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33节

  桑敬淡淡的道:“不用了,皇上特意吩咐过,让你‘即刻’入京。”

  赵鼎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永义侯,通融一下可好,这大过年的……”

  “圣命难为。”桑敬也懒得与他啰嗦,说完就后退两步,回到原来的位置。

  杜同礼则上前两步,下令道:“金小川,护送赵留守进京,一定要确保他的安全。”

  一名锦衣卫小旗上前道:“遵命。”

  然后一挥手,十名手下从人群里走出,将赵鼎与其他人隔开。

  这时,杜同礼和善的道:

  “赵留守,请吧。”

  赵鼎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府邸,忽然长叹一声道:

  “陛下终究是圣皇的种啊。”

  然后踉踉跄跄的向城门外走出。

  那一群宾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不敢有丝毫妄动。

  大家都知道,凤阳真的要变天了。

  这会儿谁敢冒头,接下来就是调查的重点对象。

  至于站出来和赵鼎一起反抗钦差?

  别闹了,桑敬是军功贵族,即便退役了也有配套的亲卫依仗。

  此次他过来,可是带着五十名亲卫的。

  旁边的杜同礼身后更是站着五百锦衣卫。

  除此之外,凤阳作为中都,驻扎的军队也属于禁军序列。

  直属于大都督府管辖,和他们地方官几乎没打过什么交到。

  敢联合起来违抗圣命,那连审查都不用了,就地灭族。

  他们之所以敢那么嚣张,就是仗着这里是凤阳,赌皇帝顾忌名声不愿意大动干戈。

  一旦朝廷较真,他们也不比别的地方的官吏强多少。

  等赵鼎被‘护送’走,桑敬才转头对其余官吏说道:

  “诸位该吃吃该喝喝,莫要因为我影响了心情。”

  众人连忙道:“不敢不敢……”

  之后桑敬也没有再搭理他们,直接带人去凤阳府衙,来了一手鸠占鹊巢。

  杜同礼则返回锦衣卫衙门,开始收拾行李。

  他特意去病房见了刘隆,让他好生在这里歇息:

  “你的事情我已经告诉侯爷,待身体恢复可直接去京城寻他。”

  说着还给了他一张拜帖。

  刘隆珍之又珍的接过,道:“谢杜指挥使,此恩隆必不敢忘。”

  杜同礼笑道:“将来你能当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刘隆郑重的道:“隆记下了,指挥使且看着吧。”

  杜同礼又叮嘱了几句,才起身离开。

  他对刘隆是真的很欣赏,尤其是最近几天交流下来,发现这个年轻人才华横溢。

  尤其是对律法和新政,都有着极深的了解。

  再加上性情刚毅,将来若出仕必有一番作为。

  所以在接连给陈景恪的两封信里,都着重提了刘隆。

  事实上,杜同礼不知道的是,即便是在前世刘隆也是大明有数的直臣清官。

  永乐年间,有太监不顾民情强行催收赋税,逼的百姓卖儿卖女。

  百姓忍无可忍,就聚众把那太监打死了。

  此举形同谋反,朱棣大怒要派兵清剿。

  刘隆犯颜直谏,将太监的恶行告诉朱棣,让朱棣改变的主意,保住了一县百姓。

  后来他更是官至大理寺卿,成为大明律法界的一把手。

  上一世他没有后台,尚且能做出如此壮举。

  这一世有了杜同礼保举,想来会有一番更大的作为。

  等桑敬安顿好,杜同礼登门拜访,将这些天收集的情报全部移交给了他。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他又怎会真的毫无作为。

  所有锦衣卫衙门下面,都有一条通往外面的密道,他一直在通过密道与外界联系。

  激活了很多潜藏的暗子,拿到了很多证据。

  看到这些证据,桑敬大喜道:“杜指挥使,你可真是帮了我大忙啊。”

  杜同礼笑道:“永义侯客气了,咱们都是替皇上办事,理应通力合作。”

  “而且说起来,我之所以能收集到这么多证据,还多亏了赵鼎……”

  于是他就将这些天的情况说了一下。

  不外乎就是,赵鼎着急毁灭证据,反而将自己暴露在锦衣卫的眼皮子底下。

  顺藤摸瓜找到了好些罪证,锁定了好几个重要人物。

  桑敬冷笑道:“狗急跳墙,亏他还是圣皇心腹,竟做下如此恶行。”

  “等将他的罪证查明,九族难逃。”

  杜同礼也不禁点头,得罪了皇帝和侯爷,最多死上几个,家人大概率能活命。

  得罪了圣皇,那真的是九族难逃。

  两人又叙了一会儿旧,杜同礼起身告辞:

  “永义侯,我在这里逗留许久,已经耽误了许多事情。”

  “现在你来了,我也是时候南下了。”

  “锦衣卫那里我已经安排好了,他们会全力配合你的工作。”

  桑敬也知道他皇命在身,所以并未挽留,起身道:

  “那我就不留都指挥使了,咱们洛阳再见。”

  杜同礼笑道:“好,洛阳再见。”

第556章 凤阳的官难做

  送走杜同礼后,桑敬花了两天时间,将所有证据详细的翻阅了一遍。

  对凤阳的情况也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心中也有了盘算。

  他并没有按照杜同礼给的名单为突破口,而是派人将宿州知州庞修德叫了过来。

  得知钦差大臣第一个就点名见自己,庞修德紧张的心跳都快停了。

  这两天整个凤阳的官场可谓是人心惶惶,年也没心思过了。

  私底下拼命串联,试图统一口供。

  不过庞修德也有自己的底牌,虽然紧张却并不慌乱,叫过家人一番叮嘱就来到留守衙门。

  桑敬并没有直接见他,而是让他在冷风里站了足足一个时辰。

  庞修德知道这是下马威,并没有放在心上。

  当官的什么场面没见过,区区吹冷风而已,太小儿科了。

  然而等见面后,桑敬只用了一句话就攻破了他的心理防线:

  “庞知州,身为密奏使,你可有话要对本侯说?”

  听到‘密奏使’三个字,庞修德瞳孔剧烈收缩。

  所谓密奏使,就是能够秘密给皇帝上奏书的官吏。

  他们的奏疏无需经过内阁,可直接送到皇帝面前。

  其实就是陈景恪搞出来的秘密政治。

  这事儿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在。

  并给这群人取了个名字,密奏使。

  只是密奏使的身份是保密的,大家不知道具体都有谁。

  庞修德是建章五年被还是太子的朱雄英选中,赐予了密奏特权。

  这也是他的底牌。

  关键时刻亮出密奏使的身份,桑敬必然要给他几分薄面。

  然而现在桑敬一口就叫破他的身份,那就只有一个可能,皇帝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了桑敬。

  这也意味着自己依为凭仗的大旗失效了。

  庞修德失去了从容,强笑道:“永义侯在说什么,下官怎么听不懂?”

  桑敬早就预料到他会这么说,笑着道:

  “昭明五年七月,你家乡一座寺庙重修,令尊捐了三千贯给佛祖塑金身。”

  “昭明五年端午节,很多富商往你府上送粽子……”

  庞修德冷汗直流,结结巴巴的道:

首节 上一节 933/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