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气运词条开始成就人皇

从气运词条开始成就人皇 第1218节

  谁料楚无疆直接放大招,把公开招标,互相竞争等手段全部拿出来了。

  鱼尚书只能硬着头皮反对道:

  “冠军侯所言不无道理。”

  “奈何野战军的装备,乃军事机要,不容泄露!”

  公开化程度越低,腐败程度也就越高。

  军队,尤其是秘密采购的东西,往往就是腐败的高发地带。

  五角大楼一袋螺丝衬套,卖你九万美元,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价格。

  楚无疆笑了笑说道:

  “宝兵及以下东西,不算秘密。”

  “即使邪神王庭知晓了,亦无大碍。”

  “比起这点机密泄露,节省的成本会更重要。”

  “本侯想来鱼尚书能分得清楚。”

  太子殿下看着工部尚书,冷冷地说道:

  “如果什么事情,都要冠军侯给你出主意,孤不知道工部尚书还有什么意义。”

  鱼尚书脸色一白,连忙解释道:

  “微臣无能!”

  工部尚书可以说是六部尚书中最弱的一个,他主要负责各种工程建设,以及武器研发。

  由于他们负责军备这一块,油水倒也不差,就是苦了一点。

  太子殿下则是点头道:

  “孤知道很多人都喜欢银子,这一百亿的国债还没落到纸上,就有人想分上一杯羹。”

  “孤会把这一切都盯住,若野战军建设不成,便是人族的罪人。”

  “不管他是谁,有什么关系,孤都不会轻饶。”

  帝嘉禾难得动用龙气,震慑群臣。

  真龙传人配合飞龙在天的运势,除了镇国公,方相,楚无疆等寥寥数人,太和殿上的诸位大臣不自觉地低下头来,暗暗心惊。

  楚无疆也感受到太子现在的龙气呈现指数增长,比过去强了数倍不止。

  本来【飞龙在天】便以龙气众多而闻名,现在有了【真龙传人】的加持,总算是有了压服众臣的资本。

  大臣们纷纷喊道:

  “我等谨遵殿下旨意。”

  太子殿下满意地看着楚无疆,露出笑容道:

  “楚卿有什么法子,都说出来。”

  “只要有用的,孤一定照办。”

  太子殿下也太信任冠军侯,到了不正常的情况。

  众臣在私底下偷偷交流。

  自从玉笙郡王死了,太子殿下选择燃烧自己,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进步,期望手刃仇敌。

  他知道杀害三弟的是魔道圣人,资质方面比不过对方,所以太子殿下要趁着双方差距最小的时候,发动北伐。

  为此他可以放下帝王的猜忌,任由楚无疆施展才华。

  楚无疆深吸一口气道:

  “多谢殿下厚爱。”

  “刚才方相所言,军备问题可以通过集体谈判,同时动员整个天下的兵器铺来解决。”

  “那么粮食问题,恐怕就需要镇国公出手了。”

  诸位大臣目光,重新回到镇国公的身上,这位农家的圣人莫非能拿出什么杀手锏来?

  方相见状心中隐约有些不安。

  镇国公已经足够强大了,如果他在农业上再次突破的话,他的运势也会有新的增长。

  镇国公沉声道:

  “老夫已经验证过了,冠军侯那本农政全书,的确非同一般,老夫最近培育的种子,比起过去大约亩产能增加一成左右。”

  “只是它存在不少缺陷,加上潜力远未达极限,老夫并不打算急切地推广下去。”

  太子闻言一喜,连忙问道:

  “国公大人,可是发现了新的嘉禾?”

  “这新的良种,一亩能产多少斤?”

  朝廷对于农业,尤其是良种非常重视,自人皇降世以来,专门设大司农培育良种,各地官员遇到高产的作物,会将其认作祥瑞。

  数万年来,人族通过这种原始的育种方式,硬生生将大米的亩产,提升到800斤的水准。

  粮食的亩产跟随土地,水利,光照等条件波动,天下的亩产大约维持在800斤左右,很难提升。

  现在镇国公突然开口说能提升10%,已经足够让人惊喜了。

  镇国公沉吟道:

  “并非找到了嘉禾,而是冠军侯寻找到一本失传的农政全书,上面有一些种植的技术,能对粮食产量有不小的帮助。”

  “只是试验田产生的效果不错,还需要验证一番,以及进一步提高产量。”

  试验田增产10%,放到全天下的农户来种植的话,能增产3%-5%就该偷笑了。

  一个气候的波动,就能抵消这样的产能。

  当然杂交育种最麻烦的是,种子必须一代代培养,然后卖给农民。

  杂交育种,农户将失去留种的能力。

  镇国公必须培育出足够多的种子,供应天下百州使用,这存在一定的压力,加上杂交育种的种子能不能适应各地的环境等等。

  因此镇国公一直没打算公布自身的研究成果,但这足以令太子殿下感到欣喜:

  “国公大人,这已经非常好了。”

  “不知这杂交技术,能否在明年铺开种植?”

  镇国公沉吟道:

  “老夫尽力而为。”

  “若这良种能提升两成的产量,就会向朝廷宣布捷报。”

  原本800斤的亩产增加到1000斤左右,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不说解决饥荒问题,起码可以大大缓和粮食的危机。

  前提是楚无疆能开挂,眼睛一闭一睁开,全天下的老百姓都种上了新种,并且把杂交水稻照顾得好好的,集体增产。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方相不由得问道:

  “国公大人培育新种,老夫十分佩服。”

  “只是这些新种,似乎远水解不了近渴。”

  是啊。

  哪怕镇国公拼死拼活,在明年前准备大量的杂交种子,等到种上去,至少要等到夏粮丰收之际,才有望缓解粮食危机。

  楚无疆则笑了笑说道:

  “方相,这天下真的缺粮食吗?”

  方相沉吟道:

  “自然是缺的,否则粮价不会这般猛涨。”

  楚无疆摇头道:

  “这不仅仅是粮食的问题,更是分配的危机。”

  “各地的乡绅,世家,宗门的仓库里,有的是粮食。”

  “大批大批的陈粮,就藏在地窖里,藏在仓库里,宁可烂掉,也不愿意出售、”

  “因为他们眼见粮食还会进一步上涨,自然进一步囤积。”

  “一来防止粮食危机,二来还能赚上一笔。”

  “最终这一切陷入恶性循环,粮价越高,各地的乡绅就越发囤积。”

  正如楚无疆的前世,全世界的粮食平均分配的话,人均超过一吨,依然有人饿死。

  天命王朝迈进粮食危机,既有真正的短缺,也有结构性矛盾,由多个因素共同组成的。

  第一,粮食产量始终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

  第二,人口持续膨胀,人地矛盾日益激化。

  第三,武者群体的不断扩大,他们对于肉食的挤占与需求,扩大了养殖业的规模。

  第四,灵米对于普通作物的挤压。

  武道世界的强者,敞开肚皮的话,一天能吃下一百斤的肉食。

  再穷的武者也比普通人强得多,他们食用大量的肉食,用来补充元气。

  换句话说,武者阶层和贵人们吃得太多了,导致最底层的百姓只能去吃红薯,再差一点吃树皮。

  它不能算绝对不足,而是结构性矛盾。

  一个武者吃一顿灵米,相当于八百人一天的口粮。

  要是楚无疆前世的富裕阶层,一天能吃八百斤米,那底层照样要闹饥荒。

  方相沉声道:

  “按冠军侯的意思,是打算打击囤积居奇,或者强制要求他们出售粮食,抑或是禁止养殖?”

首节 上一节 1218/15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洪荒:人在截教,苟到圣人再出山

下一篇:我的金丹映照诸天了怎么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