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226节

  即便他们还有抵抗明军的勇气,仅凭这点缺少军械和辎重的残兵,也无法挡住兵锋正盛的明军。

  因此,李定国只能先驻扎同州,观望明军动向,若是明军果然往西京而去,他就只能再撤往渭南,焚毁渡口,使明军无法渡河南下。

  当李定国的使者快马加鞭来到潼关时,潼关城墙已经被轰出了多处缺口,还未倒塌的墙段上也是龟裂布满裂痕,以至于西军只能在城墙后重新构筑一道壕沟和矮墙,以此据守。

  使者进入潼关关城,看见的便是城中建筑大多遭到炮火波及,有的建筑已经被轰塌,只剩下残垣断壁。

  更多建筑则是直接被西军拆除,拆下来的木料石料用来构筑矮墙,只有潼关内的官府衙门因为被张献忠设为临时行宫才保存完好。

  事关重大,使者入潼关关城后,很快就被带到张献忠面前,此时的张献忠看起来很是烦闷,在看见使者后,他心底不禁升起几分不祥的预感。

  等看过使者呈递上来的求援书信后,张献忠顿时龙颜大怒,将书信狠狠扔在地上,大骂道:

  “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咱给了他两万大军,那可是足足两万人马!就算是两万头猪,也不会那么快被明军抓完!”

  一旁的孙可望见他如此震怒,尽管没有看到书信里的内容,但也能够大概猜到发生了什么事,他也顾不上其他,连忙弯腰捡起书信,仔细查看起来。

  他看完以后,脸上顿时被惊愕的神情所占据,他张了张嘴,下意识想要为李定国辩解什么,但是话到了嘴边,还是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现在张献忠正在气头上,他即便帮忙说话也起不了作用,让张献忠自己骂一阵,也就会慢慢冷静下来,当然前提是没有汪兆麟那个家伙在旁边煽风点火。

  果然,张献忠跳脚大骂一通后,慢慢冷静了下来,扭头看向孙可望,道:

  “鸿远兵败,退守同州,陕北只怕再无兵马能够阻挡明军,后方兵马也还在征召训练,只能从潼关抽调兵马回援。”

  孙可望默默点了点头,他也知道回防的重要性,三年前的李自成就是因为陕北兵败,被清军偷了西安,才不得不弃守潼关向南逃窜,最终兵败身死,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他们必须要吸取教训。

  不过,事到如今,孙可望认为也没有必要继续让刘文秀待在川北与明清两军对峙,眼下陕西空虚,更应该将刘文秀的兵马调回陕西,保卫大西国的老家。

  因此,孙可望斟酌一番语言后,对张献忠提议将刘文秀调回陕西,命其放弃川北各州府退守汉中。

  汉中与四川之间有着崇山峻岭阻隔,只需留下少数兵力便能拒敌于外,而主力就能调走驰援陕西。

  张献忠听了孙可望的劝谏后,思忖片刻,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人前往川北传旨。

  他此前之所以一直不放弃川北,还是希望能够依靠从川北运来的粮草分担一部分全国的粮食负担,并将川北视为反攻四川的前哨站,可现在的形势已经危及到不得不放弃川北了。

  当天,张献忠便调两个营六千余人回防,归入李定国麾下调遣,并命李定国弃守同州,撤回渭河以南,收缩防线,依托渭水拒敌。

  李定国收到命令后,尽管对放弃渭河以北大片疆土抱有疑虑,但为了保全西京,也只能遵从张献忠的命令,撤往渭南。

  在渡过渭水之前,他深深看了一眼北方,而后下令焚毁北岸渡口,并将收集起来的渡船尽数送往南岸,使明军无法渡过渭水。

  而明军这边,在合阳县休整一日后,陈杰与高志杰便开始就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讨论起来。

  高志杰主张效仿三年前的西军,全力南下直扑西安,迫使潼关西军回防,为第二师破潼关入陕争取机会。

  但陈杰却认为应该南北兼顾,趁西军南撤之际分出一标兵力攻打延安府,接管长城,招抚边民,以免蒙古人趁机南下叩关。

  二人各执己见,最终还是高志杰退让一步,同意让陈杰从第十旅中分出一标北上延安,并以朝廷的名义撰写檄文,要求各州县反正归明,莫要再助纣为虐,依附西贼对抗朝廷。

  四月初十日,明军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各州县皆望风而降,大军饮马渭河北岸。

  但等他们来到渭河河畔时,看见的便是化为废墟的渡口,以及对岸连营数里的西军大营。

  西军在南岸严阵以待,又将渡河的交通工具摧毁,陈杰和高志杰顿觉棘手,只能下令就地安营扎寨,并派出大量游骑向东西两个方向搜寻渡船。

  第十、十一旅南下之际,潼关关外,被编入第二师的第十二、十三旅也终于到达,与陈子昂汇合。

  援军抵达,潼关城墙又被轰塌多处,陈子昂终于下定决心,吹响进攻号角,向潼关关城展开攻城。

  十一日上午,伴随着激昂的号角声,持续数日的炮声再度响起。

  数十门步兵榴弹炮先后发出怒吼,炮弹从喷涌的焰火中飞出,在半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越过城头砸入关城之中。

  守军对此已是习以为常,在听到炮击后,纷纷散开躲避,大部分炮弹都落了个空,只有少数倒霉蛋被爆炸产生的弹片波及,哀嚎着倒在血泊之中,被袍泽拖到后方接受治疗。

  他们本以为这是明军日复一日的炮击,但还留在城头观望敌情的哨兵突然敲响示警钟声,大声喊道:“敌军攻城了!敌军攻城了!”

  从哨兵的视野向外看去,无数明军士兵推着楯车缓缓向城墙逼近,那楯车厚重坚固,顶部覆盖着蒙皮,前方设有挡板,能够有效抵御细菌的箭矢和火器射击。

  而在楯车后面,一队队明军肩扛火枪,踩着整齐的步伐有序推进,其中也不乏被驮马牵引着的火炮的身影。

  咚——

  咚——

  咚——

  急促的示警钟声在城头回荡,那些散开躲避炮击的西军步卒纷纷在军官的命令下重返岗位。

  一队队手持弓箭或火铳的兵丁也快步跑上还未倒塌的城头——尽管他们脚下的城墙表面已经出现裂痕,但是在军官的强硬命令下,他们也只能冒险据城头而守。

  在临时行宫的张献忠和孙可望听到示警钟声后,也匆忙赶到前线,等他们来到矮墙后的时候,城头守军已经开始向靠近城墙的明军倾泻火力。

  城头一时箭矢如雨,火铳声不绝于耳,但他们射出的箭矢弹丸基本被厚重的楯车挡住。

  即便无法对明军造成威胁,那些躲在楯车后的明军猎兵也还是举枪还击,城墙上下枪声大作,硝烟遮蔽了许多人的视线。

  见明军终于发起攻城,张献忠当即下令道:“传令冯双礼,命其速速率领精兵自小道出击,突击明军阵地,使其无法全力攻城。”

  他话音落下,传令兵当即拍马离去。

  尽管通往明军后方的小道已经暴露,但张献忠仍然没有放弃这条路,他一直命冯双礼率领精兵驻扎小道,为的就是在明军攻城之时发动突击,制造混乱,使明军无法全力攻城。

  张献忠下令分兵突击之时,陈子昂也在拿着望远镜观察战场,见楯车抵近城墙,他也下令道:

  “传令炮兵停止前进,就地假设,使用燃烧弹轰击敌军矮墙。”

  他早已知晓西军在城墙后又构筑起了一道矮墙,为了应对这矮墙,他冒险将火炮编入进攻队伍,只待榴弹炮抵近城墙,便就地部署,直接炮击敌军矮墙。

  陈子昂的命令很快便被送到前线,跟随步兵进攻的炮兵们得到命令后,连忙就地止步,将火炮与牵引架分离开来,合力推动火炮,将炮口对准城墙,而后有条不紊地为火炮进行装填。

  这一切并没有被西军发觉,两军射击产生的硝烟遮蔽了战场上的视线,也为明军火炮提供了掩护。

  很快,炮兵们便完成了装填,在军官的怒吼声下,引线滋的一声被点燃,迅速燃烧至底部。

  转瞬间,炮口绽开一朵刺眼火光,伴随着一道震耳欲聋的轰鸣,炮弹高速射向半空,在空中翻滚着越过城头,落入城中。

  炮弹狠狠砸中矮墙,在落地的瞬间,那炮弹受力碎裂开来,里面的松节油、树脂等易燃物顺势向四周飞溅,并迅速被引燃,轰的燃起大片火焰,直接将周围数名躲闪不及的守兵吞噬!

第367章 潼关之战(中)

  “这是什么火器?落地后居然还能着火!”

  那枚燃烧弹就落在距离张献忠仅有不过二十米开外的位置炸开,他甚至能够隐约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浪,望着被火焰吞噬,尖叫逃窜的兵卒,这位自认为身经百战的老西王顿时瞪大双眼,面露骇然。

  “父皇小心!”

  孙可望见燃烧弹在如此近的地方炸开,顿时大惊失色,失声喊道,一边将张献忠护在身后,脸上也写满了忌惮。

  这是明军与西军开战以来第一次使用燃烧弹,可怕的火焰附着在矮墙上,剧烈燃烧,那些被火焰波及到的兵卒几乎变成火人,尖叫着四下逃窜,有士兵试图上前灭火,却被失去理智的火人抱着扑倒在地,双双燃烧起来。

  可怕的炮声再度响起,那宛若死神狞笑般的炮弹尖啸声自头顶响起,矮墙后的守兵皆面色惊惧,一边抬头看着飞来的炮弹,一边往四周躲避。

  那炮弹从天而降,落地后轰的爆开一团焰火,几乎将四周化为火海,黑烟从火焰升起,遮挡住了守军的视野,使守军无法判断明军推进到何处并做出反击,各类油脂燃烧时产生的臭味与人类被烧熟的烤肉味混合在一起,直冲脑门,令人作呕。

  在猎兵与己方炮兵的合力掩护下,明军很快推进至城墙底下,一架架云梯被架在还未倒塌的城墙表面,被挑选出来的精兵将火枪背在身后,口咬腰刀,宛若灵活的猴子一般奋力向上攀爬。

  在他们身下,枪法精湛的猎兵不时开枪射击,将那试图弹出身子攻击云梯上明军的守军射杀。

  而在缺口处,楯车继续向前推动,明军将前面的挡板撤下,露出设计好的射孔,举枪从射孔向里面射击,西军则是以弓箭、火铳以及架设起来的轻炮还击。

  射出的箭矢和铅弹皆被挡住,只有少数射术精湛的守兵能够从那小小的射击孔射中躲在后面的明军,而轻炮射出的炮弹狠狠砸中楯车,直接就将楯车砸出一个巨大的缺口,连带着将后面的明军性命夺去。

  “杀!”

  在友军的掩护下,先登精兵终于踩着梯子登上城头,最先登上城头的明军闪身躲开了向自己刺来的长矛,反手取下腰刀,脚下发力,纵身跳上城墙,挥刀与守兵交战。

  只见一阵刀光闪过,刚刚那试图攻击他的西军长矛手应声倒下,周围的西军见状,怒吼着围了上来,试图联手将他绞杀。

  但就在这时,明军身后的云梯又有士兵登上城头,他们背靠云梯,与围上来的敌军短兵相接,为了将明军赶下城墙,西军纷纷放弃弓箭、火铳,转而拔出佩刀,举起长枪,与明军展开殊死搏斗。

  “杀!杀光西贼!”

  明军士兵怒吼着,不断踩着云梯涌上城头,一名西军步卒挥舞着长枪,奋力刺向一名跃入城头的明军,却被后者闪身躲开,反手一刀砍中肩膀,刀刃与甲胄剧烈碰撞,巨大的力量让西军步卒发出一声痛哼。

  但他咬牙忍痛,怒吼一声,再次挺枪刺出,明军躲闪不及,被一枪贯穿胸膛,仰面倒下。

  明军攻势如潮水般汹涌,西军虽然奋力抵抗,但还是逐渐被逼退,城头上尸体堆积如山,鲜血顺着城墙的缝隙流淌而下,染红了整片地面。

  “弟兄们,给我顶住!老万岁就在城下,绝不能让明军得逞!”

  西军校尉高声呼喊,试图鼓舞士气,但他话音刚落,一名登上城头的猎兵盯上了他,举枪射击,只听一道枪响,他胸前爆开一团血雾,倒地不起。

  明军在城头逐渐占据上风,与此同时,明军也将6磅骑兵炮送至前线,炮兵们在己方步兵的火力掩护下迅速对火炮进行装填,而后对准那缺口后的矮墙,猛地开炮。

  如此近距离的炮击,躲在矮墙后的西军只看见眼前火花一闪,伴随着一道巨大的炮声,并不算坚固的矮墙就直接被实心弹轰出一道缺口,后面的西军也被掀翻在地,被飞溅的土石砸得头破血流。

  周围的西军虽然没有被掀翻,但也被冲击力震得头昏脑涨,明军趁势向前推进,在阵阵昂扬的军号声中,他们踩着整齐的步伐推进至壕沟边上,举枪朝着矮墙后的西军打出一轮齐射。

  壕沟与矮墙之间仅隔着数步距离,几乎是贴脸齐射,尽管有着矮墙的掩护,但西军还是遭到重创,倒下一片。

  火枪齐射,硝烟喷涌而出,将双方之间的视野遮蔽,明军趁机搬来大量长木板,架设在壕沟上,而后继续踩着木板向前推进。

  西军几乎被那轮贴脸齐射击溃,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惊骇之色,军心动荡,开始不受控制地向后溃退,张献忠见状,只能下令将那些败兵撤下,转而命精锐老营齐出,向明军发起冲锋。

  随着张献忠一声令下,部署于二线的精锐老营皆狂呼酣战,一边发出震天战吼,一边向渡过壕沟,涌入矮墙缺口的明军发起冲锋。

  明军也看见了向他们冲来的敌人,带队军官连忙喝令开火,阵前一时火枪齐发,射杀众多西军,而后挺起火枪发起反冲锋!

  “杀!”

  阵阵喊杀声中,精锐老营在猛将窦名望的率领下,与冲来的明军迎面相撞,两军军阵重重撞击在一块,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双方各自有人被撞倒在地,但还未等他们挣扎着爬起来,便被补刀杀死,而没有被撞到的勇士,则是迅速站稳脚跟,发起最为猛烈的反击。

  刀刃与刀刃的撞击声,盔甲与盔甲的碰撞声交织在一块,其中也不乏人类发出的最为凶狠的怒吼与咒骂,或是临死前的哀嚎和惨叫。

  一方是跟随张献忠南征北战,从湖广入四川,又从四川返回陕西的百战老营兵,一方是横扫天下,使满洲兵黯然退出中原的精锐明军,双方皆不乏悍不畏死的勇气,也不乏精良的装备,人世间最为血腥惨烈的厮杀,只为了这座潼关重镇的最终归属。

第368章 潼关之战(下)

  潼关城头上下一片厮杀,城头守兵最终还是承受不住猛烈的攻势,被明军击溃,仓惶逃窜。

  明军顺势占据城头,他们直接居高临下,向底下与明军厮杀的西军老营开火,城头枪声大作,鏖战中的西军顿时被射杀大片。

  但张献忠怎么可能被动挨打,他眼见城头失守,当即调来弓手与火铳手展开还击。

  而城下的明西两军在短兵相接之余,也各自祭出手榴弹和轰天雷,相互朝对方投掷,爆炸之下人人平等,双方皆互有伤亡。

  就在城内厮杀之际,明军后方也枪炮齐鸣,原来是奉命走小道迂回至明军后方突击的西军与驻防的明军交手。

  人不可能在同一个坑跌倒两次,陈子昂为了防备西军迂回到后方偷袭,在攻城时也分兵于后方设防,因而在冯双礼率军杀出时,马上遭到了明军的猛烈还击。

  明军火枪齐射,配以火炮轰击,直接将试图突击的西军炸得人仰马翻,死伤一片,冯双礼见明军早有防备,哪里还意识不到继续进攻只会徒增伤亡。

首节 上一节 226/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