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49节

  密集鼓点声随即响起,横队行军的明军线列步兵用力踏步,止步列阵,迅速以营为单位组成反骑兵空心方阵,跟随前进的6磅炮也一同就地部署,以最快速度进行装填。

  近万清军骑兵如汹涌潮水般奔腾而来,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仿若蔽日乌云,苏言被保护在方阵之中,他甚至也能够感受到地面在轻微颤抖。

  6磅炮在推进时并未与牵引架连接,而是由炮手合力推行,再加之其炮膛内已经提前放入火药和炮弹,因此只需要用装填杆将里面的弹药压实,便能点火射击。

  数十门火炮迅速完成装填,眼见大队骑兵奔腾而来,炮官们皆大声喝令,点火开炮,引线被点燃后迅速燃烧殆尽,炮膛内的火药随之点燃,爆发出的巨大力量将炮弹狠狠送出炮膛,高速翻滚着飞向清军骑兵。

  嗖嗖嗖——

  数十枚炮弹转瞬即至,迎面砸进奔跑的马队之中,瞬间就在马队中犁出一道道血路,将挡在炮弹前的骑兵连人带马皆撕成碎片,鲜血飞溅,骑手和战马的肢体碎块漫天飞舞,骑兵阵型顿时陷入混乱。

  在打出实心弹以后,炮手们连忙清理炮膛,换上近距离炮击使用的霰弹,多铎没有理会炮弹带来的伤亡,他依旧策马冲在最前面,眼中只有复仇的怒火!

  双方之间的距离在战马的奔跑中迅速拉近,三百米、两百米、一百米,待清军骑兵冲入火枪的最佳射程范围之际,朝向这一面的线列步兵纷纷开火射击。

  刹那间,枪声齐鸣,硝烟弥漫,一匹匹冲在前列的清军战马嘶鸣着中弹扑倒,将马背上的骑手甩飞出去,其身后的骑兵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策马撞了上去,被倒下的战马绊倒,也跟着马失前蹄。

  阵阵枪声中,6磅炮也再度开炮,将无数铅弹与碎子倾泻而出,炮声响过,炮兵们也顾不上查看战果,就拼了命往就近的方阵跑去,钻进方阵内寻求庇护。

  霰弹铺天盖地向清军骑兵横扫而去,在那密集的马队中扫出一片又一片的无人区,冲在前列的骑兵或是被当场击毙,或是负伤坠马,被紧跟在身后的骑兵卷入马蹄之下,冲锋的阵势被打破,骑兵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即便是悍勇如八旗兵,在火枪齐射和霰弹贴脸轰击的双重打击之下,也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伤亡,他们惊恐地看着那一地惨不忍睹的尸体,或是不堪重负转身溃逃,或是如崩溃一般呆愣在原地,仿佛失了智一般。

  大部分骑兵都仓皇逃跑,但是在这混乱的战场上,那代表着多铎的帅旗却是始终屹立不倒,甚至还在继续向前冲锋,多铎被忠诚于他的精锐正白旗八旗兵团团护卫,以至于他免于阵亡在明军的火力之下。

  尽管死伤惨重,但他们还是忠诚地跟随多铎继续向前冲锋,策马越过满地尸体,杀向那有着林立刺刀的明军方阵,然而还是前仆后继地倒在明军的枪声之下。

  苏言将这一切收入眼底,他亲眼看着正白旗八旗兵不断倒下,并最终与多铎一同战死于此,不禁感慨道:“正是一帮忠勇之士,即便明知是飞蛾扑火,仍然甘愿赴死。”

  多铎战死,清军彻底崩溃,那率军回援试图与多铎赴死的阿济格尼堪也从溃退下来的骑兵口中得知了多铎的死讯,他心如刀绞,不愿承认这一现实。

  但最终,阿济格尼堪还是谨记着多铎给他的命令,尽可能收拢溃兵,退往小港镇。

  苏言的目标就是击毙多铎,而多铎既已身死,剩余清军群龙无首,如土鸡瓦狗一般,他便放任这些溃兵退往小港镇,就地打扫战场,派人通知后军前来汇合。

  一直等到傍晚,在苏言不计代价的登陆下,后续部队也全部登岸,并将军需辎重也一并卸下,赶来与苏言汇合,不过这样做的代价时,这一段的赣江江面都被船只堵塞,水运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恢复了。

  接连两场战役下来,明军一方的损失并不多,相较于清军完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这也很好理解,两场战役中,明军都占据了火炮优势,很多时候都能够依靠火炮先一步重创清军,使其在火器互射的阶段便被击溃,根本支撑不到短兵相接。

  真要说因为肉搏而出现的伤亡,也只有那些跑不过骑兵,被追上屠杀的少数猎兵了。

  总而言之,两场战役加起来,明军的伤亡也只有不过数百人,而清军直接损失了四分之三,连统帅多铎也折损了进来,只有不到万人溃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续部队赶来汇合后,苏言就从降兵口中得知了那最先被击毙的清军将领的身份——居然是承泽郡王爱新觉罗·硕塞。

  爱新觉罗·硕塞,苏言对此人的了解并不多,但也知道他是清太宗黄台吉子侄辈中少有的文武全才,他能诗善画,行军作战又骁勇无比,本应立下更多功绩。

  然而,在这一世,他也只能在还未满十八岁的这一年早逝,被扔进历史的尘埃中了。

  “将多铎与硕塞二人的首级用生石灰腌制,尸体剁碎喂狗。”苏言简单一句话,便决定了对二人遗体的处置方式。

  而后,苏言又对临阵倒戈的冷允登、吴高二人论功行赏,说起来吴高倒是命大,他的兵马被八旗一个冲锋直接碾碎,其本人倒是捡回了一条命。

  苏言自是不可能重用二人的,而且也还没想好怎么处置二人,便只是先给他们封赏了一些银两,官职还要再往后稍稍了。

  冷允登二人对此只是连声应下,也不敢有别的心思。

  ……

  大军于此地安营扎寨,休整一晚的同时,阿济格尼堪率领败军撤至小港镇,也将多铎、硕塞二人战死的噩耗带了过来,令留守的五千绿营人心惶惶。

  所谓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阿济格尼堪不过是梅勒章京,于军中威望并不高,如何能够节制剩下军心动荡的败军。

  当天晚上,便有大量绿营兵趁夜出逃,尽管阿济格尼堪及时发现,并下令严查,对捕获的意图逃跑的兵丁处以极刑,但还是无法阻止绿营兵出逃的情况。

  一直等到第二天天明,阿济格尼堪下令清点营中兵马,才绝望的发现,短短一个晚上,居然逃跑了数百人。

  见此情况,阿济格尼堪对于未来的事态发展愈发悲观,他也不愿在小港镇停留,被明军追上,当即下令全军拔营,过河西进,并将浮桥尽数烧毁,使明军无法跟在身后渡河。

  然而虽然身后的追兵因为浮桥烧毁而暂时无法追上,可身前还有一支两万人的明军挡在他们和丰城县中间,要想退至丰城县,必然绕不过他们。

第270章 第七、八旅在行动

  隆武三年二月初一上午,苏言率领的明军主力才终于追着败军退走的痕迹抵达小港镇。

  小港镇得利于地理位置,已发展成一座人口稠密的大镇,然而随着清军到来,镇民或是提前得到消息出逃避难,或是被清军屠戮,剩下的人也大多被阿济格尼堪裹挟着西进。

  因而等明军到来时,这座大镇已经变得雕零破败,那横跨河面的十几座浮桥也都被点燃,火焰产生的漫天黑烟高高扬起。

  “大王,我们来晚一步,还是让虏兵烧毁浮桥了。”王翊见状,对苏言说道。

  苏言却是浑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道:“清兵不论何时渡河都会烧断浮桥,这早在本王意料之中,只要第七、第八旅还陈兵于对岸,这支败军就逃不出本王的手掌心。”

  说罢,他便下令扑灭火势,并重新架设浮桥,虽然小港镇附近的材料都被清军使用,或是在临走前也被一把火烧毁,但苏言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昨晚就命令战俘砍伐树木,一起运到了这边。

  好在他们来的还算及时,大火没有完全将浮桥和底下用来支撑的舟船烧毁,因此只要将火势扑灭,就能用带来的木料重新铺设,不需要太长时间便能重建起来。

  苏言看着那些被驱赶着上前灭火施工的战俘好一阵,目光又转向河对岸,仿佛能够透过距离,看见在丰城县以东驻扎的明军大营。

  此时的明军大营内,陈权与吴启明已经得知了小港镇渡河东来的消息。

  尽管阿济格尼堪想要掩饰己方战败,但明军也不是傻子,他们一天之前还是兵力众多,而且还打着多铎的帅旗,而今天突然就兵力削减过半,帅旗也不见了踪影。

  这或许还可以用他们是清军的前锋来解释过去,可是他们却还烧断浮桥——哪有派前锋探路还烧断必经的浮桥的?难道就不准备让前锋退回来,或者是让主力渡河与前锋汇合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清军肯定在东边遭遇了什么,陈权与吴启明都认为清军很有可能是在小港镇以东遭遇了大败,这支军队有可能是他们的残军,也有可能是被击溃后渡河西逃,为了避免被明军追上,才做出烧毁浮桥的举动。

  “不论是何种结果,我们都该主动出击,将其击溃。”陈权对着吴启明说道:“只有将其击溃后,我们才能进一步获知东边的情况。”

  吴启明点头同意了陈权的话:“这支清军兵力不过万人,出动一旅兵马便能取胜,留下一旅固守营盘,至于要派哪一旅迎击……”

  谈及此事,二人的眼神顿时变得犀利起来,这可是立功的好机会,他们都不会轻易让出来,陈权先发制人:

  “本旅虽成军更久,但至今仍未真枪实弹的与清军交锋,还请吴兄成人之美,将此次机会让与在下,若有下次,在下定不会与吴兄争抢。”

  “……”

  吴启明沉默了一瞬,倒是没想到陈权会用这样的借口,他摇头拒绝,道:“恕我不能同意,我第八旅的将士们也渴战久已,如何仅凭陈兄三言两语便拱手相让?即便在下能够同意,麾下将士也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陈权对他的拒绝并不感到意外,他继续提议道:“既然如此,不如抽签决定?”

  “抽签?”吴启明微怔。

  “不错,正是抽签。”陈权微笑道:“你我撕下两张纸,上书去留,放入一空盒内,谁拿到去,谁便领兵迎战。”

  吴启明心想,应该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办法了,便点了点头,同意了陈权的提议。

  二人随后分别撕下一张纸条,在上面做了标记,揉成一团再放进一个空盒子里摇了摇,陈权才抬手示意吴启明先取。

  吴启明也没有推脱,随便拿起了一个,也不急着打开,等陈权将另外一个纸团拿起来,二人才一起将纸团铺开,再定睛一看,吴启明顿时唉声叹气,陈权笑眯眯地扬了扬那纸条,道:

  “吴兄,看来是我的运气更好一些。”

  吴启明撇了撇嘴,不愿接话,但还是愿赌服输道:“此敌军就交给陈兄对付了。”

  陈权笑着应下,随后便命人集结第七旅的兵马,率军开离营盘,向那支渡河清军而去,吴启明则是坐镇营中,防备丰城县方向的清军。

  “不好了章京大人!明军打过来了!”

  清军这边,阿济格尼堪派出去在前面探路的斥候很快与明军斥候遭遇,双方交战一番后,清军斥候便仓皇撤回来,将明军主动迎战的坏消息上报。

  阿济格尼堪听言,神色大变,他身侧仅存的几名牛录章京也都脸色难看,其中一人说道:“他塔喇,那帮尼堪军心低落,显然没有可战之力,岂能与明军交战?”

  “可我军也无法避战,浮桥已断,我等退无可退,只能迎战。”阿济格尼堪沉声说道,他眼中苦涩的情绪翻涌,前有狼后有虎,今日只怕就是他们的葬身之日了。

  牛录章京们也意识到了这点,他们都陷入沉默,半晌后,才有一人苦笑道:“罢了,我等深受皇恩,入关以后也享受过这尼堪的花花世界,今日为国捐躯,又有何难?”

  其他几人听言,都默默点了点头,阿济格尼堪见状,也只好暗自叹息,对几人抱拳道:“大将军昨日为国捐躯,我等身为大将军麾下旗人,本理应与大将军一同赴死,却苟活至今日,只盼你我共赴黄泉后,还能继续为大将军而战。”

  说罢,阿济格尼堪下令摆开阵势,与明军交战,然而其军中绿营兵在得知明军从身前攻来,都无心恋战,只想等大战开启后,趁乱逃跑,或是向明军投降,以保留自己的性命。

  下午未时,两军终于交战,阿济格尼堪与军中剩余的八旗兵都已心存死志,他们结阵向明军战线发起决死冲锋,阿济格尼堪身先士卒,策马冲在最前方。

  在阵阵枪炮声中,八旗兵前仆后继倒下,阿济格尼堪身中数弹,坠马而亡,其身后的八旗兵跨过一地尸体,仍然怒吼着冲向明军,但最终还是不甘地倒在血泊之中。

  在那些意志最坚定的满八旗战死后,剩下的蒙八旗和汉八旗或是跪地投降,或是四散而逃,而那些绿营兵也都在军官的率领下成建制向明军投降。

  经此一役,除了目前还驻扎在丰城县等待多铎大军的汉岱所率的一万兵马外,多铎的江西军团已尽数覆灭。

  在歼灭了这支败军后,陈权一边派人通知吴启明,一边收拢降兵,并讯问关于小港镇方向的消息。

  降兵们不敢隐瞒,战战栗栗地将多铎、硕塞身死,大军惨败的消息和盘托出,陈权听后,面露大喜,抚掌道:“大王真乃英明神武,所向披靡,多铎大军顷刻间灰飞烟灭。”

  左右参将也都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一人说道:“多铎大军既已覆灭,眼下就只剩下龟缩在丰城县城内的那些清军了,只要将他们一块歼灭,江西便是我军的囊中之物。”

  陈权笑着点了点头,道:“先与吴启明通个气,请他率军包围丰城县,监视各门,不要让清军得到消息提前跑了。”

  说干就干,陈权又派人返回营盘知会吴启明,他本想亲自前往小港镇迎接苏言,但担心仅靠第八旅无法阻挡清军,还是命一员参将代为前往迎接,自己在收拢降兵后驰援丰城。

  陈权的人很快就回到营盘,将捷报送到吴启明手中,吴启明在听了第七旅非常顺利就击溃清军的过程后,气得牙痒痒,忍不住打了自己抽签的手几下,骂道:

  “真是坏手气,如果抽到了去,此战的战功就是我的了!”

  他还没懊恼多久,陈权派出的第二波人就跟着策马赶到,快步闯入帐内,将多铎、硕塞二人战死的消息相告,而后说道:“吴旅帅,虏兵主力覆灭,眼下仅剩丰城县内残余,陈旅帅希望您能够率军包围丰城县,将各门切断,使清军无法西逃。”

  吴启明听言,瞬间明白了陈权的意思,也顾不上继续懊恼,当即点头说道:“我已知晓,会马上率军开拔,你回去禀报你家旅帅,我不会放任哪怕是一个清军离开丰城县。”

  陈权的人回去复命,吴启明随即下令全军集结,只留下少量人马看管营盘,率军直扑丰城县。

  丰城县方向,汉岱此时还不知晓多铎主力覆灭的消息,因为第七、第八旅封锁了丰城往东的道路,所以他也打探不到丝毫消息,只能派人时刻盯着这支明军的动向。

  就在一个时辰前,斥候才来汇报明军分兵东进,营内还有上万兵马,汉岱马上意识到很有可能是多铎率领主力西进,这支明军是准备前去迎战。

  因此,他当即下令集结城中兵马,准备出城攻打明军营盘,牵制那支留守的明军,可是大军开离丰城县后,汉岱的心中始终不受控制地升起不安的预感,这让他坐立难安,就好像,他们即将要大难临头一般。

  跟在他身侧的一名牛录章京看出了他的异样,虽然不明白汉岱为何会如此不安,但还是出声宽慰道:“额真,大将军麾下有兵马四万之众,尼堪如何是我军的敌手?”

  汉岱淡淡应了一声,没有接话,就在这时,一骑快马从前方奔来,待他靠近后,汉岱就认出了那人的身份。

  那名斥候策马冲入军中,来到汉岱面前,语气急促道:“额真,明军开拔了,正在往这里赶来,似要与我军交战。”

  “什么?!”

  汉岱和那名牛录章京都脸色微变,牛录章京道:“大将军率部西来,尼堪不集全力迎战也就罢了,怎敢分兵对抗我军?”

  汉岱心中的不安愈发浓郁,但他还是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己方亦有万余人马,从兵力来看旗鼓相当,但是论总体战斗力,也不一定会是明军的对手。

  他不敢轻视明军,明军能够从江南打到这里,迫使多铎避战,就代表他们不是能够小觑的对手,而且自己麾下这万余人马里也有不少水分——那些江西明军的降兵并不可靠。

  “全军止步。”他沉声说道:“既然明军主动来犯,那便以逸待劳,迎战明军。”

  汉岱最终还是决定与明军交手,迄今为止他还没有直接与明军交战,就这样避战撤退肯定会引起军中的八旗兵不满,甚至有损士气,因此不管怎么说,他都必须要先与明军交战,试试水。

  他的命令迅速传下去,大军就地摆开阵势,丰城周边以平原为主,又被当地百姓大量开垦开发,因而没有大军能够藏身的地方,即便汉岱想要使什么阴谋诡计,也没有让他操作的空间。

首节 上一节 149/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