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52节
李治嗤笑一声,道:“这种民间谣言,朕一个字都不信。”叹了口气,道“可先帝既然信了,又留下遗命,朕如之奈何?”
韩瑷听到前面,正惴惴不安,又听到后面一句,急忙道:“正是如此,陛下乃天下至德至孝之明君,先帝遗命,自应遵从。”
李治道:“这份旨意从何处而来?”
韩瑷道:“是赵国公交给臣的,他当初反对您立后,也是因为这道遗命。”
李治道:“既是如此,他当初为何不拿出来?”
韩瑷当即将长孙无忌交代他的话说了,李治听完后,果然没有再多问。
“既是如此,明日召开朝会时,再商议废后如何?”李治征询道。
韩瑷暗暗欣喜,正色道:“陛下,若是被皇后知道,定来找您哭闹,此事宜速不宜迟!”
李治道:“你是说现在?”
韩瑷道:“正是,来相就在殿外,已准备好了废后诰书。”
李治目光闪动,向王伏胜看了一眼,道:“去把来卿也请进来吧。”
王伏胜应诺一声,出去打了个转后,回到大殿,说道:“陛下,来相并不在殿外?”
韩瑷大吃一惊,暗道:“难道来济出了意外?”
……
甘露门外,来济冷冷盯着李义府,道:“李侍郎,你现在不是宰相了,也敢拦本相?”
李义府笑吟吟的道:“来相言重了,在下只是听说您悄悄拟了份诰书,在下虽是您副官,却也有权审核中书省一切诰书,还请您把手中诰书,给在下瞧瞧。”
来济道:“按照规制,任何诰书,只需中书令和中书侍郎审阅即可,你并非唯一的中书侍郎,本相没必要非给你看。”
李义府道:“这么说,此诰书,您已经拿给上官仪瞧过了?”
来济道:“你想知道的话,自去问他就是,本相没必要告诉你。”
说完,就要从李义府身边走过。
李义府横身一拦,笑道:“且慢。”
来济冷冷道:“怎么,你还敢强拦本相?”
李义府笑道:“不敢,只是在下这里有一份刚拟的草诰,请您过目审核。”从袖中拿出一份卷轴。
来济挥手道:“拿回去放着吧,本相明日自会审阅。”
李义府道:“那可不行,此诰也是十万火急,您审阅之后,在下也要拿去给圣人过目。来相,这可是您这个中书令的职责,您不会推辞吧。”
来济与他对视片刻,一言不发,接过卷轴。
摊开一看,卷轴竟有一丈多长,李义府显然是在故意拖延时间。
来济一扫而过,道:“我已看过,并无问题,你可以让开了。”便要绕过李义府。
李义府再次拦着他,问道:“如此说来,您是同意了?”
来济道:“不错。”
李义府叹了口气,道:“既然您同意,那您就更不能去见圣人了,而是应该去御史台,配合御史审问。”
来济变色道:“你说什么?”
李义府笑道:“此诰书是御史中丞袁公瑜弹劾您的奏章,您既然同意,那就说明认罪,自然要去御史台坦白罪行了。”
来济深吸一口气,与李义府对视着,两人皆是一步不让。
过了好半晌,来济嘴角忽然多了一丝冷笑。
“李义府,你以为把我拖在此处,诰书就到不了圣人那里吗?”
李义府微笑道:“在下知道来相一向谨慎,早已命刘应道拿着另一份草诰,从月华门绕到甘露殿去了。”
刘应道是另一名中书舍人,属于来济的心腹。
来济脸色终于变了,指着他,道:“你……”
李义府笑道:“您不必担心,敬玄兄已在月华门等着刘舍人了。”
来济脸色阵青阵红,有心强闯过去,只可惜他父亲来护儿虽是猛将,他却并未习武。
到时与李义府扭打起来,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引起骚动。
张多海快步回到立政殿,朝武媚娘报喜道:“殿下,拦住了,来济和刘应道都被拦住了!”
武媚娘靠躺在榻上,冷着脸道:“他们手中拿的真是废后草诏?”
张多海恨声道:“正是如此。这帮蠢货,简直异想天开,就算让他们过去了,相信圣人也不会同意!”
武媚娘摇了摇头,道:“长孙无忌既然出手,绝不会无的放矢,韩瑷那边有消息吗?”
张多海道:“进殿之后,就一直没有出来。”
就在这时,江尚宫快步奔了进来,急道:“殿下,不好,刚刚有宫人来报,上官仪从日华门穿过,又穿过神龙门,朝着甘露殿去了。”
武媚娘脸色大变,喝道:“为何开宫门让他过去了?”
江尚宫道:“他是中书侍郎,又说有十万火急之事面见圣人,掌钥内侍们哪里敢阻拦?”
张多海忙安慰道:“殿下,上官仪是清流,平日与长孙无忌素无来往,他去面圣,应该是别的事吧。”
武媚娘冷冰冰扫了他一眼,道:“吾现在不想听这些废话,立刻帮吾更衣,吾要面见圣人!”
张多海急道:“殿下,您身子还没好,要不然臣去瞧瞧情况吧?”
武媚娘厉声道:“吾说了,伺候吾更衣!”挣扎着坐起身。
突然,外面走进来一名宫人,说道:“殿下,王伏胜在外求见。”
武媚娘浑身一颤,面色变得苍白如纸。王伏胜这时候过来,肯定是李治所派。
难道事情已经有了结果?
她深吸一口气,控制住情绪后,平静道:“让他进来吧。”
未几,王伏胜轻步走了进来,低声道:“臣王伏胜,见过皇后殿下。”
武媚娘凝视着他,道:“你找吾何事?”
王伏胜道:“大家派臣过来,告诉殿下,宫中之事他已尽知,不会偏听偏信。上官仪汇报的是陇右之事,让您不必担心,安心在宫中养身子,他稍后就来看您。”
武媚娘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心中的惊惧和担忧,全都转化为柔情和感激。
“替我多谢陛下,告诉陛下,我在殿中等他。”她轻轻道。
王伏胜拱手道:“臣一定转达。”
第156章 上官仪的自白
上官仪进入大殿时,发现殿中除李治外,空无一人。韩瑷不知去了何处,令他暗暗心惊。
“臣上官仪,拜见陛下。”他屈身拱手。
李治坐在案后,双手放在龙案上。
他的双眸凝视着上官仪,眼神平静,一言不发。
上官仪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压力,想要开口,却又被这股压力给压了下去,只能静默不言。
“上官仪,朕没想到你竟然也是长孙无忌的人。”李治声音低沉。
上官仪心中已预感到不妙,再提废后之事,便是找死。
他深吸一口气,跪在地上,道:“臣受赵国公大恩,不得不报。臣愧对陛下信任,请陛下降罪。”
李治哼了一声,道:“你受他恩德,与他亲近,朕不怪你。可你平日以清流自居,假与世家不睦,如此鬼域做派,亏你还是贞观年间的进士,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上官仪叩首道:“臣不敢申辩,只望陛下处罚臣前,容臣讲一下自己的故事。”
李治道:“讲。”
上官仪道:“臣的父亲是前隋官员,江都兵变,父亲、兄长与隋帝一起,被叛军杀死。臣侥幸躲过,才留得性命。”
“为躲避灾祸,臣剃度为僧,后幸得杨恭仁赏识,让臣还俗,跟随左右。杨公还资助臣赴京赶考。”
“杨公对臣有再造之恩,他临死之前,给臣一封举荐信,让臣去找长孙无忌。”
李治讶道:“杨恭仁也与长孙无忌有交情?”
上官仪道:“杨恭仁与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是好友。当年玄武之变时,杨公险些被牵连,是长孙无忌出言保住了他。”
李治点点头,道:“既是如此,你为何成了清流?”
上官仪低声道:“长孙无忌告诉臣,因臣科举出身,他不便与臣来往,让臣投身清流。他表面与臣毫无瓜葛,其实一直在暗中关照臣。”
李治深吸一口气,暗道:“长孙无忌手下像上官仪这种人,只怕还有很多,难怪消息如此灵通。”
李治捏了捏手指,低着头道:“上官卿,你说朕该如何处置你才好?”
上官仪昂然道:“陛下,臣还有一言。”
李治抬头道:“你说吧。”
上官仪道:“此次臣虽听从长孙无忌吩咐,却是因臣内心深处,一直反对武氏立后。倘若长孙无忌打算不利于陛下,臣万死不会听从他意见。”
李治暗暗点头。
上官仪应该没说谎,后来长孙无忌被杀之后,他依然尝试废掉武媚娘,最终失败被杀,可以说明。
李治默默沉思了许久,缓缓道:“上官卿,你要记住一件事。”
上官仪道:“臣恭听。”
李治道:“你今晚根本没有拿废后诰书过来,你来见朕,是因双河一带,有突厥小部落叛乱,特来向朕禀告,明白吗?”
上官仪吃了一惊:“陛下,您这是……”
李治道:“今日之事,你要永远埋在肚子里,否则皇后知道了,你们又是一番争斗,朕可没耐心再处理这些明争暗斗了。”
上官仪又是惊愕,又是喜悦,还有几分困惑。
“陛下,您不处置臣吗?”
李治道:“你帮朕整饬吏治有功,朕一直记在心中,本准备再磨练你几年,拜你为宰相,就当做将功抵罪吧。”
上官仪大喜,道:“臣多谢陛下!”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