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冠军侯,迎春表兄

红楼:我,冠军侯,迎春表兄 第262节

  说至此处,已是老泪纵横,

  “你与钟儿,将来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第252章 秦家事终

  世人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秦邦业原本就不是什么罪大恶极之人。

  他只是有着与大多数人一样的心理,那就是攀附权贵,以图更上一层楼。

  当初贾府来提亲的时候,让秦邦业高兴了很久。

  他自认为,不仅为女儿谋了个好婚事,还能借此与贾府成为亲戚,何乐而不为呢?

  但这些年来,他渐渐发现,所谓显赫的国公府邸,也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好。

  在狱中数日,秦邦业想了许多。

  倘若从一开始,就不让自己的女儿嫁进贾府。

  倘若...自己安安分分,膝下儿女双全,岂不人间一大幸事?

  但人生无再来。

  时下,秦邦业只能让自己的一双儿女,莫要走自己的老路了,

  “那位嬴将军既然说能护你姐弟周全,就一定能够做到。”

  “替为父给钟儿带句话,就说...将来他无论选择做什么,都依他。”

  “只是莫要学为父,行将就木,知错而行,悔时晚矣。”

  秦可卿因一时梗咽,说不出话来,只是泪眼婆娑的不停点头。

  秦邦业原本还要再去说一说有关嬴渊的事情。

  毕竟,对这种大人物来说,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帮自个儿。

  秦家,还有什么能给嬴渊的吗?

  无外乎就是秦可卿的这张脸罢了。

  只是...在秦邦业看来,秦可卿本就是被休之妇人,将来难觅良家。

  若是得嬴渊庇佑,倒也算是一件好事。

  他想的是庇佑,而非攀附。

  父女二人又聊了片刻,秦可卿才将嬴渊的意思说出来。

  一听‘装傻’,秦邦业先是一愣,又忽而笑道:“嬴将军倒是一位妙人...装傻...倒是不失为一策...”

  然而,他喃喃中的装傻,与秦可卿口中的装傻苟活,并不相同,

  “即使装傻充楞,也不会让为父多活一段时日。”

  秦可卿哽咽道:“父亲一日尚在,我与鲸卿,便一日就还有父亲...”

  “父亲...父亲若不在了,这世上,只有我与鲸卿相依为命了...”

  秦邦业摇头一叹,再次嘱咐道:

  “无论将来鲸卿是否能出人头地,无论你姐弟日后如何,都要谨记,为父之事,到此为止,莫要追问,莫要调查,切记。”

  秦氏姐弟原本只觉得,秦邦业受到了冤枉。

  但经由嬴渊那么一说,秦可卿本能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一炷香的功夫很快就到,临分别时,父女二人皆相顾无言。

  秦可卿失魂落魄的回到府上。

  秦钟着急去寻,“姐姐,忠勇伯可答应救父亲了?”

  秦可卿摇了摇头,“父亲犯的是死罪...这事,除非陛下点头...”

  顷刻间,秦钟如遭雷击。

  秦可卿何尝又不是如此?

  半晌过后,这对姐弟才回过神来。

  他们也并未对此事在商谈什么,只是默默无闻的准备秦邦业的后事。

  贾府那边。

  秦可卿去求嬴渊的事情,早已被迎春获知。

  琇橘因此有些不平,“去求您不得,转头又去求伯爷,如今她刚被休,做此行径,不免让人多想。”

  听到这些,迎春并未说些什么。

  只是静静地站在楼阁之上,望着眼前的风雪,心中若有所思。

  ......

  大周承平四年,一月初七。

  忠勇伯府里。

  于节庵带来一条消息,

  “方有传闻,原工部营缮郎秦邦业,突然在狱中疯了,秦氏姐弟闻讯前往,被锦衣卫阻拦。”

  这一切,仿佛是在嬴渊的意料之内。

  对此,他并不觉得惊讶。

  倒是于节庵有些好奇道:“前些日子,老师对秦氏说装傻一计,然数日过去,秦邦业不曾有动静,为何现在却疯了?”

  嬴渊道:“让秦邦业装傻,其实不是为了秦邦业,而是为了秦氏姐弟。”

  听到这儿,于节庵有些明白过来了。

  首先,秦邦业的死,已成定局。

  其次,身为皇帝的姬长,明知此间之事有误,还非要由锦衣卫去调查。

  实则是在查军械以次充好一案的始作俑者。

  都知道是谁,但谁也都清楚,这个人,不能说。

  秦邦业即使供出来,也是由锦衣卫封案,短时间内,不予处理,留待将来清算。

  可是,秦邦业一旦将身后之人说出,只怕这灾祸,就要落在秦氏姐弟身上了。

  毕竟,对此,无论各方都有默契。

  由你一人顶罪,换来全家平安。

  为免受锦衣卫折磨与在地牢中暗无天日的渡过余生。

  用装傻的法子,让此案早早落定,不妨是件好事。

  简单来说,所谓装傻,不过是嬴渊给秦邦业乃至秦家寻的一条后路而已。

  好在,秦邦业听懂了。

  承平四年,一月十六日。

  秦邦业因军械一案,被判斩首。

  秦氏姐弟,并未受此案波及。

  在秦邦业被斩首之前,秦氏姐弟见了他最后一面。

  他说,“为父之事,未波及你们姐弟二人,实拜嬴将军所赐,这恩情,将来姐弟定要替为父,替秦家还上。”

  其实整件事情始末,嬴渊并未出力太多。

  无外乎就是给了一个计策,向锦衣卫说了几句话。

  对于他这位骠骑大将军来说,无关痛痒。

  但对于秦氏姐弟来说,若非嬴渊出手相助,她们就连见到秦邦业,都是一种奢侈。

  秦家事终。

  在为秦邦业办完丧事之后。

  秦氏姐弟特来登门相谢。

  经此一役,更让秦钟清楚地了解到了,权力带来的好处。

  倘若他有嬴渊的地位,即使朝中一些人要找替死鬼,也绝不会找到秦邦业的头上来。

  当嬴渊询问她们姐弟二人将来打算时。

  秦钟率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初伯爷说我并无从武天赋,我还不以为然,今日才算清楚,若我继续这般朝三暮四,怕是日后难有成就。”

  “我已与姐姐说过,听闻山东求学之风盛行,打算前去拜访名师,若此行能有所得,则参加科举应试,望有所成。”

  一般读书种子,到了秦钟这个年龄,少说都是举人了。

  然而,如今的他,还只是一个生员,也就是所谓的秀才。

  这还是贾府托关系搞来的一个微乎其微的功名。

  所谓山东学风盛行一事,归根溯源,还要从太祖时期讲起。

  当年太祖初期平定天下,特意开恩科取士,由于北地常年深受战乱之苦,百姓活着已是不易,更别说读书了。

  所以,当年那场考试的大部分考生,都来自南方。

  太祖因此大怒,唯恐开拓天下的胜利果实被南方人窃取。

  为求完全,定下北地兴学之策,又为巩固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派系利益,遂取消科举。

  在太祖末年,见北地学风已成,遂又渐渐开启科举之路。

  所谓开启与关闭科举,有利有弊。

  弊端是,一旦关闭科举,朝廷用人,只能靠派系相托。

首节 上一节 262/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职业随机刷新,从屠夫开始

下一篇:操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