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36节

  李弘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道:“父亲,孩儿有一事不解,希望父亲能为孩儿解惑。”

  李治拉着他在旁边坐下,道:“说吧,什么事?”

  李弘便将陈顺儿的事说了,低声道:“这事孩儿总觉得不对劲,可又不知道到底是哪边有错,请父亲教我。”

  李治沉吟片刻,道:“弘儿,其实这世上有很多事情,对错就在一线之隔。”

  “一线?”

  李治道:“是的,只要不过线,可能就是一件好事,然而过了线,就是一件坏事。就说子母钱吧,历朝历代,时禁时放,就是因为此事有利有弊。”

  李弘愣道:“子母钱也有利吗?”

  “当然。”李治点头道:“比如有的人,本来很有本事,遇到一桩急祸,导致身无分文,又无亲人借钱给他。这时候,子母钱就有用了,此人借钱周转,事后再还钱,便能度过危急。”

  李弘点了点头,道:“那您说的过线是什么?”

  李治沉声道:“放子母钱之人,大多是些贪婪之辈,会趁着别人危难之际,把利钱设置的非常高,最终导致别人越欠越多,根本还不起钱。”

  “所以大唐明文规定,凡质举之利,收子不得逾五分。这便是底线,也是约束子钱家贪婪的红线,只要过了这条线,便是违法之举。”

  李弘点了点小脑袋,道:“父亲,孩儿听明白了,不过为什么官府不能帮助那些人呢?”

  李治愣了一下,道:“弘儿,你说的帮助,指的是什么?”

  李弘道:“官府也可以借钱给他们呀,这样他们就不用还那么高的利钱了。”

  李治捏了捏下巴,陷入沉思。

  李弘的这个建议,基本上就是后世银行的做法了。

  如今国库的钱那么多,放着不动实在可惜,正好可以借给需要的人,将利息设置低些,既能增长营收,也能让民间百姓,不必借高利子母钱。

  其实大唐已经有类似的营当,名为质库和柜坊,一个典当,一个存取钱。

  不过这都是民间机构。

  在他印象中,北宋时期才设置了官家抵当所,允许百姓们抵挡物品换取钱财,以渡过燃眉之急。

  此事与田制改革不同,推广起来的话很容易。

  不过李治有心锻炼李弘的实践能力,微笑道:“弘儿,这件事你可以跟东宫官员商议一下,拿出一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李弘怔怔道:“父亲,您让我来负责吗?”眼中带着几分喜色。

  李治道:“问题既然是你发现,当然由你来解决,不过必须考虑周详,若有弊端,我可不会通过。”

  李弘喜道:“那孩儿这就去找苏洗马他们商议。”拱手行了一礼,告退离开了。

  今日的奏章不多,李治很快便处理完毕,出了甘露殿,琢磨着去哪一个宫殿消磨时间。

  忽然间,他想起一事。

  最近常听武媚娘说,常山公主跟卢照邻走的很近。

  卢照邻是李治的近臣,为人豪爽大方,又有诗才,常山公主若是喜欢,李治倒也不反对。

  只是不知,常山公主为何一直没有来找他提此事。

  李治身为兄长,觉得还是应该主动操心一下妹子的婚事,便迈步朝着公主院而去。

  来到公主院,早有宫人通报,常山公主和新城公主都在殿外迎驾。

  两女拥着李治进入殿内,请他坐了上首,常山公主正要亲自给李治煮茶,被李治给拉住了。

  “茶就不必了。常山,马上又到年底了,太史局上奏,说明年是吉年,适合婚嫁,你可有意中人啊?”

  公主的大婚非同寻常,各种准备就需要大半年,所以需得早早筹定。

  常山公主听完后,不仅脸红了,耳根也红了,这一看就是有戏。

  新城公主笑吟吟的道:“兄长,阿姊已经有意中人了。”

  常山公主急忙道:“你别瞎说,我、我们只是……”

  李治望着常山公主,语重心长的道:“常山,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告诉兄长好吗?”

  常山公主低着头,两只手不安的搅动着,道:“兄长,我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我毕竟……年龄太大了……”

  新城公主急忙道:“兄长,阿姊总觉得卢照邻嫌弃她年龄,她也不想想,每次她请卢照邻,人家都推辞了所有应酬过来,巴巴的过来见她,还写了几首诗词,表达爱慕之意,可她偏偏……”

  常山公主羞道:“新城,你少说两句成不成!”

  李治莞尔一笑,道:“你的心思我看明白了,那就让兄长帮你做主,怎么样?”

  常山公主低头垂目,过了好半晌,才声若蚊呐的“嗯”了一声,李治差点都听漏了。

  李治目光又看向新城公主,笑道:“新城,你最近还在给长孙诠通信吗?”

  新城公主道:“偶尔通一封。”

  常山公主刚才被她取笑了,哪里肯放过她,当即回击道:“你们不是一个月就要通三次吗?还说什么偶尔通一封……”

  新城公主也不害羞,笑道:“我们是夫妻,多通信也没什么。”

  李治道:“那你写信告诉他,让他今年回长安一趟,我明年要做一件大事,需要他帮忙。”

  新城公主喜道:“兄长,那他回来后,能留在长安吗?”

  李治笑道:“那就要看这件大事能不能完成了。”

  新城公主奇道:“您要做什么大事?”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李治和两个妹妹说了一阵闲话,又去禁苑跑了一会马,回到甘露殿时,已过了申时。

  临近晚膳时间,武媚娘带着药膳来到甘露殿。

  李治用膳时,武媚娘不经意的说道:“陛下,最近可有洛阳僧人来长安,让您在龙门修建一座佛像?”

  李治抬头道:“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朕没答应,媚娘,你怎么突然问起此事?”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他们也找上妾身了,陛下,此事要不就交给妾身来办吧。”

  李治皱眉道:“你准备帮他们修吗?”

  武媚娘轻轻道:“陛下,妾身问过了,他们想修的佛像名为卢舍那大佛,有光明遍照之意,定能为我大唐带来祥瑞。”

  李治望着她,道:“媚娘,前线还在打仗,你看后宫是不是应该节省一点。”

  武媚娘迟疑了一会,道:“陛下,妾身已向佛祖许愿,修此佛像以示诚意,请求佛祖保佑,再为您诞下一位龙子,还请陛下成全。”

  这话一出,李治心中一惊。

  算日子,武媚娘很快就会怀下李旦,若是真让她修佛像,她肯定会更加认定,是佛祖保佑,才又得一子。

  李治可希望自己老婆变成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略一思索,说道:“媚娘,朕跟你打个赌怎么样?”

  武媚娘诧异道:“陛下想打什么赌?”

  李治笑道:“就赌两年之内,你腹内必会有一子。”

  武媚娘奇道:“陛下怎会知道?”

  李治道:“朕是天子,能与天地感应,自然知道别人不知的事。朕若赌输了,以后你想修佛像还是寺庙,朕一概不阻拦。”

  武媚娘听出来了,李治绕了一个大圈子,还是想阻止自己修佛像。

  其实李治真不许的话,她自然要听从,皇帝肯用这种赌约的方式,已经非常尊重她这位皇后了。

  武媚娘不是不知进退之人,神佛虽然重要,毕竟比不上丈夫的宠爱。

  再者,李治要想完成赌约,就必须更频繁的宠幸自己,哪还有不答应的?

  “陛下要赌,妾身相陪便是。”她妩媚一笑。

第237章 驸马回府

  十一月中旬,皇帝下旨,将常山公主下嫁给弘文馆校书郎卢照邻,婚事立刻开始筹备。

  常山公主自从病好之后,经常出宫游玩,又时常与新城公主举办文酒之会。

  她性格温柔,又毫无公主架子,很受长安士子们追捧。

  再者,如今待嫁公主只剩下常山公主一人,皇宫内其他的公主,最大的也只有九岁。

  至少有七年,不会再出现新驸马。

  此消息一出,卢照邻顿时成为长安城最受羡慕和嫉妒的人。

  就连杜易简都对好友羡慕不已,更别提其他人了。

  卢照邻每天上衙下衙时,不知要受多少白眼,就连同在偏殿办公的元万顷,每次瞧见他后,都会甩一个脸色。

  卢照邻生性豁达,毫不介意,还写了好几首诗词,抒发喜悦之情。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十二月。

  当长安人还在羡慕新驸马时,另一位驸马,长孙诠已经悄悄返回了长安。

  长孙诠离开长安快三年,此时再次回来,心中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他在城门口足足发呆了一刻钟,才终于牵着马向公主府返回。

  一路之上,他走的极慢,而且不走大街,专从里坊之间穿过,就是想再感受一下长安城的烟火气。

  穿行的路上,他自然也听到各种各样的消息,有前线战事,有田制改革,有天子出巡,还有公主下嫁。

  不知不觉中,他已来到了公主府。

  府门与他离别之时,别无二致,仿佛他是昨日才离开的一样。

  只不过,府门外多了两排披甲执刀的侍卫,与以前相比,戒备森严的多了。

  以前公主府门外并无这些披甲豪奴,长孙诠只当妻子独自居住,故而加强守卫,并未多想。

  不料那些侍卫却都恶狠狠的打量着他,似乎在示意他离开。

  长孙诠眼中根本没有他们,静静站在门外,目光望着鎏金的匾额,眼中闪过一道雾气。

  一名领头侍卫见他始终不走,冷着脸道:“公主府重地,闲人不得逗留,速速离去!”

  长孙诠看了他一眼,沉着脸道:“公主一向温柔,从不驱赶在门口躲雨遮风之人,这究竟是公主的命令,还是你等擅作主张?”

  那侍卫大怒,“锵”的一声,拔刀出鞘,厉声道:“你到底是什么人,给我老实报上名来。”

首节 上一节 236/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