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37节
不一会,大门被人推开,李敬玄走了进来。
李义府感叹道:“敬玄,我可等你多时了。”
李敬玄面色有几分复杂,沉声道:“李兄,你的宰相之位,只怕保不住了。”
李义府平静道:“这我早就猜到了,圣人绝不会让一个德行有亏的人继续做宰相,只是不知,可还有别的惩罚?”
李敬玄道:“我和狄仁杰都相信你与王伦之死无关,只是刘仁轨他……”
李义府眼中闪过一道冷光。
“我就知道这老匹夫会从中作梗,那日我为了你的事,找他吵了一架,只怕已得罪了这老匹夫。”
李敬玄微微低头,道:“都是因为我,害你与他不睦。”
李义府微微一笑,道:“你我关系,何必说这种话,让我欣慰的是,你也是主审官之一,看来圣人并没有忘记我们当初的功劳。”
李敬玄微微一愣,道:“李兄,你此话何意?”
李义府笑道:“你难道不奇怪吗,圣人为何让你一个吏部官员,审我这个宰相?”
李敬玄眼中闪过一道热切的光芒,握紧双拳,道:“你是说……”
李义府朝他招了招手,待他走近,低声道:“圣人应该会让你接替我的宰相之位。”
李敬玄浑身微微战栗,深吸了几口气,道:“若真是如此,我将来一定助李兄重新拜相。”
“不。”李义府抬手道:“你若是打这主意,宰相的位置就坐不长久。”
李敬玄愣了一下,忙道:“还请李兄指教。”
李义府沉声道:“圣人之所以会挑选你,有两个原因。第一,自然是你先前的功劳,圣人并没有忘。第二,则是安抚咱们这批当初拥护废立皇后的官员。”
李敬玄点点头:“有理。”
李义府接着道:“你接任我的位置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稳住许敬宗、袁公瑜他们,不给圣人添麻烦。当然,我若不被外放,也会帮你。”
李敬玄低声道:“只怕许敬宗那边,不太容易。”
李义府笑道:“不必担心,许公是个聪明人,你既然是圣人选的宰相,她就不会跟你为难。”
李敬玄道:“那便好。”
李义府道:“所以你的作用,是稳住朝局,不给圣人添麻烦。若是帮我谋划宰相之位,你很快就会被别人替换。”
李敬玄拱手道:“受教。”
“好了,我要说的都说完了,外面的事都拜托敬玄了。”
李敬玄郑重的一拱手。
“李兄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为你周旋到底。”
……
两日后,李义府来到大理寺外堂,接受最后一次审判。
堂案之后,刘仁轨居中,狄仁杰居左,李敬玄居右。
刘仁轨沉声道:“李侍郎,经过我等三人调查,王伦之事,确与你无关。不过淳于氏被换囚,你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我等已禀明圣人。圣人有旨,罢去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职,本阶官降两级,降为正四品下阶通议大夫,另罚三年俸禄。”
李义府微微一惊。
只降本阶官,便是依然让他担任中书侍郎,这比他预想的要好太多。
“臣多谢圣恩!”他朝着北面拱手。
判决结束后,李义府也恢复了自由身,和李敬玄一起离开大理寺,坐着马车回府。
马车内,李义府透过车窗,望着平和安宁的大街,蔚蓝明媚的天空,不由心生感慨。
“敬玄,这次真的要多谢你了。”
李敬玄微笑道:“这次之事,我确实尽力在帮你,但你真正应该感谢的是淳于氏。”
“她?”
李敬玄缓缓道:“她在大堂受审时,一口咬定是她勾引于你,与你没有干系。还试图在堂上撞柱自尽,幸亏被衙役拦下。”
“她回到大牢后,又两次想要自尽,虽被阻止,却也撞的头破血流,重伤不醒。皇后得知此事,向圣人求情,赦免了淳于氏。圣人不仅同意了,还感念淳于氏遭遇,通过了我上表的处罚奏章。”
李义府怔了怔,道:“想不到她竟是个如此烈性女子,她现在何处?”
李敬玄道:“我把她安置在你那间小院,请了名医,给她医治过了,性命无碍。”
李义府迟疑了一下,道:“敬玄兄,我现在想去看看她,不知妥不妥当?”
李敬玄朗声一笑,道:“就知道你这个风流宰相,改不了风流性子,咱们现在去的就是长兴坊。”
李义府抚掌大笑道:“知我者,李敬玄也!”
出了里坊后,马车来到长安大街。
李义府望着大街,隐隐觉得胡人似乎变多了,问道:“敬玄兄,这几日,长安可发生什么大事?”
李敬玄道:“倒是有两件大事,第一件,内领府将军王及善,破获了燕山会在河北的隐秘据点,将会首党酋,一网打尽。”
李义府点点头。
李敬玄又道:“第二件事,突厥十姓首领已来长安,几日后的朔望朝,就会向我大唐请降。”
李义府拍手道:“好,贺鲁之乱持续六年,总算要平定了。”
第142章 李治的计划
五月中旬,刚过立夏,太极宫内便能感受到一丝暑气。
今日的常朝朝会上,李治下旨,将李敬玄升为门下侍郎,赐同中书门下三品衔,替代李义府,成为新的宰相。
此事前阵子便透出过风声,况且李治让李敬玄审理李义府,很多人都猜到结果,并未引起太大反响。
常朝之后,拥武派其他官员,全都来到门下省,向李敬玄道贺。
只有许敬宗一人,脸上虽在笑,心中却暗自抑郁。
军方官员对谁当宰相,本就不太关注,下朝之后,李勣、程知节和尉迟恭便打算各自归衙。
一名内侍却找了过来,传达旨意,皇帝让他们去寝殿旁边的书房觐见。
三人来到书房,向李治见了礼。
李治命王伏胜给三人准备了三张椅子,又命人上茶。
李勣三人都瞧出皇帝有事要跟自己讲,只不过皇帝不开口,他们也只好安心喝茶。
只有尉迟恭脾气最急躁,刚喝了一口茶,便放下茶杯。
“陛下,您有什么事,就直接吩咐我们吧!”
李治拿起一份奏章,道:“三位请看一下,这是苏定方从前线送来的奏章。”
尉迟恭伸手接过,看完后递给其他两人。
苏定方这份奏章,主要介绍的是此次战争的缴获、以及战后收尾工作。
此战大唐尽获西突厥人畜五十余万,其中马匹就有五万多,可谓收获丰盛。
另外,他下令设置邮驿、掩埋尸骨、抚恤伤兵,还下达安民告示,抚慰庭州百姓,派遣使节前往西域各国,安各国之心。
因突厥十姓酋长已前往长安,苏定方也下令停战。
他还请旨,将被贺鲁掳掠的财物、牲畜等,全部归还原主。
另外,在原突厥地盘设立两大都护府,分别统领五姓突厥部落,将西突厥全部划入大唐。
尉迟恭看完后没有吭声。
程知节笑道:“平日一直以为苏烈只是个莽夫,没想到竟也如此细心,陛下,臣以为苏烈处置的不错。”
李勣心中有类似想法,不过他却没有吭声。
因为如果皇帝对苏烈的奏章满意,就不会再特意找三人过来商议。
其实站在这个时代的角度来看,苏定方的善后已经做的非常不错。
只不过,李治却知道,这样只能保住几年太平,用不了多久,西突厥又会反叛。
李治转头看向尉迟恭,道:“尉迟老将军以为如何?”
尉迟恭沉默了一会,道:“老臣以为太便宜突厥人了,他们跟着贺鲁反叛,侵扰边关数年,劫掠百姓,如今投降,便让他们重居旧地,一点惩罚没有,只怕将来还会反叛!”
李治目光一闪,道:“那依老将军之意,应该如何?”
尉迟恭迟疑了一下,道:“陛下,臣的法子可能有点激烈。”
李治笑道:“爱卿但讲无妨。”
尉迟恭道:“臣以为应该将当初最先拥戴贺鲁的几名酋长,全部处死。西域那边继续打突厥,不要停,把突厥人杀到只剩两三成,他们想反也反不了。”
程知节吃了一惊,没想到这憨货竟真的敢在皇帝面前说这种话。
他难道不知皇帝最看重仁孝的吗?
正要出声反对时,却瞥见重视仁孝的皇帝,面色平静,一言不发。
程知节心中一咯噔。
陛下难道同意这种做法?
李治见几人都不说话了,全都望着自己,咳了一声,道:“追究责任可以,但没必要处死,不然以后无人敢入朝请降。”
程知节忙道:“陛下所言极是。”
李治又道:“西突厥已经请降,咱们却依然攻打他们,这不合适,不过尉迟将军有句话说的好。”
程知节瞟了尉迟恭一眼,心想:“陛下言辞如此温和,看来对突厥人确实不再信任。”
尉迟恭也没想到李治并未斥责自己,忙问:“陛下指的哪句话?”
李治道:“咱们不能寄希望于突厥人不反,而是让他们没有再造反的能力!”
尉迟恭一拍大腿,道:“陛下,臣刚才说的那些话,其实核心就是这个意思。”
李勣这时也终于摸清李治的想法,微笑道:“陛下是想向对付当年的东突厥一样,让他们元气大伤,再无反唐能力?”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