应该是瞧见百济受创,想邀咱们进兵,消灭百济。”
王伏胜道:“应该是的。”
李治深吸了一口气,慢慢站起身。
若是以前的他,会因为对新罗的厌恶,懒得见他们。
如今他眼界更高了,考虑的层次也不同了。
在他眼中,新罗迟早会成为大唐州县,便不会再计较那点个人情绪了。
“你去告诉戴至德,让他直接带着金仁问和新罗太子,来甘露殿见朕。”他挥了挥手。
王伏胜道:“臣领旨。”
李治埋下头,继续处理着奏章。
过了良久,一名内侍来报,说戴至德和新罗使节已经都在甘露殿候旨,这才迈步朝甘露殿而去。
穿过角门,来到正殿,在龙椅上落座。
俯眼一看,阶下跪着三人,除了戴至德和金仁问外,还有一名陌生青年,料来就是新罗太子了。
三人全部行叩拜礼,李治只能看到他们的后脑勺。
他抬了抬手,道:“都起来吧。”
这是金法敏第一次来长安。
来大唐之前,他颇有几分心高气傲,进入大唐、瞧见繁荣的长安城后,人立刻老实多了。
“外臣金法敏,代表新罗王,恭祝大唐皇帝千秋万代,繁荣昌盛!”他恭恭敬敬的道。
李治仔细看了他一眼,笑道:“不必多礼。这是你第一次来大唐吧,新罗王派你来做什么?”
金法敏忙道:“前些日子,三弟返回新罗,告诉我们,百济、高句丽与契丹联合,欲侵犯大唐边境。我和父亲得知后,非常惊怒,当即点齐兵马,想讨伐百济。”
“却没想到,百济愚蠢至极,竟敢挑战大唐水军,三家联盟,被大唐虎师轻易击溃。”
“说来惭愧,大唐击溃他们时,我们才刚刚集结好兵马,准备讨伐百济,为大唐分忧,结果却慢了一步,请陛下恕罪。”
李治抬手道:“你们肯出兵助阵,算是有心了。眼下百济是何情况,和朕说一下吧。”
金法敏笑道:“外臣正要禀告陛下,百济偷袭营州的两万水军,是他们这几年刚刚组建的。原本是想对付本国,结果全部葬送在渤海。”
这一点,李治已经听刘仁轨汇报过了。
百济水军除了投降唐军的一部分外,其余的要么战死,要么溺亡,可谓全军覆没。
他们损失虽大,因地理位置不错,有高句丽帮他们顶在前面,并未遭受到进一步损伤。
能攻击他们的,也只剩下新罗了。
李治问道:“你们出兵百济,情况如何?”
金法敏眉飞色舞道:“回陛下,我新罗大将金庾信,带领三万虎师,已打下百济五座城池。”
“如今百济国内朝野震惊,百济王惊惧之下,竟将他的妹妹玉雅公主给杀了!”
李治心中一动,问道:“他为何要杀自己的妹妹?”
金法敏笑道:“陛下有所不知,那玉雅公主身上有马韩人血统,百济是扶余人统治马韩人。因这场战败,马韩人对扶余人不满,百济王怕玉雅公主带领马韩人,推翻他的统治,故而杀死了她!”
他自以为大唐皇帝不可能了解百济情况,撒这么一个谎,大唐就知道百济有多么混乱了。
他却不知,玉雅公主的女儿,此刻就在宫中。
李治也不戳穿他,淡淡道:“如此说来,眼下是攻打百济的好时机了?”
金法敏忙道:“正是如此,如今百济内部混乱,只要大唐出兵,定能消灭百济国,我新罗愿出兵助战!”
李治道:“若是打下百济全境,是归你们,还是归大唐?”
金法敏眼中闪过一丝异芒,陪笑道:“陛下说笑了,新罗是大唐属国,打下百济,自然划归大唐了。”
李治点点头,道:“也好,将来朕出兵攻打百济时,会派人通知你们的。”
金法敏赶忙问道:“陛下准备何时攻打百济?若是拖到年底,气候寒冷,可就麻烦了。”
李治道:“可能要过几年吧。最近几年,大唐连年征战,百姓们负担很重,需要休养生息几年。”
金法敏急道:“陛下,区区一个百济,用不了多少兵马,大唐出兵五万,啊不,三万就可以消灭他们了!”
李治语气低沉了几分,道:“你这是在教朕做事吗?”
金法敏大吃一惊,赶忙道:“外臣不敢。”
这时,一名内侍走了进来,朝王伏胜附耳说了几句,王伏胜来到李治身边,道:“陛下,兵部尚书萧嗣业求见。”
李治挥手道:“你们退下吧。”
金法敏还要再说什么,被金仁问给拉了拉,这才行了一礼,跟着戴至德一起离开大殿。
没过多久,萧嗣业来到大殿,拱手道:“陛下,庭州刺史崔知辩上奏,弹劾裴行俭。”
李治愣了一下,道:“奏章拿来朕看看。”
王伏胜接过奏章,递给李治,李治看完之后,陷入了沉思。
苏定方还在吐蕃,如今的安西都护府,由副都护裴行俭负责。
前阵子,李治向安西传过一道命令,让裴行俭召集各国酋长,准备帮康国复国。
崔知辩弹劾裴行俭的奏章,就是与此事有关。
原来裴行俭接到李治旨意后,确实召集了各国国王。
然而他却拉着各国国王排筵设宴,又带着各国勇士,在草原上狩猎,只顾享乐,将朝廷大事给抛到脑后。
崔知辩认为裴行俭年纪轻轻,就执掌安西都护府,沉迷权势享乐,不适合再统领安西都护府。
李治自然不信裴行俭真的飘起来了,他这种行为,应该有他的用意。
裴行俭与薛仁贵不同,李治虽然一直对他颇为重用,然而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拿得出的功绩。
这也是崔知辩怀疑他的原因。
李治抬头看向萧嗣业,道:“萧卿,崔知辩的这份奏章,你怎么看?”
萧嗣业沉吟道:“臣常听人说,裴副都护尽得苏老将军真传,相信不会做出这种不智的事来。”
话锋一转,道:“但事关军国大事,臣以为应该派人调查清楚,倘若确有其事,也应该问一下裴副都护为何如此。”
李治点点头,道:“这事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待萧嗣业告退后,李治命人把高有道喊了过来,朝他说道:“高卿,朕有件差事,想委派你去做。”
高有道拱手道:“请陛下吩咐。”
李治缓缓道:“庭州刺史崔知辩上奏,弹劾裴行俭玩忽职守,朕希望你去一趟安西,一来调查此事,向朕禀告。二来,也替朕观察一下安西的民生情况。”
命王伏胜将崔知辩的奏章,给高有道看了。
高有道看完后,问道:“陛下,若是臣调查此事属实,又该如何处置?”
李治道:“如果真的属实,你就去找庭州内领府的人,让他们传消息给朕,朕自有区处。”
高有道拱手道:“臣遵旨!”
第293章 康国复国 裴行俭威震西域
皇宫之内,除酉时响起的下衙鼓声,每到一个正点,也有鼓声提醒。
正点鼓只响三声,每声之间,相隔两三个呼吸,高有道回到偏殿时,刚好听到正点鼓。
这是申时的鼓声,平日这个时间点,左偏殿的几人都下衙了。
然而今日不同,皇帝刚把高有道召过去了,说不定还会过来瞧瞧情况。
故而卢照邻、郭正一几个都坐在案后,将那几份要拿去给皇帝的奏章和诰书,反复翻阅着。
高有道回到案后坐下后,杜易简凑近了一些,朝他问道:“陛下召你去做什么?”
高有道将桌上的公文、纸笔整理好,道:“出去和你们说。”站起身,朝掌殿内侍拱了拱手,离开了偏殿。
杜易简和卢照邻也跟着起身,一起下衙回家。
三人穿过承天门,走在承天门大街上时,只见街上人来人往,都是下衙的官员。
杜易简又问起刚才的问题,高有道说道:“陛下派我去安西公干,我可能要离开长安几个月了。”
卢照邻吃了一惊,道:“明年年初能回来吗?”
年初便是他和常山公主的大婚,他可不希望最好的朋友缺席。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