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105节

  至于杨仪所求的承诺,麋威也根本不怕无法兑现。

  因为其人早就被诸葛亮视为夹带里的人物。

  早晚要得大用的。

  只是杨仪现下正落魄,自己心里没底而已!

  于是真心实意应道:

  “必不忘杨公相助之情!”

  ……

  有了杨仪帮腔,事情很快迎来转机。

  先是他以关羽故吏的身份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力陈先水利后山险的必要性。

  然后趁着休沐闲暇之际(本来就天天没事干),到江陵四处访友,不厌其烦地重申这个观点。

  期间还上演了好几场舌战群儒的戏码。

  终于将话题彻底炒热。

  到了这份上,张裔、潘濬这些早有默契的聪明人。

  也都顺势下场,以各自手段声援麋威和杨仪。

  又加上关平这位前线大将无条件支持麋威。

  于是堪堪在四月初,一轮春耕结束之际。

  关羽正式准许麋威今夏先造船坞,囤积舟船。

  而麋威也如约保举杨仪参谋江夏西部都尉军事。

  好让杨仪名正言顺接手造坞囤船的事务。

  万事俱备,直接开干!

  ……

  一夏繁忙。

  到了六月末。

  暑气未消,水势已丰。

  大江自上游裹挟泥沙俱下。

  各种或好或坏的消息,也都接踵而来。

  首先是荆州这边。

  在麋威一力主导之下。

  石城北郊建成了一片足以容纳上百大小战船的船坞。

  须知,汉水自上游丹江口进入南阳盆地以后,大体上是越往下游越开阔。

  到了襄樊河段,河道已能满足正常的通航需求。

  而到了石城这一段(后世钟祥市南),河道不但开阔,水流还缓且深。

  正是一处上佳的内河港口。

  有了坞,战船自然也要跟上。

  无外乎是修旧同时造新。

  小型战船大多雇佣本地工匠解决。

  大型战船建造周期长。

  但可以通过跟江东贸易,以物易物。

  在南郡太守廖化和武陵太守马良的帮衬下,麋威换来了五艘“斗舰”。

  也即配有女墙的中小型战船。

  麋威在武陵之战见识过此船的威力,早就眼馋。

  终于得偿所愿。

  据说廖化那边还换来两艘更大吨位的艨艟以稳固江防。

  那种水上堡垒麋威虽然也眼馋。

  但也知道大船不适用于汉水上游,所以不强求。

  可以说,经过一夏努力,关羽军团虽未恢复鼎盛时期的军力。

  但至少战船的规模已经恢复了七八成。

  今后不管是巩固河道还是支援北伐,都有足够底气。

  此外,得益于河道畅通。

  襄樊曹军的动态也终于被切实掌握。

  但说实话,这个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

  因为曹仁根本没有撤出襄樊的迹象!

  相反,根据斥候汇报,入夏之后。

  曹仁还在襄阳周边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扫荡,以剿灭盗贼,巩固地方。

  这就有点难绷了!

  好在不久之后,斥候又获悉曹仁之所以要顶着暑气出兵。

  是因今年襄樊周边闹了灾荒,盗贼四起,波及南阳新野。

  隐隐间,还跟去年南阳以北的梁郏、陆浑群盗有所呼应。

  想不剿都不行。

  换言之,曹仁也是处于一个自顾不暇,无力外战的窘迫状态。

  倒是跟麋威先前的论断一样。

  总算没有丢脸。

  除了荆州,益州方向的消息同样好坏参半。

  好消息是,随着刘备车驾回到蜀中。

  加上犍为太守李严再次表现神勇,南中的骚乱终于平息。

  唯独是,刘备一回成都就病倒了。

  说实话,麋威得知这个消息后,虽有忧虑,却一点不惊讶。

  毕竟年纪摆在那里。

  原本历史中,刘备结束汉中之战后。

  好歹还修养了一年多才南下争荆州。

  而这一世,他刚刚返回成都,还没休息几个月,就不得不匆匆南下支援江陵。

  前前后后走了上万里路。

  如此奔波,又是高龄,不病才怪了。

  一时间,成都人心惶惶。

  倒是跟去年冬末的雒阳相差仿佛。

  但不幸中的万幸,成都还有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号为军师将军,实际上相当于刘备的内相。

  经其一番整顿,上下人心迅速稳定。

  甚至还不忘提醒汉中的魏延,以及梓潼太守张翼,小心留意雍凉方向动静。

  当麋威从麋竺来信得知此事后,一时如释重负。

  数月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第85章 人心得失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随着临近收获之季,荆州各方的工作重心渐渐转回农事。

  如试守江夏西部都尉麋威,在船坞竣工之后,便迅速遣散民夫。

  自己也切换到初春时的工作模式。

  打击盗贼,督促军屯。

  于是杨仪再度清闲下来。

  当然了。

  以杨威公的脾性,到手的权势怎会轻易放下。

  这日,他带着一份调拨南郡民夫到江夏军屯的公文来到郡府。

  理由他早就想好了。

  一是江夏新地,比南郡更需要人力。

  二是他要调拨的那批民夫来自于禁部的北方降卒。

  反正都是离乡无根之人,留在南郡屯田和转到江夏不还是一样地种地?

  当然了,杨郡丞之心,路人皆知。

  反正他从不以为耻就是了。

  怀揣着小心思,杨仪一进门。

  却见太守邓芝在庭院中一边踱步,一边凝思。

首节 上一节 105/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