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73节

  其实原本就有一些大胆的河东、关内商人,往返草原,做毛皮买卖,只不过风险太大,容易丢了性命。

  如今大唐朝廷亲自推动石炭商道,燕然都护府的军队保驾护航,安全得到了保障。

  既有利息,又没有太大风险,这买卖比西域商道强多了,自然受到很多商人追捧。

  短短数月,从长安到单于台的贸易逐渐兴盛起来,沿途也多了很多茶棚、邸店。

  刘氏听到此处后,奇道:“既然此事如此之好,以前怎么没有商人来往呢?”

  李忠道:“可能是风险太大了吧,听苏先生说,上个多月,便有一支商队被草原马贼截杀,所有人都死光了。”

  刘氏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

  李忠道:“阿娘别害怕,其实那些人并不是马贼,而是铁勒一个小部落假扮的,被薛将军查出来了,将参与截杀的人全部处死,酋长送到了长安,父亲已下旨秋决。”

  刘氏怔怔道:“他们为何要假扮马贼呢?”

  李忠皱眉道:“听先生说,他们应该也是受铁勒九大部落指使,不然没那么大胆子。”

  刘氏越听越迷惑,道:“铁勒九大姓不是归附了咱们大唐吗?”

  李忠道:“具体原因儿子也不清楚,苏先生只说,那些大部落希望将对外贸易控制在自己手中,否则会不利于他们的统治。”

  刘氏点了点头,道:“那眼下情况稳定了吗?”

  李忠笑道:“苏先生说,薛将军处理的干净果断,已经震慑住铁勒人了,他们不敢再捣乱。”

  刘氏重新将刚才的宝石拿在手中,道:“这宝石就是漠北那边出产的吗?”

  李忠道:“对呀,这石头比很多西域宝石都好看多了,所以儿子就想着拿给阿娘瞧瞧。”

  刘氏想了想,道:“陛下开拓商道,原本是为了石炭吧?”

  李忠道:“是的,苏先生说,秦岭山脉是长安城的屏障,已经被砍伐太严重了,父亲用石炭代替木炭,就是为了恢复秦岭山脉上的林木。”

  刘氏道:“这些商人买卖这些宝石之类的,会不会影响到陛下的目的呢?”

  李忠笑道:“应该没有,长安城最近的石炭铺子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低,儿子府邸也存了很多呢。”

  玉珠忽然道:“奴婢听人说,石炭内有瘴气,烧用之时需得小心,否则可能会中毒。”

  李忠道:“我也听人说过,长安城就有人烧石炭被毒死,户部下了榜文,说烧石炭时,需得把门窗开一条缝,不能关死。”

  刘氏忙道:“忠儿,那以后还是烧木炭吧,那东西听着让人不放心。”

  李忠道:“儿子知道了。”

  他不知忽然想到什么事,忽然笑了起来,道:“母亲,还有件趣事要告诉您。”

  刘氏轻摇团扇,笑道:“什么事惹你如此发笑?”

  李忠道:“不是很多商人跑到漠北挖石炭矿吗?您猜怎么着,他们挖出来后,那些铁勒人竟然用毛皮、牛羊,跟商人们换取石炭!”

  殿内宫人们听完后,都噗嗤笑了起来。

  刘氏惊奇道:“他们也需要石炭吗?那里不都是草原吗,还怕没东西烧?”

  李忠道:“儿子一开始也奇怪,后来听苏先生说,他们过冬也不容易,平日烧的都是动物粪便,舍不得烧那些长草。”

  刘氏道:“这是为何?”

  玉珠拍手笑道:“奴婢知道了,他们是怕把草烧了,牲畜没东西吃了。”

  李忠道:“雨珠姊姊真聪明,不过苏先生说,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他们那里的草都不禁烧。”

  刘氏叹道:“那里的人守着石炭矿,竟然不知道去挖,还要买咱们的,看来蛮夷果然不太聪明。”

  李忠笑道:“苏先生说,并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他们挖了不划算。”

  刘氏道:“怎讲?”

  李忠道:“他们烧炭取暖用不着太多,挖太多了也没地方处理,还影响他们放牧,到时候虽能取暖,却会被饿死。”

  刘氏想了想,道:“倒也有理。”

  母子俩又说了一阵闲话,李忠便告辞离开了。

  他离开朱雀门时,恰好遇到一人急匆匆从横街而来,却是户部侍郎杜正伦。

  杜正伦瞧见他后,过来见了礼,李忠也还了半礼。

  李忠知道就是由他负责石炭矿的开采,便朝他问道:“杜侍郎,最近石炭矿开采还顺利吗?”

  杜正伦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这位小亲王会突然问这个问题,迟疑了一下,道:“回殿下,一切顺利。”

  李忠点了点头,上了马车,朝王府返回。

  杜正伦目视他离开后,沉着一张脸朝户部而去。

  没多久,他来到户部尚书卢承庆的办公房,也不寒暄,开门见山道:“卢尚书,商道出问题了。”

  卢承庆微微一惊,道:“出什么问题了?”

  杜正伦沉声道:“我刚刚得到消息,有些商队将石炭运送到关内道后,悄悄卖掉一大半,只运送很少的石炭来长安。”

  卢承庆皱眉道:“他们为何这么做?”

  杜正伦冷哼道:“当然是为了节省运费,而且关内地区石炭价格更高,他们也能多赚一笔!”

  卢承庆沉吟不语。

  若是普通人做出这种事,他早就知道了,然而这事还要杜正伦来告诉他,说明对方在朝中很有能量,隐藏了此事。

  杜正伦道:“卢兄,这事需得立刻处理,不然众商见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会有更多商人效仿。”

  卢承庆沉声道:“知道是谁干的吗?”

  杜正伦道:“还能有谁,自然是那帮江南世族!”

  卢承庆沉默了一会,道:“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理?”

  杜正伦道:“立刻汇报陛下!”

  卢承庆摇了摇头,道:“不,这件事汇报给陛下前,最好先去跟萧嗣业打个招呼。”

  杜正伦皱眉道:“何必告诉他?”

  卢承庆道:“你有所不知,萧嗣业一直在积极配合咱们,关内道北边,本有不少马贼,萧嗣业调动周围的折冲府,都给剿灭了,就是为了保护商道。”

  杜正伦点头道:“他倒还算明些事理,那就跟他打个招呼,看看他怎么说。”

  两人当即一起来到兵部,将此事告诉了萧嗣业。

  萧嗣业得知此后,既感震惊,又有几分庆幸。

  若不是辛茂将提醒过他,与江南世族划清界限,此事他肯定也要受到牵连。

  “卢尚书,杜侍郎,此事你们按照规章办理就是,也尽可汇报圣人,不必顾忌在下。”他沉声道。

  卢承庆微笑道:“萧尚书既有此话,那我等就公事公办了。”

  两人当即前往甘露殿,向李治禀告此事。

第176章 取缔长秋台

  萧府,外堂。

  萧锐坐在上首陪客。

  陆氏、顾氏、王氏三家家主全都脸色铁青,一脸怒色的等候着。

  不知等了多久,顾氏家主一拍桌案,道:“萧驸马,萧尚书这是不打算来见我们了?”

  萧锐低头望着手中的戒指,淡淡道:“还请稍安勿躁,也许他过一会就出来了。”

  陆氏家主叹道:“大家都是江南一脉,况且一直以萧氏马首是瞻,如今我等遇到困境,萧氏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原来卢承庆二人向李治禀告了江南世族偷卖石炭的事后,李治立刻命卢承庆调查此事。

  当初户部开放采矿公验时,就明文规定,采矿的商社必须把石炭运送到长安售卖,才给予采矿资格。

  如今这些商家违反规定,按照合约,不仅要没收他们采矿的经营权,还要罚款他们利润所得的十倍。

  三家家主顿时慌了,一起来找萧嗣业,希望他从中斡旋,谁知萧嗣业躲起来不见人。

  萧锐道:“如今萧氏家主是他,我纵然有心帮你们,也无能为力,三位还是请回吧。”

  顾氏家主哼了一声,道:“既然如此,那我等告辞便是。”大步离开。

  王氏家主一言不发的跟着离开,只有陆氏家主朝萧锐拱了拱手,这才离开。

  三人离开萧府后,坐着马车一起朝着顾府方向而去。

  王氏家主道:“顾老哥,萧嗣业的路子走不通,采矿权肯定是保不住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顾氏看了他一眼,道:“还能怎么办,认栽了呗,咱们还能跟卢承庆抗衡不成?”

  王氏家主道:“朝廷不让咱们采,咱们不能偷偷采吗?漠北那么大,谁又能知道?”

  陆氏家主变色道:“你疯了吗?这种事迟早会被发现,到时候可就不止是罚钱了!”

  王氏家主淡淡道:“咱们跟铁勒贵族合作采矿,由他们采集,咱们只负责售卖,谁能发现?”

  顾氏家主道:“不妥,咱们在关内道售卖石炭,总会被别的商人发现!”

  王氏家主笑道:“谁说要在关内道卖了,咱们可以拿到安西去卖,也能到辽东去卖,那两边可都缺炭,咱们自己开两条商道,还不赚的盆满钵满?”

  顾氏家主道:“陆老弟,你怎么看?”

  陆氏家主哼道:“恕不奉陪。”直接叫停马车,快步离去。

  不远处,一双眼睛悄悄盯着顾氏的马车。

  直到马车在顾府停下,眼睛的主人才离开顾府,来到司宫台暗司,向上级汇报。

  王伏胜此刻就坐在暗司密室的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喝茶。

  一名内常侍来到他身边,道:“大监,顾氏、陆氏、王氏果然去找了萧氏,不过没见着萧嗣业,于是返回顾氏府邸,半路上,陆氏离开了。”

  王伏胜淡淡道:“继续盯着。”

  李治对江南世族一直没有好印象,所以让卢承庆调查的同时,也让司宫台盯着他们。

  王伏胜很久没有收到皇帝的命令了,不敢怠慢,亲自过来坐镇指挥。

  他忽然又问:“吐蕃那边传来消息没有?”

首节 上一节 173/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