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31节

  然后她叹息一声,道:“你四叔又提起了高煦的事情。”

  朱雄英眉头微皱,说道:“不是我不想为他封国,实在是不能开这个先例。”

  马娘娘说道:“我知道,你四叔说,要让高煦放弃郡王爵位。”

  “什么?”朱雄英声音都提高了几分。

  这要是传出去,世人还以为他苛待宗室,把人逼的放弃了爵位。

  马娘娘安抚道:“你先别急,听我把话说完。”

  “他放弃郡王爵位,然后让礼部按照军功重新为他封赏……”

  陈景恪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以他的功劳至少也得是个开国侯……”

  “这个法子高明啊,不知是何人所出?”

  朱老四自己是没这个脑子的,姚广孝去了次大陆,谁还有这个能力可以想到这样的法子?

  莫非朱棣手下还有这样的高人?

  朱雄英却没心情关注这个,他冷笑道:

  “真是好算计啊,可他就没有想过,如果没有郡王的身份,他有机会立这么多军功吗?”

  一直没说话的老朱,忽然说道:“可他就是姓朱。”

  言外之意非常明显,他就是郡王,享受特权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之前他觉得朱高煦讨封很过分,明显破坏了朝廷的规矩。

  可现在却觉得,朱雄英有些不近人情了。

  朱雄英还想反驳,马娘娘抢先一步说道:

  “你应该知道,攻城当围三阙一的道理。”

  “如果不给守军留一线生机,他们就会拼死作战。”

  “只有给他们留下一条活路,哪怕这条路再危险,他们的决心也会动摇。”

  “道理是一样的,朱氏子孙是天潢贵胄,生而享受特权。”

  “如果你不给他们留下一条上进的路,他们就会想办法破坏规则。”

  “到时候再好的规矩,也会被他们弄的千疮百孔。”

  “给他们留下一线机会,即便这个机会千难万难。”

  “他们首先想的也不是去破坏规则,而是怪自己能力不够。”

  “而且这么做还有个好处,如果后世朱姓子孙里出了大才,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一番话说的陈景恪连连点头,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朱雄英也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马娘娘继续说道:“不如这样,高煦的军功折半计算。”

  “然后你再针对此事做出调整,后世朱家子孙想从政或者从军,须提前放弃爵位,以平民的身份参加。”

  陈景恪心中一动,说道:“娘娘所言甚是,而且不得不说的是,圣皇制定的一些规则,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朱元璋眉头一挑,咋说着说着,说到我头上来了?

  “你给咱说说,咱哪里的规定不合理?”

  马娘娘和朱雄英也向他看来。

  陈景恪说道:“就拿字辈和取名规则来说,就很不合理。”

  “字辈好说,麻烦的是最后一个字必须用金木水火土为偏旁。”

  “现在朱姓子孙少倒也罢了,一两百年后拥有皇室血脉的少说也有几万人。”

  “这几万人要是全按照字辈规则取名,把字典翻烂了也凑不齐那么多字吧?”

  “后世子孙想给自己取个符合规则的名字,就只能往生僻字上去找。”

  “到时候必然会出现一大堆,老学究都读不出来的名字。”

  “那场景……您就想去吧。”

  老朱摸了摸胡须,不确定的道:“咱朱家子孙,真能壮大到几万人?”

  陈景恪肯定的道:“几万人都是少的,您数数您有多少个儿子,多少个孙子,又有多少个重孙子。”

  “就这么生一两百年,您想想得有多少个。”

  老朱还真的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越算他就越高兴:

  “嘿,你别说,咱家还真有可能壮大到几万人的规模。”

  看着傻乐起来的老朱,陈景恪很是无语。

  您是不是忘了咱现在再说什么?

  “取名,取名的问题怎么解决?”

  老朱这才回过神,美滋滋的道:“嗨,那就用生僻字呗,有个名儿就好。”

  马娘娘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

  “我看你是乐糊涂了……景恪这个意见提的好,这个问题得提前解决了。”

  “嗯,字辈可以不用动,只需要把金木水火土偏旁的规矩去掉就可以了。”

  老朱不乐意的道:“那可是咱费尽心思才想到的,怎么能改呢。”

  马娘娘直接无视了他:“就这样吧,到时候与高煦的事情一并宣布。”

  陈景恪则说道:“不如这样,没出五服的继续沿用字辈和偏旁取名规则。”

  “出了五服的子孙,只需要沿用字辈规则即可。”

  老朱连忙说道:“好好好,这个法子好,就这样吧。”

  马娘娘也说道:“嗯,这样也好。”

  朱雄英自然更不会有意见了。

  于是事情就此定下。

  之后朱元璋和马娘娘召见了桑敬,将凤阳的事情告知。

  桑敬虽然也知道很麻烦,却依然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下来。

  至于插队分封,又会给予哪些好处,大家都没有明说。

  有些事情说的太明白,反而显得没有人情味儿。

  桑敬就问了一个问题,治到什么程度。

  老朱的回答充满了杀意:“治到百姓畏惧律法为止。”

  -----------------

  朱雄英也没有耽搁,立即就下旨,桑敬的永义国即刻建立。

  并赐下了国王印信、服饰等仪仗。

  同时还将运往其他封国的物资,抽调了一批给永义国。

  并且命桑敬的嫡长子即刻开赴永义国。

  要知道,此时离过年也就剩下七天时间。

  这是连年都不让人过了。

  诸侯王们一时间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桑敬怎么得罪皇帝了。

  但马上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在桑敬的嫡长子出发后,朱雄英又接连下达了好几条命令。

  比如,命凤阳留守回京述职。

  比如,任命桑敬为钦差大臣巡视凤阳。

第555章 即刻

  桑敬接到任命之后,没有做丝毫停留,出了宫门直奔码头。

  乘坐上早就准备好的官船,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凤阳。

  目的自然是防止凤阳的官吏们得到消息,提前销毁某些证据。

  关于桑敬的任命很快就传开了,群臣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对此诸侯王们有人羡慕,这个机会咋就没轮到我呢?

  危险?确实有危险,可把事情办好了收益也非常大啊。

  你以为封国建立起来就完了?

  五根手指还不一般短长呢,大明一百多封国能一视同仁吗?

  冒点险帮皇帝背黑锅又咋了,子孙后代都能跟着受益。

  也有人不以为然,都已经功成名就了,何必再玩命呢?

  除此之外,大家感触最大的还是皇帝惩奸除恶的决心。

  连凤阳老家都要大动干戈,其它地方手段只会更加激烈。

  也有部分人收到消息后脸色大变,立即派人去凤阳通风报信。

  只是很显然,他们的速度是赶不上桑敬的。

  这还不算完,为了表示惩奸除恶的决心,朱雄英宣布今年元日大典停办。

  这个命令一出,朝堂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知道,事情大发了。

首节 上一节 931/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