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12节

  蒙兀酋长怒道:“你不去怎么知道?”

  使节忽然道:“酋长,我倒是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

  使节道:“我回来的路上,听到一个消息,最近漠北草原上的铁勒部落,变多了不少。”

  酋长皱眉道:“怎么会突然变多了?”

  使节道:“您说会不会是别的部落,悄悄迁徙到漠北,然后装作是铁勒部落?”

  酋长目光一亮,道:“不错,很有可能,在唐人眼中,咱们都一样,他们肯定认不出来!”

  “酋长,您看咱们要不要效仿?”

  酋长想了想,道:“先派几个小部落,绕到漠北试试,若是可行,再慢慢迁移。”

  ……

  长安,禁苑。

  只听蹄声阵阵,中间夹杂着驴嘶之声,还有女子娇笑的声音。

  飞龙院马球场之内,一群身姿曼妙的女子,手持月仗,正骑在驴儿上,奔驰驱进,追逐着一颗木质圆球。

  众女之中,一名身穿红色猎装的女子驴术最为精湛,只见她驱驴狂奔,手中月仗挥动,正中球门。

  围观的内侍宫人纷纷喝彩,只因那红衣女子正是大唐皇后,武媚娘。

  昨日传来消息,高句丽见营州换防,趁机来犯,刘仁轨主动出击,在横山击败高句丽军。

  此战传回长安后,朝野沸腾。

  若是苏定方打赢此战,那没什么值得惊讶的,可刘仁轨一介文官,初入沙场,就打了一场如此漂亮的仗,怎不令人高兴?

  最高兴的要属文官们,他们都在想,刘仁轨都能打胜仗,他们若是前往边境,肯定也能打胜仗!

  李治依照惯例,在承庆殿设宴,庆贺大捷。

  武皇后原本也打算在千秋殿设宴,与后宫嫔妃小宴一场。

  郑贵妃忽然提议,何不趁着春日风光,去飞龙院打一场驴球,以作庆贺?

  武媚娘最近也在练习骑术,正合她的心思,还派人把苏毗蓝雅请入宫中,让她也体会一下唐朝女子的驴球。

  武媚娘特意命人去了趟教坊司,从里面挑选一些会打马球的吐蕃女奴。

  后因吐蕃女奴不够,又用突厥、铁勒女奴替代,让苏毗蓝雅率领她们,跟大唐女子较量一番。

  那些吐蕃、突厥、铁勒女子原本都是贵族,骑术相当不错,苏毗蓝雅也精于骑术。

  大唐这边,除了武媚娘外,郑贵妃、徐充容也都有不错的骑术,刘充嫒稍微差一点。

  另外,武媚娘还从宫外命妇中挑选了一些精于骑术的女子,扩充到大唐女子队伍中。

  如此一来,双方称得上势均力敌。

  不过,大唐女子毕竟更习惯骑驴一些,如果是骑马对决,各国女子也许还有机会获胜,骑驴却不大习惯。

  球场上便出现了武皇后大显神威的一幕。

  苏毗蓝雅驱驴上前,笑道:“皇后殿下骑术精湛,蓝雅自愧不如,是我们输了。”

  大唐女子队已经进了十球,其中有六球都是武媚娘贡献,各国女子队只进了三球。

  武媚娘笑道:“你们只是不习惯骑驴罢了,改日等你们练熟了,胜负就说不准了。”

  众女一场激烈角逐后,都出了一身汗,武媚娘带着众命妇和蓝雅,前往紫云阁沐浴。

  浴后,武媚娘命人把命妇们都送出宫,随后返回立政殿。

  “陛下还在承庆殿吗?”她走到榻上坐下,朝江尚宫问道。

  江尚宫道:“是的,陛下今日兴致很高,还和大臣们一起跳起了舞。”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看来刘仁轨这场仗,让陛下很高兴呢。”

  张多海忙道:“殿下,不止刘仁轨那边传来好消息,户部也传来好消息,田制改革,总算在关中道推行开来,在世家大族的带头下,关中百姓们都积极响应。”

  武媚娘侧头道:“这些关中世族,这次倒变聪明了。”

  关中是天子脚下,土地兼并的情况很少,但不代表不存在,尤其是距离长安较远的地方,依然有不少大家族侵占田产。

  这次土地改制,不仅仅防止土地兼并,也是一次土地重新分配。

  世族那些兼并得来的田地,都是灰色田,根本无法在官府盖印。

  等田地改制结束后,便会重新丈量田地,那些灰色田都将收归国家,重新分配给无田之人。

  所以土地改制,才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因为这损害的是所有拥有灰色田的家族。

  然而皇帝最终借着萧氏谋逆之事,强行将田制改革推行。

  关东地区是最先推行田制改革的地区,关中世族也首当其冲,手中所有灰色田都将收归国有。

  武媚娘原本还以为他们会暗中抵制。

  当然,任凭他们如何抵制,肯定也是徒劳。

  只不过,他们竟如此配合,倒有些出乎武媚娘的预料。

  张多海笑道:“萧氏在江南的产业刚被查抄,他们估计也吓坏了,哪敢跟圣人作对呢?”

  武媚娘道:“关中地区离得近,倒容易推行,就不知后面几道,能否顺利了。”

  便在这时,一名宫人进入殿内,说道:“殿下,柳城郡夫人入宫了。”

  武媚娘道:“就她一人吗?”

  宫人道:“贺兰小郎君也来了。”

  一个多月前,贺兰敏之先后向吴王、高安公主赔礼道歉。

  武媚娘得知此事后,非常满意,向李治试探一番后,发现李治对贺兰敏之印象好转了些,便准许他入宫了。

  “传膳吧。”武媚娘吩咐道。

第214章 让藩王们去闹!

  立政殿,武顺和贺兰敏之,正在陪着武媚娘、李贤、李显一起用膳。

  武媚娘用膳时喜欢安静,除了李治在的情况下,其他人陪她用膳时,都不敢轻易说话。

  贺兰敏之在家中用膳时毫无规矩,将喜欢的菜都端到自己跟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此刻,他却格外的老实,规规矩矩的坐着,轻手轻脚的夹菜,就连咀嚼时,也不敢太大声。

  这时,他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只见武媚娘给李贤夹了一根茼蒿,李贤皱紧小眉毛,似乎不太愿意吃。

  别说李贤了,贺兰敏之在家里时,最厌恶吃的就是茼蒿。

  虽然这个菜很珍贵,平常百姓都吃不到,甚至被称为“皇帝菜”,可并不好吃。

  因为贺兰敏之的缘故,武府几乎没有这个菜。

  立政殿则不同,武媚娘因长期替李治熬药膳,对一些菜的营养价值非常清楚。

  茼蒿有清血养心,润肺消痰的功效,被孙思邈记载在千金要方之中,列为上等食材。

  所以武媚娘平日用膳时,三餐之内,必有茼蒿。

  李贤犹豫良久,最终在武媚娘凌厉的目光中,将茼蒿塞入嘴里,一脸痛苦的咀嚼着。

  贺兰敏之对这个小表弟表示非常同情,却也爱莫能助。

  他为了讨好武媚娘,也夹了些茼蒿,塞入嘴里吃了,武顺瞧见后,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李显就没这个烦恼了,他年纪还小,不用吃大人的饭菜,自有保傅给他专门做膳食。

  一顿饭安安静静的吃完。

  武媚娘让保傅带走了李贤和李显,用茶水漱了漱口,朝武顺道:“你们这么晚入宫,是有什么事要找我吧?”

  武顺笑道:“确实有件事要跟你说,妹子,你是不知道,咱们府上这次差点吃了大亏,幸好敏之机灵,才及时补救。”

  贺兰敏之挺着小胸膛,紧紧望着武媚娘,希望她能夸奖自己两句。

  只可惜武媚娘并未发表意见,她从侍女手中又接过一盏热茶,淡淡问道:“怎么了?”

  武顺道:“最近陛下下旨,修改田制,你总该知晓吧?”

  武媚娘终于来了点兴趣,抬眼道:“自然,此事与田制有关吗?”

  武顺道:“哎,当然有关了,你也不早点告诉我们,害我们差点吃了大亏。”

  武媚娘蹙眉道:“到底怎么回事?”

  武顺道:“还不是那些关中世族,他们提前得知了消息,想将手中那些白田卖出去,价格卖的非常低。”

  官府发放田地时,都会盖有红印,这些田被民间称为“红田”。

  那些瞒着官府私下交易的田,用的都是一张白契,并无官府盖章,故而被称为白田。

  武媚娘最清楚自家大姐贪小便宜的性子,淡淡道:“所以你就准备买了?”

  武顺面色微红,道:“不是我要买,是武三思和武承嗣想买,我当时又不知道陛下要改田制,见卖的便宜,就琢磨着买个两三千亩。”

  武媚娘瞥了她一眼,道:“挺大方啊,一次买这么多,年初怎么还来我这里哭穷?”

  武顺脸色更红了,陪笑道:“我哪有这么多钱,是打算找别人借点钱买。哎,幸好敏之提醒了我们,不然就要吃大亏了。”

  武媚娘终于瞥了贺兰敏之一眼,道:“你怎么提醒你母亲的?”

  贺兰敏之精神一振,朝武媚娘一拱手,道:“回姨母,外甥是觉得天下哪有掉馅饼的好事,怀疑有鬼,于是找几个朋友打听一番,这才打听到田制改革的事。”

  武媚娘“嗯”了一声,道:“倒是有些长进了。”

  贺兰敏之顿时心花怒放,接着道:“外甥后来跟柳氏的人谈判,故意不断压价格,他们竟都答应了,由此更加证明有鬼,于是便劝说母亲不要买。”

  武媚娘点点头,道:“我就奇怪,那些关中世族为何这么老实,看来是提前将田产都给卖了。”

  贺兰敏之笑道:“他们卖的也不多,大家都住长安,谁没两个消息灵通的熟人呢。”

  武媚娘听了此话后,微微蹙眉。

首节 上一节 212/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