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348节

  “昔年汉末天下扰攘,辽东公孙度有感于汉祚将绝,早早开始图谋割土为王。”

  “因其地过于孤远,为中原诸侯所不取,故一直安然置身于乱世之外。”

  “便是其远支辽西公孙瓒,当年亦无半分图谋的心思。”

  “一直到先帝征乌丸,屠柳城,公孙度自知北方雄主难敌,方才拿着袁尚的首级归降。”

  “不过自那以后,公孙氏便彻底臣服,故未再有听闻其事迹。”

  闻得此言,司马懿嗤笑一声:

  “公孙氏既有割土的野心,岂会甘心‘臣服’?不过暂时蛰伏罢了。”

  徐庶:“那司马公的意思是……”

  “我正要去防患于未萌。”司马懿理所当然道。

  “我早年赋闲,曾与陛下聊及辽东之事。”

  “公孙度死的那年,因二子皆小,所以部众拥立其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

  “然而公孙恭此人身患隐疾,劣弱不能治国,将来叔侄之间必要祸起萧墙。”

  “我尽早介入,说不定能兵不血刃收回辽东之地,建立奇功的!”

  徐庶听到这里,已是怔然不能言。

  他虽然早就猜到司马懿打算外出避祸。

  却没猜到对方这一避就是三千里远,彻底自绝于洛阳的权力中心之外。

  能甘心吗?

  可偏偏对方分析得头头是道,一时难辨真假。

  但司马懿却不给他多想的机会,捏紧他的手道:

  “我将远赴边塞,今后在朝中唯一能指望的便只有元直了!”

  “我听闻石广元叛逃之前,曾私下以妻子相托,故得以保全洛中家小。”

  “今我虽不至于如此,却也惶恐于小人谗言,还望元直念旧如昔,在新帝御前替我周旋一二!”

  徐庶自是郑重答应。

  但心中却不大相信自己是司马懿的唯一指望。

  多半只是一手闲子罢了。

  不过也无妨了。

  只要司马懿离开中枢,那今后自己能施展的空间就会更大。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将曹丕将死的消息传入关中……

  想到这,徐庶归心似箭。

  但面上还是做足功夫,一路将司马懿送到河岸边,依依惜别,方才南归。

  感谢【一锅枫糖】打赏的起点币!

第288章 邺城

  且不提徐庶如何暗自盘算传递情报。

  司马懿渡河之后。

  顺道去了一趟老家河内郡温县,见了见地方官吏和贤长,重申一遍自己为国守边的志向。

  然后便马不停蹄地一路北上,七八日后,便来到了魏郡邺城。

  这个时期的邺城,绝对是一座天下有数的雄城。

  原因很简单。

  因为曹操还是魏王的时候,这里就是魏王国的首都。

  曹操自占有河北之后,长期以此地作为曹氏政权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自然没少在这里大搞营建。

  著名的铜雀三台,便建于此地。

  包括当年那场震惊天下的魏讽之乱,也是爆发于这里。

  如今时过境迁。

  曹魏的政治中心早已迁回河南的洛阳。

  不过邺城作为大魏的五都之一,依然是一处不容忽视的军政重镇。

  是洛阳朝廷遥控河北的重要桥头堡。

  所以自曹丕登基之后,便任命心腹之一吴质吴季重镇守于此地,使持节督幽、并诸州军事。

  司马懿特地赶来邺城,正是为了见吴质。

  “好你个司马仲达!”

  “天子以国事相托,你却躲到我这里来,莫不是叛投诸葛亮之事败露了?”

  看见好友戏谑的表情,司马懿故作严肃道:

  “你莫要贼喊抓贼!我明明是来查核你私受公孙恭厚赂之事!”

  有一瞬间,吴质的笑容僵了一下。

  虽然很快掩饰过去,但还是被司马懿察觉了。

  后者的脸色顿时尴尬。

  于是吴质也随之尴尬。

  不过两人都不是什么道德君子,默然数息,迅速跳过这个话题。

  吴质:“辽东极为苦寒,纵然春秋二季也要着厚衣,更何况隆冬时节?”

  “你就直说吧,打算在我这里停留多久?”

  司马懿:“我停留多久,取决于洛阳天子何时征召。”

  吴质挑眉:“哪一位天子?”

  司马懿面朝南作揖:“自是大魏的天子!”

  吴质“呵”地一声,嗤道:

  “曹子廉有悍勇、贾梁道有智量、那张儁乂更是智勇双全……朝廷不曾缺少大将,为何非要召你归洛?”

  “你这般轻视天下英雄,就不怕作茧自缚吗?”

  话到这份上,司马懿没什么好隐瞒的,施施然盘点起来:

  “曹洪见忌于天子,纵有勇略,终难得大用。”

  “贾逵倒是可大用。”

  “但其人本就是朝廷用来钳制曹洪的一步棋,如今更肩负对抗关羽的职责。既已用于南,自不能再用于北。”

  “张郃嘛……”司马懿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忌惮。

  “他乃守潼关的不二之选,只要后续离开了洛阳,于我便无大碍。”

  “至于朱灵、臧霸、王凌等人,其职在淮南,在江东,隔着千里路,更妨碍不了我。”

  “其余曹泰、夏侯楙等将,豚犬而已。若非天子宠爱,不值一提。”

  说到这里,司马懿对吴质道:

  “季重啊,我此来投奔,非但为自身所计,更有与你共同进退的意思。”

  “你素来不注重培养自己的名声,若河北安泰,你便只有戍边之劳,难归中枢。”

  “但如今天数有变,你我只要勠力同心,来日未必不能有一番大成就啊!”

  吴质自迎接司马懿入城以来,便毫无正色。

  至此方才显出郑重,略一沉吟,道:

  “莫非仲达以为蜀贼将寇掠河东?”

  “诸葛亮非庸才,必要先出河东的!”司马懿斩钉截铁。

  “若其出河东,那你这位持节督幽、并诸州军事的大将,便是首当其冲了!”

  “而我!”司马懿指了指自己。

  “将是你的孙膑!”

  ……

  刘禅最近又头大如斗了。

  按照丞相的规划。

  季汉闭关息民两三年,待兵精粮足之后,再稳妥出河东,取并州,抚诸胡。

  然后持大势或南下洛阳,或奇袭河北,则大事可期。

  而自己也正好趁这两三年时间,好好培养一下威望,增长一下见识,笼络一下各方士民。

  将来大事一成,做个垂拱而治的太平天子,坐享三四十年的安乐日子……岂不美哉?

  说不定身后还能上个带“文”字的帝谥呢!

  但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曹丕的身体突然就垮了。

  想那曹丕明年开春后才到四十岁,比丞相年轻得多。

  怎么突然就不行了呢?

  莫不是早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途中,留下什么隐疾?

  这倒也罢了。

  关键是曹丕这一死,原本各派将领看在丞相面子上,勉强达成共识的那本军事账。

首节 上一节 348/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