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35节
狄仁杰微笑道:“不错,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一个陷阱,在离开长安前,我就怀疑上你了。”
毕正义变色道:“不可能,廖平只与我一人联系,他既已经死,你怎么知道我的?”
狄仁杰道:“廖平的公验是伪造的,长安城能伪造公验如此出色的蛇头,没有几个。”
长安城一百多万人口,纵然官府再严格执法,也不可能消除犯罪。
那些违法之人躲在长安城的阴沟里,相互间拉帮结派,组成长安黑暗的一面。
京兆府的不良人每日便与这些人打交道,有时打入帮派,被发现身份后,死的极为凄惨。
这些帮派的首领被官府称为蛇头。
蛇头都是极为精明的人物,不良人们明知他们有罪,却找不到证据,无法抓捕他们。
当然了,不够精明的蛇头,坟头草已经有几尺高了。
毕正义和狄仁杰都是司法官,都与这些蛇头打过交道。
毕正义咬牙道:“你去找过他们?”
狄仁杰道:“是元芳挨个找的他们,总算找出来了。那伪造公验的蛇头,说是你手下一名令史找的他。”
李进表面是千牛卫,暗地里是内领卫,无论哪个身份,都是蛇头得罪不起的存在,故而只能配合。
毕正义默然不语。
狄仁杰道:“一名蛇头当然指证不了一名捕贼官,所以我才定下这个计策,让你自己暴露。”
毕正义忽然道:“狄仁杰,你跟我说这么多,是想在心理上打击我,让我招供一切吧?”
狄仁杰眉头一皱,默认了。
毕正义笑道:“我跟你打个赌如何。”
狄仁杰道:“赌什么?”
毕正义一字字道:“我赌你用尽大理寺的酷刑,也无法让我开口。”
狄仁杰不吭声了。
当捕贼官变成罪犯时,往往会成为最难缠的罪犯。
“带走,押往长安。”
第140章 武媚娘的界限
数日后,太极宫,金水河畔。
李治坐在亭阁中,默默听着狄仁杰汇报毕正义的事。
听完后,李治沉吟了一会,道:“毕正义一个大理寺丞,应该不会知法犯法,他后来可说了什么?”
狄仁杰道:“没有,他一言不发,臣琢磨着从他嘴里,很难问出有用的消息了,就换了一个调查方向。”
李治道:“什么方向?”
狄仁杰道:“臣仔细调查了毕正义与王伦的关系,很快有了发现。毕正义曾去过洛阳,亲自将王伦妻子押送回大理寺。”
李治道:“接着说。”
狄仁杰道:“臣后来去大理狱找过王伦妻子淳于氏,当臣在她面前提到王伦时,她毫无反应,仿佛不认识这个人。”
王伏胜忽然道:“王伦如此负她,她有此反应,也情有可原。”
狄仁杰道:“臣倒觉得,她的毫无反应,并非心死漠然,而是带着几分茫然,仿佛真的不认识王伦。”
“莫非她不是淳于氏?”李治目光一闪。
狄仁杰道:“臣也这般想,怀疑毕正义把淳于氏给调换了。”
李治道:“可还有进一步的发现?”
“臣派人去毕正义家中搜过,就连他的朋友也调查过,却并未发现淳于氏。”
“臣怀疑他替换淳于氏,并非为自己,而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他。”
李治道:“可有那人线索?”
“暂时还没查到。”
李治缓缓道:“那就去查查李义府。”
狄仁杰微微一惊,迟疑道:“陛下,臣能否多问一句,您为何怀疑到李相公?”
李治摆手道:“不必多问,去查就是了。”
李治当然不能告诉他,自己是从书本中看到的。
刚才听到毕正义的名字时,他就觉得这名字有点熟。
后来仔细一想,毕正义好像犯过一个大案,且与李义府有关联。
李义府也正是因这个案子,被第一次罢相。
如今毕正义犯了事,往李义府身上想,应该不会错。
狄仁杰道:“陛下,臣要调查李相公的话,只怕会遇到些阻碍。”
李治道:“朕授予你便宜行事之权,圣旨即刻下达。”
狄仁杰领旨谢恩。
穿过承天门,离开皇宫后,狄仁杰在朱雀门外看到了等候自己的李进。
李进原本对狄仁杰很冷淡,他是皇家卫率,竟被派来保护一个官员,心中颇为憋闷。
经过毕正义之事后,他的态度微有转变,朝狄仁杰问:“陛下可说什么了?”
狄仁杰道:“陛下让咱们去查李相公。”
李进吃了一惊:“中书侍郎李义府?”
狄仁杰点点头。
李进想了想,道:“可能是内领卫打听到什么消息,汇报给了陛下。如果幕后之人是宰相,那就难怪毕正义不肯开口了。”
狄仁杰道:“我刚才又琢磨了一会,都说李义府是个风流宰相,那淳于氏美貌,被李义府看中,不无可能。”
李进看了他一眼,道:“要调查宰相,只怕会遇到很大阻碍。”
狄仁杰感叹道:“陛下已授予我便宜行事之权,事到如今,只能硬着头皮查了。”
李进笑道:“跟你一起,倒有几分打仗的感觉,够刺激!”
这时,一辆马车从横街驶来,车上下来一名老者,赫然是礼部尚书许敬宗。
两人都朝许敬宗见了一礼,许敬宗还了半礼,穿过朱雀门,进了皇宫。
李进道:“听说许敬宗与李义府关系不错,你说他会不会与此事也有关系?”
狄仁杰摇头道:“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我不做任何假设,走吧。”
许敬宗慢悠悠来到甘露殿,通传之后,进入大殿,拱手道:“老臣许敬宗,拜见陛下。”
李治道:“许卿,阎公的葬礼,你办的怎么样了?”
阎立德死后,李治命礼部以藩王标准举办葬礼,并且允许阎立德陪葬昭陵。
许敬宗道:“回陛下,阎公的灵柩,老臣亲自派官员陪同阎府家属,送到昭陵,业已下葬。”
李治道:“礼部可商议好了追赠官职和谥号?”
许敬宗道:“臣等商议之后,认为以阎公功劳,可追赠中书令、并州都督,谥号为‘康’,不知陛下以为可否。”
李治道:“可。这件事你办的不错,退下吧。”
许敬宗拱手告退了。
李治起身离开了甘露殿,沿着一条宫道,朝着后宫薰风殿方向而行。
来到薰风殿外,只见屋中传出一阵奇怪的声音。
李治进屋一看,原来郑贵妃正坐在一张长案前,肩膀上挂着面奇怪的鼓,形状像翁,腰有环,以丝带系于腋下。
那奇怪的声音,正是郑贵妃拍打在鼓面产生。
郑贵妃拍打的很投入,并未瞧见李治进来。
李治也制止了宫人喊她,站在门旁,听她击鼓。
过了一会,郑贵妃终于有所察觉,抬头一看,赶忙放下手中乐器,起身敛衽道:“陛下,妾身失礼了。”
李治笑着走了过去,道:“贵妃,你这击的是什么乐器,朕怎么从未见过?”
郑贵妃笑道:“这叫鸡娄鼓,是龟兹乐器。”
李治点点头,道:“朕突然想听你弹箜篌了,你弹一曲梅花三弄给朕听听吧。”
郑贵妃微笑领旨,命宫人取来箜篌,坐在案前,手指拨动间,一串串明快的音符流转而出。
李治其实并非真的想听曲,他想要好好考虑一件事。
听郑贵妃弹奏箜篌时,他感觉自己头脑最清楚,所以每次需要想事情时,就来听她弹奏。
如果李治记忆不错的话,毕正义的事肯定与李义府有关。
那么李义府这个宰相肯定不能当了。
如今的朝堂,好不容易形成一股平衡之势,倘若李义府罢相,可能又会平生波折。
李治要考虑好接替李义府的人选,将朝堂影响降到最低。
长孙无忌致仕后,朝堂原本有七位宰相。
韩瑷、来济代表世家利益。于志宁、崔敦礼代表中立。李勣代表军方。刘仁轨代表清流。李义府代表的是拥武派。
无论哪一人忽然罢相,他们身后所代表的利益群体,肯定会躁动不安。
比如李义府。
如果他被罢相,拥武派官员便无法在中枢发声,肯定会有所行动。
这些人李治虽不打算重用,但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将他们给处理了。
当初废王立武,他们都立有功劳,倘若李治表现的太不近人情,将来也没人愿意替他做事了。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