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241节

  马山小声对孙光明说道:“咱们的老领导也挺坏的。”

  “你个兔崽子说啥呢?”

  马山立刻立正:“没有,我说老领导挺英明的。”

  孙光明拆台的说:“他说,老领导挺坏的。”

  领导直接瞪了一眼马山:“最烦你这种熊兵,该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坏,面对敌人,你要怎么坏怎么来,他不舒服了,你才能舒服。”

  说完,领导一指门口:“你给我赶紧回去,回试验场去,把所有的数据给我带回来,今天晚上我要看到所有的数据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

  马山瞪了一眼孙光明,然后无奈的敬了个礼,就转身出去了,刚刚的直升机已经飞走了,在赶去机场的路上,马上打电话又安排了一架直升机。

  等他到了机场以后,他打电话给刘华:“喂,老刘,你现在在哪儿啊?我要去你那儿取完整的数据。”

  “正坐直升机往回赶呢。”刘华笑着说:“当地驻军的领导知道我这事儿比较着急,特地给我安排了一架直升机。”

  “谢天谢地。”马山开心的说:“你告诉飞行员,直接飞我这边来,领导要尽快看到所有的数据。”

  “刚刚,你们俩人着急忙慌的,就走了,多待俩小时就行。”刘华打趣的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第539章 交流会

  几个小时后,刘华乘坐的直升机在机场降落,马山迫不及待的迎了上来。

  “你这把火太旺了,不止是豆腐热了,甚至都要焦了。”马山笑着说:“领导都让你烫着了,已经急不可耐了。”

  刘华从自己旁边保卫人员的公文包里拿拿出一个移动硬盘,马山迫不及待的抢了过去:“就等这个,幸亏你回来了,要不然我还得坐直升机去找你。”

  “别乱抢,目前数据就这一份,我还没备份呢。”

  马山自信的说:“放心吧,在我手上绝对不会出差错。”

  刘华摇摇头:“你还是等会儿吧,让我们的技术人员先备份一份再说,小心无大错,我相信即使你迟到了,你领导要是知道因为这个原因迟到,他也不会说什么的。”

  想想刘华说的也有道理,只是把硬盘还了回去,让技术人员备份数据。

  他们用的电脑可不是一般的电脑,那可是绝对保密的,马山强忍着焦躁不安,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数据备份完成。

  没办法数据太庞大了,而现在的电脑处理速度也稍微慢了一些。

  好容易备份完成之后,马山就已经一把抢过去,汽车早就备好了,就等着他上车了。

  等到了领导办公室,他上气不接下气的,领导皱皱眉头:“多大了,怎么一点都不稳重,怎么这么快啊?”

  “那什么,我到机场的时候,刘华正好坐直升机回来,我等了几个小时,降落以后,又等他把数据备份好了,这才回来的。”

  领导皱皱眉头:“回来就好,回头你批评一下刘华同志,这种顺便安排的直升机尽量不要坐了,虽然我相信咱们的战士能够安全把人送到,毕竟存在风险,刘院士的价值可是无可估量的。”

  马山木讷的问道:“那刘华要是着急有事,需要乘坐直升机怎么办?”

  “报到我这边来,我亲自安排。”领导斩钉截铁地说:“最好的飞行员,最好的飞机,最好的保卫人员,都必须配置好。”

  领导接过马山递过来的移动硬盘,很小心的把硬盘锁进了自己的保险柜里,过几天有大用。

  “马山,你回去以后,安排好你们的招待所,过几天会有一批航空方面的专家来开会,他们的食宿安全,我全交给你了。”

  马山立正敬礼:“保证完成任务。”

  刘华也收到通知,五天之后要开大会,全国的航空方面的专家会开一个研讨大会,刘华是要列席的。

  十几个顶尖的专家接到通知,全部由空军接送。

  专家们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要开会,通知当中说保密,能在开会之前对他们还保密,可见议题绝对是非同寻常。

  事实也是如此,大会开始的时候,领导并没有说话,而是安排人把窗帘儿拿下来,播放了一段影片。

  正是刘华他们发射爆震发动机的纪录片,诸位都是航空界的大佬,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发动机,但是他们更多的认为这是一个航天发动机,也就是火箭上用的。

  看完了整个纪录片以后,这些大佬都是一头雾水,要是火,要说是火箭发动机吧,又感觉不太像,可要不说不是火箭发动机吧,这又不可能是飞机发动机。

  这时候有位大佬看到了刘华,坐在旁边一言不发,想起来去年在帝俊实验室工作的经历。

  于是这位大佬一拍大腿:“刘院士,这是不是脉冲爆震发动机?”

  刘华不动声色的点点头,但是会议室里可就炸了锅了。

  作为航天界的大佬,或多或少都听说一点,有国内有人在做爆震发动机,但是并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就投入实验。

  而且看纪录片儿,这个爆震发动机的实验是非常成功的,那么就意味着他们下下一代主力战斗机的发动机有着落了。

  “刘院士,你们走的也太超前了。我们第五代战斗机还没有搞完,你就已经把第六代战斗机的发动机给搞出来了。”

  刘华笑了笑:“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另一位大佬笑着说:“最近这几年,咱们的日子好过了,我们安逸了,把咱们以前穷棒子精神都给忘了。”

  “有道理呀,一个民营的公司走到我们前面了,让我们这些拿着国家拨款,拿着纳税人钱的人汗颜啊。”

  刘华玩笑的说:“那不是应该的嘛,我作为一个资本家,就应该不断的推出新东西,才有可能占领市场,所以我们的嗅觉和动作就应该比你们要快,比你们要准,我的方向策略如果错误了,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破产。”

  刘华也没想到自己这句话的威力这么大,直接把楼给歪了。

  有专家就托着下巴问道:“难不成我们这种研究体制终究赶不上欧美那种私营的军工企业吗?”

  这句话一出,把刘华都给吓着了,他赶紧摇摇头:“诸位可别瞎想啊,要知道,我们研究的可是国之重器,我觉得,应该以国家为主,民营企业为辅,这样双方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才是最好的,像欧美那种研究体制,以私营企业为主,终究是要造成大问题的。”

  领导咳嗽了一声:“好了,我请各位来,不是研究我们的研究方式的,而是研究这这颗脉冲爆震发动机的。”

  做完领导示意,孙光明把数据打到屏幕上,各位大佬,立刻戴上眼镜儿,仔细的观看。

  孙光明还有马山带着自己的助手给各位专家分发文件,上面有更为详细的内容。

  一时间,会议室里面又陷入了沉寂,只听见沙沙的翻阅声,以及钢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

  刘华靠着沙发靠背闭目养神,领导也是耐着性子看着诸位专家,马山和孙光明两位马上就要扛上星星的人,则坐在一旁随时准备给各位专家添茶加水。

  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人叹了一口气。

  “终于看见希望了。”这位激动的说:“从我开始研究飞机那天开始,我们就跟在大脑美的屁股后面追呀,现在,我们终于看见反超的希望了,真要能抢到他们前面去,我也能瞑目了。”

第540章 争先恐后

  “别感慨了,要说感慨,我们当兵的不比你们少。”领导乐呵呵的说:“但是光感慨没有用啊,我们得抓紧一切机会往前赶,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各位如果不抓住的话,那恐怕连咱们的列祖列宗都对不起啊,就更不用说组织和国家了。”

  “交给我们沈飞来吧,我们沈飞在五代机上面有新的思路。”沈飞的总工立军令状似的说道:“但是我感觉那个思路在五代机上面有点太超前了,正好可以放到六代机上试一试。”

  “还是交给我们川飞吧。”川飞的总工得意的说:“五代机我们已经全部整合完毕了,现在有空余力量来设计六代机,十年之内,我们肯定能够拿出合格的六代机。”

  这是两个飞机制造公司表态,还有各个研究所也争相表态啊,都想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划到自己名下,这是一机会,青史留名的机会。

  包括五代机,咱们都是跟在大脑美屁股后面儿,但是六等级我们是自主研究生产,没有人再供我们参考了,这绝对能在我们国家战机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领导看着这帮奋勇争先的专家,满意的点点头:“很好,我之前已经猜到了,大家都会争先恐后的,所以这次的任务我平等的给每一个公司,每一个研究所,三年之内拿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到时候我们再评优评劣,看看究竟能花落谁家?”

  马山拱拱刘华:“你怎么不表态啊?”

  “设计飞机又不是我的专长。”刘华笑着说:“再说了,我们公司有更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而且我们已经够出风头了,何必再强出头呢,堤高于岸,浪必摧之。”

  “你们公司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什么任务?”

  刘华摇摇头,笑着说:“保密,我自己都没有必成的把握,所以我一个字儿都不会说,省得失败了丢脸。”

  “这你就不地道了。”

  刘华开玩笑的说:“这我可就该跟你争吧争吧了,我虽然不是老京城,但我也是从小到大就长在京城的,那叫一个地地道道,地地道道。”

  “去,谁跟你开这么无聊的玩笑?”

  领导敲敲桌子:“刘院士,请问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刘华点点头:“我确实有点想说,我就是说,这次看到各位争先恐后我很欣慰,但是我更希望三年以后看到在这里争先恐后的不是各位,而是三十岁、四十岁的总工。”

  孙光明不动声色的在底下竖了个大拇指,然后小声的跟马山说:“转了一圈儿,还是刘院士的眼光高,格局大呀。”

  马山点点头:“这就叫承前启后,后继有人啊。”

  领导笑了笑:“刘院士的建议非常好,但是我希望三年以后各位也来,那些年轻人也来,到时候我坐在台下听讲解的时候,我希望是那些年轻人在台上,这样才能体现我们这些研究所的活力。”

  会议当然不可能就这么散了,把诸位大佬叫来,除了布置任务,还希望大家交流一下看法,毕竟是六代机,全球破天荒的第一,没有任何案例可供参考,那就只能在交流之中,让智慧碰出火花。

  刘华也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说飞机的忠诚僚机,比如说无人作战飞机。

  想法还是有些超前,因为无人机还没有大行其道,咱们现在虽然有彩虹系列无人机,还有双尾蝎系列,但是毕竟没有成为主力战机。

  三天交流,最后形成一本厚厚的会议纪要,让各位总工带回去,也算是一个指导性的意见,连刘华都有一本儿。

  马山最后提议说,最好每年都能聚一次,大家互相交流一下,新的一年里有什么心得看法,最好是带一些年轻人,年轻人的思维更加活跃。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定下了以后每一年的今天,都到京城来开一个座谈会,力争十年之内把六代机给拿出来。

  交流会结束以后,刘华本来准备搞自己的事,但是没想到第二天又让领导给请了回去。

  “领导找我有什么事吗?六代机的事情,我基本上不会再掺和了。”刘华笑着说:“我相信咱们国家的科研力量是足够支撑第六代战机的研制的,我掺和了,反而会阻碍其他人的进步。”

  “找您不是第六代战机的事情。”领导敲打了一下手指:“前两天您提到了双尾蝎,我就是想跟您聊一下双尾蝎轰炸机的事情。”

  “这么多年,我也没听说过双尾蝎大规模服役。”刘华笑着说:“我几乎以为这无人轰炸机要下马了。”

  “不是下马,是因为还没有达到我们的作战要求。”领导笑着说:“目前我们还有六爷撑着,可以达成一定的战略威慑,所以还不需要双尾蝎顶大梁,现在我们内部有争议,设计一款全新的轰炸机或者改进双尾蝎。”

  刘华大概知道领导找他要说什么了,可是他没有说话。

  领导笑了笑:“我想您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了,现在这两种争论谁也压不下谁,轰炸机的项目正在验证,我想请您改进一下双尾蝎。”

  刘华点点头:“责无旁贷,毕竟是我搞出来的,而且我认为无人机作战将是未来的主要作战形态,双尾蝎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优点,就是实在是太便宜了。”

  领导哈哈大笑:“没错,一架全新的轰炸机,估且不论多少钱,至少能生产数百架双尾蝎,只要双尾蝎的速度、航程和载重上去了,那新的轰炸机估计就没有什么用处,毕竟一架和数百架的威慑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刘华笑着说:“之前的双尾蝎毕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技术发展已经进步很多了,改进双尾蝎应该不在话下,不过要容我点功夫啊,我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领导高兴的一拍桌子:“我要的就是您这句话,三年时间,两亿经费,还需要什么您尽管开口,能满足的我一定满足。”

  “差不多了,正好我在航空航天大学每年还带几个研究生,科研人员也齐了。”

首节 上一节 241/2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