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妖妃的赤胆忠臣 第18节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唐智全针对他是明摆着的,他今天即便去把靖安县的案子给查了,也不过是以地事秦,抱薪救火。只有彻底解决唐智全,才能一劳永逸地避免各种有意为之的刁难。
从大的角度来说,唐智全如果是张家派来的马前卒,那他正好将计就计,从唐智全入手,逐步扩大和张家的冲突。
《皇权之下》对张家的记载仅限于《兵甲失窃案》,现在案子已废,如果想不通过《兵甲失窃案》扳倒张家,就只能从零开始,一点一点收集对张家不利的证据。
……
在楚国,凡是稍微正式的传旨,都会有一位太监提前出发,在正式的传旨队伍到达之前,通知相应官员,让他事先做好准备。不至于手足无措,圣前失态。
因此,当寒酥率领十几位宫女太监组成的传旨队伍到达时,御廷司司正早已穿戴整齐,在御廷司门口久候多时。
御廷司司正朱良辰,是一个身高寻常,相貌平平,手上遍布老茧的男子。
他年约六十,身着鉴查院五品官服,在一众七品行走制服中鹤立鸡群。
此时,这位朱司正,满脸笑容地看着寒酥。
“欢迎上使驾临鄙司。”
寒酥偷偷扫了一眼周围,没看见某位马屁大王,心底有些失望。相较于其他蝇营狗苟的楚国官员,何书墨算是为数不多能让她不讨厌,甚至感觉有点有趣的人了。
眼下正事要紧,寒酥收起玩心,面不改色,公式传旨道:“传娘娘口谕,御廷司司正朱良辰听旨。”
“臣在。”
朱良辰连忙跪下接旨。
不远处,几个躲在暗处看热闹的年轻行走面面相觑。
“罚俸三个月?娘娘发了这么大的脾气?这何书墨真是倒大霉。”
“是啊,幸好咱们早上跑得快,要不然真被他拉去当垫背的了。”
“你们懂个屁!骂人这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抄家灭族,往小了说,轻轻揭过。你们看何书墨受到的是什么待遇?罚俸三个月,不大不小的处罚。主打一个自罚三杯,让人挑不出错处。”
“照你这么说,何书墨仍算惹事了?”
“你眼皮子还是太浅。我问你,一般娘娘传旨,用的都是什么?”
“宫里的太监呗。”
“那今天呢?”
“宫女?”
“宫女个屁!这一位的姿容气质,比之寻常闺秀还要不俗,能是宫里干粗活的宫女吗?动动脑子,她八成是娘娘身边贴身的女侍。”
“按你这意思,这何书墨骂了人,还骂出功劳来了?”
“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何书墨’三个字已然入娘娘的耳朵,他再不是咱们这种籍籍无名的寻常行走了。”
“听没听到?咱能想明白的事情,司正大人能看不清楚吗?以后见了勇武爷,都放客气点!”
第20章 打窝,钓鱼
御廷司,勇武营。
何书墨嘴里衔着狗尾巴草,双手抱胸,翘着二郎腿,正在思考选择什么“饵料”打窝,骗唐智全自乱阵脚,把幕后之人供出来。
这时,一位吏员快步来到勇武营。
“哪位大人是御廷司行走,何书墨?”
“我是?怎么了?”
“回何大人,方才司正大人接到贵妃娘娘口谕,司正大人说您口无遮拦,干的蠢事打扰娘娘清净,但是念及初犯,认错及时,特罚您三个月俸禄,望您知错自省,下不为例。”
何书墨愕然,心道他就骂个人,结果把三个月工资都骂没了?
而且连女反派都知道这个事了?
至于闹这么大吗?
多半又是魏党那帮急于表现的言官在上纲上线。
高玥调侃道:“还是勇武爷阔气啊,一句话震动朝廷,直达天听,还费了自己几十两银子。”
“不是什么坏事。”何书墨一拍手,神色振奋:“这旨意来得正好,简直是天助我也!”
高玥:?
她第一次看见被下旨教训还兴奋无比的人。
何书墨回首,对屋内整理文件的高玥道:“找一张纸条,别太大,我说你写,注意别用平时的字迹。”
高玥皱眉,心说这家伙就知道使唤人,他不知道尊重一下勇武营前辈吗?
但是在何书墨画饼能力的诱惑下,她的身体还是很诚实地撕下一块纸条,拿起细毛笔,开始写字。
……
和楚国许多官职不同,御廷司的官员并无“固定工作”。
作为鉴查院的下属机构,御廷司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监察百官,根据各方提供,或者自己搜集的线索查案,最终确定某位官员渎职,令其下马受审。
这也就意味着,有案子时,御廷司较忙,无案子时,御廷司相当自由。
只需按时点卯,其他工作自由安排。
下午申时,即将散衙,唐智全从外面回到御廷司。
勇武营作为御廷司老字号营房,其中三位行走的办案能力都不弱。尤其是高玥,冲劲很足,武道修为也够格,哪怕去领导一个新营都绰绰有余。
不过,唐智全不想放高玥离开。
他现在的武道修为已经七品,往前一步,便可以踏足六品,从此摆脱下三品的行列,迈入中三品的队伍。
要知道,御廷司六品带刀使者,如果想竞争御廷司五品司正的位置,武道修为极为关键。
他唐智全,距离中三品,只差临门一脚。
迈过去,海阔天空,晋升司正,舍我其谁。
因此,唐智全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武道修行上面。
至于勇武营的担子,既然高玥能力不错,资历较浅,就让她多锻炼锻炼,多分担一些。
年轻人多干活,多吃苦,不是坏事。
回到勇武营,唐智全翻阅案牍,检查了一下今天的查案进度。
吕直、刘富小有进度,高玥不用管。
何书墨嘛……
进度为零。
毫不意外。
估计再过几天,这位公子哥就该知难而退了。
不费吹灰之力帮张大人教训一下何公子,这人情到手,往后晋升司正,再请张大人出面运作……
只能说,前途无量。
正当唐智全略作收拾,准备散衙回家时,高玥拎着一个食盒找了过来。
“使官,下午有个小厮过来营房,说是您夫人知您事忙,没空回家,特地做了晚饭,让您记得吃。”
唐智全面露疑问:“我夫人送的?”
近期不忙,唐智全准时散衙,准时回家,而且他并没有交代过送饭,那女人不会自作主张。
既然不是他家里人送的,那这食盒出自谁手?
莫非……
“衙里今天出什么事了?”
唐智全不动声色地接过食盒,好像这食盒真是他夫人送的。
高玥如实道:“今日娘娘派人来给司正传旨了。是何书墨和魏相之间的事。听说那事已经闹到了娘娘耳边,娘娘大怒,特命使者让司正……”
唐智全瞳孔一缩。
他没料到,何书墨的一句话,竟然能让娘娘都有所耳闻。
如此说来,这食盒的出现,倒真不奇怪了。
“好了,我知道了,我既然是勇武营使官,此事脱不了责任。明日我去司正那里,自令罚俸一个月,以儆效尤。”
唐智全打发走高玥,拎着食盒来到里屋。
左右确认无人窥探,这才谨慎打开食盒,仔细翻找之下,果然找到一张字条。
上书:满城风雨,作何解释。
唐智全暗道不妙。
那日,张大人手下的郑管家,只是叮嘱他要好好“照顾”何公子。
一没说怎么照顾,二没说照顾的程度。
眼下闹得有些大,张大人怕是顾忌影响,对自己的表现不太满意。
唐智全两指用力,将纸条捏成粉末,撒在食盒的粥里。
他想了想,还是觉得他应该亲自登门,向张大人请罪。
何书墨无论怎么记恨他,唐智全都压根不在乎,不过是个小人物,掀不起浪花。
但是一位朝堂三品大员的喜恶,甚至一句轻飘飘的建议,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情,都足以改变他的一生。
孰轻孰重,不需多说。
唐智全盖上食盒,来到御廷司马厩,寻到自己的马,翻身上去。
这时,唐智全冷静了许多,也察觉到些许不对。
“张大人若想联系我,为何不再派郑管家来往?上次是在我家,这次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将食盒送到御廷司中?”
唐智全在脑中快速过了一遍信息,多年查案养成的直觉,让高玥的脸突兀地浮现出来。
片刻后,唐智全摇了摇头,将高玥排除出去。
“高玥没理由对我说谎。八成是张大人追求谨慎,这才换了联系方式……不愧是屹立百年而不倒的显贵之家,我的底蕴还是不足。”
上一篇: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