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96节
戴至德跪倒在地,叩首道:“臣有失职之罪,请陛下责罚!”
李治道:“朕再问你一句,倭国的要求,你觉得可以答应吗?”
戴至德昂首道:“岛国之民,不堪教化,断不可答应。”
李治点点头,挥手道:“退下吧。”
今天是初四,是正日大长假最后一天。
李治回到寝殿后,坐在暖榻上,思索了片刻,吩咐道:“伏胜,让薛仁贵、苏定方、李勣、裴行俭进宫一趟,在神龙殿议事。”
一个时辰后,王伏胜来报,说四人都已经在神龙殿等着了。
李治这才迈步前往神龙殿,从后门进去,绕侧门进入大殿。
李勣四人正站在殿内说话,见李治进来后,齐齐见礼。
李治抬手道:“不必多礼,都坐吧,今日请四位爱卿过来,是为了商议对吐蕃用兵之事。”走到北面龙案后坐下。
四人听到此话后,以苏定方最为欣喜。
去年皇帝把他调到营州,他还担心皇帝不想让他参加吐蕃之战,由薛仁贵取代自己。
李治缓缓道:“李公,你先把如今的吐蕃局势,和苏卿、裴卿说一下吧。”
李勣应了一声,说道:“去年薛将军将苏毗蓝雅带入长安,后来陛下又将苏毗人陵赞释放。如今苏毗茹的三个部落,已渐生不睦,与吐蕃的关系,也非常微妙。”
“只要今年我等继续挑拨,利用苏毗女王在长安的优势,很可能促使苏毗分裂。苏毗一乱,吐蕃其他地方也可能跟着混乱,到时候,便是对吐蕃用兵的最佳良机。”
苏定方和裴行俭听完后,都露出沉思之色。
李治缓缓道:“机会稍纵即逝,所以我们要提前做好战争准备,苏将军,朕将任命你为安西大都护,你在安西厉兵秣马,随时做好攻打吐蕃的准备!”
苏定方肃然道:“臣领旨!”
李治忽然站起身,来到墙上挂着的舆图前,朝裴行俭道:“裴卿,你久在安西,可知从安西都护府进攻吐蕃,有哪些线路可走?”
裴行俭等人纷纷起身,来到舆图旁边。
“回陛下,据臣所知,有三条路线可进入吐蕃,分别是:西面一路、东面一路、东西之间还有一路。”
苏定方去年虽一直在辽东,心中却念念不忘自己攻打吐蕃的策略,指了指吐谷浑的北边,问道:“东路可是走的乌海?”
裴行俭道:“正是乌海。”
李治微微侧头,道:“苏将军,你不能走乌海。”
苏定方一怔:“为何?”
李治抬头望着舆图,道:“你看,乌海位于吐谷浑境内,而吐蕃一直防备着吐谷浑,要想达到奇袭吐蕃的战略,就不能从吐谷浑走!”
苏定方点了点头,同意了李治的说法。
李治看向裴行俭,道:“裴卿,你继续说吧。”
裴行俭伸手指着安西都护府的最西边,一路向下。
“陛下请看,葱岭通道有一条路,穿大小勃律国,直达吐蕃逻些城,此路是吐蕃人与西域的商道,原本最适合行军。”
大勃律已经臣服大食国,若从他们那边借道,纵然他们不敢拒绝,也有极大的可能泄露,不可采用。
“中路呢?”李治问。
裴行俭指着安西都护府西南方向,道:“中路走的是于阗,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之间穿过,臣听商人们说,此条路线南下,沿途有大片荒芜之地,没有水草,没有部落,后勤非常艰难。
李治眼中闪动着亮光。
裴行俭说的这条路,应该就是葛尔丹大策凌攻打西藏的路线。
虽然补给困难,但正因为有大片无人区做掩护,行军非常隐蔽,不需要太多人马。
再让薛仁贵的主力部队由东路进攻,以做牵制,让六诏国从南边进攻,吐蕃人很难察觉到还有一支唐军从北面奇袭而来。
李治看向苏定方,道:“苏将军,你看这条路线如何?”
苏定方仔细盯着地图,沉默良久后,说道:“臣愿意一试!”
李勣进言道:“陛下,何不问一下苏毗蓝雅,她从苏毗逃往西域,应该非常熟悉吐蕃与西域的路线。”
李治一拍手,道:“还是李公想的周到,伏胜,去请苏毗夫人过来一趟。”
等候苏毗的间隙,李治又和几人商议了一番苏定方奇袭的行军细节。
李勣、裴行俭都认为,军队人数不用太多,应该做好充分的后勤工作,这一点与李治不谋而合。
商议了一阵后,内侍来报,苏毗蓝雅已在殿外候见。
“传她进来吧。”
不一会,苏毗蓝雅进入殿内。
叙礼毕,李治命李勣把情况跟她简单说了。
苏毗蓝雅得知李治在筹备攻打吐蕃的计划后,非常喜悦。
“陛下,我和部落子民走的是东边这条路,绕过积石山,来到大唐凉州,再向西过庭州,进入草原。”
苏毗蓝雅这条路线是青海入西藏的路线,和苏定方的乌海线路相隔不远。
“苏毗夫人,那你瞧瞧,我们定好的这条攻打逻些城的行军路线,可行吗?”李治道。
苏毗蓝雅盯着于阗看了一会,目光缓缓下移,最终定格在逻些城。
“这条路线很难走,不过若能穿过,定能让吐蕃人措手不及!陛下,蓝雅愿随大军同行,担任军队向导。”
李治欣然道:“好,只要你能建立此功,将来打下吐蕃,朕会让你继续统治苏毗地区。”
蓝雅欣喜道:“多谢陛下!”
第198章 册立储君
一月初五,新年的第一个朝会,李治宣布了两件大事。
第一,立皇五子李弘为皇太子。
李弘身为皇后的嫡长子,又因从小聪慧好学,孝顺仁德,早就被群臣当做了太子。
原本可能反对此事的长孙无忌、韩瑷等人,也都相继离开了朝堂。
所以李治提出立他为太子,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朝堂之上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
不过册立太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太子是储君,未来的皇帝,坐镇东宫,也有自己的一套官员小班子。
李治在册封李弘为太子后,李勣上奏,新设太子宾客一职,掌调护侍从规谏。
李勣这是为了替李治将来巡狩天下做准备,好让更多人能够辅佐太子,李治也就不必担心了。
李治从其言,以李勣为太子太师,以于志宁为太子太傅,以刘仁轨、卢承庆、阎立本、李义府四人为太子宾客。
上官仪兼任太子詹事。
另外又从各州县官员中,考评前三等之中,抽取优秀人才,担任太子属官。
从三省六部之中,挑选能干之臣,入东宫为太子庶子、太子舍人、太子洗马。
詹事府统家令等三寺,从九卿中补充。左右率等十府,俱从十二卫中列补武将充任。
一番填补之后,东宫有如一个小小朝廷,可以单独处理一小部分的朝政了。
这次的朝堂官员变动,可以完全代表皇帝的心思了。
担任太子宾客的四人,正是最得皇帝重用的几人,唯一令人意外的是,李义府竟然也在其中。
这次的朝堂考评也出来了,李治不再管拥武派、世家派还是清流,能者上位,无能者贬官。
清流、世家派系中都有人被贬,也有不少人被提了上来,派系之分,渐渐被打乱。
当初因长孙无忌、以及对抗长孙无忌而形成的朝堂派系,不知不觉已经变得模糊。
最受影响的是拥武派,他们这两年一心琢磨着钻营取巧,提高官位,以公谋私,很多行为都过了红线。
以前李治为了维持朝堂稳定,故而没有理会他们。
如今见他们依然不知收敛,也就不再手软,该降职的降职,该革职拿问的拿问。
原本他这一番动手,可能会让朝堂以为他对皇后不满,所以才对拥武派官员动手。
如今因李弘被立为太子,影响刚好对冲了,皇后的地位依然稳如泰山,朝堂的风波也降到了最低。
唯一受损的就是那些拥武派官员了。
李敬玄、许敬宗、崔义玄等人还好,都把分内之事做的很好,并未受到波及。
李义府更不提,喜得太子宾客一职,前途无量,只怕很快又能拜相。
袁公瑜、王德俭、侯善业等人,却全都被贬了职,外放的外放,降品的降品。
袁公瑜最惨,他担任大理寺中丞时,得罪了不少人,而且当年还在朝堂之上弹劾过裴行俭。
裴行俭并未忘记此事,虽然此事幕后是武皇后主使,但裴行俭已经与武皇后缓和了关系。
如今武皇后与袁公瑜也几乎断了联系,裴行俭也就不客气了,上奏弹劾袁公瑜。
李治对裴行俭的奏章自然要重视几分,为了让他在安西好好办差,下旨将袁公瑜贬出长安,担任一个小县的县丞。
袁公瑜无可奈何,只好来到李义府的府邸,向李义府求情。
李义府倒并没有将他拒之门外,命人将袁公瑜请入书房。
“李兄,袁某实在走投无路,只能来求你,还请你看在当初我提醒你的份上,帮我一把。”
当初李义府得罪了长孙无忌,险些被长孙无忌贬出长安。
幸得袁公瑜提醒了他,李义府才连夜向皇帝效忠,被李治留在了长安。
李义府给他斟了杯茶,感叹道:“袁兄,不是李某不帮你,如今朝局动荡,人人自危,李某保住自身,尚且吃力,实在保不住你。”
这明显是推脱之言。
纵然别人自身难保,李义府新任太子宾客,绝不在其中。
袁公瑜咬了咬牙,道:“李兄,我知道你在记恨那天朝会上,你请求更改氏族志时,我没有开口帮你说话。”
李义府端起茶杯,吹了口热气,淡淡道:“那你自己说说,那件事上,你们是否做的不厚道呢?”
袁公瑜长叹一口气,道:“不错,是我当时太昔身,见你和李相受众人攻击,害怕畏缩了。我无话可说。”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