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54节
望之令人生畏。
稍稍走近,吕范总算看清船上旗帜。
正是一头一尾,一大一小两面“孙”字旗。
面色不免怪异起来。
且说,急信上已有说明,今夜船上将领有两位:
征虏将军,孙皎字叔朗;
武卫都尉,孙桓字叔武。
这两位都是孙氏公族当中的佼佼者,此时西去荆州支援倒也合理。
唯独,两人既是孙权的弟、侄辈,又是孙权麾下将领。
于情于理,都没资格使用这种奢华的五层楼船作为主将本部的。
须知,就连吕蒙这个督军大将都没这待遇呢!
若是旁人,此时不免要暗讽一句孙车骑任人唯亲。
但吕范吕子衡与江东孙氏之间,自有一番殊遇
所以只是稍稍怪异片刻,心中已有猜测。
而果然,下一刻,一艘小舟从楼船下缓缓驶来。
“子衡!”
一道长上短下的矫健身影屹立舟头,遥遥发声。
“当初早听你的话扣下刘备,就不会有冬日舟车劳顿之苦了。”
“孤悔不当初啊!”(注)
吕范闻声一时释然,继而肃然。
连忙趋步上前,欲扶那称孤道寡之人登岸。
但那人却只让小舟缓行下来,并无靠岸的意思。
“孤听闻,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今欲逆流而上,夺回荆州,却又担心身后不稳。”
“不知子衡可愿为孤后镇于建业?”
吕范自无不可,躬身应命。
他善于运筹帷幄,却不擅长冲锋陷阵。
这种镇守后方、替前线足食足兵的工作,正适合发挥他所长。
但应命之后,心思稍转,忽又感觉船上那人此番亲征虽是题中应有之义。
却未免有些迫不及待。
竟是连上岸稍驻一夜都不愿意。
于是劝谏道:
“前些时日陆伯言来信,说取江陵已经失了先机,而吕虎威又日渐病笃,南郡战事已然难为。”
“往后孙刘两家只怕还是要媾和的。”
“既如此,主公何妨大张旗鼓,信步缓行,以展现从容不迫之态?”
闻得此言,船上那人沉默片刻,方才缓声道:
“那就请子衡替孤在江上大张旗鼓,继续缓缓发兵增援吕子明。”
“至于孤……你就当孤今夜不曾来此。”
吕范闻言微愕。
他猛然意识到,自己还是低估了主公的战略野心。
正如当年低估了对方竟敢放纵刘备去江陵一样。
但未等他再开口,小舟已经悄然转回楼船方向。
……
翌日,关羽中军大帐,日常商议军情。
诸事商议妥当后,麋威突然提了个军事建议。
……
注:孙权早在当大魏吴王前就称孤,比如他曾写信威胁曹操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可能是史家以后人角度书写,也可能孙氏早就展现出割据姿态。这里不纠结。
第46章 从行参军,出征华容
廖化:“麋中郎,你如何断定孙氏分兵攻袭华容?”
关羽中军大帐内,众人闻得麋威的提议,颇为不解。
须知,早在北伐之前,关羽就已经在华容县屯下足量的物资和人员。
因为华容地处南郡东界,恰与孙权所占的江夏郡接壤。
历来是一处防范孙权的重要据点。
不过。
随着如今两军对垒于江陵周边。
华容的战略价值已经下降。
毕竟,得江陵者得南郡。
脚下这座江陵城才是双方争夺的重点。
像华容这种边边角角的小城,暂时顾不上。
除了麋威。
因为,他记起了一个叫孙桓的东吴将领。
就在他昨日看地图的时候。
孙桓是孙权的侄儿。
具体是堂侄还是族侄他已经记不清了。
唯独记得此人有一个“宗室颜渊”的美称。
是江东孙氏年轻一代的将才。
历史上,此人曾在夷陵之战顶住刘备前部的围攻小半年。
替陆逊的战略反攻争取到宝贵时间。
堪称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典范。
虽然是被迫的。
但也算某种意义上的陆逊福将了。
不过,孙桓的成名战,却是在夷陵之前的这场荆州争夺战。
就在吕蒙偷袭南郡二城的时候。
孙桓自领偏师去华容,成功诱降了守军,俘获关羽留下的人员和物资。
史称“得五千人,牛马器械甚众”。
当然,因为麋威的操作,这场战争的走向已经有别于原本历史。
眼下江陵和华容二城都未丢失。
所以麋威也不确定孙桓还会不会去华容,能不能跟历史一样满载而归。
但有备无患总归是对路的。
更关键是,他能借着这个由头暂时远离江陵,避一避风头。
老登们实在太能吹了!
就在昨夜,关兴忍不住派关季姬来试探他口风,问他是不是真的打算当南郡的新主人。
麋威都百口莫辩的。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便道:
“君侯、廖主簿,下吏是这么想的。”
“华容毕竟是南郡东界的要害所在,何妨让小关将军率领一部前去巡察?”
“正好往东的道路已大致疏通,行军也算方便。”
“而下吏自忖有些心得,正好随行继续勘察地形。”
听到麋威打算继续推进先前的工作,不管关羽还是廖化都面色一缓。
但麋威并未言尽于此,还有最后一击:
“君侯!若此番能将前往华容的道路也整备妥当,不管是眼下防范敌军袭城,还是将来北上攻取襄樊,都大有裨益!”
是的,华容不单单是南郡东界要害。
同时还是扼守夏水通道的重要据点。
如前所述,从江陵去往汉水河谷,从北到南有三条主要路线。
其中:
最北边的扬水-柞溪通道水情不稳定,只能临时应急用,不适合作为稳定粮道。
最南边的长江水道虽然很稳定,但路途远,且有大段落在孙权境内,不安全。
所以唯有中路的夏水通道相对可靠。
上一篇: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