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93节

  今天就陪熊孩子玩玩石子。

  便道:“请先。”

  诸葛恪当即捻起一枚青色石子,啪地落在地图上一个位置。

  益州南部。

  或者说,南中。

  诸葛恪紧随扬声:

  “南中蛮夷素来不服王化,却又贪慕中原之富,偏偏占据山川险道。所以时而顺服,时而叛乱。”

  “你主据益州不过五六年,未及招抚南中,便要与曹魏北争汉中,至今未暇南顾。”

  “即便我主拒绝雍闿之徒的归附,南中早晚还是要乱的。”

  “到那时,你主如何与我主并力北伐?”

  麋威原以为对方会在荆州的问题上做文章。

  没想到落子益州,针对北伐。

  明显有备而来。

  于是稍稍回忆一下两世见闻,还有自己亲历战争后的一些感悟。

  很快捻起一枚赤色石子,啪地一声。

  落在青子“正北方”不远处。

  诸葛恪茫然抬头,一时不解。

  因为这幅天下州郡图十分简陋。

  只标出部分主要的城池,郡名。

  大部分郡县是留白的。

  “此地乃益州犍为郡。”

  麋威稍作解释。

  诸葛恪:“犍为……我倒是记得费诗费公举是犍为人……那又如何?”

  麋威:“蜀中多良田,南中多山险。”

  “益州之富,大半在蜀中。”

  “而犍为则是连接南北的咽喉之处”

  诸葛恪恍然:

  “你意思是,若南中暂不可顾,便卡其咽喉,退保蜀中之富?”

  “然则你主果真能守住此地吗?

  麋威:“能,且早已稳妥据守。”

  “前年我主北争汉中之际,南中如你所言闹了几次夷乱,并波及犍为周边。”

  “彼时,犍为太守李严字正方,组织当地义士扑灭叛军,不费我主大军一兵一卒。”

  诸葛恪闻言,难得点头道:

  “我听人说,李正方昔年在南阳郡为吏,颇有才干……便算你有道理吧。”

  “然则这终究是保守之策。”

  “所以算我胜你半子,如何?”

  麋威没搞懂对方这胜负关系是怎么算出来的。

  干脆就事论事,摇头道:

  “若南中生乱,我方固然不算赢,但你方只怕也是输的。”

  诸葛恪自然不服:“为何?”

  麋威:“你可知,你主孜孜以求的‘蜀马’是怎么来的?”

  诸葛恪一证,没懂。

  麋威:“那我换个问法,你可知蜀马为何叫蜀马?”

  诸葛恪失笑:“那马产自蜀地,自该叫蜀马!不然呢?”

  “还真不然。”麋威摇头道。

  “我刚刚说了,蜀中多良田,自古有天府美誉。”

  “那请问。”

  “如此良田,如此天府,不拿来好好种粮、植桑,反而拿来养马?”

  “即便有不知粮谷布料贵重的愚夫蠢妇,终究也只是少数吧?”

  诸葛恪闻言一想,居然无法反驳。

  不由好奇:“那蜀马怎么来的?”

  麋威:“蜀马本就是羌马!是胡马!”

  “或产自雍凉,或出自汉嘉郡以西的化外小国!”

  “只因益州南北皆通蜀道,胡商便贩马入蜀来换取其急需的粮食和布匹。”

  “此马自蜀道而来,又自蜀道贩往关中乃至关东。”

  “外地商贩鲜有人深究其源,才一直以蜀马相称!”

  竟是如此?!

  诸葛恪明显第一次听到这说法,不由啧啧惊奇。

  “可即便如此,又与我主何干呢?”

  “怎会没干系?”麋威轻嗤道。

  “南中一乱,蜀道闭塞,马匹自然减少流入。”

  “我主自用还嫌不足,哪还有余裕跟你主交换?”

  “到那时,你主怕是只能冒险出海求马了!”

  动乱从来都是贸易的大忌,古今皆然。

  实际上,南蜀道的问题要到后诸葛亮时代。

  一个叫张嶷的南中大将重新开通牦牛故道。

  才得以解决。

  而那条牦牛故道,很可能就是后世茶马互市的滥觞。

  诸葛恪终于失声。

  与其说他被说服。

  不如说他被麋威的见识所惊到。

  有种井底之蛙突然跳出了井口的震撼。

  失神片刻才道:“那第一子……算打平?”

  麋威懒得计较。

  提醒道:

  “快开船了,请落第二子。”

第76章 八百破十万

  这次,诸葛恪明显谨慎了许多。

  稍稍沉思,才将手抬到襄阳附近。

  但当麋威以为他要拿襄樊二城做文章之时。

  他却突然往西一移,转到东三郡上。

  也即西城,上庸,房陵三郡。(注)

  是的,东三郡虽然以“东”为名,却坐落于荆州西北部。

  原因很简单。

  因为东三郡曾隶属于汉中郡,恰在汉中之东。

  从地理上看。

  汉水自汉中一路逶迤东南下,贯穿三郡。

  这两边根本是一衣带水的同一地理单元。

  所以去年刘备争夺汉中成功之后,才能派遣刘封顺汉水东下与孟达会师于上庸。

  不过,就在麋威以为将要讨论孟达这个经典问题时。

  诸葛恪再次移子西上。

  最后正正落于汉中。

  诸葛恪:“你可知汉中如今已是一片白地?”

  见麋威一时抿嘴不语。

  诸葛恪终于展颜,自得道:

  “原来你也有不清楚的事?”

  又道:

  “自建安二十年,曹孟德降服张鲁后算起,到二十四年彻底败退为止。”

  “四五年间,曹魏前后四次大规模东迁汉户、氐人,早已经掏空了汉中的根基!”

首节 上一节 93/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