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29节

  他的顶头上司是太子冼马。

  换成别的朝代,这个职务确实不咋地,还经常背黑锅。

  可在大明,太子是掌握实权的,东宫一系的官员那就是潜邸之臣。

  只要不是真的不堪用,基本都能获得机会。

  更何况,校书这个职务能经常见到太子,甚至和太子讨论典籍内容。

  简直就是臣子梦寐以求的终南捷径。

  正常情况下,这个职务都是勋贵子弟担任的。

  只是老朱这次要玩一波大,需要提拔一些非儒家读书人。

  杨士奇是实用主义者,编写《蠹虫传》又得罪了同僚,很符合选拔标准。

  机缘巧合之下,这个职务才落到了他头上。

  这如何能不让他高兴。

  追求了这么多年的终南捷径,终于踏上去了。

  他已经开始思考,怎么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太子青睐了。

  第二个文化方面的成绩,是《元史》终于修订完成。

  前面说过,老朱急于给蒙元盖棺定论,仓促之下编写了元史。

  导致这部史书错漏百出。

  朱标登基后,下旨重新修订此书,此事也终于完成了。

  他下旨修订的不只是元史,还有宋史和辽金夏三代史。

  也差不多在先后时间完成。

  这确实是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巨大成就。

  群臣亲自去宫里,当面向朱标表示了祝贺。

  这是朱标中风以来,第一次正式接见群臣。

  这些都是他的政绩,朱标自然非常开心,赏赐了群臣不少东西。

  尤其是厚赏了修书的官吏。

  而且他还罕见的下达了一条政令,把这些修史官吏全部调去编写建章大典。

  群臣自然都明白他的意思。

  就是希望在退位前,将这部书编好。

  善始善终吗。

  对于这位皇帝,群臣打心眼里尊敬,自然也希望他的愿望能够达成。

  于是纷纷表示,会全力支持建章大典的编撰工作。

  老朱就更别提了,恨不得代替儿子瘫痪,这点小事儿自然不会阻挠。

  不但将修史的官吏调拨过去,还抽调了更多名士加入。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

  十一月,蒸汽机研究院传来消息,第一列实用型火车制造完成。

  朱元璋大喜,带领群臣来到蒸汽机研究院,亲自主持了试车仪式。

  本来他想亲自坐上火车的,在群臣的拼命阻拦下不得不了这个念头。

  随着‘呜呜呜’声响起,十节车厢的蒸汽火车发出猛烈的震动,然后缓慢的移动起来。

  接着“况且……况且……”的声音响起,火车开始使出了车站。

  群臣都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欢呼声。

  这是一个全新时代的曙光,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与有荣焉。

  只是他们还不知道,很多人注定见不到新时代了。

  火车的正式运营,吸引了沿途百姓的围观。

  每到一地,都能引来无数惊呼。

  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更准确说是很多年,看火车都是大家最喜欢做的事情。

  火车自然不会直接就投入商业运营,要在这条铁轨上来回奔跑数月不出问题,才能宣告成功。

  不过能跑起来,本身就已经是成功了,剩下的不过是磨合问题。

  火车成功,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也为多灾多难的建章五年,增添了一些喜气。

  就在这时,一个谁都没有注意到的异常情况出现了。

  报纸上开始频繁出现孟子的文章。

第455章 布局开始

  提起孟子大家先想到的是什么?

  义。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孔孟的仁义思想,可以看做是儒家的核心所在。

  但是,如果将孟子和朱元璋联系在一起,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答案是,民贵君轻。

  曾经因为这句话,老朱一度将孟子撵出了文庙。

  虽然后来又将孟子请了回去,但双方之间的矛盾人尽皆知。

  所以目前大明有个潜规则,在官方场合尽量避免提到孟子。

  实在避不开,也要尽可能淡化‘孟子’本身的存在。

  说白了,只提思想,不说思想来自于谁。

  自大明周报创刊以来,大多数先贤都被单独点评过,唯独孟子没有人敢碰。

  原因大家都懂。

  现在突然出现大量关于孟子的文章,只要不傻都知道是什么原因。

  这是在试探朱元璋的底线。

  自方孝孺和解缙重提,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没有遭到老朱的打击,很多人就产生了一些想法。

  酝酿了这么久,某些人终于忍不住,开始做进一步的试探了。

  相关文章发表之后,朝廷依然没有任何表示。

  文人群体都喜笑颜开,形势真的变了,我们的好日子来了。

  已经有人忍不住提前开始庆祝。

  有些稳重的,则已经做好了继续试探的准备。

  看看太上皇的底线到底在哪。

  对于这种情况,方孝孺却充满了担忧。

  就算太上皇的想法有所改变,可你们也不能像今天这样骑脸输出吧?

  换成任何君王,都无法忍受权威被挑战。

  更何况是乾纲独断的洪武皇帝。

  恐怕要不了多久,打击就会接踵而至。

  自己率先重提‘公天下’思想,真追究起来少不了被清算。

  那些人恐怕不只是为了试探太上皇,还想借助此事来打击自己,从而打击唯物学。

  他知道,自己被别人利用了。

  可事情已经由不得他。

  与之相反的是,解缙非常高兴。

  当陈景恪询问他的看法时,他乐观的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尊崇先贤思想。

  太上皇是心怀天下的君主云云。

  陈景恪叹息一声,说道:“朝廷准备派人去南洋担任督学,指导监督各藩属国的文教工作,我准备举荐你担任此职。”

  解缙的表情顿时僵住了,过了好一会儿重归平静。

  竟然没有任何抱怨,也没有抗议,而是说道:

  “为了保住我,你没少花费心思吧?”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以你的学问和能力,担任南洋督学绰绰有余。”

  “况且太上皇、太子都十分器重你,让你去南洋,也是不想你被人利用。”

  “希望你能理解他们的苦心。”

  解缙面露感激之色,朝皇宫行礼道:“臣必不负太上皇、皇上、太子厚望。”

  然后他担忧的道:“希直兄不会受到牵连吧?”

  陈景恪说道:“放心,孰是孰非太上皇心里非常清楚,就算要惩处某些人,也不会牵连到你二人。”

  “否则也不会让你去南洋担任督学了。”

  “而且等你走后,将会由希直兄担任翰林院学士兼周报总编辑。”

  解缙也不是腐儒,马上就从这个任命察觉到了异常,追问道:

首节 上一节 729/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