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摄政妖妃的赤胆忠臣

摄政妖妃的赤胆忠臣 第322节

  “哥,你想什么呢。两条眉毛都拧成一条了。”

  何书墨头疼道:“御廷司人人都想跟我去卫尉寺,但初期的卫尉寺没那么多名额。”

  “抽签?”

  “不太行,抽签是下策,会打消积极性。”

  “那,比武呢?”

  “中策,有积极性,但是卫尉寺最重要的是忠心,这个靠拳头可比不出来。”

  “那……”

  接连两条建议被否,谢家小女郎现在也没主意了。

  何书墨摸着下巴,琢磨道:“其实所谓‘忠诚’的要点,是要对娘娘本人忠诚,或者对我忠诚。得想办法给他们出一道题,测测他们到底是忠诚于‘楚帝’,还是忠诚于‘我’或者‘娘娘’。”

  对于忠诚于“楚帝”的同僚,何书墨并不认为他们做错了什么。

  毕竟项氏掌权七八百年,项氏天子的观念深入人心。

  忠诚于楚帝才是“正统”的,和“对的”。

  对于“正统派”,何书墨只能请他们再回去想想,毕竟他改革卫尉寺的目的,是组建“贵妃私兵”。

  他肯定要优先启用“忠诚娘娘本人”的属下。

第243章 你那边,我放心不下(4k)

  明确好目的后,何书墨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准备一道“评测”,选出认为娘娘大于楚帝的下属,然后把这伙人带到卫尉寺。

  但这道“评测”不能太露骨,直接问“娘娘和楚帝你支持谁”,这太敏感了。必须得绕个弯子,达到差不多类似的效果。

  何书墨在屋中缓缓踱步,从地球上已经有的案例取材——某首富曾经用过的法子。

  “有了!晚棠。”

  “啊?”

  “你先放下手上的工作,帮我写一个策论题目。”

  “哦哦。”

  谢晚棠连忙收拾桌面,取出稿纸,铺在面前。

  “好了吗?”何书墨问道。

  “好了!”

  何书墨微微笑着,缓缓道:“嗯。策论题目就叫:论修道长生,对楚国的利弊。”

  谢晚棠埋首书写,很快写完。

  “哥,你瞧瞧。”

  她将稿纸递过来。

  何书墨双手接过,捧着欣赏。

  棠宝赏心悦目的小楷书,真是漂亮。

  “很好,把高玥叫过来。”

  “哦。”

  谢晚棠戴上帷帽,小跑出门,很快便和高玥一同回来。

  “司正!”高玥拱手道。

  “拿着。”

  何书墨将策论题目递给高玥,吩咐道:“把这个策论抄写出来,发放给所有想去卫尉寺的同僚。答卷过程完全放开,可问人,可参考,不能代写,明日上午收卷,凭成绩高低入选卫尉寺。同时,自身修为可以折合分数算入成绩。”

  高玥接过策论题目,道:“司正,答卷过程放开,这万一出现许多雷同的卷子怎么办?”

  “不妨事。我此番考察的不是文采,也不是高论,而是观点。雷同的卷子也能反映观点,只要不是代写,自己写的自己负责。”

  “明白!”

  高玥走了半步,又问道:“还有一件事司正,我们几个带刀使者也要写吗?”

  “一视同仁。”

  “是!”

  高玥下去做事,何书墨一回头,瞧见棠宝坐回书桌上,笔杆飞动,吭哧吭哧不知道在写什么。

  何书墨走到棠宝身边,发现她居然也在写策论。

  “你怎么写上了?”

  “哥不是说一视同仁吗?我不用写吗?”

  “你可以不用写的,因为你本来就没编制啊。”

  “啊,对哦。”

  谢晚棠笔杆停下,顿时想起,她好像从始至终都不是朝廷的人。只是一直跟在哥哥身边,做朝廷的事情,久而久之便把自己的身份给忘了。

  “算了,你想写就写着玩玩吧。写完交给我批改。”

  “好。”

  何书墨在逗妹妹玩的时候,在吏部憋了许久的卫尉寺调令,终于由吏部侍郎亲手送到了御廷司。

  “恭喜啊何大人!”

  吏部侍郎杨悠之满脸笑容。

  “辛苦杨大人。”何书墨客气道。

  “分内之事,分内之事。何大人年纪轻轻,官至四品,前途无量啊。何大人以后若对职务调动有所不解,尽可来我府上,当面相商。”

  杨悠之对何书墨抛出橄榄枝。

  此前,他曾经因为张权的暗示,将何书墨调入勇武营。

  如今张权既倒,此事无人知晓,能不提就不提了。

  何况,现在张家落幕,而何书墨俨然是楚国朝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没有人会愿意重提旧事,得罪一位前途无量的新人。

  “一定,一定。”

  何书墨拱手,送走杨悠之。

  他现在也是体会到了,什么是“弱小时候,身边坏人无数;强大起来,所有人都是好人”。

  “不怪有些君王分不清忠臣奸臣,这一张张笑脸,放眼望去,都是忠臣,没有奸臣。”

  ……

  京城,章府。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小老头,笑眯眯地端详着手里的石头。这石头并非路边地上捡的,而是楚国珠宝商人从姜国运回来的玉石毛料。

  毛料成形复杂,一块毛料能开出什么品质的玉石,完全没有定数。就算有李家的百炼道脉参与“鉴宝”,准头也不会太高。

  不少京城的高官显贵,不爱成品玉石,就喜好这些能开盲盒的毛料。

  卫尉寺卿章荀,便是其中之一。

  “老爷,老爷。邹府传话的来了。”章府仆人匆匆来报。

  章荀放下石头,问道:“他说什么?”

  “邹府的人说,何书墨的调令已经发下去了。何大人明日上任卫尉寺!”

  “唉呀!”

  章荀两手一摊,背着手来回走动。

  “千防万防,还是防不住何书墨那个小子!这小子短短半年,从一介七品押司,晋升至鉴查院御廷司五品司正!经手的大案,扳倒的京官,数不胜数。谁不知道他是娘娘眼前的红人?如今这尊大佛来到我卫尉寺的小庙,我这里装得下他吗?”

  何书墨任职卫尉寺少卿的事情,贵妃娘娘曾经问过他的意见。

  作为久在朝堂的老人,章荀哪怕猜不出娘娘的深意,也能看出娘娘这是要“分权”!

  分他这位卫尉寺主官的权力!

  何书墨年轻,劲大,来卫尉寺肯定是要干事的。干得好,功劳是娘娘的,是何书墨的。万一干不好,相应的罪责,他这个卫尉寺卿肯定跑不了!

  这种大麻烦谁愿意接受?

  楚国早期的卫尉寺,曾经有管理军器,储备仪仗,为朝廷大型活动,提供仪仗队列、道具用具等职权。但随着职能变迁,卫尉寺相继失去了管理军器,甲胄验收等权利。

  自从楚帝开始尝试修长生后,卫尉寺便连参与朝廷大型活动的权力,也事实上失去了——皇宫没人,礼部都闲赋下来,卫尉寺根本没机会举行什么活动。

  现在的卫尉寺是实打实的清水衙门,一年到头没几件大事。

  这要是再被何书墨分权,章荀几乎等同于辞官隐退,与世隔绝了。

  他能不着急吗?

  “去,把母亲请来。此事我要问问母亲的意见。”

  “是。”

  章府小厮拱手告辞。

  不一会儿,一位穿金戴银,脚步利索的老妇人,在几个丫鬟的簇拥下,迈入章荀的书房。

  “母亲,娘娘到底还是让何书墨过来了。”

  老妇坐在茶桌旁,缓缓道:“朝堂上的事,你叫老身一个老妇过来商量,成何体统?”

  章荀急道:“事关前途的大事,母亲还要什么体统!最近谢家贵女频频进宫、李家在京城的势力也开始洗牌。谁能保证,这次何书墨调入卫尉寺,不是娘娘在试探远在晋阳的王家!”

  提及五姓之一的晋阳王氏,老妇终于面露动容。

  “你说的确有几分道理。娘娘调兵遣将,是朝廷的事情。但如果要借你,借咱们章府,来试探章府之后的王家……姓邹的怎么说?他可是咱们章府的连襟。主管吏部,消息灵通。”

  “儿子之前向他打听过,邹天荣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只说娘娘的命令,或许和之前娘娘想恢复‘御前带刀侍卫’,但被内鬼泄露给魏党有关。如若能恢复御刀卫,娘娘兴许便不会打卫尉寺的主意。”

  老妇叹了口气,道:“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老身即刻修书一封,送去晋阳,探探家里的口风。”

首节 上一节 322/3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