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36节
换句话说,替换李义府的人选,最好也在拥武派官员中选择。
这些人中,有资格拜相的也就四五人。
许敬宗肯定是最有资格的一个,不过他虽然能干,却与武媚娘关系太近。
倘若拜他为宰相,很可能传达出错误讯息,让人以为自己又要让武媚娘参政,到时很容易惹出麻烦。
除许敬宗之外,崔义玄最有资格。
不过此人是清河崔氏中人,立场有些摇摆。
倘若他被世家派系拉拢过去,也很麻烦。
再然后是王德俭,他是许敬宗女婿,也并非好的人选。
突然间,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李治脑海中。
李敬玄。
此人打仗虽不行,但很擅长处理文事,而且刚被刘仁轨查过,身上没有任何污点,兼劳苦功劳。
任命他为宰相,群臣都会觉得,自己并未忘记那些为他尽过忠之人。
各方面来看,他都算得上一个极佳人选。
想到此处,李治心情豁然开朗,放下心绪,安心听着郑贵妃的乐曲。
在薰风殿待了两个多时辰,直到下午未时末牌时分,王伏胜汇报,说狄仁杰再次入宫求见。
李治知道肯定是李义府的事有了结果,来到甘露殿,宣狄仁杰觐见。
狄仁杰进殿后,叙礼毕,李治问道:“狄卿,案子可查清楚了?”
狄仁杰拱手道:“多亏陛下指引,臣等在李相公一处产业中,找到淳于氏,指使毕正义之人,确实是李相公。”
李治点点头,道:“王伦之死,可与李义府有关?”
狄仁杰道:“臣目前还不能确定,可能需要询问李相公。”
李治道:“依你之见,此事该如何审理比较合适?”
“臣以为应由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三堂会审。”
李治摆手道:“伏胜,传旨中书,即刻免去李义府宰相之职,由狄仁杰、刘仁轨、李敬玄联合审理。”
狄仁杰听了后,暗暗奇怪,心想:“陛下为何派李敬玄也参与审理?”
……
立政殿。
武媚娘侧卧在凤榻之上,单手支颐,闭着双眼。
几名宫人,在她身前敲打着一种轻柔舒缓的乐器。
根据御医说法,这种轻柔的声音既能让孕妇放松心情,也对腹中胎儿有好处。
所以武媚娘每天都要听一会。
这时,江尚宫和张多海一起走了进来,在一旁侍立。
武媚娘抬头看了两人一眼,挥手示意宫人退下,问道:“怎么了,脸色都这般难看?”
张多海道:“殿下,公主府那件案子有结果了,指使廖平杀王伦之人,是大理寺丞毕正义。”
武媚娘淡淡道:“毕正义背后应该还有人吧?”
张多海低声道:“您说的一点不错,背后之人是……李义府相公。”
武媚娘皱了皱眉,道:“到底怎么回事?”
张多海道:“大理寺关押过一个女犯,是王伦妻子,长的极为貌美,李相公去大理狱视察时,看上了她,毕正义就将她换了出来,送给了李相公。”
“后来王伦来到长安,发现大理狱中的女人并非妻子,怀疑妻子被毕正义收入房中,于是找上毕正义,质问此事。”
“毕正义本想私了此事,王伦却非常激动,不肯善罢甘休。毕正义怕王伦把此事闹大,这才从河北召来一名不良人,做了假公验,化名廖平,将王伦杀死。”
武媚娘摇头道:“李义府竟为一个女犯做出这种事来,好大出息。”
江尚宫小心翼翼的道:“殿下,您要不要替李相公求情?”
武媚娘摇头道:“不可,我这时去求情,陛下又会怪我干涉朝政。”
江尚宫低声道:“可您当初册封皇后的诰书,是李相公亲手草拟的呀。”
武媚娘扫了她一眼,道:“江燕,你为何突然这么帮李义府说话?”
江尚宫急忙跪在地上,低声道:“奴婢只是觉得,圣人是重情之人,您念在旧情替李相公求情,他可能不会生气。”
武媚娘抬手道:“你不懂,宰相的罢黜,关系朝堂平衡,长安稳定,这是陛下最看重的事,吾绝不能越界。”
江尚宫低声道:“是。”站了起来。
武媚娘接着道:“吾了解李义府,他爱惜名声,绝不会指使毕正义杀人。”
只要王伦之死与李义府无关,那么他的罪名就不会太大,顶多被罢去宰相。
江尚宫听完后,暗暗松了口气。
第141章 刚烈的淳于氏
幽州,古佛寺。
方丈禅室的大门被人推开,一名中年和尚进入屋中,来到一名打坐的老和尚跟前。
“师傅,弟子回来了。”
老和尚正是古佛寺方丈,他睁开昏黄的双眼,问道:“情况如何了?”
中年和尚叹道:“沧州有近三成的社员退社,都回家耕田去了。”
老和尚道:“李治这一招果然够狠,突然免去河北三年赋税,那些摇摆不定的社员,自不会再跟着我们。”
中年和尚道:“师傅,现在该怎么办,只怕时间越久,退社的人会越多。”
老和尚沉吟了一会,道:“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中年和尚道:“不如立刻就举旗造反,学一学江南的陈硕真,也许能引动河北各地响应!”
老和尚急忙道:“不可,陈硕真半年就被剿灭,就是因太过仓促,准备不足。现在起事,必败无疑。”
中年和尚急道:“可再等下去,机会就更小了啊!”
老和尚闭着双眼,沉吟了一会,猛地睁开眼睛。
“那也说不准,李唐刚打败西突厥,活捉贺鲁,李治那小子一定志得意满,可能趁势攻打高句丽。只要战事一起,我们就能趁机壮大!”
中年和尚迟疑道:“徒儿觉得不像,他如果真要打高句丽,不会在河北免税。”
忽听门外传来一道声音。
“你说的很对,陛下不会攻打高句丽!”
老和尚脸色大变,从蒲团下面摸出一柄戒刀。
中年和尚腾地站起身,对着门大喝道:“是谁?”
“哐当”一声,大门被人推开,走进来两个人。
前面一个四十多岁,穿着戎装,面色沉毅,似乎是个军人。后面一人二十出头,穿着青色官袍,长身玉立,五官俊朗。
中年和尚瞧见那青年官员后,变色道:“长孙诠?”
长孙诠点点头,道:“窦兄,我们又见面了。”
中年和尚冷笑一声,道:“长孙诠,你当初已对不起河北百姓,本以为你会诚心忏悔,没想到你依然助纣为虐!”
长孙诠缓缓道:“你错了,我正是为弥补错误,才协助王将军,前来抓捕你等。”
中年和尚哼了一声,目视着那名戎装男子,道:“你就是王将军?不知是哪一卫的将军?”
“内领卫将军,王及善。”
随着他说话声,外面又走进来十几名内领卫,将屋中团团包围。
老和尚念了声佛号,朗声道:“纵然我们今日身死,窦公遗志,依然会有人继承。”
抬手一举,手中戒刀朝脖子上抹去。
“嗖嗖嗖!”
王及善身后的内领卫射出几支弩矢,一支射中戒刀,将刀身击飞。
众内领卫一拥而上,眨眼间,老和尚被擒,中年和尚也只多撑了十个呼吸,也被擒住。
王及善朝长孙诠拱手道:“长孙县尉,这次多谢你了,若非你认出窦姓和尚,我们还难以这么快确定他们身份。”
长孙诠拱手还礼道:“王将军客气了,您准备回长安了吗?”
王及善道:“这次离开长安近两月,也是时候回去向陛下复命了。”
长孙诠道:“也好,在下也要回鲁成县,处理县中积压案件,告辞。”
王及善道:“珍重。”
……
李义府负手站在窗边,窗户外守着衙役,他已经被幽禁了。
这里是大理寺一间客房。
李义府毕竟是宰相,虽被大理寺抓起来审问,却并非关押在牢房侯审,而是软禁在一间客房。
他已经被审问了三次,自知马上就会有结果下来,心中忐忑难安。
便在这时,外面传来衙役们的声音。
“见过李郎中。”
“我要进去向李侍郎问几句话,你们都去院门看守。”
“这……我等奉命看守李侍郎,只怕不太合适……”
“哼,本官也是圣人钦点的三位主审官之一,难道你们还怕本官将人放走了不成?”
“这……那好吧,我等领命。”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