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72节
茶毕,卢老夫人笑道:“这次鸣玉能中榜,多亏了那位高校书,若不是他整晚整晚的教鸣玉,也未必能挂榜。”
王夫人忙道:“说的正是呢,鸣玉不喜欢家里请的那些先生,就爱听高先生讲经史。”
郑贵妃轻叹道:“那高校书可是陛下身边的御用文人,竟肯如此费心帮鸣玉,咱们可得好好回报人家。”
卢老夫人笑道:“听婉君那孩子说,高校书似乎也有中意人,只是一直未提亲。”
郑贵妃诧异道:“婉君怎会知道这种事?”
卢老夫人道:“是听照邻说的。”
郑贵妃点点头,道:“不知高校书看中哪家的大家闺秀,咱们可能帮衬一二?”
卢老夫人笑道:“就是杜氏那位小县君,城阳公主的女儿。”
郑贵妃讶道:“杜蓉那孩子?”
卢老夫人笑道:“可不是吗?”
王夫人忽然道:“听说高校书与杜氏有些恩怨,怎会看上杜氏女,也不知照邻说的是不是真的。”
卢老夫人看了她一眼,道:“照邻与高校书一起在弘文馆当值,怎会说错呢?”
王夫人低着头,道:“那也是。”
郑贵妃想了想,道:“如果真是如此,他两人的姻缘,只怕还要有些波折。这事我们可以从中穿针引线,也算回报高校书的人情。”
王夫人微笑道:“那我回去后,就去杜府拜访,帮高校书做个媒人。”
祖母孙三女又说了一阵闲话,到了未时左右,卢老夫人和王氏一起告退离开。
王夫人回家之后,命人备好一份厚礼,立刻就要前往杜府。
不过转念一想,杜氏的老宅早已被江南陆氏给买下,如今也不知搬到了何处。
只好先派人去打听一番。
到了酉时后,才打听清楚,原来杜氏搬到了城南大业坊。
此时临近宵禁,王氏只好等明日再去拜访。
大业坊内,东街一间二进小院,只听一阵“噼里啪啦”声,却是杜复正在大厅砸东西。
里屋内,杜充的夫人韦氏,正抱着杜蓉,轻轻安慰道:“别怕,别怕。”
话音刚落,便听到外面传来杜复的怒吼声:“一定是有人害我,一定是有人害我!”
“啪!”又有一件陶瓷被砸了。
杜复其实科举考中了,然而他却宁愿自己没有中。
这次的科举比以往多了一榜,前两榜的进士可以授予官职,最后一榜的进士,授予文吏。
杜复身为永徽三年的科举状元,这次别说前三甲,竟只考上第三榜的文吏,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羞辱!
忽听“砰”的一声,杜复像一只蛮牛一样推门冲了进来,恶狠狠的望着杜蓉。
韦氏紧紧抱着杜蓉,朝儿子喊道:“你既考上三榜,好好当个吏员,将来也有升品之日,何必在家里发脾气?”
杜复仿佛没听到她的话一样,朝杜蓉怒喊道:“一定是高有道在害我,你为什么要去找他?”
杜蓉争辩道:“我找过他之后,左右邻居都搬走了,明明是高郎君帮了咱们,怎么可能害你!”
杜复怒道:“我不信他会这么好心,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想用这种更狠的方法羞辱我!”
杜蓉顿时呜呜哭了起来。
韦氏泣声道:“蓉儿,你别留在这里了,这孽障已经疯了。你快去找你母亲吧,不用顾念杜氏了,这个家保不住了。”
杜复见两女抱在一起痛哭,怔了怔,忽然清醒了几分,转身离开了屋子。
到了次日,王氏来到杜府,命下人敲门之后,正是杜复开的门。
王氏微笑道:“是杜郎君啊,你母亲在家吗?我想找她说几句话。”
杜复沉着脸,道:“你找母亲何事?”
王氏勉强笑道:“这个嘛……和你堂妹有关,你母亲在家吗?若是不在,我改日再来便是。”
杜复冷冷道:“有话跟我说便是。”
王氏无可奈何,只好说道:“去年的新科状元高郎君,你应该也知道吧,我是想……让你堂妹与他……”
杜复脸色大变,打断道:“高有道休想娶我杜门之女,你给我滚!”
王氏脸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冷哼道:“这世上还有杜门吗?”转身上了马车。
车夫一声吆喝,驾车离去。
杜复仿佛泄了气的皮球,喘着粗气,慢慢坐在门槛上,以手遮面,低声痛哭着。
便在这时,身前传来一道声音。
“堂堂大健儿,在这哭什么?”
杜复猛地抬起头,只见身前站着一人,赫然是高有道。
杜复大怒,道:“你还敢来见我?”
高有道冷冷道:“你有什么资格,让我不敢见你?”
杜复更加愤怒,一拳朝高有道打了过去,高有道侧身躲过,反手一拳,打中杜复胸口。
杜复捂着胸口,跪在了地上。
高有道冷哼道:“这是报你们杜门当年毁我右手之仇。”
杜复猛抬起头,怒声道:“你要报仇,断我一手都可以,为何要用这种卑鄙手段?”
高有道道:“什么卑鄙手段?”
杜复厉声道:“你故意找人,将我划到三榜,借此羞辱我,难道不是吗?”
高有道俯视着他,沉默良久,道:“你若真的怀疑,为何不去大理寺、御史台举报?”
“我……”
“你害怕?还是你知道根本没有人害你,这就是你真实的水平,你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杜复仿佛受到重击一般,脸上露出茫然之色,双眼失去了焦虑。
高有道缓缓道:“杜如晦。”
杜复猛地惊醒,抬头道:“你说什么?”
高有道缓缓道:“你曾祖父杜如晦,年轻时比你更有才学,却因受人排挤,当了十几年县尉,你可知道?”
杜复怔怔不语,他只听说了杜如晦的光辉事迹,名列凌烟阁,受世人尊崇,并不知此事。
高有道接着道:“薛仁贵将军,三十岁时还在农里耕田,如今又怎样?”
杜复咽了一口唾沫。
高有道缓缓道:“鄙人不才,曾受你杜氏打压,自暴自弃三年多,如今又如何?”
杜复全身微微颤抖。
高有道道:“你若是个站不起来的窝囊废,就找个没人的地方,泡在酒缸里醉深梦死,别在长安城丢你曾祖父的脸,拖累你母亲和堂妹!”
说完,转身大步离去。
第175章 漠北商道
春去夏来,一晃三个月过去。
五月的太极宫,正是阳光最明媚的时候,又不会太显炎热。
承香殿外,刘充嫒站在金水河边,正在画河对面的一座宫殿。
她近来画技长进很大,尤其是素描的功夫,已经画的比李治更好了。
便在这时,远处一名宫人小跑着过来,朝她喊道:“娘子,陈王殿下来了。”
刘氏答应一声,命随身宫人收拾好东西,迈着悠闲的步子回到承香殿。
李忠正站在桌案旁边,观看她的画作,他最近越长越高了,已经超过了刘氏肩膀。
刘氏走了过去,笑道:“今日怎么得空进宫看娘?”
李忠笑道:“阿娘,儿子得了一样好东西,特意过来献给您。”说着从袖里取出一颗五颜六色的宝石,递给了刘氏。
刘氏伸手接过,在手中把玩了片刻,随手放在一边,道:“不是跟你说过吗?玩物丧志。”
李忠笑道:“孩儿自己不玩,献给阿娘,就不算玩物丧志了?”
刘氏被噎了一下,没好气道:“我不要,这东西一定是从西域胡商手中买的,也不知花了多少钱?你知道我最不爱浪费!”
李忠笑道:“阿娘猜错了,这东西不是西域宝石,而是漠北七彩石,没西域宝石那般昂贵。”
刘氏奇道:“漠北的宝石?”
李忠道:“阿娘不知道吗?最近长安有很多商队,往返漠北讶。”
刘氏道:“不是都去西域吗?怎么突然去了漠北?”
掌宫女官雨珠道:“娘子,前几日奴婢不是跟您说了吗?圣人允许商人在漠北开石炭矿。”
刘氏一拍额头,道:“啊,好像确实听你提过,只不过,不是运送石炭,怎么又有宝石了?”
李忠笑道:“这个问题,儿子也向先生请教过,因为商人们只买卖石炭不赚钱,顺路也买卖一些别的商品……”
将他从先生那里听来的情况,告诉了刘氏。
最开始,这些商人们确实积极响应皇帝的政策。
然而,石炭矿利润不高,还要雇佣一大批长工去漠北采矿,再加上运送的花费,结果并不赚钱。
商人们永远能够嗅到商机,在利益驱使下,他们很快开始做起了别的买卖。
比如草原上有很多马匹、毛皮、宝石、铜矿。
都非常多,只要运送到长安城去卖,就能大赚一笔。
漠北草原上的铁勒人虽不收钱,却对一些非常廉价的盐、米、麦子、粟、布帛都有很大的需求。
双方各有需求,商道就这样形成了。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