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240节
农妇也点头附和,脸上写满了感激:“小妇人和主家是从江北逃难过来的,本以为只能靠给那些士绅卖身才能活下去,谁知苏州的父母大人收留了我们,将我们安置于此,发放田亩给我们耕种。
楚王殿下又推行了那什么摊丁入亩的新政,废除了许多税赋和丁税,只需要按我家十五亩地缴税,每年还能剩下许多。”
说完,她慈爱地摸了了摸身旁长子的头,语气中带着对未来的期望:
“等长哥儿再大一些,就将他送到村头夫子家读书,小妇人也不奢求他能考上秀才,多识些字,也能找个好工作。”
苏言连连点头。
吃过饭后,男主人给苏言指了个方向,让他们先行出发,自己后面跟上。
苏言便与陈彬率先一步离开院子,往村外的坟岗走去。
一边走,苏言一边感慨道:“文质,此行我真是感想颇丰,过去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只是不知道在江南以外的其他地方,百姓能不能和这里一样温饱。”
“殿下心系黎庶,下官深感钦佩。”陈彬递上了一个小小的马屁,而后说道:“天下新定,一切不可操之过急,再过十年二十年,下官相信,有殿下这等仁君,天下百姓都能过上温饱不愁的日子。”
苏言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
在生产力没有得到革命性进步的古代,想要让全天下人都过上温饱不愁的日子还是痴心妄想了。
苏言心中对这一点始终非常清楚。
他们还没走出村子,那男主人就快步追了上来,将他们领到了村外的坟岗。
男主人指着坟岗,对苏言说道:“这里掩埋的都是曾经的村民,据说他们都是死在了清兵手中,真是一群挨千刀的畜生!”
说到后面,他也显得很是气愤,用力砸拳。
凭借着记忆,男主人很快将苏言带到了四座坟堆前,这四座坟堆并没有立碑,并且因为风雨腐蚀,其中一座已经塌陷了下去。
男主人将他们带到,便主动告辞,苏言从身上摸出一锭银两塞到了他手中,说道:“感谢主家招待,这点心意不足为敬。”
男主人见状吃了一惊,连忙摆手拒绝,有些生气地说道:“我招待你们,并非是为了钱财,还请收回。”
苏言没有收回,诚恳道:“这除了感谢主家招待外,也是为了感谢主家为这四位逝者重新安葬,实不相瞒,这四位逝者中有一位正是我的好友。
这锭银两还请主家收下,回去帮我立一尊墓碑,摆上贡品,替在下维护一番。”
听苏言这么说,男主人才迟疑地收下了银两,承诺道:“既然是先生嘱托,我必不会食言,回去后便用最好的石料为他们打造一尊墓碑。”
“在下拜谢。”
苏言拱手行礼。
他之所以这么做,并非只是因为那个没有多少感情的好友。
如果不是原身好友和这华山村村民的死,苏言也不会直观的切身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血腥残忍。
如果不是他们,在这之前,苏言只会随大流喊着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无法真正融入这个乱世。
可以说,他们的死亡是驱使苏言立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免遭战乱之苦这般志向的关键所在。
而在这时,一旁的陈彬也才终于知道,苏言为什么会突然想要来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
第384章 登基
次日,苏言与陈彬前去拜访府学曾经教导过他们的黄夫子。
黄夫子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穿戴整齐地携家小在门口迎候。
苏言虽然对这位黄夫子没有多少感情,但也乐于营造一副尊师重道的人设,下诏赐予黄夫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无数。
而后,苏言乘驾回京。
在苏言返回苏州祭祖的这段时间内,南京朝廷还在全力筹备登基大典。
由钦天监夜观天象,选择良辰吉日,最终决定于十一月初一日召开登基大典。
而在此之前,苏言也召见了内阁大臣们,一同商议新朝官制。
在文官这边,苏言准备继承明朝的内阁制,由内阁辅佐朝廷处置政务,其余官制基本不做变动。
但内阁权利将会被削弱,取消内阁首辅、次辅制度,阁臣统一加大学士衔参预机务。
内阁做出的任何决策都需要经过皇帝的最终批准方可执行,以此避免重蹈前明皇帝与内阁争斗的覆辙。
变动最大的还是武官方面,苏言将废除明朝的五军都督府制度,设置大都督府与海军都督府,前者作用类似后世的国防部。
大都督府将设置大都督一人,左右都督各一人,下设作战司、练兵司、军备司三司。
海军都督府设大都督一人,左右都督各一人,下设造船司、海防司、作战司、后勤司四司。
大都督府与海军都督府的大都督都由皇帝本人亲自兼任,以此直接掌握海陆兵权,左右都督负责日常管理。
作战司,顾名思义便是负责统筹军队作战的部门,遇到战事将派遣参谋前往前线参与作战,而前线战报也会通过作战司直接汇报给皇帝。
练兵司,负责全国各地野战旅、卫戍旅的兵员招募与训练。
军备司,负责为战事、和平时期的军队提供或更换军备,直接分走工部虞衡清吏司和兵部武库清吏司的部分职责。
造船司,负责打造、修缮战船,直接管理沿海各处造船厂。
海防司,负责保卫沿海地区及近海,直接管理沿海炮台及近海卫戍水师。
这里的近海卫戍水师主要指的是前明留下来的中式战船以及适用于近海的双桅巡防舰、双桅岸防舰。
作战司和后勤司,与大都督府的职能相同。
两都督府都左右都督的人选,苏言已经有了人选。
他准备调陕西总督陈子昂为大都督府左都督,武进侯郭波为大都督府右都督。
调水师舰队指挥官陈钊俊为海军都督府左都督,水师提督鲁之屿为海军都督府右都督。
大都督府选择两名系统出身的将领,能够让苏言更加放心,而且他们也更精通线列步兵战法。
而海军都督府都选择则是有苏言的考虑在里面,陈钊俊将负责西式战舰,鲁之屿负责他更精通的中式战船。
敲定官制后,便是大臣们最期待的爵位了。
现在的朝廷,拥有国公爵位的人不多,只有豫国公李元胤、越国公方国安、昌国公金声桓、漳国公朱成功、黔国公沐天波五人。
越国公是鲁王监国时册封的,在方国安交出兵权后,一直老老实实待在杭州当他的寓公,苏言也就没有去针对这个老小子。
但现在新朝建立,苏言就不会继续让他潇洒了,准备取缔方国安的爵位。
至于其余四人的国公爵位,苏言思忖片刻后,还是决定保留,并允准他们作为新朝的国公之一,延续下去。
开国有资格册封国公的,其实也没几个人,只有最开始跟随苏言的武进侯郭波,苏言拟定晋封其为常国公。
此外还有天玑司指挥使陈彬,苏言永远忘不了当初陈彬在环秀湖之战中死战不退,换来对土国宝的大捷。
因此,他力排众议,坚持册封陈彬为保国公。
国公思来想去只有二人,而侯爵伯爵之流就多了,张国维、张煌言、陈子龙、顾炎武、王翊、阎应元、陈子昂、侯承祖等忠于苏言,或是从起事之初就跟随苏言的文武官员都得到了册封。
……
在苏言决定取缔方国安的爵位后,很快就有御史主动上奏,弹劾方国安纵容族人在杭州欺男霸女,巧取豪夺。
苏言“震怒”,下诏天玑司、大理寺彻查此事,最后果然查出了方国安及其族人的许多罪行。
方国安也不知朝廷为什么会突然对自己动手,只能接连上表请罪,但最后还是被苏言下诏收回爵位,贬为庶民。
十月廿三日,苏言亲赴南郊天地坛斋戒,而泰和帝则率宗室告祭太庙,焚《让位祝文》于太祖神主牌位前。
为此,鲁王朱以海专门从杭州赶了过来,与唐王朱聿鐭等一众宗室陪同皇帝。
在告祭太庙时,他们都一阵哭天抢地,尽管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真正看见焚烧《让位祝文》,还是控制不住情绪。
鲁王朱以海更是悲伤得几乎晕厥过去。
皇帝虽然年幼,但经过这半年多的熏陶,也明白了自身的身份代表了什么,见宗室们如此悲伤,也悲伤得不能自已。
十一月初一,良辰吉日,苏言于南京登基称帝。
农历十一月的南京,气温已经入冬寒冷,不过还未到下雪的地步。
辰时,自洪武门至奉天殿,近卫步兵及第一旅的将士们皆全身披挂,持枪列阵,五色龙旗林立,几乎遮天蔽日。
辰时初刻,泰和帝身着十二章衮冕,手捧传国玉玺,乘步辇至奉天门,而苏言身着亲王九章服,早已站在那里等候。
在奉天门四周,文武官员及军民耆老代表左右排列,几乎将整个广场站满,他们目光火热地看着整个仪式。
万众瞩目之下,苏言行三拜九叩大礼,从泰和帝手中接过沉重的传国玉玺。
在玉玺入手的瞬间,苏言恍惚间能够感受到,重量不仅仅是落在他的手中,也是落在了他的肩上——这股重量几乎让他要压得喘不过气来。
“天禄永终,历数再尔!”
赞礼官的高声呐喊下,苏言持玺退下,更换礼服,而文武官员则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有序进入奉天殿内。
等苏言再度出现时,已换上了玄衣纁裳十二章衮冕,腰佩天子剑。
二十四名童女持孔雀羽扇为屏,紧随苏言其后,缓步登上御座,转身朝向群臣,缓缓落座。
在苏言落座后,礼部尚书朱之瑜手捧放置诏书的鎏金盘出列,高呼:“恭请陛下登基诏书!”
朱之瑜声音洪亮,在奉天殿内回荡,鸿胪寺少卿上前接诏,展开黄绫,高声宣读:
“朕闻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人心向背,在道斯存。昔朱明失御,鞑虏横行,九州板荡,四海疮痍。
幸天未绝华夏之祀,假朕以微躯,提三尺剑,率忠义之师,逐腥膻于关外,扫流寇于川陕,征伐数载,始见廓清。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烝民至愚,惟惠是怀。
朕必尊贤明之道,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仓廪盈实,百姓富足。兴庠序之教,化育万民,以正风俗。整饬吏治,选贤任能,黜陟幽明,使官皆良吏,政皆善政,肱骨之臣,尽职恪守,军民一体,共扶社稷。”
宣读完毕,鸿胪寺少卿再度躬身行礼,呈上圣旨,而后退下台阶,与群臣一同跪地高呼:
“天命不可拒统,神器不可久旷,天下不可无主,万邦不可无统,请陛下称尊位!”
苏言微微颔首,似做允准,台下的陈彬随即拿出第二封诏书,高声宣读:
“群公卿士、百辟庶僚,咸以皇灵眷命,归运斯及,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极不可以久旷,粤若前载,宪章令范,畏天之威,算隆宝历,用集神器予一人。
朕虔奉皇运,敢不钦承休命,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夏,建元泰武,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建大社大稷于京师,册封生母徐氏为太后,妻夏氏为皇后,立长子苏怀瑾为皇太子。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陈彬宣读完诏书,也走下台阶,转身朝向苏言,高声呼道:“文武百官叩拜皇帝陛下!”
群臣皆山呼万岁,在殿外官员的引导下,近卫军、第一旅将士也都单膝跪地,口呼万岁。
一时喊声震天,几乎将整座南京城都席卷其中,声浪传至宫外,街头巷尾,官绅百姓也都情不自禁高呼万岁。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