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266节

  显然,从沐晟的动作上也可以看出他对朱应的信服。

  虽然同为指挥使,但沐晟深知自己在勇略上不如朱应,而且在此次战事中,他也是听命于朱应的指挥。

  大殿内!

  郭英端坐于主位,神色威严,不怒自威。

  朱棣与李景隆则是分坐在左右两边。

  待得朱应进来,朱应当即对着郭英躬身一拜,大声说道:“末将拜见大将军。”

  “朱将军,可休息好了?”郭英脸上浮现出关切的笑容,温和地问道。

  “多谢大将军关心,末将已经休息好了。”朱应笑着回道。

  “朱将军昨日率军一日破城,斩敌无数,当真让吾大吃一惊啊。”郭英凝视着朱应,大声夸赞道。

  “这是末将职责所在。”朱应神色平静,语气沉稳地回道。

  这种事情,朱应自然是已经习惯了。

  “此番战果已出,此战朱将军可知我军歼灭了多少元军?”郭英笑了笑,然后试探着问道。

  “此战,依末将估算来看,与我军交战的元军不下于四万。应该是守卫此城的半数。”朱应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回道。

  听到这,郭英眼中闪过了一抹赞赏的光芒,当即笑道:“朱将军不愧是吾大明智勇双全之将,没想到连兵力都可以估算得如此清楚。”

  “不错,统计之下,驻守在城中的元军原本有八万余众,还有五万青壮。”

  “但在外城被朱将军攻破之后,原本镇守在此城的元皇二子率领着大部分的兵力撤离了。”

  “此战,经过后勤军统计,斩敌近三万众,俘获两万余众,包括了青壮,也就是元军的炮灰军。”

  郭英缓缓开口,详细地讲述着战果。

  “如此,往后的战事也会更难一些。”

  “此番虽然夺下了此城,但也逃了不少元军。”

  朱应神色严肃的道。

  “首战就取得如此战果,元庭,不足为虑。”

  “不过,朱将军昨日杀敌一日,可了解你自己杀了多少元军?”郭英微微眯起眼睛,试探着问道。

  “这个数字末将自然是无法记住。”朱应则是平静回道。

  不过在心底,朱应却是清楚地知道,昨天一日杀伐,死在他手中的元军超过了两千众。

  不仅给他带来了八十年的寿元捡取,更是让他全属性顺利突破到了六千。

  “就后勤军配合都镇抚统计的,朱将军杀敌人数就超过了一千五百人。”

  “朱将军…你…到底是人吗?”

  郭英瞪大眼睛,带着一种难言的震撼,紧紧凝视着朱应,似乎难以平复内心的波澜。

  在看到了都镇抚与后勤军共同统计的战果后,郭英差点眼睛都瞪出来了。

  一千五百余人,而且只有多,没有少。

  毕竟这些能够确定是朱应所斩杀的,那是因为那些死去元兵的身上都是深入骨髓的刀痕,剑痕,而且还有断臂残骸,死在朱应手中的,几乎没有什么好死状。

  而听到这个数字,一旁的朱棣与李景隆目光瞬间聚集了过来,落在了朱应的身上。

  “父母生养得好,让末将天生神力。所以杀敌也就简单了一些。”朱应笑了笑,轻描淡写地回答道,带着几分洒脱。

  毕竟,他也不好如何回答。

  ……

第151章 开宝箱!各种科技之物!为日后科技国度奠定!

  即便身处攻城冲杀的血腥战场之上,朱应对于自身实力的展现,依旧有所保留。

  若将全部实力展露无遗,那阵仗实在太过骇人听闻。

  单论速度,他一步跨出,常人便难以望其项背,那已然是非人力,更超乎想象。

  毕竟,朱应如今仍需依托大明这棵大树,汲取养分,发展壮大。

  所以,有些锋芒该藏就得藏,在这复杂的局势中,精准获取自己所需,才是生存与发展的王道。

  “那朱将军或许就是真正的天赋异禀啊!”郭英满脸感慨,不禁出声赞叹道。

  事实也的确如此,朱应这般悍勇绝伦的程度,用“天赋异禀”来形容,都显得有些词不达意,似乎也找不到其他更贴切的词来形容了。

  而在一旁,朱棣目光深沉,意味深长地凝视着朱应,眼底深处,对朱应的忌惮更是滋生壮大,且已达到了难以言喻的程度。

  “一日之内,竟斩杀了一千五百余众带甲元军,还冲杀在队伍最前方,直面元军最为猛烈的攻势。”

  朱棣在心底暗自思虑着:“倘若真要对付他,究竟得使出何等手段,才有胜算将他置于死地?”

  此时此刻,朱棣的内心,已然被震撼与忌惮填满,在他眼中,朱应早已超脱了常人的范畴。

  忌惮!

  担忧!

  此刻朱棣心底正是如此。

  “哈哈。”李景隆放声大笑,高声说道:“朱将军果然是神人啊!”

  “昔日西楚霸王项羽,悍勇无敌,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依我看,未来朱应将军凭借这一身勇力,必定也能青史留名,为后世所铭记!”

  话语间,他看向朱应的眼神里,满是毫不掩饰的敬佩之意。

  虽说李景隆比朱应年长许多,地位也更为尊崇,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对朱应发自内心的敬重。

  毕竟他从小也是受到了他父亲李文忠的熏陶,崇尚军旅,崇尚军中悍勇战将。

  “那就借李将军吉言。”朱应露出一抹笑意,从容地回应道。

  “朱将军。”郭英整理了下思绪,回过神来,看着朱应说道:“昨日一战的战果,如今已基本统计完毕,今日便能让急报快马加鞭呈奏应天。”

  “此番北伐,首功必定是你的了。”

  “不过,镇夏城已然平定,下一步进军的计划,朱将军可有什么见解?”

  虽说郭英身为大将军,手握兵权,统筹全局,但朱应在首战中大放异彩,表现极为出色。

  于情于理,郭英都觉得有必要询问一下朱应的想法,哪怕他心中早已拟定了进军的策略。

  “自然是乘胜追击,抓住这来之不易的胜果,继续挥军挺进。”

  朱应毫不犹豫,当即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继而又补充道:“趁着北元还在为守城战报焦头烂额,我们应迅速分兵进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绝不给他们喘息,整顿的机会。”

  “燕王。”郭英转而看向朱棣,问道:“北平军如今想必快到了吧?”

  “回禀大将军。”朱棣立刻回过神来,回道:“明日,北平军就可抵达镇明城,兵临城下。”

  “好。”郭英微微点头,神色严肃的说道:“明日张玉将军率军发起进攻,必定能牵制住一部分元军兵力。”

  “而剩下的十万大军,便可趁势继续推进,直逼此番元军兵败后,匆忙撤入的镇唐城。”

  “大宁边军经过一日的激烈杀伐,将士们已然疲惫不堪。”沐晟见状,当即挺身而出,主动请命道:“末将愿领会州卫,承担进攻此城的重任。”

  “镇唐城那边,元军后撤时汇聚了不少兵力。”

  “而且本身也有兵力驻守。”朱应闻言,眉头轻皱,开口分析道:“凭会州卫现有的兵力,想要攻破此城,难度极大,几乎不太可能。”

  “那朱将军有何高见?”郭英一听,立刻追问道。

  “此城就由我大宁卫来进攻。”朱应表情不变,当即说道:“至于会州卫,则转而去进攻防御相对薄弱一些的邻城。”

  “此番我们正好兵分三路,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北元剩下的这四座边城一举攻破。”

  “如此一来,我大明军队便能长驱直入,毫无阻碍地杀入北元腹地。”

  “战场之上,兵贵神速。”

  毫无疑问,原本驻守在镇夏城的元军兵力,在北元诸多边城中堪称最强。

  朱应之所以反对沐晟领命去攻打镇唐城,一来是考虑到会州卫的兵力与实力,难以在这场攻坚战中取胜,二来,自然也有他自己的考量,想为大宁卫争取更多杀敌立功,积累战功的机会。

  当然,也有朱应要杀敌捡取属性的机会。

  “将军。”沐晟心有不甘,据理力争道:“今日一战,会州卫的将士们表现极为出众。”

  “虽说他们曾是降卒,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如今已真心实意归附我大明。”

  “末将有十足的信心,能率领他们攻破敌城。”

  “沐将军。”朱应耐心解释道:“降卒的整合与磨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打了一场胜仗,就能彻底融为一体的。”

  “昨日一战,会州卫的将士们确实奋勇杀敌,表现也的确可圈可点。”

  “但他们并未经历过真正残酷的攻城之战的考验。”

  “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倘若损兵折将达到三成,便极有可能士气低落,沦为溃军。”

  “而降卒整编而成的军队,情况则更为严峻,仅仅一两成的伤亡,就可能让他们士气瞬间崩溃,丧失战斗意志。”

  “所以,让会州卫正面迎战,或许尚可一试,但若是让他们去打攻城之战,尤其是面对兵力强于自身的守城敌军,他们不仅难以破城,甚至极有可能一触即溃。”

  “我大明北伐之军也会反受其乱。”

  会州卫这支军队,虽说经过朱应将近一年的悉心训练,但对于其中降卒的脾性与特点,朱应再清楚不过。

  他虽无法熟知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但对人性的洞察,让他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听到这番分析,原本态度坚决的沐晟,也不禁犹豫起来。

  他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看着朱应说道:“可是……昨日一战过后,大宁边军伤亡人数不下五千人,而且也是大战疲乏。”

  “若紧接着再进行攻城之战,将士们的体力与士气,还能支撑得住吗?”

  “放心吧。”朱应微微一笑,露出一抹自信,安慰道:“大宁边军,定能破城。”

  听到此处,郭英看向李景隆,询问道:“李将军,对于此番攻伐的兵力调度与安排,你有什么看法?”

  李景隆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说道:“末将觉得,朱将军的提议十分妥当,我们听朱将军的便是。”

  “毕竟朱将军在辽东历经无数征伐,其中大多都是攻城之战,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攻伐经验。相信朱将军心中,必定已有周全的应对之策。”

首节 上一节 266/4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有点不对劲

下一篇:圣子六岁,左手奶瓶,右手镇万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