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238节
而木栅栏后的荷军见木栅栏很快无法阻挡敌人,也纷纷向后撤入堡垒,放任明军摧毁栅栏。
“大人,中国人登岸了,我们无法阻止他们。”
热兰遮上城堡垒内,总督彼得站在墙垛旁俯视着整个战场,一旁的尉官语气急切地向他汇报着。
彼得对此却无能为力,海面上明军水师的炮击还在持续,他站在这里都能够感受到整座堡垒都在颤抖。
“我们无力阻止。”他沉声说道,“减少炮击吧,我们需要节省火药,如果现在就消耗了大量火药,后面我们会更加困难。”
那名尉官沉默片刻,还是敬了个军礼,转身去将他的命令传达下去。
而明军这边,朱成功也不指望能够一口气拿下热兰遮城,见荷军的炮击火力开始削弱,他也趁机下令向陆地输送更多兵马。
一直到夕阳西沉,从热兰遮城到海面上躺下了大量明军的尸体,海面上浪花不断拍打着滩涂,将一具具被水泡肿的尸体和舢板碎片送上沙滩。
热兰遮城外围,也建立起了一座临时的明军营地,在登陆中负伤的士兵都被送到了这里,接受最初步的治疗。
王铁头的左臂就被包了好几层布条,打入里面的铅弹被随军医官强行挖了出来,连带着还挖出一大块肉,疼得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龇牙咧嘴,眼泪都险些流了出来。
他接受治疗后,捂着左臂走出伤兵营,就看见营地外围还有一大群士兵在挖掘沟渠,筑造土墙。
王铁头随手抓过一名士兵,询问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得到的答案是沟渠是用来防备荷军夜袭,土墙是为了防御敌军炮击。
朱成功部明军连夜在热兰遮城外筑造营地的同时,另一边,陈钊俊率领的水师也后撤至荷军火炮的射程范围外,接受东印度公司商船的弹药与物资补给。
而陈钊俊本人则是乘坐小船,在夜幕的掩护下前往北尾线岛,与朱成功亲自会面,商讨接下来围攻热兰遮的计划。
热兰遮城内的荷军保守估计有至少一千人,火炮火枪众多,而且棱堡本就易守难攻,若是展开强攻,只怕付出大量伤亡都无法拿下。
陈钊俊便向朱成功提议,对热兰遮城展开长期围城,将堡垒与外界的联络渠道切断,使热兰遮成为一座孤城。
只要城中的粮食弹药消耗殆尽,守军就不得不开城投降了。
现在的朱成功和历史上不同,现在的朱成功背靠整个大明朝廷,能够源源不断从大陆获得兵源与粮食的补给。
而热兰遮守军不同,他们已经失去了与普罗民遮城的联系,也失去了制海权,只能被困死在城中。
朱成功通过白天的登陆战也意识到了热兰遮城的棘手,在听了陈钊俊的提议后,思索许久,还是点头同意下来。
不过,他还是准备先将热兰遮城外的大员市镇与乌特力支堡拿下,使两地荷军无法相互驰援,让热兰遮彻底成为一座孤城。
次日,明军便开始向乌特力支堡与大员市镇发起进攻。
乌特力支堡作为独立在外的堡垒炮台,内部只驻扎了两百多名荷军,但,虽然守军不多,但也不是明军能够轻松拿下的。
在付出了不小的伤亡后,明军才强行攻入乌特力支堡,堡垒内的守军见大势已去,只能放下武器宣布投降,并将那十二门加农炮一并移交给明军。
这十二门加农炮作为岸防炮,无一例外都是24磅炮,更适合用来攻坚。
明军缴获了这些火炮后,如获至宝,当即将火炮拆卸下来,合力运至前线,加入对热兰遮城的炮击。
而此时,巴达维亚的援军还在赶来的路上。
……
征台战事爆发的同时,九月中旬,在张国维的谋划下,三辞三让的最后一环,也终于到来。
九月十五日,张国维领群臣及军民代表于奉天殿外再度合辞劝进。
张国维肃然跪拜,高声喊道:“殿下!臣等冒死再谏——今天子年幼,治国无力,万民翘首,若旱望霖!殿下驱鞑虏、复山河,功盖三皇,德超五帝。
天降甘露于金陵,五色云现于武昌,此乃天命所归!若殿下再辞大位,则天下惶惶,奸佞必生异心。臣等恳请殿下顺天应人,接受禅让,早登大宝,以安社稷,以定乾坤!”
大学士陈子龙也出列附和,声如洪钟:“殿下,昔汉高帝提三尺剑开四百年基业,我太祖高皇帝驱蒙元立煌煌大明,皆因时势所迫,民心所向!
今殿下之威,可镇九州,殿下之仁,可抚苍生。若执意谦退,岂非置天下于水火?臣等愿以血荐轩辕,誓死追随殿下正位!”
两位阁老开头,其余大臣及军民代表也都争先劝进,苏言置身于舆论的漩涡之中,只能缓缓闭上双眼,面露纠结。
不知过了多久,苏言终于缓缓睁开双眼,轻叹道:“诸公何故如此?真是将本王置于不义啊!”
“殿下,您若再行推辞之举,置天下黎庶于不顾,才是不义之举!”张煌言恳切劝道。
苏言没有回答,转身欲走,群臣见状纷纷跪拜在地,齐声高呼:“天命在楚!四海归心!请殿下受禅正位!!!”
喊声震天,回荡在整个皇城内,苏言浑身一震,好似下定什么决心一般,慢慢回过神,看向跪倒在地的群臣们。
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长叹一声,道:“诸公真是害苦了本王啊……也罢,天意如刀,本王安敢拒从,允准诸公所请……即皇帝位!”
此言一出,群臣皆面露喜色,张国维再度叩拜,带头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高声附和,声浪几乎席卷整座皇城。
第382章 国号与定都
走完三辞三让的流程后,群臣也就兴高采烈地将新朝的年号官职等各项事务的商议提上了日程。
楚王府。
张国维和几名内阁大臣、尚书在苏必安的指引下,来到了后花园
苏言此时正抱着快到周岁的长子坐在凉亭内逗乐,父子俩不时发出一阵笑声,周围的下人也都带着笑意看着父子的互动。
张国维几人走进凉亭,躬身行礼,他正欲开口,却忽然顿了顿,张国维道:“臣参见陛下。”
身后的陈子龙和张煌言等人愣了一下,也要跟着自称臣下,但却被苏言抬手阻止。
苏言不紧不慢地将长子交给身旁的婢女,将他们挥退,而后对着几人笑道:
“眼下本王还未登基,现在就称呼陛下,未免有些过于急切了。”
“是下官过于着急了。”张国维尴尬地笑了笑,陈子龙几人则是继续行礼问候。
苏言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示意几人相继落座,而后问道:“不知几位阁老前来,是为何事?”
“殿下。”张国维坐直身子,说道:“下官携诸位同僚前来,是要与殿下商议新朝的国号和年号。”
“哦?”苏言笑道:“诸公都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国号,作为一个国家未来的名字,自然是要谨慎考虑。
历朝历代的国号都有一套规则,一般是按照称帝之人的爵位或者封地来决定的。
如果按照历代的规则,苏言身为楚王,其实应该直接以楚为国号,建立楚朝。
张国维等人本来是准备按照传统,将楚作为首选,见苏言询问,他也就斟酌话语,开口说道:
“殿下,放眼历朝历代,凡新立之国,或为所起之地,或为受封之号,如汉、晋、隋、唐等,殿下受封楚王,可按汉高帝旧制,以‘楚’为国号。”
苏言嗯了一声,对此不置可否,看向其余人,道:“诸公觉得呢?”
陈子龙几人相互对视一眼,苏言如此发问,只怕是对楚这个国号不甚满意了。
钱肃乐思忖道:“殿下籍贯苏州,又以吴郡起事,何不以‘吴’为新朝之号。”
张煌言却觉得不妥,摇头道:“殿下,‘楚’、‘吴’之国号虽然遵循旧制,但其意更偏向于荆楚、吴越,如何能代表巍巍九州?
以下官愚见,今殿下廓清寰宇,有大功于天下,可取国号曰‘夏’——昔禹王铸九鼎定九州,正合殿下再造山河之功。”
苏言依旧没有表态,陈子龙见状,便试探道:“元明皆取《易·乾》之字为国号,我朝也可效仿之。”
说到这,他出声诵读道:“《易·乾》有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通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若从此择取新朝自号,或可用‘乾’,或可用‘和’,亦或可用‘宁’。”
“这都有何含义?”苏言来了兴趣,询问道。
陈子龙侃侃而谈:“乾者,天也,暗合天子代天牧民之意。
和者,和谐、协调,暗含君臣和于朝,百姓和于野之理。
宁者,安也,寓意家国富足,民心安定,又暗含乱极思治之望。”
苏言听完他的话,不禁思索起来,乾朝、和朝、宁朝。
乾和宁倒还好,这和朝多少有些抽象了,他又不是小日本。
如果真要苏言选的话,他更偏向于夏,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华夏,夏更能代表华夏。
更何况,中华以夏始,当以夏终,首尾呼应,岂不美哉?
不过,他还是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这还需要拿到朝会上定下来。
见苏言似乎有了决议,大臣们不再商议此事,不过对于国都定在何处,倒是要提前商定下来的。
国都的选址倒是不多,顺天府和应天府是首选,其次便是开封府、西安府或者武昌府。
不过后三者并非定都的好选择。
开封府黄河水患严重,崇祯十五年时李自成围攻开封,明军决黄河堤坝御敌,导致全城淹没,死者数十万,开封元气大伤,水利系统彻底崩溃。
而且开封远离京杭大运河,粮草依赖陆运,成本高昂,加之河南连年饥荒,本地无法供养都城人口。
因此开封直接被否决了。
西安也同样如此,关中平原自唐朝以后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无法供养一座帝国的首都,且远离江南,对江南财富区控制力不足,也不适合作为首都。
至于武昌,虽然地理位置相较于前两者更好,位于湖广鱼米之乡,但它有一个最大的缺陷。
那边是缺乏作为帝都的历史积淀与象征意义,难以凝聚人心,政治号召力对比南京颇为悬殊。
那么,真正可选的就只有顺天府和应天府了。
而对于这两者的选择,黄宗羲马上就有话说了。
他语气严肃道:“殿下,有明都燕不过二百年,而英宗狩于土木,武宗困于阳和,景泰初京城受围,嘉靖二十八年受围,四十三年边人阑入,崇祯间京师更是岁岁戒严。”
“今夫千金之子,其仓库匮箧必身亲守之,而门庭则以委之仆妾。舍金陵而勿都,是委仆妾以仓库匮箧。
上下精神敝于寇至,日以失天下为事,而礼乐政教犹足观乎?
江南之民命竭于输挽,大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郡燕之为害也。”
洋洋洒洒一堆话,重点还是顺天府位于前线,太过危险,而且每年从江南漕运输送钱粮,途中还会产生大量损耗,甚至是贪墨腐败。
如果直接定都南京,那就省去了路途中的损耗以及中间商挣差价了。
黄宗羲的看法得到了张煌言、陈子龙等大臣的赞同,张煌言附和道:
“黄户部所言极是,南京乃六朝古都,龙盘虎踞,物阜民丰,且江南乃天下财赋重地,定都于此,既可省却漕运之耗,又可近水楼台,统筹钱粮。
顺天府虽为故都,然地处北疆,直面蒙古、建奴之患,实非长治久安之选。”
陈子龙也紧随其后,严肃道: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