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32节
事实上,不少人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皇帝正在气头上。
等气消了,锦衣卫那边再抓一些典型,事情就过去了。
而且国朝事务繁忙,皇帝哪有那么多精力操心这件事情。
等皇帝被别的事情牵绊住精力,就没空关注此事了。
总之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命令是命令,执行是执行,大家有的是办法大事化小。
但皇帝先是命桑敬为钦差大臣前往凤阳巡查,现在又把元日大典给停掉。
这代表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说明皇帝明显没有息事宁人的打算,而是要当成眼下的首要任务来做。
这就让他们失去了斡旋的余地。
而且不得不说的是,虽然底层有不少百姓作恶。
可干坏事最多的还是官宦家属,或者是和官吏有所勾结的人。
单纯的老百姓想作恶,顶多也就是在村里横行霸道。
敢出村秒秒钟就会被当典型给抓起来,然后成为官吏们的政绩。
皇帝下如此大的决心来办理此事,绝不是官吏们想要看到的。
他们开始拼命劝阻。
什么元日大典乃国之庆典,天下人都看着呢。
元日大典辞旧迎新,也有向上天祈福之意,不能随便取消。
自大明立国以来,元日大典就从未停办过,陛下不可开此先例啊。
莫说是大明,纵观历朝历代也未听说过这种事情。
面对众人的劝谏,朱雄英的态度非常坚决:
“每每想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朕就寝食难安……”
“天下混乱若此,朕有何颜面向苍天祈祷福泽?”
“诸卿无需再劝,朕意已决……退朝。”
说完不顾群臣挽留,甩袖离去。
老臣们看着那离去的背影,恍惚间以为是年轻时的朱元璋。
接下来大臣们开始找老朱、马娘娘、朱标,试图让他们出面劝说皇帝。
也有很多人找到了徐妙锦,想让她吹吹枕头风。
然而得到的结果都是一句话:天子一言九鼎,岂能朝令夕改。
自此他们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结果。
心中无愧的,开始着手做准备,为这次行动善后。
心中有愧的,则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派出一批批手下去通知下面的人,想办法补救。
殊不知,他的一举一动早就被贾思义看在眼里。
没多久就变成了情报,出现在朱雄英和陈景恪面前。
-----------------
且说桑敬一路毫不停歇,在大年初二赶到了凤阳府。
在入城前,他先派人去锦衣卫衙门,与杜同礼取得联系。
然后双方同时出发,前往凤阳留守赵鼎的府邸。
赵鼎正在宴请宾客,得知钦差和锦衣卫指挥使杜同礼联合登门,他脸上无法控制的露出惊讶之色。
其余宾客也都露出震惊之色。
钦差和锦衣卫指挥使联合登门,显然不是来拜年的。
再想想大半个月前发生的事情,就什么都懂了。
赵鼎很快稳住心神,缓缓起身说道:
“大年初二钦差到来,这应该是大明第一遭吧。”
这话可没人敢接,大家都忐忑的看着他。
赵鼎已然恢复正常,说道:“诸位随我迎接钦差去吧。”
众人都默默的跟在他身后,向大门口走去。
路上有不少人想上前搭话,让他拿个主意。
然而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可不敢这么干,也只能干着急。
赵鼎走在前方,看似面容平静,实则内心里波涛汹涌。
坐到他这个位置上,自然不会那么容易束手待毙。
从大半个月前那事儿发生后,他就做了两件事情。
一件是派人前往京城打探情况,游说京中的大佬出面保自己。
另一件,在凤阳销毁罪证,同时派人治理地方,抓了不少典型。
他知道,杜同礼的奏疏送到洛阳,上面肯定会派人过来。
到时候自己已经将首尾收拾干净,再把抓的典型往上一报。
同时给皇帝上一份请罪奏疏,再给圣皇写一封忏悔信,就说自己没治理好凤阳辜负圣恩云云。
再有京中的大佬帮忙说话,平稳落地是没问题的。
而且杜同礼这十来天毫无动作,也给了他一种错觉。
凤阳很特殊,上面不会在这里搞大动作。
否则手持尚方宝剑的杜同礼,完全不用这么谨小慎微。
但钦差大臣的突然到来,打破了他所有的幻想。
他在洛阳有眼线,还有很多收过他钱的人,也会给他传消息。
正常来说,情报会比钦差先一步送到。
然而现在钦差到了,自己却没有收到情报。
只有一种可能,皇帝前脚下达命令,后脚钦差就出发了。
等自己的眼线听到消息,再想传递信息,就已经晚了。
皇帝采用这么极端的手法任命钦差,很显然没有息事宁人的打算。
再加上钦差来宣布旨意的时候,还把杜同礼给叫上,就更是来者不善了。
但他依然没有放弃。
不到最后关头,还不能轻言输赢。
钦差又能如何?这里是凤阳,谁敢放肆?
自己当了这么多年凤阳留守,还斗不过一个外来的钦差?
他心中已经开始谋划,该如何与钦差交涉。
当然,他也没有把钦差弄倒的想法,这是不现实的。
他的想法是,凤阳很特殊,杜同礼来了都得老老实实的,钦差肯定也不敢大动干戈。
自己送一份政绩给他,好让他能去朝廷复命。
到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多么的完美。
只是等他来到门口,看到钦差是谁的时候,脸上露出无法掩饰的错愕。
永义侯桑敬?
怎么会是他?
他不是进入分封名单了吗?怎么会任命他为钦差?
这一刻,赵鼎彻底慌了,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自信。
还不等他想出个所以然,桑敬依然上前两步,说道:
“凤阳留守赵鼎接旨。”
赵鼎噗通跪下:“臣赵鼎接旨。”
后面一大群人哗啦也跟着跪下。
事实上,现在大明臣子接旨是不用下跪的。
只有大朝会、祭天、册封太子、登基等重大场合,才需要下跪。
但赵鼎已经六神无主,听到旨意腿一软就跪下了。
其他人见他跪下,也只能跟着跪下。
看到这一幕,桑敬眼神里闪过一丝冷意。
本来他还在想,赵鼎到底参与了多少,现在已经不用考虑了,盯着他察就行了。
心中这么想着,面上却不动声色,说道:
“圣上有旨,命凤阳留守赵鼎进京述职,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说到‘即刻’二字的时候,他还特意加重了语气。
听到旨意,周围人一片哗然,只要不傻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赵鼎脸上一片灰黯,好半晌才回道:“臣……领旨谢恩。”
然后起身露出一个牵强的笑容,说道:
“永义侯,我去家中收拾一下行礼,顺便与家人告别,明日就动身前往京师。”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