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37节
现在的黄蜚可谓是春风得意,自信心爆棚。
他先前亲自率军设伏于湖州、吴江的必经之路上,将博洛派出的两千绿营尽数歼灭。
而后又大败张杰,如果不是张杰这厮跑得快,他就险些要将张杰活捉了。
打了两场胜战后,黄蜚又将俘虏的清兵收编,麾下兵马就算抛去借给张煌言的三千水军,也有近两万大军了。
兵力扩充,黄蜚自然不甘寂寞,他对着部将们说道:“我麾下有大军两万之众,自崇祯朝便出任总兵官,弘光受封镇南伯,苏言不过及冠之年,就因坐拥苏松二府便被鲁王册为封疆大吏。”
“若我能率军南下,与鲁王合力光复杭州,地位岂会屈于苏言之下?别说是小小侯爵,即便是晋为国公,升任督师,又有何不可?”
黄蜚为人狂妄,自视甚高,先前因为需要苏言提供粮草,又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能隐忍着接受后者的调遣,共同抗击清军。
而现在,他打下了湖州,拥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又缴获大量粮饷,自然不会愿意继续屈于苏言这个毛头小子之下。
在他看来,自己身为三朝老将,还在辽东杀鞑的时候苏言可能还在吃奶呢,连后者都能因为占据二府出任经略,那他的地位也应该比这更高。
听了黄蜚的话,众将不免吃了一惊,唐世荣劝道:“侯爷,苏经略以身做饵,将鞑子大军牵制在吴江城下,我们应该趁此机会出兵吴江,配合苏经略与陈兵道将鞑子一举歼灭为妙。”
“侯爷,绍先(唐世荣表字)所言极是,此是歼灭鞑子主力的最好时机,若能成事,侯爷当立首功,那苏经略也会牢记侯爷的救援之恩。”参军赵安也跟着劝说道。
黄蜚却不为所动,道:“吴江城内有一万兵马,博洛麾下不过三万,怎会守不住?联合鲁王收复杭州,合兵一处才是正确之举。”
“侯爷,这……”
唐世荣等人还想再劝,却见黄蜚大手一挥,语气坚决,道:“我意已决,莫要再劝,苏言命我夺取湖州,湖州已克,且其再无军令,就由本侯便宜行事。”
“传我军令,绍先领兵三千留守湖州,其余大军随我南下兵发杭州!”
众将听言,只好齐声应下。
随后,黄蜚派赵安先一步出使绍兴,与鲁监国联络,合谋夹击杭州。
赵安虽然不赞同黄蜚的决定,但还是遵从命令横渡杭州湾,抵达绍兴面见鲁王君臣,向其提出联合攻打杭州的计划。
鲁王君臣闻之大喜,虽然张名振等部分官员认为应该先合力消灭博洛大军,解除这一威胁,但他们的声音在朝堂上的占比并不大。
因此,鲁王君臣最终还是同意了黄蜚的提议。
八月二十二日,鲁监国晋封方国安为越国公、王之仁为兴国公、黄蜚为镇国公,并筑坛拜方国安为大将,节制诸军,两路大军合攻杭州。
等黄蜚得到册封旨意时,已经是二十四日了,他喜滋滋的接受了鲁王的册封,换上国公服饰,率军誓师开拔。
退守道场山的张杰得知消息,不敢抵抗,仓皇向南逃窜,并将这一消息先一步上报浙江总督张存仁。
张存仁获悉后,如临大敌,不敢轻慢,一边命人前去向博洛汇报,一边调兵遣将,准备应对明军的两路合围。
第81章 月城密谋
黄蜚与鲁监国两路进军杭州的战事暂且不提,视线投向太湖北岸,率部驻扎月城的张煌言也早已与清军对峙数日。
张煌言自八月初一日便抵达月城,提前进行防御部署,他下令将望虞河沿岸的渡口尽数拆除,并将船只悉数收缴,使清军无法渡河。
而在一些河道较为狭窄,水深交浅的河段,也命人日夜监视盯梢,整条望虞河也有黄蜚借来的三千水军不时乘船巡视。
在张煌言的坐镇下,明军的防线日益成熟,而清军从江北而来,一直等到八月中旬过后才终于抵达无锡境内。
清军大举来犯,虽然明军早有准备,但军中还是不免产生恐慌的情绪。
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他们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柏永馥与马化豹的一万兵马,还有先前战败退守无锡的近两千满汉兵马。
自那场大败后,其中的满洲兵引以为耻,暗自打定主意要找到机会一雪前耻,但一直找不到机会。
现在柏永馥与马化豹二人率军而来,多铎便将这不到两千人马归入柏永馥麾下一同参战,后者为汉军镶黄旗人,指挥满汉旗军也没有太大问题。
两军汇合后,望虞河两岸的军事力量就变成七千八百多名明军对抗一万两千余清军,不过要是去掉三千水师的话,明军就只有四千八百多人。
不算水师,清军是明军的三倍,如此大的兵力差距之下,明军军中自然会有恐慌畏战的情绪,不过在军官的弹压和安抚之下,普通士兵很快安定下来。
毕竟他们和清军之间隔着一条望虞河,清军渡河的途经也都被提前处理,即便是找到渡河的交通工具,也会被己方水师中途击沉。
底层士兵是很好忽悠的,但身居高位之人看得就很清楚了。
卓文义身为参将,实际上是张煌言之下的第二人,他多少清楚现在明军面临的困境,清军自三面来攻,苏言被围困在吴江城内。
而他们只能以不到八千兵马抵抗上万清军,再往北的清军水师又浩浩荡荡杀来,谁也不知道鲁之屿的吴淞水师能不能将其击退。
不管从哪个方向看,明军都不是清军的敌手,这让卓文义心情烦闷,开始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投降明军了。
不过卓文义也只后悔一瞬,如果当初没有投降,他也不一定能活到现在,最要紧的还是他能不能继续活下去。
在卓文义看来,明军这条船已经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沉没,他要是继续跟着明军,很有可能一同赴死。
而要是重新投降清军,以他对明军的兵力了解,清军应该不会追究他过去的背叛,但也仅仅是不会追究了,他想要保持现有的官职还是有些难度。
因此,卓文义便盯上了张煌言。
张煌言可是苏松巡抚,若是能把他的脑袋割下来当投名状,别说只是参将,他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
军中有投敌想法的可不仅卓文义一人,水师里也有军心动摇之人,他们都清楚仅靠自己一人肯定无法成事,因而都将目光投向了军中的其他同僚。
不然怎么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军中的同类,并凑在了一块,双方一番合计,便约定好一同起事。
而卓文义过去坐镇月城时,也拉拢了一些军官,在决定起事后,他便将那些军官秘密召集到自己的营房,想要将他们一块拉入伙。
等众人到齐,卓文义直接开门见山,将自己的意图说了出来,他盯着在场的军官们,沉声说道:
“清军来势汹汹,我军虽然提前设防,但兵力悬殊,若是清军大举进攻,我军定然无法抵挡,届时你我皆会身死于此。”
“我卓文义素来讲义气,若是你们愿意与我一起举事,待投了清军后,我可保你们官职不变,甚至更上一层楼,所得奖赏在座各位也都有份。”
军官们听言,皆面露惊愕,他们面面相窥,其中一人上前一步,问道:“敢问将军,你准备何时动手?”
见他们没有反对,卓文义心中一喜,连忙说道:“我已与水师的参将陈有贞约定于明晚动手,若是你们能够说服部下参与,是再好不过的了。”
他说完,那个问话的都司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没有继续活着的必要了。”
“什,什么?”
卓文义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就见那些军官的眼神变得冰冷,纷纷拔出佩刀,围了上来。
“你们想干什么?”
他面露惊慌,下意识往后退去,一边想要去抓挂在墙上的佩刀,但他才走出几步,后背就传来一阵疼痛,接着整个人向前飞了出去,重重摔在了地上。
“不要动刀,活捉他!”
军官们呐喊着,一拥而上,直接将卓文义摁在地上,随手扯了一块布塞进他嘴里,又从屋内翻找出绳子,把他五花大绑。
把卓文义绑了个结实后,军官们晦气地往地上吐了口痰,骂道:“该死的叛徒,经略留他一命并官复原职,他就是这样报答经略的。”
“又蠢又坏的畜生,居然妄想动摇我们的忠诚!”
“把他带走,去向张巡抚汇报!”
军官们骂骂咧咧的,像抬猪一样将卓文义抬了出去,往张煌言的住处走去,他们刚出门没多久就迎面撞上了一队巡逻队,其中的士兵见状下意识想要上前喝问,却被领队的百户拦了下来。
领队的百户和他们一样都是系统兵,相信他们对苏言的忠诚,因此只是上前询问了一番,得知被五花大绑的卓文义想要叛变,马上露出厌恶的表情,跟着骂了几句,就放他们走了。
很快,军官们便将卓文义抬到了张煌言住处外,向后者汇报,张煌言听完了他们的讲述后,脸上浮起一抹古怪的神色。
他打量了这些军官一圈,亲手将堵嘴的布扯了下来,对卓文义进行讯问。
后者含恨瞪着那几个“背叛”自己的军官,满腹委屈,但又不敢顽抗,只能委屈巴巴的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将同伙也给卖了。
第82章 水师
在卓文义招供后,张煌言当即下令将涉事人员抓捕过来。
同时,他心底也不免升起几分庆幸,如果不是这些军官不愿与卓文义同流合污,他的项上人头恐怕真的不保了。
庆幸之余,他也对卓文义的“识人不明”感到好笑,这家伙连拉拢的人心齐不齐都没搞清楚,就仓促想要拉人入伙,活该会被扭送到这里。
没过多久,张煌言派去抓捕的人就押着陈有贞等人的尸体回来复命,在他们闯进去抓人的时候,陈有贞等人刚好在秘密集会,讨论明天的行动计划。
这反而被抓了个人赃俱获,但陈有贞并未束手就擒,与他的党羽拔刀抵抗,一番厮杀后,陈有贞等人悉数被杀。
看着被带回来的血淋淋的尸体,卓文义如丧考妣,他长叹一声,低下头来,道:“自作孽不可活……”
张煌言没有听他忏悔的打算,摆了摆手便让人将他带了下去,随后看向举报的军官们,夸赞道:
“尔等忠心可嘉,先且记下一功,本官会如实禀报经略,为尔等论功行赏。”
军官们听言只是抬手行礼,随后便各自散去。
等第二天,张煌言就召集全军,将卓文义等人的叛变阴谋公之于众,并将其斩首示众,尸首与陈有贞等人一同悬挂于校场之上,以此杀鸡儆猴。
经过这件事后,张煌言军中风气一肃,无人胆敢生出叛逃之心,而清军那边苦于无船渡河,只能临时打造渡船,两军便隔着望虞河遥相对峙,暂无战事。
相较于望虞河两岸的平安无事,崇明岛一带,明清两军水师大小摩擦不断。
明军吴淞水师原本奉命返回松江,但途中又收到调令返回崇明岛防备清军,鲁之屿便以崇明岛与常熟福山港为据点,遥相呼应,与清军打的有来有回,互有伤亡。
这种情况直到八月下旬,四艘双桅巡防舰被编入水师序列,给了鲁之屿主动挑战清军的底气。
崇明水寨内,四艘双桅巡防舰整齐停泊,这四艘船只和旁边的赶缯船、巡沙船及鸟船相比,并没有体型上的优势,不过甲板两侧排列的火炮倒是极为引人注目。
“这便是经略下令编入吴淞镇的新式战船?”
鲁之屿负手立于岸上,看着那四艘战船,好奇问道。
“回禀总镇,此船名为双桅巡防舰,船载26门红夷炮,仿弗朗机人之战船所建。”
四名巡防舰船长站在鲁之屿身侧,其中一人回答道,随后便仔细介绍起这战船的性能。
鲁之屿听了,面色不显,带着一众军官登上甲板,这看看那看看,又抚摸着冰冷的火炮,才点了点头,眼馋不已,感慨道:
“经略真乃大手笔,四艘战船装配红夷炮百余门,火力凶猛,若是与清军交战,定能将其重创。”
也难怪鲁之屿会感慨,他麾下的吴淞水师虽然也有大量火炮,但都是轻型炮,以佛朗机炮、佛朗机连珠炮为主,主要目的是杀伤敌船甲板水兵,而非破坏船只。
他虽然眼馋,但也不好做出将巡防舰的火炮拆下来,装在其他战船上的事情,他也需要考虑火炮炮击时的后坐力,那些轻型战船连五百多斤的铜发熕都驾驭不了,就不用说是更重的红夷炮了。
“总镇,有这四艘战船加入,清军定然不是我军敌手,何不主动邀战,将其一举击溃?”
见有人主动请战,随行的军官们也都纷纷表示赞同,鲁之屿没有急着表态,而是看向那四位新来的船长,询问道:“四船初来乍到,能否马上投入战斗之中?若是……”
他话还没说完,其中一人便打断了他,跃跃欲试道:“鲁总镇,我等早已严阵以待,随时能够上阵杀敌,还请鲁总镇下令,弟兄们愿为先锋,让清军知晓我军火力之凶猛,使其不敢再犯!”
“鲁总镇,请下令吧!”其他三人也上前一步,齐声请战。
鲁之屿这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在没有嘉奖许诺的情况下还积极请战,一时怔住,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他一边暗自心想苏言到底是从哪里找来的这帮人,一边连声赞许道:
“好好好,你们都是好样的,既然你们主动请战,我身为代总兵,又怎能狠心拒绝呢?”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