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51节

  长孙无忌摇头道:“若真是遗旨,老夫早就拿出来用了,这是老夫伪造的一份旨意。”

  长孙冲脸色一白:“伪造?”

  长孙无忌正色道:“诰书纸张、先帝盖印都是真的,老夫费了很大功夫,才得到这样一份盖印的空白中旨。”

  “至于中旨上面的字,却是永徽三年,褚遂良模仿先帝笔迹写上去的,模仿的极像,连老夫都分辨不出真假。”

  “墨水用的是江南一种特殊墨水,放置两三年,就如同放置七八年之久,不必担心被人瞧出破绽。”

  长孙冲道:“永徽三年……”

  长孙无忌接口道:“就是陛下把武氏接出感业寺的第二年,当时陛下拜她为昭仪,老夫便有预感,陛下想让武氏当皇后,替掉王氏。所以准备了这样一份诰书,留做后手。”

  长孙冲问:“诰书中写了什么?”

  “你还记得李君羡这个人吗?”长孙无忌反问。

  长孙冲想了想,道:“好像是先帝身边的一员猛将吧,先帝死前,他似乎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所以被先帝处死。”

  长孙无忌淡淡一笑,道:“那不过是先帝随便找的一个理由。”

  长孙冲吃惊道:“那先帝为何要杀他?”

  “因为当时民间出现秘书谶言,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先帝对此深恶痛绝,贞观二十二年,太白屡昼现,太史占卜,得出‘帝传三世,武代李兴’的结果。”

  长孙冲愣了愣,道:“这与李君羡有什么关系?”

  长孙无忌道:“他也是倒霉,贞观二十二年,先帝举办宫廷宴,行酒令时,要求每人说出乳名。李君羡的乳名恰好是‘五娘子’。”

  “他官职是左武卫将军、爵位武连县公,又是武安县人,先帝自然怀疑他就是应卦之人,便随便找了个理由,把他处死了。”

  “武……武……”

  长孙冲喃喃重复着,陡然变色,道:“父亲,那武氏,不会是应卦之人吧?”

  长孙无忌淡淡一笑,道:“那不过是民间谣言,你还真信了?武氏纵是皇后,不过是个妇人,如何应卦?”

  话锋一转:“不过嘛,老夫也确实想借用此事,做一番文章。”

  长孙冲恍然道:“那份伪造的中旨,就是与此有关?”

  长孙无忌沉声道:“不错,老夫正是利用此事,伪造出先帝的一份遗命——凡武姓者:不得拜相、不得立为皇后!”

  “父亲,既有此物,去年立后时,何不拿出来?”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道:“所以老夫才说你想的太简单了,当时陛下的目的真是立后?他是为控制朝政,不再受老夫约束。当时拿出来,你以为就有用?”

  长孙冲愣道:“那现在有用吗?”

  “两成把握吧。”

  长孙无忌缓缓道:“陛下如今大权在握,可能会和先帝一样,更在意那些威胁到大唐的谶言。更何况是先帝遗命,他是至孝之人,因此而废掉武氏,并非没有可能。”

  长孙冲道:“只有两成吗?”

  长孙无忌叹道:“陛下毕竟还年轻,锐意进取,武氏又善于迎奉,给他生下三个儿子,他下旨废后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侧头看了儿子一眼,道:“现在你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是否要孤注一掷,由你决定。”

  他很清楚,如果继续由自己做决定,纵然一时太平,将来儿子还是会惹出祸端。

  所以才让他做决定,无论成败,都能促进他成长。

  长孙冲想了想,断然道:“儿子比父亲乐观一些,认为至少有五成机会,可以一试!”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道:“那好,你去找韩瑷和来济,让他们都过来吧。”

  长孙冲道:“要不要让他们悄悄来,以免被武氏发现?”

  长孙无忌摆手道:“不必,府邸一直被长秋台监视,悄悄来反而更容易引他们警惕,直接让他们过来就是。”

  长孙冲道:“那好,儿子这就去。”

  关于李君羡之事,《旧唐书·李君羡传》载:“贞观初,太白数昼见,大史占曰:‘女主昌。’又谣言‘当有女武王者’。会内宴,为酒令,各言小字,君羡自陈曰‘五娘子’。帝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此健邪。’又君羡官邑属县皆‘武’也,忌之。”

  另外,在《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说明这条记载,在宋人眼中是可信的。

  至于为何这条谶言与武则天登基吻合,笔者个人认为,只是巧合。封建时期,百姓迷信,类似谣言有很多,只不过并未记于史册。

  碰巧武则天与这条谶言吻合,这则谶言才被她利用,当做自己受上天眷顾的证明,广为流传,记录留存。

第155章 废后诏书

  赵国公府。

  来济看完长孙无忌伪造的诰书之后,脸上半是振奋,半是忧虑。

  他早就猜到长孙无忌留有后手,不成想竟是这样一份诰书。

  只不过,他生性谨慎,虽觉得有此书在手,还是担心能起到几分效果。

  韩瑷就不同了,他立即道:“长孙公,我连夜进宫,将此书拿去给圣人,劝他废后。”

  长孙无忌抬手道:“先别急,听我说几句。”

  顿了一下,接着道:“此书拿给陛下后,到底能否废去武氏,老夫只有四成把握,两位若是不愿参与此事,现在离开还来得及。”

  韩瑷沉声道:“长孙公,您这句话就见外了,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几个月的憋屈日子,我早就受够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又看向来济。

  来济道:“不知长孙公准备如何谋划此事?”

  长孙无忌道:“此事能否成功,关键在一个快字,由韩相将此‘中旨’拿去给陛下看。来相,你提前草拟废后诰书,在甘露殿外等候。”

  “只要陛下同意废后,立刻把诰书拿去给陛下批印,决不可有任何耽误,否则让武氏有所察觉,向陛下哭诉,就前功尽弃了!”

  两人对视一眼,齐声道:“我等明白了。”

  韩瑷问:“若是陛下问我这道旨意从何而来,我该如何回答?”

  长孙无忌道:“你就说是老夫给你的,当初老夫反对陛下立武氏,也是这个原因。”

  韩瑷愣道:“那陛下若问起,您当初为何不拿出旨意,又该如何回答?”

  长孙无忌道:“你可以坦白告诉陛下,就说当时的局势下,老夫若拿出遗命,担心陛下不信,故而留藏至今。”

  韩瑷变色道:“这样说可以吗?”

  长孙无忌摆手道:“无妨,事已至此,越显坦白,越能得到陛下信任。”

  韩瑷点点头。

  长孙无忌又提醒道:“中书省有李义府,门下省有李敬玄,他二人在两省肯定有心腹,要小心被他二人阻截!”

  韩瑷道:“您放心吧,事关全族性命,我二人绝不会有任何错漏。”

  来济也点了点头。

  待两人带着中旨离去,长孙冲道:“父亲,就只安排他们两个吗?何不多做些安排?”

  长孙无忌沉声道:“这种时候,越是表现的平常,反而越不会引起怀疑,若是我突然派出大量人手,联系四方,岂不是告诉武氏,我们要动手了吗?”

  长孙冲点点头,道:“倒也不错,那儿子做什么?”

  长孙无忌道:“你拿着这封信,去见一个人。”

  长孙冲目光一亮,道:“是去见名单上的人吗?”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不需要找太多人,只把此信交给上官仪就行了。”

  长孙冲接过信,欣喜道:“儿子明白,他是清流官员,不会被怀疑,倘若来相失败,他还能补救。”

  长孙无忌挥手道:“勿要多言,快去办事。”

  “是!”

  ……

  十二月,寒风冷冽,武媚娘刚产子不久,身体虚弱,寝殿内摆满了火炉。

  张多海刚一进入寝殿,便感受到一股浓浓暖意。

  “殿下,长孙无忌有动作了,韩瑷和来济都去了赵国公府,出来之后,两人都进宫了。”

  武媚娘目光一凛,道:“既然都进宫了,要么面圣,要么草拟诰书,可做好应对了?”

  张多海忙道:“臣已经派人通知了李义府和李敬玄,他们会立刻进宫,盯着韩瑷和来济。”

  武媚娘点了点头,手指在手炉上的镂空花纹上抚摸着,忽然有一种心悸的感觉。

  “尚宫,陛下今晚歇在哪?”

  江尚宫道:“陛下今晚并未去其他宫殿,就歇在甘露殿。”

  武媚娘狭长的凤眉皱的更紧了。

  李治既然在甘露殿,如果韩瑷和来济真的去面圣,见到他就容易多了。

  长孙无忌到底准备了什么手段对付自己呢?

  武媚娘心中升起一丝不安。

  “尚宫,把显儿抱过来给吾。”她吩咐道。

  当李显小小的身躯被她抱在怀里时,武媚娘绷紧的心绪,才略微松弛了一些。

  “多海,再多派些人去甘露殿盯着,有任何异动,立刻来报。再派人去越王府,将韩瑷和来济的动向,告诉李贞!”

  张多海道:“是!”

  ……

  甘露殿,正殿。

  韩瑷站在阶下,望着低头阅览诰书的李治,心中难掩忐忑。

  李治已经看了一刻钟了,一句话不说,韩瑷几次请话,天子也不回答。

  天子若是相信这道旨意,废掉武皇后,那自然是好。倘若瞧出破绽,他和长孙无忌就都完了。

  虽然按理来说,天子不可能瞧出破绽,然而眼下天子的态度和反应,却让他不得不往这方面想。

  就在他惊慌不定时,李治终于抬起头,凝望着他,道:“韩相,此诏书真是先帝所留?”

  韩瑷沉声道:“臣以性命担保,绝无虚假,陛下应该认得先帝字迹和印章,况且,当年女主武王的说法,陛下应该也有所耳闻吧?”

首节 上一节 151/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