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95节

  “孙神医,能否再给朕三年时间,三年之后,朕再按照您和李公的法子,巡狩天下。”

  孙思邈怔怔望着李治。

  自始至终,这位皇帝都没有半点迁怒到他身上的意思,还坦然接受了自己的病症,心中所想的也皆是国家。

  孙思邈沉默良久后,拱手道:“草民想向陛下求一样东西。”

  “什么?”李治一怔。

  孙思邈道:“草民希望进入尚药局,这三年之内,草民会竭尽全力,帮陛下调养身体。”

  李治大喜,握住孙思邈的手,道:“孙神医竟肯为我的身体,屈身宫中,李治感激不尽。”

  “伏胜,传旨,封孙思邈老先生为尚药局奉御,赐国公,由礼部议定爵号。”

  孙思邈这次没有拒绝。

  他既已决定入仕,也就不在乎皇帝赐给他什么官职,在他眼中,公爵与男爵也并没有什么分别。

  李治册封孙思邈官职,立刻让前朝和后宫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再加上李治并无隐瞒自己病情的打算,没多久,他头疾恶化的消息就传到了立政殿。

  武媚娘听后,勃然大怒,霍然起身,厉声道:“孙思邈是怎么看病的,为何让陛下头疾复发?”

  由于李显正在屋中,听到她这一嗓子,立刻吓得大哭。

  武媚娘也顾不得哄儿子,挥了挥手,让保傅将李显带了出去。

  张多海苦着脸道:“根据臣打听到的消息,陛下似乎……似乎是……是……”

  武媚娘怒道:“是什么,说!”

  张多海“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叩首道:“殿下,陛下似乎是天疾啊!”

  武媚娘身子晃了晃,差点摔倒,喃喃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张多海泣声道:“殿下,您可要保重身体啊!”

  武媚娘忽然提着裙子,朝外面奔了出去,奔到门口时,她又冷静下来,寻思:“陛下现在一定心情烦恼,我纵然过去,顶多陪他哭上一场,徒惹悲伤,也许会让病情再恶化。”

  她慢慢回到榻边,坐着沉思了一会,已恢复冷静,道:“去把孙神医请过来。”

  张多海应诺一声,起身去了,走到门口时,下意识停顿一下,见皇后并未叫自己,这才离殿。

  半个时辰后,孙思邈来到了立政殿。

  武媚娘已经收拾好情绪,压抑住了对孙思邈的不满之情,朝他微笑道:“孙神医来了。”

  孙思邈精于观人,一眼就瞧出这位皇后隐藏在眼角的煞气,下拜道:“草民无法治好陛下之症,愧对皇后殿下。”

  武媚娘笑道:“吾并不怪你,吾只是想知道,陛下眼下情况如何,吾又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帮到陛下。”

  孙思邈抬头看了她一眼,低声道:“回殿下,陛下体魄强健,纵然风疾复发,也不会太过严重,臣会留在尚药局,帮陛下调养。”

  武媚娘点点头,问道:“药膳还可以继续吃吗?”

  孙思邈道:“可以,不过药膳中的药量,最好再减弱一些。”

  “房事对此病有影响吗?”

  “没有影响。”孙思邈回答。

  他并没有说什么纵欲伤身的话,他相信这些事,皇帝和皇后都有分寸,用不着他这个老头煞风景。

  武媚娘点点头,又道:“陛下还能处理政务吗?”

  “暂时应该不会有影响。”

  “以后呢?”

  孙思邈迟疑不答,李治三年之后巡狩之事,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告诉武皇后。

  武媚娘笑了笑,道:“是吾难为你了,天疾这种病症,谁又说得准呢?”站起身,朝孙思邈盈盈一拜:“以后陛下的身体,全都拜托您了。”

  孙思邈赶忙躬身道:“殿下言重了,陛下的龙体关乎天下安康,老朽定当竭尽全力!”

第197章 陛下,何不封禅泰山?

  一月初三的禁苑狩猎,李治没有再参加,让越王李贞代替自己主持。

  唐朝的将领也换了批人选,裴行俭、高侃、萧嗣业、程务挺和周智度。

  全都是年轻一辈的将领,李治已经有意识在培养大唐下一代将领。

  最终结果出炉,大唐获胜,裴行俭也在这一场狩猎大放异彩,狩猎超过六十只猎物。

  李治头疾的事,前朝后宫不少人应该都察觉到了什么,却也不敢多言,故而风波很快平息。

  初三的夜晚,李治来到立政殿。

  他脱好衣服后,躺在立政殿那张舒适的寝榻上,将武媚娘抱在怀里,伸手轻抚她的脸颊。

  “媚娘,朕头疾的事,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武媚娘抬头望着他,幽幽道:“妾身已听孙神医说过了。”

  李治笑道:“那你为何没有来找朕?”

  武媚娘轻轻道:“妾身知道陛下一定烦恼,不敢打扰,故而一直在殿内等着陛下。”

  李治伸出一根手指,在她长长的睫毛上抹了抹,叹道:“你总是那么懂事。三年之后,朕便要以巡猎之名,离开长安,调养身子,媚娘,你想跟朕一起去吗?”

  武媚娘眼中闪过一道亮光,道:“妾身是您的皇后,陛下去哪,妾身自然跟到哪。”

  顿了一下,眉头一皱:“只不过……”

  李治道:“怎么?”

  武媚娘道:“妾身和陛下离开后,妾身怕世家派系死灰复燃,那些清流官员也未必可靠,难免不会成为下一个长孙无忌。”

  李治见她蹙紧眉头,认真思索的模样,伸手指点了点她的鼻子,笑道:“你倒比朕还忧虑。”

  武媚娘嗔道:“妾身不是替陛下在考虑吗?陛下还笑我。”

  李治笑道:“不必担忧,朕打算立弘儿为太子,由他监国,大臣们就不会有多余心思了。”

  武媚娘眼中闪过一道异彩,低声道:“只恐弘儿还小,无法担当监国重任。”

  李治道:“放心吧,有大臣们辅佐呢,况且三年之后,弘儿也快十岁了,也不小了。”

  武媚娘忽然扭动了一下身子,靠在李治肩膀上,侧头望着他,道:“陛下,妾身有个想法,也不知该不该说。”

  李治笑道:“说吧。”

  武媚娘道:“妾身一直觉得,神佛之事,不可尽信,却也不可不信。”

  “媚娘,你想说什么?”李治眉头一皱。

  武媚娘柔声道:“九郎,妾身能生三子,你就不觉得很奇妙吗?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有某种力量,在护佑着妾身。”

  李治默然不语,这就是封建迷信。

  武媚娘这般理智的女人,一样会被其所影响,将偶然之事与神明联系起来。

  武媚娘轻轻道:“九郎,你是天子,必定得到上天护佑,何不去泰山封禅,向天地祷告,也许你的风疾就能痊愈了呢?”

  李治道:“你让朕封禅泰山?”

  武媚娘忙道:“妾身只是提议,纵然无用也无妨,也能彰显大唐之威,若真能治愈头疾,岂不是好?”

  李治沉声道:“媚娘,封禅这种事,劳民伤财,可并不是无用也无妨。”

  武媚娘低下头,道:“妾身只是……”

  李治叹了口气,道:“朕知道你关心朕的身子,不过神佛之事信不得,能够相信的只有孙神医。”

  武媚娘低声道:“妾身知道了。”

  次日清晨,李治、武媚娘和李弘三人在立政殿用膳。

  李治瞥了一眼安静用饭的李弘,忽然道:“弘儿,最近可一直在踢鞠球?”

  李弘忙放下碗筷,拱手道:“回父亲,每月三次的蹴鞠学,孩儿从未落下,自觉颇有长进。”

  武媚娘笑道:“这孩子不仅在练习蹴鞠,还开始学习弓箭,射术也似模似样了。”

  李治因为自己身体的缘故,十分重视李弘的身体,当即道:“待会吃完后,射给我瞧瞧。”

  膳后,李弘站在树前两丈开外,用一柄特制小弓,连射三箭,全部射中挂在树上的靶心。

  李治点了点头,道:“不错,以后继续保持,朕就是小时候没注意锻炼,身子骨太弱,头疾才早早发作。”

  武媚娘听到此话,心中一惊,暗道:“九郎应该是担心弘儿也有天疾,才一直让他锻炼身体。”

  离开立政殿后,李治回到甘露殿,刚来到后殿,便有一名内侍过来通传,说鸿胪寺卿戴至德求见。

  李治来到正殿,命人传戴至德入殿。

  叙礼毕,戴至德道:“陛下,倭国又派来了使节团,希望和永徽四年一样,留在长安,学习我大唐礼仪。”

  李治皱了皱眉,翻动着永徽四年的记忆,这才知道倭国遣唐使已经来过大唐两次了。

  一次是贞观四年,一次便是永徽四年。

  “你觉得可以同意此事吗?”他问。

  戴至德见李治表情,隐隐觉得皇帝态度有变,小心翼翼道:“陛下,永徽四年,他们就来过一次,其中还有一位道昭和尚,拜师玄奘法师为师,学了三年佛法,去年才回倭国。”

  李治冷淡道:“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朕问的是现在,你觉得此事可行吗?”

  皇帝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按理来说,戴至德应该立刻顺着皇帝的意思,拒绝他们。

  然而倭人这次来唐的经历,非常坎坷,让戴至德生出一起恻隐之心。

  “陛下,那些倭人心慕我大唐礼仪,为来大唐,漂流到一座岛上,使节被岛上蛮人杀死。”

  李治皱眉道:“使节都死了,怎么还有使节来长安?”

  戴至德赶忙解释道:“副使带着一小部分人逃了出来,跋山涉水,来到长安,足见其慕唐之心!”

  李治道:“既然如此,他们的国书、贡品从何而来?”

  “这……”戴至德愣住了。

  李治沉声道:“这两年外交使节上,频频出问题,戴卿,你去年的考评是中上,你自己觉得合适吗?”

首节 上一节 195/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