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213节

  军舰的造价本来就贵,比飞机要贵多了,再加上跟大毛熊买的又不知道加了多少钱。

  现在突然又有人要说要造国产新军舰还不需要他们拨经费,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吗?

  海军方面反应迅速,立刻派出了一个代表团,到帝俊这边进行参观学习。

  说是参观学习,实际上就是来打探,究竟是怎样的参数,符不符合他们的需求,如果不符合的话他们会加以指导。

  一共十个人的代表跟刘华在小会议室里碰头,一听刘华介绍了新军舰的内容,齐齐的倒吸一口凉气。

  这已经不是符不符合的问题了,这是他们现在配不配开这个军舰的问题了。

  这艘无支祁级级军舰实在太强了,强到他们有点不敢相信。

  代表团的团长试探着说:“刘教授,要不把技术指标稍微降低一点吧,哪怕降低一点,也是妥妥的咱们的旗舰。”

  旁边另一个军官赶紧帮腔:“没错,我们不好高骛远,这已经远超我们现在的战略需求了。”

  团长点点头:“从实际出发,这种舰只造价肯定高,而且要求这么高,我们目前的技术很难达标的,稍微降低一点指标,已经满足我们的需要了。”

  这难道是他们不想要这么强大的战舰吗?不可能的,他们太渴望这么强大的战舰了。

  这艘无支祁的技术指标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让他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们太怕这是镜中花水中月了。

  所以哪怕降低一点指标,这样会显得更加真实。更加的满足他们的需求,更加能填补他们的期盼。

  “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个钉儿。”刘华笑着说:“我了解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是不是怕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

  十个人齐刷刷的点头,刘华一拍桌子:“我把话放在这儿,我可以跟你们立军令状,两到三年之内一定给你们拿出成品而已,咱们的舰队就准备迎接新旗舰吧。”

  “嘶。”

  代表团团长拧了自己一下:“我不是在做梦吧?”

第475章 专业的

  “不是。”另一个军官说道:“我刚刚已经掐了自己一把了,很疼。”

  “那咱们要有万吨的主力舰了?”领队不敢置信的说道:“真的好像是在梦里啊,不行,回去我就打申请,我要上一线。”

  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

  他一说他要上一线,其他人立马就反应过来了,这哪是想上一线,这是准备锻炼锻炼,看看有没有机会做万吨舰的舰长。

  “队长,你身体不太好,你哪儿能上一线啊,我身强力壮,我申请去一线。”

  “就是,该我上一线,我这几年一直在打申请,要去也应该我去。”

  十个人开始七嘴八舌的抢任务,都不是傻子。虽然不一定就能轮到他们头上,但是你不抢,那肯定就没希望了。

  我国第一艘万吨主力舰的舰长,那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他们没有在刘华的办公室里打起来就已经算是好的了。

  “诸位,诸位。”刘华敲敲桌子:“这是我办公室,瞧我的面儿,先别争行不行?再说,你们争了有什么用,舰长这个重任是你们说定就能定的吗?”

  领队脑子最快,他知道自己的劣势,他已经调进办公室好些年了,即使现在申请去一线,将来十有八九也轮不到他头上。

  “我不是争舰长。”领队笑着说:“我是申请到造船一线去,能够看到这艘船从无到有,一点一点的建起来,那也是我毕生的荣幸啊。”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这个领队肚子里面一肚坏水儿,说是要上造船第一线去,等到船下水了,他凭借着对船只最为了解的优势,就算当不了舰长,也能当个副舰长。

  把代表团送走以后,刘华就积极的联系江南造船厂,让他们在两年内预留一艘万吨级的船台。

  江南造船厂那边听说刘华这里正在设计一艘万吨级的大驱,也是兴致盎然,当即派他们的总工程师过来考察。

  “刘教授,你这个玩笑开大了,你图纸还没出呢。”

  刘华摆摆手:“放心,我这个人搞科研出了名多快,今年年底就能出图了。”

  “你这根本不科学,一艘船的图纸,而且是战舰,怎么能够这么草率?”

  “确实不大符合规律,但是我就是能出图,这一点你就放心吧,反正所有的费用我包了。”

  淳朴的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哪能想到刘华有外挂呀。

  送走了第二波参观的,刘华赶忙联系了远在梁溪的60*某所,咱们现在虽然已经有了有源相控的雷达,但是还没有四面有源相关的雷达,更没有完整的作战体系。

  和研究所取得联系以后,刘华跟他们约定了,由他提供资料对方来研究,力争在两三年之内就拿出成品来。

  反正造船还得一两年,完了之后海试、舾装都需要时间,对于刘华来说,时间是很充足的。

  刘华还通过孙光明联系了很多兵器研究所,导弹垂发、万发近防炮,一五五口径的舰炮,都需要人研究。

  柳霏霏觉得刘华最近一段时间太忙了,比以前年轻的时候都忙。

  “你这眼瞅着都要到快退休的年纪了,怎么比人家年轻人都要忙,人家年轻人要忙着赚钱养家,你这么忙干嘛?”

  “我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时不我待呀。”刘华笑着说:“以前条件不好,有太多的科研无法开展,现在条件好啦,我要争分夺秒。”

  “忙了一辈子了,你就不能停下来歇一歇吗?”

  刘华摇摇头:“没办法,我现在这个脑子跟开了窍一样好主意是一个接着一个,根本压抑不住。”

  刘华这是年纪越大,越有紧迫感。

  两个月以后,刘华唐山的炼钢厂一期工程,第一号的炼钢炉已经投产了,生产的第一款特种钢就是军舰用钢

  当刘华把这种钢样品送给了江南造船厂,经过检测之后,江南造船厂方面立刻派出了采购团,想要大规模采购这种船用钢。

  刘华断然拒绝:“不可能的,这种钢是专门为我的新军舰准备的。”

  “刘教授,再商量商量。”采购团的领导不放弃的说:“我们江南造船厂也是有造舰任务的,您这款钢材比我们现有的要优秀的多,我们跟海军方面商量过了,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一部分军舰使用你这个钢材进行建造。”

  “造军舰用啊,那还行。”刘华这才松口:“这么好的特种钢用来造民用船,这实在是太浪费了,既然是国防建设,那我责无旁贷。”

  “成本怎么样?”

  这是江南造船厂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毕竟咱们造舰成本有限。

  刘华报了一个非常低的价格,采购团团长难以置信的说:“不可能,您的钢材比现有的造舰用钢要强那么多,舰身强度最起码增长十二个百分点,不可能是这个价格,我们知道你想建设国防,但是没有必要亏待自己。”

  刘华嘿嘿一笑:“你们也太小瞧人了,我们采用了新的生产工艺,成本比以前的工艺下降了二十二个百分点,这个价格卖给你,我还有的赚。”

  “不愧是多领域的专家呀。”采购团团长称赞道:“采用你们的钢材,我们新军舰的成本最起码能下降百分之八,要是所有的军舰都采用你这种钢材,那省下来的钱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暂时先别白日做梦了。”刘华笑了笑:“我现在只是一期工程的第一个炼钢炉投入生产,还无法大规模的供应给你。”

  “那就赶紧啊,这事儿可慢不得。”

  过了没几天时间,唐山的工地上来了两千人的建设队伍,刘华当时还在这边,看见这么多人,他也很纳闷儿。

  “你们这个施工团队是从哪儿来的?”

  领导交给刘华一封信,因为我看了一下是海军这边分拨给他的,两千人,清一色小平头,腰板挺拔。

  “不是说基建工程兵队伍已经被撤销了吗?”刘华不解的问道:“你们懂基建吗?建造炼钢厂可不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

  “刘教授,您放心,我们都是专业的。”

第476章 精益求精

  大部分基建工程兵确实被撤销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保留了下来,只不过现在都采用机械化操作,不再需要以前那种人山人海的建设了。

  保留下来的这一批,绝对是精英当中的精英,平时他们负责国防建设,就比如地下长城之类的。

  有了这些基建精英的加入,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了很多。

  何建国目瞪口呆的说:“叔,这些人是哪个建筑公司的?早知道当初早就应该雇他们来建啊,这速度蹭蹭的,我看见了,人家工作都是一溜小跑儿,压根儿就看不见磨洋工的。”

  “八一的。”刘华笑着说:“我可雇不起这样的建筑队,既然人家工作的这么辛苦,你们后勤一定要保障好啊。”

  “他们有自己的后勤团队。”何建国笑着说:“买菜做饭什么的都是自己来,每个星期向我们递交一次申请表,申请一下经费,其余的都不用我们操心。”

  “让我们的后勤的人多采购一些肉类、水果,直接给他们送过去,人家可不会浪费。”

  “明白了。”何建国点点头:“感情他们是当兵的呀。”

  “你才反应过来,我不都说了是八一公司的吗?”

  “我以为是巴依老爷那个巴依呢。”

  随着江南造船厂采用新钢材建造军舰,海军方面也局势极为满意,一艘刚刚下水不到一千吨的小艇,经过海试以后,得出了令海军极为满意的结果。

  于是咱们北方的达利安造船厂也跑过来采购新钢材,这就引起注意了。

  凤凰卫视有个节目,叫做军情观察室,里面的那个主持人说话跟机关枪一样。

  他在最近的一期节目当中稍微提了一嘴:“根据弯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现在内地造舰钢板原材料已经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强度最起码提升了百分之十。”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就让有关部门给盯上了,海峡对面知道我们更新了造舰用的钢板。

  可是咱们刚刚更新连两个月都不到,就连咱们内部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海峡对面都知道了,这个事情要一查到底。

  同时,海军方面还加派了驻厂人手,这种军用材料一定会有驻厂的进行检测,合格了才能送走,这是多少年的老规矩了,刘华以前也经历过,都习以为常了。

  一个星期以后,相关部门的人告诉刘华,从他们厂还有建筑队里揪出了两个卧底,让他以后在雇人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

  “怎么小心谨慎啊,我还能查人三代啊?”刘华无语的说:“尤其是建筑队,我更没办法管了,我只能管我车间的人。”

  相关部门无奈,只能加大审核力度,再加上驻厂的海军方面的配合,这才保证的万无一失。

  不过,刘华不知道的是,他已经上了某些黑名单了。

  虽然对面的大佬们让咱们加入了WTO,但是初衷是想让咱们提供廉价的商品,不是让咱们发展高科技的。

  而刘华这个院士,本来就在他们的研究名单儿上,而刘华自从开放以后,基本上不出国,只去过两趟香江,他们想要威逼利诱,都没办法使手段。

  他们的相关部门已经把刘华放进了黑名单。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实行制裁等手段,毕竟刘华还是企业老板。

  这些资本主义的狗腿子天真的以为,使用经济手段就能让刘华屈服,可惜他们研究的不够细致,没有发现刘华研究所那些真正的高科技,其实一样都没有出口,而且刘华这些企业的命脉也不在出口,所以制裁暂时是吓不到刘华的。

  炼钢厂这边事情稍微有点起色,刘华不得不马上赶回京城,太一重工这边设计团队新设计的一款柴油发动机。

  是专门为国产卡车准备的,刘华事先做过一些指导,但是并没有兑换资料,毕竟他也是搞过柴油发动机的,而且是安在坦克上的。

  现在设计团队把设计已经定型了,想请刘华审核一下,刘华当然应允,这应该是他们公司团队第一次自主完成设计,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都是应该得到表扬的。

  刘华花了一个礼拜,看完了所有图纸和设计思路,设计人员的研发思路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他们的初衷是设计一款省油、大马力、易修理的柴油发动机,并没有好高骛远,指标里甚至都没有提及低故障,因为这个时候咱们国内大部分柴油发动机的故障率都挺高的。

  他们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还没有敢把话说的那么满。

  审核完图纸以后,刘华亲自书写了一百多条意见,整整写了三十多页,这所有的意见都是从他自身的学识来看,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优化。

  他准备等这些学生修改完了以后,再使用系统进行优化一遍,主要就是为了培养研究人员独立研究的能力。

首节 上一节 213/2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